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危险人格识别术
49463800000030

第30章 面对危险人格该如何自护(1)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把青蛙扔到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来;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温水里,慢慢把水加热,青蛙就不会察觉,最后被煮死。

当年在FBI工作时,每次问到那些被危险人格伤害的人,他们口里总是会说出这样的话:“……到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人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强大的生存机制,但跟危险人格在一起时,这种适应能力反而使我们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死到临头才发现水已经煮沸。

幸运的是,我们要比青蛙聪明得多。我们能学会对伤害保持警惕,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说句实话,在去犹他警校和FBI学院之前,我对犯罪行为真的一无所知。从电视上虽说可以了解到一些零碎的知识,但远不如本书各章中对四种危险人格及其行为方式介绍得那么系统、详细。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几十年的培训、研究、与受害者访谈中所总结的经验。我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知道,大家不可能都去接受专业培训,也不可能随身“携带”警察或心理学家时刻为你提供帮助。这是不可能的。

美国全境有数千个自杀干预中心,还有很多受虐妇女庇护中心,但若是仅仅对某个危险人格有了怀疑,是没有地方求助的。就像过马路之前左右看一看一样,不论是作为个人、作为父母,还是作为公司机构的管理者,你要保持警惕,要有情境意识1,要时刻对威胁和危险进行评估,要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危险人格进入你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有危险人格侵入,要立刻积极地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及别人……我不愿你像那只青蛙一样,在温水中悠然自得,却没有意识到水温正在渐渐上升。

限于篇幅,本书尚存在不足之处,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其他同类书籍以加深理解。如J.里德·梅洛伊的《暴力危险与威胁评估》、斯图尔特·C.宇多夫斯基的《致命缺陷》、塞缪尔·约奇逊和斯坦顿·萨米诺合著的《犯罪人格》、罗伯特·黑尔的《丧尽天良》,以及加文·德·贝克尔的《害怕是一种天赋》等书。有很多人会伸出援手,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在本书《救助资源汇总》部分寻求对应的援助。总之,你懂得越多、找到的援助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强大。

下面要阐述的内容都是我几十年来作为执法人员和犯罪侧写员的经验之谈。请大家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同时牢记——这是一个前执法人员兼犯罪侧写员的观点,跟心理健康专家所写的东西不一样,大家应该将这两个类型的观点相互对照着看。另外,这些内容只是我的个人浅见,如何应对危险人格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希望大家能敞开心扉,不断提高、更新认知水平。

重中之重:现实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好心建议:“跟他好好谈谈”、“劝她去看看心理医生吧”、“跟她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再给他一次机会”……O.J.辛普森的前妻妮克尔·布朗·辛普森把上面那些说法都试了一遍。她死了。我觉得,如果我们要应对的是正常人之间的问题,这些建议都是好的;但如果对方属于危险人格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一点,也是我在前面章节里提到过的,这些人往往不认为自己有错。所以,在你试图向其阐明现状时,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我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你”或“你在瞎说什么”或“谁说我有问题的,我很好”或“你跟谁说咱们的事了?你跟他们说什么了”诸如此类。当然他们的反应还有很多形式,这里列举的只是一些较为和善的。

我不是不让你尝试跟他们交谈。也许这个人危险人格的程度较低,不会朝你发作,并且愿意去看心理医生。但是,如果他们出尔反尔,说好了要去看心理医生却又反悔了,或去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去了,你也不要太过惊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曾跟几十个相关人士交谈过,他们跟我说的就是这样。

记住,这种人的人格和品性存在缺陷,所以——自恋型人格会朝你大发雷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完美的,而你却质疑这一点;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会朝你发作,因为反复无常就是其本性;掠夺型人格当然觉得自己不会有任何问题,他们会一时兴起对你暴力相向,因为你委婉地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妄想型人格则会将你视作“敌人”,对你的信任骤减。正因如此,我才会说,建议正常人去看心理医生或咨询顾问是很正确、很好的事,但面对危险人格时,提出这种建议会非常危险。

