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以及与生活中深受其苦的人谈话,这两件事都令我们担心不已。我们的社会以及专业人士对某些危险人格(如掠夺型人格,请看本书第四章)的危害性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但由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所导致的危害却迟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所造成的危害往往发生在关系较近的人之间,比较隐蔽;其恶行多属于道德方面,执法部门对此往往爱莫能助。但我们正与这样的人共同生活或共事,他们所带来的伤害不容小觑。
这种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情绪不稳定,由其导致的行为会影响其生活和谐与人际关系。其性情多变,无法预测,往往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前一秒还是春日的暖阳,后一秒立刻变成严冬的冰霜;刚才还是才华横溢、魅力非凡、神采飞扬,一转身就变得横眉怒目、偏执任性,甚至无理取闹。而英语中“mercurial”一词正是为形容这种人格而产生的1。
他们对“爱”和“安全感”的依赖极重,却没有能力去培养或经营一段健康的关系。跟他们走得近了,他们就觉得腻;给他们空间了,他们就觉得被人抛弃……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会给他们自己以及他人造成伤害。
每当我得知某位名人第五次,或第六次,或第七次,甚至第八次(比如伊丽莎白·泰勒2)离婚了,我就禁不住想:这是否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典型呢?他的配偶知道吗?理查德·伯顿3两次与其破镜重圆,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次情况会有好转吗?答案是——不会的,几乎不可能。
人们往往看到这些人聪明伶俐、神采奕奕、美丽大方,就想当然地认为其人际关系一定非常美满和谐。但在掀开这光鲜的外表之后就会看到,在其精心雕琢的公共形象背后,正是其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本来面目。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里,或是在拍摄现场,这些外表光鲜却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往往是张扬跋扈、指手画脚,甚至吹毛求疵、尖酸刻薄,几乎无法与人共处。大家可以去读随便一本有关玛丽莲·梦露的传记,她的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给她、几乎所有与其共事的人都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与自恋型人格类似,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也需要他人的迎合或服从。他们挑战别人的底线,目无规章制度,总要把自己置于关注的焦点位置。然而不同的是,自恋型人格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完美,自以为有权利被特殊对待;而情绪不稳定型人格这么做则是因为他们需要他人(甚至是小孩子的)持久不变的支持和肯定,这样才能感觉良好。他们在情感上永不满足,就像是章鱼的触手,死死缠绕着那些能满足他们需要、容忍其言行的人。但即使对那些最为慷慨无私的人来说,面对这种贪婪的索取也是力不能及的,所以,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总是强人所难。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那你就得做好准备,准备应对各种极端行为,准备好承受愤怒和身心疲惫的感觉。他们所造成的危害也要因人而定,取决于他们情绪不稳定的程度如何,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人的危害较轻,可以忍受;有些人则是到了自我摧残的地步,会伤害他们的同事甚至自己的孩子。情况不严重时,也就是争论吵嘴、令人恼火而已;但严重时你可能会遭受情感创伤,甚至暴力虐待。一位心理学家曾这样跟我描述过与具有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人相处时要承受的折磨:“他们不会伤你性命,却常常令你寝食难安。”
造成这种人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神经甚至生物学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过去曾遭受的心理或精神损伤,还可能是吸毒或遭受虐待,或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冷漠等,其确切原因不得而知,但以上因素都可能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成因,此外还有遗传因素。
根据现有的知识、我曾接手的案例和以往的经验,我明白了这样一件事: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最终都会将别人的耐心、谅解、同情和理解消磨殆尽。因为其行为和反复无常的脾气,他们与家人、朋友、同事、上司的关系会渐渐枯萎衰竭。
