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49468000000011

第11章 太阳照常升起(5)

2005年我又一次面临人生选择,大学读什么,到哪个城市读。我毅然决然地盲目决定读医学,幻想出来的治病救人成就感让我感觉人生好像有了个叫梦想的东西。交志愿表的下午我在炎热的教室里涂卡涂得满手都是汗,从提前批到普通本科,每一个志愿都涂得严严实实,虽然知道我大概不会去大连读一个水产专业,可还是认真无比地把每一个数字都涂得完美。结果3个月之后,我阴差阳错地去读了英语。谁说人生不是一个巨大的黑色幽默?思前想后有什么用,到最后不过是一个随机的意外。

2008年,大三。突然间所有人都在考托福雅思,剩下的人在考研和工作间反复挣扎,一半时间泡在图书馆翻一本永远也看不完的书,另一半时间穿着便宜又蹩脚的职业装奔波在各种招聘会之间。我完全没有真正思考过为什么要读研,其实就算花时间去想也想不明白,那会儿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独立思考。在图书馆租了一个学习间,每天早晨拿着政治复习材料用力背,其实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个月后我不抱希望地去面试浙大免试推荐研究生,考官问我为什么要读语言学,我看着窗外黄昏美丽的天色,说我要做一个语言学家,说话的时候我的眼睛里好像也闪着光。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心里突然有个声音暗暗说:明明是想去德国读社会学的呀,学了两年德语,怎么轻易就放弃了呢?

在浙大美丽的校园里混吃混喝混到了快毕业,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下一步还没有着落。2011年的初秋,我匆忙奔到北京,实习,面试,签约,每一天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急躁地只想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安定下来。我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想,到底自己这一辈子想做什么。

直到两年后交上辞职信的那天,我终于为自己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不想再做人群里毫无辨识力的一张面孔,我不想只做巨大统计数据里的一个小小贡献者,我不想被人潮拥着一步一步往前走到一个对我毫无意义的终点。我要写我的故事,过我的人生,做脱离集体的选择。

辞职后的第一周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就像海德格尔说的:“人不自由时感到不满,自由时感到恐慌。”第一个不用工作的星期一,我六点半照常醒来,冲了个冷水澡,吃完早餐,然后发现自己无处可去。大把大把时间供我安排,我反而不知所措。有集体的好处是不用对自己负责任,到时间就上班,到时间就吃饭,到时间就坐上回家的地铁,不用思前想后把每一种可能性都权衡一遍,也不用一次次叩问自己,到底想用有限的时间做些什么。而当我适应了无组织的生活状态,过滤掉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发难,我终于能享受这份代价甚大的自由。一年前我在微博里写:“好希望有一年能什么也不做,租一个有落地窗的朝南房间,一早坐在被晒得暖暖的地板上看书,厨房里熬着我爱喝的莲藕猪骨汤,下午披上大衣出去散散步,在公园木椅上坐会儿,晚上听着帕格尼尼写点东西就睡觉。不用跟人说话,也没有正经事儿做,这就是我人生的大理想。”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我就这样简单粗暴地实现了我的理想。这一切和失业无关,我一直追求的无非是内心的自由。我知道我会马上回去工作赚钱养活自己,也知道下一次我会真真正正地听从自己的心。我花了那么多年把自己变成跟别人差不多的样子,又用了更久的时间把自己找回来。在把自己扔出舒适区之后,我才发觉自己需要的根本不是一条后路,而是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冷静、智慧和能力,而这些是无法从舒服的生活里得到的。我做了选择,也愿意开心地拥抱所有未知的后果。

《嚎叫》里我最喜欢的一段是艾伦·金斯堡像子弹爆发般地写下:“他们纵身跳下布鲁克林大桥确有其事,然后悄悄走开遁入雾蒙蒙的窄巷和车水马龙,忘在唐人街的精神恍惚里,甚至顾不上一杯免费的啤酒;他们在窗台上绝望地唱歌,翻过地铁窗口,跳进肮脏的巴塞克河,扑向黑人,沿街号哭,在破碎的酒杯上赤脚舞蹈,摔碎20世纪30年代欧洲怀乡的德国爵士乐唱片,喝光了威士忌呻吟着吐入血污的厕所;小声地叹息而震耳欲聋的汽笛忽然响起,他们沿往日的大道风驰电掣前往彼此的破车;他们一连72小时驱车不停越过田野,看看是你是我还是他发现了美景,他们要寻找永恒;他们旅行到丹佛,他们死在丹佛,他们回到丹佛徒劳地等待,他们守望着丹佛沉思和孤单在丹佛,最后离去寻找时光,如今丹佛却因为失去了自己的英雄而孤单寂寞。”