如果你决定去跟这种人摊牌,建议他们去咨询专家(心理医生、家庭问题顾问等)的话,一定要保持谨慎,避免任何可能会冒犯、触怒他们的言语或表情、手势,并且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他们的反应可能会很激烈。我认为,只有你在确保自己可以很安全地去劝说对方的前提下,这种方法才值得一试。此外,你的处境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不要盲目听从局外人的指手画脚,因为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触了逆鳞的是你,此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也是你。

擅长处理人格障碍和犯罪行为的专家有很多,大家可以向其求助。一定要记住:“修复一个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即便是专家出手,也有“修复”不了的人。在前文中我曾说过,危险人格既不懂得反省,又不会改过自新,“修复”他们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不是你我能够应付的,应该让专业人士——心理健康专家出马。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奏效;因为这些危险人格对心理治疗是“免疫”的,并且拒绝改变。

有的危险人格已经越过了“令人烦恼、毒害较大”的界限,变得“恶毒、不稳定、有犯罪倾向”,在面对这种人时尤其要小心警惕。像泰德·邦迪、亨利·李·卢卡斯、约翰·维恩·盖西、杰里·桑达斯基这种人是不可能老老实实到心理诊所排队看病的,因为即使他们杀人强奸,也认为自己的心理没有任何问题。让这种人去看心理医生是非常困难的,一旦他们进入了犯罪状态,或失去了理智、情绪不稳,这时你就该立刻抽身而出,远离他们。这样说听起来好像是耸人听闻,但以我半辈子的经验而言,这是我能给你的最佳建议了。

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事

多年以来,我曾跟很多专家交流过,进而总结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保护的做法。以下内容尚不够全面,大家可以再找其他深度讲解如何应对危险人格的书去学习一下。尽管如此,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在下面的阅读中找到有用的知识,因为这些方法曾经帮助很多人保住了安全。

积累知识

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不仅发明了“巴氏消毒法”2,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太对了。到现在为止,大家已经快把本书读完了,也对四种危险人格及“危险人格清单”有所了解,因为大家已经熟悉了危险人格的特征,所以在面对危险人格时就有了心理准备,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

“危险人格清单”不仅能够帮助大家对心存疑虑的人进行评估,还有教育意义。它能时刻提醒大家危险人格怎样控制别人;他们用情感挟持别人;不顾他人意愿潜入他人的生活;在身体和心理上对人施加虐待;说谎、欺骗、偷窃,或从事危险行为,造成可怕后果;将别人置于危险之中;或真正伤害到别人的安危。即使大家不再全面重读此书,至少也要时常看看“清单”中的危险人格特征描述,时刻提醒自己:尽量远离这种人。

只看是不够的,要留心观察

小时候,我常常去迈阿密的海滩玩耍。那里总是有很多来自欧洲的游客,他们会放任幼儿光着身子在海边戏水,这是他们的传统。那时,我常常看到一个男人在附近徘徊,他身穿便装,拿着相机拍来拍去。看到他挎着一个大包,包里装满了相机镜头和胶卷,我就认为他是个职业摄影师了。他好像特别喜欢拍那些国外的游客,尤其是拍小孩们戏水或堆沙堡的样子。当时我并未多想,我更感兴趣的是他的照相机,因为我家里买不起。

在11岁的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摄影师,却不知道他是一个恋童癖。我看不到这一点,因为没有人教我该如何观察,也没有人指点我说:这就是性捕食者或儿童色情产品制作者。直到很多年之后,我在警察学院学习性犯罪知识时,才真正明白当时我看到的是个什么人。但在当时我看不出来,因为我一点儿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都没有。

在一些可怕的犯罪行为发生之后,记者们在采访疑犯的邻居时会问他们:“某某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我们听到的总是“这个人挺不错的啊”或者与此类似的回答。我记得在40年前,连环杀手、强奸犯约翰·维恩·盖西事发,警方在其伊利诺伊州的房子后院里挖出26具尸体,而其邻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的也是“他是个好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故。人们只知道看,却不懂得观察。其实,现在还不如以前,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公共场合去看看——人们都在低头盯着智能手机的屏幕,有时候甚至会撞到别人身上;他们的耳朵也被耳机、耳塞所占据,对外界的声音几乎没有察觉。要是你正全神贯注地玩手机、打电话、听音乐,你是看不到、听不到有人钻进你的汽车的。但现在大家就是习惯了这么做,而那些游荡的“捕食者”也知道这一点。

