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烹饪学
49467700000017

第17章 烹饪基本技能(9)

2.剁

剁是指刀刃垂直向下,用力于小臂,迅速击断原料的一类刀法。根据用力状况的不同,剁一般可分为直剁和排剁两种。

(1)直剁。直剁是指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刀对准原料断开部位,猛力一刀断开原料的一种剁法,适用于带骨和质地较坚硬的动物性原料,如鸡翅膀、猪肋骨、整鱼、大块肉等。一般需要一刀剁开原料,因此带骨原料和坚硬原料要求原料形状不宜太大、骨头也不要太大。

(2)排剁。排剁是指右手持刀或左右持刀,举刀不易过高,用力不易过大,有节律、连续地剁开原料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质地软嫩、鲜嫩、无骨的动、植物原料,如净鱼肉、净鸡肉、净猪肉或打焯过的蔬菜等。一般需要调换排剁的方向或翻动原料,由于用力不大,因此原料中结缔组织不能过多,过多不易剁开原料,容易造成藕断丝连等现象,如图3.22所示。

3.砍

砍是指刀刃垂直向下,用力于手臂和上身,刀高扬,猛力击断原料的一种方法。根据用力形式的不同,砍一般可分为直砍和跟刀砍两种。(砍一般用砍刀,即刀背厚、重量大的一种刀具)

(1)直砍。直砍是指刀刃对准原料断开处,猛地向下用力,将原料断开的一种方法(如同劈柴,故某些地区又称劈),适用于形状大、质地坚硬和带骨的动物性原料,如猪头、整片猪、大排骨等。直砍一般原料要放平稳,左右手持刀把,对准断开部位一刀或数刀断开。

(2)跟刀砍。跟刀砍是指刀刃对准原料断开处,先轻轻砍一刀,让刀刃嵌在原料中,然后左手拿稳原料,右手持刀,左右手共同举起,向下用力,将原料断开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带骨的动物性原料,如猪蹄、鱼头等。跟刀砍一般原料形状不易太大,需要一刀将原料断开,使断开后的原料形状大小相似。

(二)平刀法

平刀法是指刀刃与原料和菜墩呈平面,着力点平行的一类刀法。根据用力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推刀片、拉刀片、平刀片和抖刀片四种。

(1)推刀片。推刀片又称推刀批,是指刀面与墩面平行,落刀在原料的右侧向左侧推进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形状小、质地脆嫩的植物性原料,如冬笋、莴笋、榨菜等。一般右侧落刀,即用刀前部落刀,由刀后部断开原料的一种片法。

(2)拉刀片。拉刀片又称拉刀批,是指刀面与墩面平行,落刀在原料的右侧向左侧拉回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质嫩、无骨,形状小的动、植物原料,如鸡脯肉、猪里脊肉、猪材料肉等。一般右侧落刀,即用刀后部落刀,由刀前部断开原料的一种片法。

(3)平刀片。平刀片又称平刀批,是指刀面与墩面平行,落刀在原料右侧向左侧平行、缓慢地片进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质地软嫩,易碎散的动、植物原料,如豆腐、香豆腐干、血块等。一般右侧落刀,即用刀中部落刀,平行推进断开原料的一种片法。

(4)抖刀片。抖刀片又称抖刀批,是指刀面与墩面平行,落刀在原料右侧向左侧上下晃动推进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质地软嫩或柔软细嫩的动物性原料,如腰子、蛋糕、皮冻、午餐肉、西式火腿等。一般右侧落刀,即用刀中部落刀,上下晃动刀刃,使原料表面呈波浪状,推进断开原料的一种片法。

(三)斜刀法

斜刀法是指刀面与原料和菜墩呈一定的倾斜度,用力断开原料的一类刀法。根据用力方向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斜刀片和反斜刀片两种。

(1)斜刀片。斜刀片又称斜刀批,是指刀面朝内倾斜,刀刃朝内,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刀呈一定倾斜度,由外往里拉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无骨、质嫩、脆嫩的动植物原料,如鸡脯肉、腰子、鱼肉、熟猪肚、大白菜叶、油菜叶等。

