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管理概论
49473400000037

第37章 绿色物流(3)

第三节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策略

一、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经济建设以及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经开始形成。不少企业已具有环境意识,将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的宗旨和竞争的法宝;一些企业已按标准实行清洁生产,例如,海尔集团已经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并获得ISO 14000标准认证。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意识已得到企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但是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政策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一方面,政府领导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更何况面向的是更进一步的绿色物流。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很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更少。物流环节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的绿色通道,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企业,有些企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它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甚至认为“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花费”,也有些企业认为绿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与企业无关。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政策性的差距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定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如日本早在1966年就制定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在2000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与清洁生产法》(waste management and cleansing law)、《有效利用资源法》(law for promotion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等法律规定。

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各做各的规划,各建各的物流基地,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因此,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是我国发展物流在政策性问题上必须正视的大事情。

3.技术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指明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物流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总之,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绿色物流更无从谈起。

以上差距说明,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

(一)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绿色物流的对策

1.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加强对物流体制的宏观管理控制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种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要想迅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事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

(1)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货车运输量的增加。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的发展造成环境的污染。例如,治理车辆的废气排放、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收取车辆排污费、促进低公害车的普及等。

(2)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

(3)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2.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流,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要打破“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消费”的传统观念,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3.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政策上关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4.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第四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5.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