把本书及“危险人格清单”当成你的培训书,练习一下自己的观察能力吧。通过敏锐的观察,你就能保证自己和亲人免受侵扰。正如19世纪著名犯罪学家、生物统计学家阿方斯·贝迪隆所说的那样:“人只能注意到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事物,并且只能看到刚刚注意到的事物。”

相信自己的感觉:这个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在本书第四章《掠夺型人格》中我曾提到,早些年在逮捕一个掠夺型人格时,我的身体打了个寒战,使得子弹在弹夹里轻磕出了声音。人都有一个内部预警系统,在危险来临时它给我们发出警示,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甚至专业人士都会常常忽略它)。用你的感觉来对某人或某种情况进行评估:胃部抽搐、汗毛耸立、起鸡皮疙瘩、皮肤发红、恶心、焦虑,或隐隐觉得不安……我们要谢谢这些感觉,因为它们正是大脑发送给身体的警示信号:小心,这个人可能是危险人格。我们要感谢这种“恐惧天赋”。

分清“友善”和“善良”

连环杀手泰德·邦迪帮购物回来的年轻女子提东西;连环杀手、强奸犯约翰·维恩·盖西在筹款活动、游行和儿童活动中扮演小丑;恋童癖杰里·桑达斯基教问题青少年体育运动……他们都很友善(这种人极擅长表现出和善的样子),但在背地里,他们却抛去伪装,露出魔鬼本色。

现在很大的一个社会问题就是,我们都倾向于“以德报怨”。正如我在前面几章提到的,危险人格也许很“友善”,但他们一点儿都不“善良”。

小时候,母亲曾对我说过一个西班牙哲理Ventajeros no son buenos,意思是:为了得到好处才做好事的人不是真正的好人。几年之后,我又读到了加文·德·贝克尔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友善不一定是善良。”我们要明白二者的区别,并将这个道理教给孩子。

友善不是永恒的品质,也可能会因为私欲而表现出来;而善良发自人的内心,是人的本性。善良使我们总在考虑别人的需求,就像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样。本性善良的人也有不顺心、发脾气的时候,但他们有底线,他们的思维、语言、行为都不会越界。友善只是一种表面态度,是个人都能做出来;而善良是人的内在品质,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找到其背后的善良动机。请大家把这个道理教给你的孩子。

控制空间和距离

保持距离,把距离当成护城河来保护你及亲人的安全。墙、篱笆、大门、小门、车窗,在电脑上设置家长权限、保护孩子上网安全,这都能保护你及亲人的安危。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去制造这种空间和距离——在ATM提款机前,你喜欢有人离你太近吗?在去停车场取车时,你喜欢有人尾随着你吗?哪怕是亲密的朋友,想必你也不习惯与其脸对脸胸贴胸地争吵。空间和距离,就像篱笆墙一样,能够保证你的安全。记住,掠夺型人格总想控制你的空间、身体、思想、金钱、情感,而空间和距离是抵挡他们的最佳武器。

控制时间——放缓

危险人格往往会用时间当借口来突破你的防线。他们会编造各种紧急情况或匆忙地将你扯进他们的骗局——结婚、雇佣、签合同、签支票、让他们进屋、接受他们的信仰等。你需要放缓,制造时间缓冲,这样才能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将情况考虑周全。这里有一个窍门:如果别人用时间来给你施加压力,或者你感觉到被此人催促,那么情况往往不对劲。因为如果这个人对这件事真的很在乎的话,是不会这么仓促的。

危险人格还会利用时间来消磨你——死缠烂打、争吵不休,甚至不断升级威胁等。如果你感觉到某人试图用时间来拖垮你,就得立刻远离他们,或立刻终止其行为。这时候,如果有需要,你可以找一些信得过的人团结在你周围给你帮助。(参看本章的“寻找盟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