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危险人格识别术
49463800000028

第28章 一个坏,两个糟,三个致命(综合型危险人格)(2)

不幸的是,我们早就见过这种人格类型,对其并不陌生——他们就是那些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小角色”,却总要“名垂青史”。自视过高再加上无端的妄想,就会走向极端;而当没有人愿意听从他们,或遭遇拒绝之后,他们就会设法让人明白他们的观点或目的,就像布雷维克所做的那样。

他们往往选择通过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暴力,摇身一变成为“大人物”,甚至是国际舞台上的“名人”。在“奥斯陆爆炸枪击事件”很久之前,一个顽固、死板、执拗的自恋兼妄想型人格就曾制造出这种轰动事件。他首先是在1964年4月试图暗杀埃德温·沃克将军,当时埃德温将军正在家中读书,只受了轻伤。这次的暗杀失败了,他又开始酝酿下一次行动;而这一次,就像他常跟妻子说的那样,一定会让他“名垂青史”。他的下一个目标将于1963年11月22日坐着敞篷豪华轿车从他工作的地方经过。这个人就是: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他就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一个身兼妄想型人格和自恋型人格特征的人4。

对我们而言,尤其要警惕自恋兼妄想型人格自我封闭时的危险性。我们曾无数次见到过,当这种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交流的时候,他们偏执的想法就再也不受外界的抑制。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可以全身心地关注于某个问题或某种感知到的伤害,并将其放在愤怒、仇恨和恐惧中慢慢发酵。不幸的是,一旦他们将其付诸行动,采取的都是同一种形式:用暴力侵害那些他们贬低或害怕的人或物。

比如说,在蒂莫西·麦克维因心理测试不过关而被“绿色贝雷帽”拒绝并从军队退伍之后,他就决定把自己隔离起来——在亚利桑那州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同时培养自己对联邦政府的仇恨。就在这种封闭状态下,他策划了“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炸毁了位于下城区的艾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在此事发生前几十年,也有一个人,他跟麦克维一样是个自恋兼妄想型综合人格,他就是“大学航空炸弹怪客”希尔多·约翰·“泰德”·卡辛斯基。他隐居在蒙大拿州偏远地区的一个小屋里,酝酿着对科技的仇恨;也正是从那里,他共寄出16个炸弹,炸死了3个人,伤23个。

“在我为所欲为的时候,你们要好好看着。”——妄想型人格+掠夺型人格

2003年,应美国国务院要求,我去帮助哥伦比亚政府成立其首个犯罪侧写部门。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到其中。时至今日,“哥伦比亚特殊犯罪部门”一直在该国的棘手案件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记得当时我协助分析的首个案子就是路易斯·奥尔夫雷多·加拉维托-库维略斯,亦即“哥伦比亚屠夫”5。大多数美国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人,但他是南半球人命案最多的连环杀手,在7年时间里共杀害了240多名儿童(实际发现的尸体只有140具,其他尸体他记不起来埋在什么地方了)。

在我们坐下来开始分析这个案子的时候,加拉维托-库维略斯一张照片上的样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时与我合作的是哥伦比亚政府的路易斯·阿方索·弗雷罗-帕拉,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警官,也是一名心理学家,现在已是哥伦比亚犯罪侧写部门的领导人。他注意到了我对这幅照片的关注,于是问我缘故。我反问道:“你注意到他脸上那种自恋的快乐表情了吗?他刚刚被捕,却很享受被媒体关注的时刻。”

“太对了,”弗雷罗-帕拉说道,“在我们把他带到监狱去的路上,他还问,‘我的发型怎么样?’”有时候掠夺型人格具有鲜明的自恋型人格成分。这只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我们常常能见到有人兼具掠夺型人格和自恋型人格的双重特征。伯纳德·麦道夫就是其中之一,他策划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其利用家人和朋友为自己谋利的行为很符合自恋型人格的特点,他的所作所为无异于在说:“我可以用任何手段做任何事情,不受任何约束。”与此同时,他还符合掠夺型人格的特点,其行为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只要时机允许,就把能利用到的人全都利用掉,没有任何愧疚。”其计划的宏大浮夸、其行为的大胆厚颜、其伤害他人的冷漠主动都显现出此种多重危险人格的特征。

很多专家都认为,攻击型的自恋人格是社会“掠夺者”的核心所在,换句话说,为了能够残忍地捕食别人,你就得始终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很有道理。要变成泰德·邦迪那种人,你得相信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力,还要有能够毫无良心地贬低他人的能力。所以,在你见到一个掠夺型人格身上具有明显自恋型人格特征时,你要明白,这个人相当危险。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本书第六章《面对危险人格该如何自护》中详细阐述。

跟泰德·邦迪一样,查尔斯·曼森也符合自恋型与掠夺型双重危险人格特征。在很小的时候,曼森就开始犯罪了,他盗窃、强奸、诈骗,以操纵他人为乐。他将自己视作音乐天才(其实不是)、教派领袖;但事实上,他真正的天赋是像神一样摆布他人(自恋型人格)、利用别人、让别人去为他犯罪(掠夺型人格)。他是谋杀莎伦·泰特和露丝玛丽·拉比安卡以及她们的同伴的幕后主使,却指使教众替他动手。40年过去了,他还被关在牢里,这也证明了他究竟有多么危险。如果大家还想深入了解一下自恋的掠夺型人格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可以去读读文森特·巴戈里奥希所写的《杀人魔曼森》或杰夫·基恩所写的《曼森》这两本书。