最后,他们身边的人就会断绝与他们的关系,因为他们已经不堪重负。有些人曾对我说,他们的情感被这种反复无常的人过度剥削压榨,已经再也没有能力去同情别人、爱别人了。有位男士的妻子就是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在结婚多年之后,他对我说:“我真的尽力了。为了她我什么都做。但是跟她在一起生活就像是在地狱一样。我实在受不了了,甚至想过自杀。那时我就跟个空壳一样,简直是在自虐。都是因为她的缘故。”在过去的35年时间里(作为FBI特工及后来的行为学顾问),我曾无数次听过类似的话语。
从另外一些人那里,我也听到了类似的说法,其中就有我的导师、已故的菲尔·奎恩教授。奎恩教授既是天主教牧师,又是心理学家,他在从业之初曾了解到——有些人天性善良,从无害人之心,却因为受到某个(些)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影响,而产生了自残或期盼他人受到伤害的想法。这件事令他分外震惊。
震惊?是的。从下面这个事例中大家就能看出跟一个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共同生活是多么痛苦和难受了。我曾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的网络博客上写了一篇有关危险人格的文章,后来有位读者给我写来一封私人信件,这封信内容详尽、思路清晰,是出自正常人之手,信中说:“我盼着我妈能早点死。她毁了我的青春,我一点儿安全感都没有。让这个从没有保护过我的人快点死吧,她死了我就解脱了,我就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地活了。”读到这里我惊呆了,但继续读下去,看到她妈妈的所作所为以及她所经受的折磨之后,我又理解了她的感受。
在刚刚进入执法部门工作时,前辈们曾告诉我一种悲哀的现状:很多人因为被自己的遭遇所迫而去伤害别人,这种事在他们经办的家庭案件中非常普遍。这就是与严重的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相处的惨痛现实。他们的极端行为转而导致他人的极端回应——原本正常的人被逼无奈产生疯狂的想法,或做出疯狂的事……后者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其自残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却是不对的、不可宽恕。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那些被他们影响较深的人也需要心理救助。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特征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的行为方式五花八门,很难察觉或辨别。有些人只是在痛苦和绝望中默默活着;有些人则是四处寻衅吵架斗殴(尤其跟他们的配偶,其配偶往往会承受其言语甚至暴力的折磨);有些人或英俊或妖娆却苛求无度,最终被人厌弃……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类型还有很多。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此类人格的共同特征就是其情绪起伏过大。正常人也会有情绪化的时候,有时也会烦躁、易怒、焦虑;但这种人情绪化的程度太高。他们也许会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都很正常,但随着时间的前行,他们应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模式”——情绪不稳定和反复无常——就会显露出来。
如果他们独自在深山老林里生活,那也就罢了;但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他们必定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父母、兄弟姐妹、恋人、配偶、孩子、同事……摩擦也由此而来。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会给他人带来情感、心理甚至身体上的伤害。人在青少年时期往往会出现情绪化和冒险行为,但在成年之后这些现象就逐渐消失了。而在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身上,这种情况仍然留存,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受到损害。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心里明白,他们以往的痛苦经历也许就是现在情绪不稳定的成因,但他们似乎无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甚至连心理治疗师都很难应对:你尽最大努力想帮助他们,却总是前功尽弃。跟这种人相处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前一秒钟你还是他们心中的英雄,但后一秒钟就变成了他们鞋底上粘着的口香糖。很多被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伤害过的人都对我说,每次他们的感觉都是既诧异又绝望,心中还在纳闷:“这又是为了什么啊?”“有必要这个样子吗?”“以后还会这样吗?”……
