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青少年心理健康护照
49478600000019

第19章 青少年如何确立自我意识(2)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在这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产物,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我意识的形成,大致要经历自我感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等阶段。

现阶段我国的青少年正处在尝试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人生阶段。所谓尝试,意味着此时的独立还没有变成现实,仅仅是个开始。

所以,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开始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是自我意识觉醒、发展、成熟和确立的关键期。一般情况下,青少年个体在这一时期遇到的困扰最多,极易出现偏差。例如,与父母的沟通进入了瓶颈,自己无法理解父母,也无法让父母理解自己;不仅如此,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会在此时接踵而至,选择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如选择学校,选择职业及其发展方向,选择朋友乃至选择配偶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难以回避的。但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文化知识储备尚少,生活阅历尚浅,社会交往圈子尚小,观察视野尚窄,获取信息渠道尚不宽泛,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认识尚显稚嫩,因此,在认知和判断事物时很难避免偏差。自我意识偏差导致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特别在自我定位、他人认知两方面产生的误区较大、挫折感强烈,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较多。

青少年中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有:

1.自卑

自卑是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而轻视自己的心理状态。自卑是自我意识偏差的典型表现之一,是个体在内心感受上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即过渡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的根源是信心缺失,因此一遇到需要信心支撑才能完成的事情就心虚胆怯,习惯性地自我否定。逃避、退缩、少主见、易从众是多数自卑者的共同特征。对“理想的自我”认识模糊,对“现实的自我”的改变缺乏积极性,是多数自卑者的共同表现。

自卑的青少年一般看不到现实自我的优势,悲观地以为自己一无是处,总是把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优势相比,不能正视自己,甚至缺少超越自己和超越他人的冲动。自卑心理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多数自卑的青少年放大了环境对自身的不利影响,无法直面环境,无法消除对自己的否定评价,无法建立摆脱现状的信心。

自卑实质上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陷阱,又缺少自救的机制,其结果是使自己更加自卑。

2.自负

自负是个体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自以为了不起的心理状态。自负也是自我意识偏差的典型表现之一,是个体在内心感受上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即过度自信。人都有自尊心,青少年也不例外。观察中我们会发现,只要人们所处的发展空间相同,展示个性或竞争的平台相同,人的好胜心理就极为强烈。大多数青少年也是这样的,但与成人相比,在自尊心、好胜心激发下形成的自信心远远超出了本应控制的程度,这种现象却比成人普遍。所谓物极必反,过度自信就像人们常说的头脑发热一样,其后果是不难设想的。一个人只要进入一种自我膨胀状态,就很难做到自知之明,不要说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连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都大打折扣。有些人心里只有自己,自然目中无人,完全把自己凌驾于他人和环境之上,成了骄傲自大的孤家寡人,还自鸣得意。

自负的青少年对“现实的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即把自我理想化。如学习成绩在班内始终倒数的学生,不是认真查找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求改进,而是一味地认为自己只是考试临场失利,固执地以为自己的优势在下一次考试中一定能发挥出来。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实力是在长时间的积淀中形成的,而虚假的实力就是不自量力。自负的人,主观条件远逊于客观现实,还盲目自信,不肯放弃虚荣,走向失败是必然的。

3.盲目

盲目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即缺乏目标意识。青少年精力旺盛,学习新知识的热情高;爱好广泛,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对神秘事物普遍好奇,对流行事物十分热衷。总之,想要的东西太多,舍得放弃的东西太少,必然导致方向性模糊或缺失。

盲目的青少年以为自己具有超人的才能和智慧,各个方面都胜人一筹,因此参与意识极为强烈,又不能正视自己和现实,倘若某件事偏巧成功了就洋洋得意,失败了就怨天尤人。有的青少年陷入一种盲目跟风的怪圈,一味地追随流行事物,不分青红皂白跟在别人的后面盲目模仿,非要和别人比个高低,消耗了许多宝贵的精力,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导致自己的长远发展受挫。

以有限对无限,倾尽一生也无法实现,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精力受寿命制约,有限得可怜,因此人生不可能什么都学,什么都会,而且跟在别人的后面爬行,也永远不会体现自我价值。正确的做法是,在行动之前,先要明确“理想的自我”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样才不会失去方向。也就是说,防止盲从心理,须建立一种目标意识,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追求理想的奋斗中,不辜负短暂的人生。

4.懒惰

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即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忧郁状态。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懒惰心理的形成有文化、社会的因素,应视具体情况及其程度而定。

懒惰导致自我意识偏差。青少年不能形成积极的理想自我,其中较为普遍的原因就是懒惰。懒惰与暂时的放松是有区别的。懒惰是缺乏行动的欲望,不想做任何事;而短暂的放松是缓解某种紧张状态的形式,是持续工作状态中的小憩。前者影响个体心理潜能的发挥,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后者是发挥个体心理潜能的一种策略。

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通常懒惰以拖延为主要表现形式,如有些青少年虽然有追求上进的愿望,但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消极退缩,拖延逃避。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