我不知道我和我的同伴里有多少人能在这一生旅行到丹佛,死在丹佛,或者72小时驱车不停越过田野。萨特说:“人被迫自由。”海德格尔解释得更露骨:“我们常常以’别人都这么做‘这样的想法逃避自由。”大部分人都欠了运气和勇气,或者被漫长的集体生活训练出听天由命的惯性,于是只能绕着组织划出的小圈子一天天打转。我并不鼓励学习“垮掉的一代”,也不要做嬉皮士,可连嚎叫都没有试过的人生,真的值得过吗?生命是需要奇迹去滋养的,即使太阳沉入大海,即使路遥马亡,一辈子也不过是数十年的事,我宁愿选这一条孤独又没有回程的路。我知道在路上的某一个地方我会看到珍珠在远处绽放光亮,也会看到所有的星辰展露笑颜。知道自己无法忍受无所事事地过一生,这已经给了我全部力量。实在孤单的时候我就大声唱歌,等待蓝色火花在我心中爆裂,等待一辆车载着我沿这条大道风驰电掣驶向丹佛。

像候鸟飞过大地

2014年3月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从梦里惊醒,大口呼吸,起来喝了杯冰水,终于久违地清醒了。窗外已经是春天,尽管大把的春意还隐藏在夜幕之下。

我不记得这一年春天是如何来到这城市的,有一个周五加班到深夜走出大楼,暖暖的微风吹在脸上,比羽毛还温柔。我惊讶极了,连续的雾霾天气让我把暴露在户外的时间缩到不能再短,躲避空气中有害颗粒的同时竟然连季节变换也一并错过了。

这一个月我难得地远离人群,花了很多时间和自己相处。或者说,试图跟自己讲和。慢慢地,我发现,我耐不住孤独是有原因的,我内心的世界太小了,反省不了几个小时就开始重复,画圈一样绕着几个孤零零的念头打转。我又太容易被外界打动,完全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反面。从2013年10月起我开始写感恩日记,记录下生活里小小的惊喜,美好的天气和不经意间的快乐。讲几个让我想起来就会笑的片段吧。

1

2014年3月27日,空气污染指数超过500,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听一场讲座。讲座地点在雍和宫附近的诺基亚孵化器项目大楼,走进大楼时我唏嘘不已,昔日风光的科技巨头,现在半座楼都荒废掉,不知是要重新装修还是已经换了主人,夕阳映照到大大的玻璃窗上,横七竖八的建筑材料也被涂上一层温柔的光。

讲座是简里里讲她在德雷伯英雄学院的经历,这所学校是硅谷有名的投资人提姆·德雷伯创办的,目的是挑选出最棒的创业年轻人,把他们变成改变社会的英雄。我一直喜欢这所学校的性格,天真,不媚俗,没有规矩。简里里不紧不慢地把那么有意思的故事娓娓道来,缓缓的声音自有力量。这世界有天才,可天才也会跌倒,就连被德雷伯选为改变世界的英雄,其实心里也一样会有彷徨和恐惧。但就算拿了一把烂牌也不妨玩下去,坚持坐在牌桌上才有翻盘的机会。讲座结尾处一张幻灯片上就只写了一句话:“我会失败再失败,直到我成功为止。”我瞬间被这句话打动,心里一片敞亮。

约翰·肯尼迪的登月演讲里有句特别出名的话:“我们选择登月,我们决定在这个十年间登月,并且做其他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它们轻而易举,而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而在1969年之前,苏联不知道往太空里送了多少只小狗和猴子做实验,才有了后人的月球漫步。试验就是这样,一个点子失败,做个尸检,看看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再试一次,再失败,直到成功为止。最大的快乐也在这一次次的期待里,最后的成功反而有点落幕的伤感。

2

我有一个朋友,台湾出生,在美国长大,永远是笑眯眯的样子。几年前他从加州到北京创业,和弟弟一起开了家私房餐饮公司。我在北京无数闪着金光的记忆都和他们做的美好食物有关,无数张照片里我都在吃,吃,吃。2013年美国独立日,我们一起开完会往家走,我给他个拥抱,祝他们国庆节快乐。那段日子我忙得要命,人都瘦成一道闪电。第二天他跟我说他给我唱了首歌,还把链接发过来给我看。视频里他拿着一个小猪玩偶和一个史努比尖着嗓子唱《狮子王》的主题曲《今夜爱无限》。片头他说,这首歌送给一个特别的朋友,我们都叫她小超女,她创造了很多神奇。整首歌被他唱得惨不忍睹,可是我哭了很多次。过了半年我又找出来这个视频,再次被感动,尤其是最后那句歌词:“不管是贵为国王还是贱为浪子,这份爱已足够让你珍存最美好的向往。”半年前我觉得自己拥有世界、朋友、梦想、前途,半年后太多都已凋零,我被生活困住,裹足不前。但我一直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最美好的爱和支持,我也会坚定地走下去,即使我已经没有了王国,只是个流浪的姑娘。