三种及以上的综合型危险人格

下面再谈一谈兼具至少三种危险人格特点的人。在分析圭亚那“琼斯镇”邪教领袖吉姆·琼斯的行为时,我首先肯定的是他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特征,他对仰慕的渴望很明显是自恋型人格的特点。但他同时具有妄想型人格和掠夺型人格的特征。他希望与世隔绝以及对外界的恐惧心理都符合妄想型人格的特点;而他不可一世的自恋心理也使他觉得自己的敌人无处不在、越来越多。他攫取教众的财物、对忤逆的教众残忍施罚,这都符合掠夺型人格的特点。最终,他对教众的虐待以逼后者服下毒药自尽结束,导致900多人丧命。这就是他,一个身兼自恋型人格、妄想型人格和掠夺型人格三种危险人格的可怕之处。

不幸的是,多重综合型危险人格并不少见,在某些仇恨组织和邪教组织里尤其如此。“大卫教派”的大卫·考雷什就跟吉姆·琼斯有很多相似之处:自恋、妄想,还带有掠夺型人格的特点。倡导一夫多妻制的“摩门教末世圣徒教会”首脑沃伦·斯蒂德·杰夫斯也是这种人。他的教会几乎等同于帝王的后宫,在那里他放纵地性侵未成年少女(女孩们蒙昧的母亲们竟然还协助他作恶)。他认为上帝给了他这么做的权利,并且认为俗世的法律对他无效,这一点很符合自恋型人格的特征;而他又对自己卑鄙的恶行毫无愧疚,这又符合掠夺型人格的特征;还有,他回避外人和那些对抗、不赞同他的人,这一点又符合妄想型人格的特征。在他身上,同时具有三种危险人格:自恋型人格、掠夺型人格、妄想型人格,因此他自私自利、控制欲强、虐待成性、非常可怕。

说到同时具备这三个危险人格的人,就一定不能遗漏“基地组织”的创始人奥萨马·本·拉登。正是在其极度自恋、妄想和掠夺三重人格驱使下,他才策划了“9·11”恐怖袭击事件。一个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当然,跟很多掠夺型危险人格一样,他一意孤行地策划了“9·11”袭击很多年)对全世界的经济、社会、政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实在是不可思议。自恋心理达到这种层次的恐怖分子不会频繁地实施恐怖行动,但一旦出手,后果定将不堪设想,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种“动静”才配得上自己。如果他们富有魅力又诡计多端,就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并招募其他危险人格、人尽其才地加以利用,比如凶恶的掠夺型人格,他们从杀戮中获得刺激;心怀恐惧和仇恨的妄想型人格,他们是很好的人体炸弹……

“大满贯”:兼具四种危险人格

大千世界,遇上一个兼具四种危险人格核心特征(四种人格特征程度各有不同)的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大家也能想象得到,这种人一定是心理极不稳定、破坏性极大的。外界压力或其他因素都可能令其走向任何一个危险人格的极端。在二战中大势已去、自己的生命将尽的时候,希特勒的表现就同时显现出了掠夺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妄想型人格和情绪极度不稳定型人格的特征。

大家可能觉得这种人是很罕见的,但事实恰恰相反,有很多人兼具四种危险人格的特征。他们有时候会在某个街区、某间办公室、附近的某个城镇作恶,但我们未曾听说;或者我们事后听说了,也很少有人去对其进行心理分析,总结说“某人这么做的原因是,他们是某种综合型危险人格”。这种事很欠妥当,因为我们总是在惨案过后例行公事一般去调查、验尸,去分析罪犯的犯罪手法和受害者的死因,很少会有心理专家介入其中对案件进行心理学分析,而后者才是能让别人了解现实危险的最佳途径。

如果大家还是觉得不可能有人兼具四种危险人格,可以去看看乌干达独裁者伊迪·阿明6的所作所为。在他身上,四种危险人格都非常明显,程度各不相同。他总是这个样子吗?我不知道。我再说一遍,他最后变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数万受其折磨或被其杀害的乌干达人及其幸存的家人关心的并不是这个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在某一时刻、某件事会触发这个人的临界点,这些危险人格会以行动表现出来,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话说回来,这种人并不一定是手握大权、动辄屠杀或伤害成千上万的生命。他们很可能跟你居住在同一个街区,就生活在你的左右。犹他州的苏珊·鲍威尔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丈夫约什·鲍威尔的行为。2008年她曾对朋友和同事说过,如果自己死了,那绝不是个意外事故。她感觉到了自己正身处危险之中,但她却迟迟不采取行动,因为她怕丈夫会把孩子们带走。她的观察力很好,但她无法证实、确定自己的观察结果,因此变得犹豫不决。她将希望寄托在了信仰和教堂,她希望宗教能使情况好转。可惜这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信仰救不了她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