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大自然的礼物:岩石和矿物质
49520100000016

第16章 源远流长——岩石文化(2)

工业岩石学,是用硅酸盐工艺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开发与硅酸盐矿物有关的资源,又称工艺岩石学。

其他的还有宇宙岩石学、化学岩石学、实验岩石学、地幔岩石学、构造岩石学等。

岩石的形成与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密不可分。岩石建造,是地质环境的一种表现。因此为了阐明地质环境,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可以阐明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和元素迁移变化的规律,它们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相结合,可以说明岩石形成过程中可能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岩浆发生的可能原岩。

宇宙岩石学,可以看做岩石学与天文学之间的联系环节,而地幔岩石学,可以看做岩石学与地球物理学之间的桥梁,这两个分支学科扩大了岩石学研究的时空范围,所研究的深度可达600千米的地幔,时间可以上溯到40亿年左右,其研究成果为研究地球早期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为自然体系的岩石组合,其成因是复杂的,而且受到许多因素所制约,并且与地壳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有成效的岩石学研究而言,一方面要摆脱传统观点的束缚,从单纯岩石的描述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简单化的趋向,把复杂的成因问题,纳入简单的成因模式。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分布、成因、演化历史和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的学科,是地质学的分支。陨石、月岩等宇宙来源的岩石,也是岩石学的研究对象。岩石学,常被分为岩理学和岩类学。前者主要研究岩石的成因,在早期多指与火成岩有关的成因研究;后者主要鉴定岩石的成分和结构构造,进行岩石特征的描述和分类,又称描述岩石学或岩相学。

岩石学的研究,需要掌握更多的岩相学、区域地质学资料,充分理清各种岩石之间野外关系,加强岩石组合和岩石的物质组分(包括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引出客观存在的形成条件和岩石构造历史,并从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来阐明其内在联系和发生的根本原因。此外,从全球构造观点总结分析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和沉积建造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些都是岩石学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中国的玉文化

自古以来,玉一直是美丽和高贵的象征。如果我们身上有一件好的玉件,不仅可以彰显身份,还有祛病辟邪的成分。

玉文化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继而绵延至今,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着特点。中国人把玉看做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做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的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可比拟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作为这一独特文化的物质基础——中国玉,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这个筛选过程极为漫长,可以说贯穿于石器时代的始终。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100余处,中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中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

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和田玉方才走入民间,遍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它像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和田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渊源深远。我国考古学者最新研究考证,并提出了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铁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这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和田玉7000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证明了我国边疆和中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田玉历来是中国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见证,充分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殷商开始,中国就开辟了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

由于和田玉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才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由于和田玉玉质优良,几千年以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中国玉文化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中国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中国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一尘不染”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

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及黄河时代距今已有4000~8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