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相思莫如宋词
49476300000017

第17章 庭院深深深几许(4)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时间在静静地流走,已是烛火黯淡时分。她就那样,痴痴地等待着,却只等来夜色深沉。她多希望,在她几近绝望的时候,那人能骑马归来。但是很遗憾,月落的时候,她仍旧只有自己。这样的夜,她的荒凉与寂寞,无处言说。

昔日鸾镜前,人影双双,也许还有过张敞画眉那样的风流韵事,然而此时独对鸾镜,着实令人柔肠寸断。女主人公自始至终,没有埋怨,直到最后,也只是婉转倾诉,连一点愠怒的情绪都没有。情深如此,让人动容。也许,这就是她对于爱情的理解。

遥遥望去,她依旧等在那里,怀着深深的希冀。无数次失望后,她依然不改初衷。有时候,等待未必是为了有个圆满的结果,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负最初。苍茫的人间,谁让她默然欢喜,谁让她心莲绽放,她始终记得。所以,即使要等成雕像,她也无怨无悔。深情之人,就是这样。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细雨秋,人比黄花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秋天虽然总是荒草丛生,落木萧萧,却也只是轮回中的细微片段,几乎无须留意,便已成为过去。太过忙碌的人们,总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年光变换的许多细节,比如新枝吐绿,比如黄花飘零;比如细雨斜风,比如夕阳西下。

可是,那些天生多愁亦善感的诗人,却总是随着春秋变换,心事浮沉。对于诗人们来说,红尘深处,处处皆有风景,时时皆有相逢。只不过,越是留意,就越容易动情。于是,印象中的诗人,总是这样,悲伤着悲伤,欢喜着欢喜。或许,他们需要的就是在悲喜交加中折叠出的那几分诗情画意。

对于诗人来说,秋天纵然不是坟茔,至少也是荒原。在这里,他们找不到归途,找不到温暖,似乎也找不到灯火。很多时候,他们只能无边惆怅。伫倚高楼也好,徘徊野径也好;沉默月下也好,踯躅古道也好,心情总是冷冷清清,无法拾掇。借着几杯浊酒温暖自己,却不料,酒入愁肠,更添愁苦。诗人的秋天,秋天的诗人,都是这样,冷得让人不敢靠近。

这个秋天的李清照,便是如此。茫茫人间,她走过了很长的路,见过了许多事,到此时,她只剩自己,孤零零地守着幽窗,只如窗前黄花。这样的季节,她没有前方,也没有退路。她只能瑟缩着,和窗外的世界面对面。曾经,她豪情不让须眉,这样说:“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多年后,她却在这逼仄的角落,悲愁无限。世事无常,谁都无处躲避。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生活就从未安稳过。在那些烟月随人,云水相依的日子里,她恐怕不曾想到,后来的日子竟是那样。如果丈夫赵明诚没有离世,就算漂泊人间,风雨飘零,至少还可以临风对酒,谈笑风生。可是很不幸,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四十六岁的李清照不得不开始那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事实上,迫于无奈,李清照曾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旋即离异。这样的傲世才女,终生无儿无女,晚年飘零江南,最终孤寂而死。

这样的结局,任谁都会感叹。可是没办法,世间之事,就是这样没有来由。人生本就如镜花水月,如梦如幻,如风如影,谁也料不到前程几何。把美丽的东西打破给人们看,这也是上天的惯用手法。

此时的李清照,虽然身在江南,却再也找不到安恬与快意。生活中太多的起落浮沉,总会让人变得沉默、变得索然。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声声慢》。那时的李清照,恐怕只剩文字,可以给她些许力量,些许安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已经很长时间了,她总在那里寻觅,仿佛漂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其实,她只是想找些许慰藉、些许温暖。这样的秋天,无人为伴,让她如临荒野,她必须找点东西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可是,寂寞太深,从无解药。

想必,她也会借着记忆回到最初,回到那些柳暗花明的时光里。有时候,日子太冰冷,我们只能躲到回忆里取暖。但是回忆如风,毕竟无法永远停留。当我们回到现实,终究还要面对山重水复的真实生活。此时李清照面对的生活,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秋天从来都是这副无情模样,更何况,她经历了许多变幻,只剩孤独的自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首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天气应该是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说乍暖还寒。其实,这里写的是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所以有些许暖意;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更多的还是凄清冷落。

对于李清照来说,不要说是秋天,就算是春天,恐怕也很难让自己静下来,看云水,听风雨。落寞在心,岂有闲情!心里没个着落,所以才会那样,茫然地寻觅,无边地冷清。很显然,这样的秋天,几杯淡酒无法抵御清晨的冷风寒意。而且,酒入愁肠,滋味并不好受。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几句,很是值得细细品味。秋天里,人们只知雁过长天,平添寂寥。但是在这里,李清照所见的鸿雁,却如旧时相识,带着几分情意。

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北雁南来,好像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怀乡忆旧之情不言而喻;其次,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如今丈夫已经远去,相识的大雁再次飞过长空,怎能让她不伤心!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上片从独自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雁过长空平添悲愁。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菊花,秋意正浓。曾经以为,这里所说的满地黄花堆积,就是指残英落地,其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这正是菊花盛开之时。只不过,词人因忧伤而憔悴瘦损,无心看花,无意赏花。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有自己无心摘花的烦闷,也有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也许,只有到这时候,词人才如许多年前那首《醉花阴》所写的那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寂寞若是有地方诉说,恐怕就不能称之为寂寞了。此时李清照的处境就是,冷落清秋,寂寞无语。她的日子总是这样,整天守在窗边,孤苦伶仃。黄昏时分的那场梧桐细雨,更是淋湿了她心中微弱的温暖。那样的雨,与其说是下在庭院,不如说是下在她心间。于是,雨滴洒落在梧桐叶上,我们听到的,却是孤寂才女心碎的声音。此中况味,真的不只是悲愁那么简单。

住在秋天,冷暖自知。若身边有人伴着,还可以看尽秋景,此时虽然荒凉,毕竟还有天高云淡、水净山明;若身边无人为伴,就只能独自彷徨,于是满世界只剩凄凄惨惨,这样的秋天就只有落花满地、梧桐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