(2)反斜刀片。反斜刀片又称反斜刀批,是指刀面朝外倾斜,刀刃朝外,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刀呈一定倾斜度,由里向外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质地脆嫩的植物性原料,如芹菜、玉兰片、腰子、熟肚等。

(四)其他刀法

其他刀法是指这些刀法无法包含在上述三类刀法中,而在烹调中运用又较多的一类刀法。根据使用状况不同,一般常用的刀法有削、旋、剔、刮、拍、排、起、剜等。

(1)削。削是指左手拿稳原料,右手持刀,去除原料表皮的一种方法。根据用力方向的不同,削一般可分为斜刀削和反刀削两种,即斜刀削是刀刃朝内,去除茄子、黄瓜皮的一种方法(刀具一般是片刀,用拇指紧压刀身,形成削刀形状,将原料表皮削去)。反刀削是刀刃朝外,去除土豆、萝卜皮的一种方法。

(2)旋。旋是指左手拿稳或按稳原料,右手持刀从原料右端进刀,一边转动原料,一边推进刀具,去除原料表皮的一种方法。根据使用情况不同,一般分为墩上旋和手中旋两种。该方法适用于质地脆嫩、圆柱形的植物性原料,如山东菜中的炝瓜皮,就是采用旋的方法来加工黄瓜,使黄瓜皮呈一定厚度的大片状,再改成条状作为炝瓜皮的原料形状。

(3)剔。剔是指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刀,利用刀刃前端去除骨骼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动物性原料,如鸡腿、鸡翅、猪蹄髈和鱼的出骨等。

(4)刮。刮是指左手按稳原料,左手持刀,利用刀刃去除废料的一种方法。根据用力方向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顺刮和逆刮两种。该方法适用于动物性原料,如刮鱼鳞、刮鱼茸和鸡茸等。

(5)拍。拍是指将原料放置在菜墩上,右手持刀,将刀身平行后用力拍砸成较薄形状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无骨的动植物原料,如拍姜块、拍猪排等。

(6)排。排是指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持刀,将刀刃在原料上有顺序地进行垂直运动,使原料表面疏松,而不断开原料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无骨质嫩的动物性原料,如炸百花大虾、酱爆肉丁等。

(7)起。起是指左手拿住原料一角,右手持刀,切至一定深度,刀刃朝外用力,将原料分离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猪肉、鱼肉的去皮等。

(8)敲。敲是指左手拿稳原料,右手持刀,刀背朝下用力猛击原料,导致肉质由厚变薄或骨骼折断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加工无骨或带骨的原料,如猪里脊材料肉和猪腿骨等。

(五)混合刀法

混合刀法是指刀工处理原料时,运用两种刀法实施在一种原料上,使加工后的原料呈现一定形状的一类刀法。根据其加工的原料性质不同和深浅度的不同,混合刀法一般有浅刀剞、深刀剞两种。

(1)浅刀剞。浅刀剞是指刀刃垂直或倾斜切入原料,然后顺骨骼平刀片,使其肉质翘翻的一种方法。根据浅刀剞的方向不同,有直刀剞、斜刀剞和平刀剞三种。

浅刀剞是美化原料形状的一种刀法,主要用于整鱼的改刀,如黄河糖醋鲤鱼、葱油鲈鱼(斜刀剞、平刀剞)和浇汁鱼、醋椒瓤蒸鱼(直刀剞、平刀剞)等。

(2)深刀剞。深刀剞是指刀刃垂直或倾斜切入原料的三分之二深度,再调换一个角度再切入原料三分之二深度,后改成块状,加热后使其受缩卷成一定形状的一种方法。

根据剞的方向不同,可分为直刀剞、斜刀剞和平刀剞三种。该方法适用于质地脆嫩的动物性原料,如猪腰、鸡肫、鱿鱼、墨鱼、猪肚、带皮鱼肉等。

四、烹饪原料的基本成形

烹饪原料的基本成形,主要是通过刀工处理产生的。经过刀工处理,可以使整形或大型的原料改变其形状,便于烹调和食用。经过刀工处理后的原料形状有块、片、条、丝、丁、粒、末、茸泥、球珠等。