如果身为父母的人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那么他们的孩子很小就能学会时刻去判断他们的情绪,而“他今天心情怎么样?”也成了家人每天必对的暗号。那么小的年纪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因为他们知道,每天早晨醒来,卧室门外走动的或者是个和蔼的天使,或者是个满腔怒火的魔鬼……一想到这种情形,我就觉得分外悲伤。我们常常听说,或在媒体上看到有孩子希望父母离婚(有些的确促成了此事),有的孩子尚未到18岁就申请脱离父母监管,这往往都是因为他们对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这种极端的措施是他们仅剩的、能保护自己的心理不受摧残的方法,他们已经受够了。
在工作中,如果老板属于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话,那么大家就都会蹑手蹑脚地行动,像小孩子一样窃窃私语:“今天老板的心情好吗?还是跟昨天一样乱发脾气、乱扔东西吗?”大家或者躲到洗手间里,或者请病假,设法避免跟这种人打交道。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对公司(机构、单位)或者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这种人在工作中也越来越不受人待见,有些地方甚至渐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来“隔离”他们。这条规定被称作“萨顿规则”,是指在工作中建立一个“讨厌鬼禁入区”,避免与他们接触。(出自罗伯特·I.萨顿所著《萨顿规则——建立一个文明的工作场合及在非文明的工作场合中的生存之道》第183页)萨顿的这本书登上了《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书榜。在书中萨顿指出,在工作中,这种人害大于益、弊大于利,所以最好趁其尚未造成伤害的时候就摆脱掉他们。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恋情就像是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掉。跟这种恋人相处,很可能是刚刚跟他大吵一架,接着就在其主动之下体验一次“和好性爱”。他们可以从“你死我活般的争吵”瞬间过渡到“干柴烈火般的性爱”,其转变速度令人震惊。对他们来说,这是很寻常的事;但对其他人来说,这种蹦极式的情绪起伏很难适应,并且,先前经受的言语攻击越是尖刻恶毒,他们此刻愿与其亲昵接触的欲望就越低,如此一来,他们的关系注定无法长久。
极度敏感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往往不能容忍他人的指责,对真实的和臆测到的侮辱尤其敏感,一旦感觉受到冒犯,就会立刻“开火”。又因为他们太容易感受到“伤害”,所以常常毫无根据就立刻翻脸不认人,或动辄指责他人背信弃义。有位大学生曾跟我说起这样一件事:她妈妈好几个月时间没给她三个姐妹好脸色,只是因为她们仨一起去看电影而没有叫上她。她指责她们仨要“密谋”孤立她,并利用看电影的机会在背后说她坏话。这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基本“套路”,根据其情绪的起伏状况,他们会在“国王”(想要得到所有人的拥戴)和“全民公敌”(“谁都不愿意跟我玩”“大家都跟我作对”)之间不断转换“角色”。
她们姐妹三人费尽气力跟妈妈解释,说她们真的没有别的意思,让她不要多想;但没有用,她还是一肚子闷气,连续几周都像受了伤害一样,不跟她们姐妹仨说话。这是常有的事了:从她记事起,她妈妈就对真实或“莫须有”的伤害极度敏感。而这正是麻烦的根源:极度敏感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默认设置”,是操纵摆布他人的动机,是惹人讨厌憎恶的原因,是他人情感的粉碎机。
还有更糟的——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都是超级“伤害收藏家”。不论是轻视还是怠慢,不论是疏忽还是失礼,他们都细心留意、精心收集,以待将来把这些旧事化成利箭,出而伤人。抖搂陈芝麻烂谷子是他们的特长,甚至几十年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反复提起来。你做过的事,你忘做的事,你说过的话……不管是什么,不管有没有道理,反正是伤害到他们了。并且,因为他们的心灵太“脆弱”,又毫不容忍他人的过错,所以,其批斗檄文就尤其拖沓冗长、鸡零狗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著名犯罪学家伦纳德·特利托博士对他们的描述极其贴切,他说:“这种人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总在寻觅‘债主’。”
苛求无度,没有分寸
具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的人可不仅仅是“难伺候”那么简单。这种人就跟小孩子一样,总觉得自己很特殊。他们追求关注,或者是所有人的瞩目(如走在红地毯上的明星们),或者是你一个人的注意(如果他们是你的客户、病人、老板、朋友、恋人等)。为了获得你的关注,他们甚至会在人们中间制造不和并借机乘虚而入,其技巧尤为高超。
他们在情感上高度依赖别人,常常会表现出幼稚的奉承和崇拜,将对方说成是“最好的恋人”、“最棒的医生”、“最有才华的专家”、“最完美的朋友”……但是,倘若你在某个(些)方面不合他们的心意了,或表现得心烦、冷漠了,或他们对你感到厌倦了,那么他们就立刻翻脸不认人,瞬间化友为敌。他们翻脸简直比翻书还快,你先前的优点和好处一闪而光,他们心里剩下的,只有自己的需求,或者是你的过失,或是他们臆测到的怠慢或侮辱(不管有多么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