书城建筑大城小事
49540800000016

第16章 单身生存宝典--便利店

家门口的便利店

3年前,我刚在上海买了房,当时每天下了班就要去张罗着收拾新屋子,一个人空着肚子忙到深夜12点多是常有的事。记得那个时候是上海的初春,半夜吹来的风还是凉飕飕的,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远远地望见街角的24小时便利店还亮着灯仿佛是专为我亮着一般就已经让人很满足。而坐在高脚凳上,听着店里的广播,就着关东煮的热汤吃下一盒可口的便当后,才算为这辛劳的一天画下了温馨的句号。

单身的生活,很容易就会依赖上便利店。忙碌工作之余,不愿意独自下厨一个人生活无论是自己烹饪还是下馆子,都很难掐算合适的分量,多了吃不下,少了又不能搭配营养。在附近的便利店,买上一份搭配好的便当带回家,不仅解决了上述的烦恼,而且干净卫生经济划算,还避免了饭后收拾锅碗瓢盆的琐碎。

便利店就像一个百宝箱,总能很温柔地变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各种食品普通的便利店一般有3000多项的商品品项,其中食品品类占据50%以上。这几年,随着生活在中国各大城市中的中产阶级的逐年成型,尤其是其中青年族群的增长,便利店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补充,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期。

一般人都会认为便利店就是小型超市,但在本质上,便利店虽然也以销售货物为主要经营范畴,但其更关注的是贩售与民生相关的物资以及食物,同时提供日常生活的配套服务。一般便利店的规模不大,在2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之间,在许多发达国家里,它不仅广泛地散布在各个居住社区里,也遍布于各商务区中。便利店虽然起源于美国,但如今活跃在国际市场中的,尤其在亚洲市场,日系的品牌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有着日式便利店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子。

便利店的起源是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南方公司成立了一家贩售冰品、牛奶和鸡蛋为主的杂货店,到了1946年,由于营业时间延长到了上午7时至晚上11时,商店的名字改成了7-ELEVEn。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伊藤洋华堂获得7-ELEVEn授权,率先在服务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市场展开经营后,将便利店定位在介于超市与杂货店之间的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

将经营的焦点深入每一个单一的商品品项这一称为“单品管理”的管理理念,正是7-ELEVEn开创便利店行业风潮的最重要的经营精神,也是使便利店作为零售业中的一种商业模式开始得到极大的发展和繁荣的核心要素。便利店行业是一个小而精的行业,狭小的空间内,需要最大限度地定位与满足目标客群的各类需求。

铃木敏文先生将7-ELEVEn引入日本后,同时面对诸多难题超商和杂货店的竞争,将美国模式本土化的挑战,以及如何从零开始建立起完整的便利店业务模式,并成功的推销给客户。为此,他深入每一项单品产品的研究,对销售额、满意度、订货情况、优缺点等都进行了数据追踪与分析,提出了改善或摒弃的方案,由此发展出了详尽的订货策略指导。据说,当时伊藤洋华堂董事会每天在午饭时间都会开会,每个董事面前都会摆放一份7-ELEVEn自家的便当产品,边吃边分析是否有改进之处,长此以往,直至产品臻于完美。

对每一项单品的风险做到最大限度的管理与掌控,追求最佳的产品表现,这是7-ELEVEn成功的经验,也是日式便利店成功的经验。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7-ELEVEn的引领下,日本本土的便利店顺应国内需求,品牌如雨后春笋,成长为如今活跃在国际市场上的主流品牌,例如全家、罗森、Mini Stop,也正是因为在日本市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7-ELEVEn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单一便利商店体系,在1991年经历股权变更,正式成为了一家日本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传统家庭式的作息习惯,需要多元化的服务来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一家日式的便利店通常是这样经营的:24小时的营业时长,全年无休;店内主要销售食品、酒类和日用品,通常30%的销售额都来自店内贩售的即食商品,如便当、饭团、三明治、关东煮等;此外,店内设置有复印机、传真机、ATM机,柜台还会代办接收干洗衣物、快递服务、车船旅馆预约、票务服务以及公共费用和税金的支付等。这种全方位的服务,发展至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也逐渐衍生出更多的品类,譬如在中国香港,消费者不仅可以在7-ELEVEn享受到免费的WiFi服务,更可以在店内缴付美国签证的申请费用。

这几年,国内的便利店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常常可以在上海地铁中看到五月天为“全家”代言的大幅广告,全家的即食产品迅速占领了上海市场,成为沪上便利店品牌的第一。我家附近的那家店铺,在前年经历了重新装修后,店面面积扩大了一倍,加设了用餐区,摆放了供顾客堂食的桌椅这标志着国内第三代主打美食和便利服务的全能型便利店的诞生。“全家就是你家”,这一口号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全家的服务定位,也预示了未来便利店的发展态势。

第三代全能型便利店加设了用餐区

早晨上班前买一份豆浆三明治做早餐,晚上下班后买一份便当加热做晚餐,平日忙碌之余,在便利店里用一杯简单的咖啡后,顺便带一些日用品和食品回家,月末可以在这里交电费、取现金,甚至可以在店里自提在亚马逊下的订单。步行就能到达的便利店,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家狭小但精致的便利店,能满足脱离传统家庭生活模式人群的所有基本需求,一跃成为现如今都市年轻人的生存法宝之一。

另外,得益于网络消费而快速成长的快递行业,最后的1公里配送(也就是中转站到顾客手中的最后一段距离)一直是最耗费资源,最让人头疼的一段路,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拥有强大覆盖网络的便利店,已经成为未来商品流通的一个有效通路。许多快递企业表现出了对便利店的强烈兴趣,在2011年,顺丰速运与多家便利店展开合作,授权代办快递业务,还在深圳开出了20多家便利店作为试水。可以想象,在未来,便利店将以更加紧密的方式在线上与线下与消费者的生活捆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