(一)块

块就是烹饪原料经刀技处理后,成为各方向上尺寸基本相等的几何体。块在成形过程中主要采用切、砍、剁等加工而成。常用的块状有菱形块(每边不超过2.5cm)、正方块(每边不超过3cm)、长方块(烤方25cm×20cm×4cm;酱方16cm×13cm×3cm;蒸方5cm×3cm×2cm;骨排块2.5cm×2cm×1.5cm)、三角块(每边不超过2.5cm)、梳子块(3.5cm×0.8cm)和滚料块(多面体,每边不超过4cm)等多种。

(二)片

片就是烹饪原料经刀技处理后,成为厚度一般在0.2~0.3cm,厚薄均匀的几何体。

片在成形过程中主要采用直刀法、平刀法和斜刀法等加工而成。常用的片状有柳叶片(长5cm,宽1.5cm)、菱形片(每边不超过2.5cm)、月牙片(长不超过4cm)、佛手片(长3.5cm,宽2cm)、长方片(长5cm,宽2cm)、连刀片又称蝴蝶片(长8cm,宽3.5cm)和灯影片(长8cm,宽4cm)等多种。

(三)条

条就是烹饪原料经刀技处理后,成为截面积在0.75~1.5cm2,长度小于9cm的几何体。条在成形过程中主要采用直刀法和平刀法等加工而成。常用的条状有大一字条(6cm×1.2cm×1.2cm)、小一字条(5cm×1cm×1cm)、筷子条(4cm×0.6cm×0.6cm)和象牙条(5cm×1cm×1cm)等多种。

(四)丝

丝就是烹饪原料经刀技处理后,成为截面积小于0.15cm2,长度小于10cm的几何体。丝在成形过程中主要采用直和平刀法等加工而成。常用的丝状有头粗丝(10cm×0.4cm×0.4cm)、二粗丝(10cm×0.3cm×0.3cm)、细丝(10cm×0.2cm×0.2cm)和银针丝(10cm×0.1cm×0.1cm)等多种。

(五)丁

丁就是烹饪原料经刀技处理后,成为边长小于2cm的正方体。丁在成形过程中主要采用平刀法和直刀法等刀法加工而成。常用的丁状有大丁(每边不超过2cm,又称指头丁)、小丁(每边不超过1.2cm,又称筷头丁)等多种。

(六)粒

粒就是烹饪原料经刀技处理后,成为边长小于0.6cm的正方体或菱形状。粒在成形过程中主要采用平刀法和直刀法等加工而成。常用的粒状有黄豆粒(每边不超过0.6cm)、绿豆粒(每边不超过0.4cm)和大米粒(0.2cm×0.2cm)等多种。

(七)末

末就是烹饪原料经刀技处理后,成为边长小于0.1cm的小米粒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末在成形过程中主要采用剁、铡、切等刀法加工而成。

(八)茸、泥

茸、泥就是烹饪原料经刀技处理后,成为无明显颗粒状的形状。茸、泥在成形过程中主要采用剁、刮、捶、排等刀法加工而成。习惯上称将动物性原料加工而成的称为茸,如鱼茸、鸡茸、脊茸等;将植物性原料加工而成的称为泥,如土豆泥、南瓜泥等。

(九)球珠

烹调常用的球珠有青果形、算盘珠形、圆珠形等,一般采用植物性原料加工而成(莴笋、马蹄、胡萝卜、萝卜、冬瓜、菜头等实心原料)。青果形是先将坯料加工成长方形,再修理成青果形状(削的刀法);算盘珠形是先将坯料加工成正方形,再修理成算盘珠形(削的刀法)或先将坯料加工成长方形,修理成圆柱状后,再逐个切下即成算盘珠形;圆珠形是用规格不同的专用刀具,在坯料上剜挖而成,其规格大小可根据菜肴的需要而定,如北京名菜三圆扒牛头。另外,某些球珠还需要采用镂空雕刻的方法加工而成,如绣球等。

五、烹饪原料的剞花工艺

(一)剞花工艺的性质和目的

剞花工艺又称锲花工艺,一般由浅刀剞和深刀剞两种混合刀法构成。剞花工艺是指在原料的表面切割成某种图案条纹,使之受热均匀或收缩成一定形状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