3

风沙特别大的一个中午,我犹豫着要不要出门吃饭。坐在屋里一天也消耗不了多少热量,吃饭都是浪费粮食。手机震了一下,一条微信语音进来,竟然来自一个多年的老朋友。他说他在开着豆瓣电台工作,结果偶然听到了张悬的《宝贝》,于是就给我唱了一段。

这首歌曾经是我们的歌呀,他在道歉的视频里哭着唱过,哄我开心时唱过,那年4月的维港我们一起拉着手散步时,他也在我耳边唱过。

“我的宝贝宝贝,给你一点甜甜,让你今夜都好眠。我的小鬼小鬼,逗逗你的眉眼,让你喜欢这世界。哇啦啦啦啦啦我的宝贝,倦的时候有个人陪。哎呀呀呀呀呀我的宝贝,要你知道你最美??”

我们已经不是彼此的宝贝,可还是朋友。我觉得好幸福,出去自己点了一桌子菜,吃撑。

4

生病了浑身没劲,跑去五道口朋友家休养。我们把电脑接上投影仪,画面打到天花板,仰着头在地板上躺得四仰八叉看《钢之炼金术师》。开了两瓶breezer,喝得我们直打嗝。又点了23英寸的超大比萨,乌巢工作人员记得我要求把橄榄换成菠萝,让我心情大好,吃得满脸都是番茄酱。

朋友眼睛不离屏幕地说,这是我在这间屋子看到的第二棒的画面。最美的是你。

5

辞职第三天,无比迷茫。曾经向往的未来现在变成了一只猛虎,我闭上眼睛它就向我扑来。反反复复担心自己是不是就这样毁了我的生活。

晚上去摩西屋听中美商会主席演讲,他坐在沙发上给我们讲二十几年前来天津做生意的故事。那会儿他才20出头,负责跨国公司的大项目,文化不了解,语言不通,各项法规更是一头雾水,可拼了命也这样做成了。他说,我从来不会回望过去,因为没有意义。我不会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花时间去担忧,我只会向前看,尽力去做我有能力改变的事。我们永远都应该跟着自己的热情去走,不要瞻前顾后,担心对错。把梦想设得高一点,总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做出了多么了不起的事。

演讲结束我走上去跟他握手作自我介绍,逼着他听我滔滔不绝地讲梦想和计划。他耐心地听了,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只要不丢掉你的热情,你一定会成功。然后伸出手,再次用力地和我握了一下。

我宁愿相信他说的是对的,也惊讶自己在说到梦想时,眼睛里依然有光芒。我突然也不再焦虑了,时间没有让我变老,我只是比3年前更勇敢,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北京对我真的不薄。眼前这堆烂摊子,失业,搬家,重新建立生活,是多少人渴求又没有勇气去做的。我做了,这就让我了不起。下一步的计划也一定会有的,多简单,跟着心走就行了。所有问题的正确答案都在我心里,我只是需要很认真很诚实地听自己的心。每每在生命的转折处,我都是这样热烈地盼望着奇迹的出现,这一次也一定会有荡气回肠的故事。人们说,最幸福的女人和最快乐的国家一样,都没有历史。那么从今天起,我把过去都删干净,我只有明天。

我来北京两年半,现在犹豫着要不要离开,脏脏的空气让我日复一日地咳嗽。可我知道不管飞过大地,穿过海洋,北京都会呼唤我,让我忍不住回望。我的朋友在这里,我的爱在这里。就算是这样难熬的一个3月,他们都有办法让我在入睡时脸上带着笑。也许生活不在别处,也许我明天就会回到这城市。无论身在旷野还是山丘,我会一直想念你。

卡佛的《把你的脚放在我鞋里试试》的最后一句话是:“雪花扑打在挡风玻璃上,他默不作声地看着前方的路,他正处在一个故事的结尾处。”我走在春天的金桐西路,世贸天阶大屏幕透过薄雾闪着梦幻的光,而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