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
49461700000027

第27章 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途径和对策(9)

根据结对帮扶村镇的具体情况,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当地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及有关民生方面的工作。要利用好当地优势,如利用好劳动力充裕的优势发展来料加工等带动面较大的项目。三是深入调研,有的放矢。各单位要深入到自己结对帮扶单位,尤其是经济收入比较低的乡村进行调查研究。要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下派指导员的作用,摸透情况,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保证帮扶工作成效。四是发挥优势,选好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为此,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帮扶村镇的特点,发挥资源和人脉的优势,选好项目,或者为好项目的落地提供便捷的条件。做一个项目,成功一个项目,树立标杆作用。帮扶工作除了在资金项目上的帮扶,更要注重理念扶贫。帮扶单位有省级单位,有大型企业,有发达地区的乡镇,要把自己经济发展的理念传输给欠发达区的领导干部,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好地指导当地的经济发展。

拓展帮扶方式和领域,深化结对帮扶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组织农业专家、企业代表开展支农政策咨询、农业科技培训、订单农业、产品产销对接、劳务就业合作等服务,并现场签订合作协议。要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措施,形成帮扶合力;要突出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注重扶资与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增加投入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切实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致富项目,提高增收能力,努力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结对帮扶任务,让广大农民共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大力推进行业扶贫,构建“大扶贫”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真正落实帮扶人员、帮扶计划,真正做到立足实际、因人制宜、分类帮扶、因户施策、分级负责、合力推进,切实提高结对帮扶的成效。结对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低收入农户,共谋发展之策,解决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实际问题。

永嘉县应坑乡位于该县西北山区,距县城60多千米。古朴的百年老屋上的炊烟,感受到的是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依旧过着农耕生活的勤劳淳朴农民,体会到的是他们对致富的渴望。“今年已来了3次,我们家已与结对的农户结成‘亲戚’了。”2011年2月22日,来自县城做图书生意的吴建光一到达目的地——半坑村,立即从车里提出植物油等礼品,直奔结对户陈庆灶家。其他认养人也迫不及待地分头提着各自准备的礼物走向自己结对的农户。陈庆灶夫妇早在门口笑迎:“杀猪师傅已在家里等候了,烫猪毛用的开水也烧好,就等你们来看我们杀年猪了。”陈庆灶边脱猪毛边对笔者说:“因为认养,我们两家成了“亲戚”,送猪崽结对的时候,吴建光来了。2个月前,他还带着读小学的孩子过来看猪长得怎样,还让孩子亲眼看我们怎样喂猪,每次来都带着礼品,并且邀请我们全家到他们家做客。陈庆灶夫妇在家务农,他们有两个子女。女儿在外打工,收入只够她自己用。”儿子在外地读书,一年要好几万元费用,家庭经济入不敷出,这时常使他们犯愁。让陈庆灶夫妇高兴的是,农家猪认养活动开展后,他们家今年养的3头猪全不用自己垫本钱,除1头回馈给认养人外,其余2头就是他们家的额外收入了。猪杀好后,吴建光看着猪肉连连说,这些肉真好,平时在市场里是根本买不到的。12时10分,陈庆灶家一席全猪宴已经摆好,其他到认养家杀年猪的也都来到了陈庆灶家。所谓的全猪宴,就是用猪肉和猪的内脏做成各道菜肴,再加几道农家蔬菜和干菜的宴席。“这肉又香又甜,平时在家里是无法吃到的。”

来自瓯北镇办阀门厂的陈宗放说,2010年7月初,在永嘉网上看到“百名读者认养农家猪”活动的消息后,立即报名认养了一头。他认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一则过年的时候可以得到一头正宗的农家猪,二则自己家在山区没有亲戚,认养后,自己可以抽时间经常带家人过来走走,吸吸山里新鲜的空气,体验山区的农家生活,三则可以为结对户献些爱心。虽然自己付出了2000元,但得到的价值是不可用钱计算的。他表示,将继续结对自己认养的这户家庭,若他们家有什么困难,自己愿意帮助他们。

同样,来自瓯北经销泵阀的周新隆一家也是从永嘉网上得到消息,报名认养了一头。他说,猪肉带回去后,将与亲戚朋友分享。“2010年11月初,主办方还组织一次读者参观体验活动,带领参与活动的家庭成员到结对家庭,参观体验农家生活,看看自己家认养的小猪长得如何,让小孩子体验一下喂养过程和其他农活,顺便参观一下附近古村落。”吴建光说,当时,一共有20多户家庭40多人来到了应坑乡拜访了自己家的“亲戚”,其中不少家庭是带孩子来的,自己的孩子从没看到过肥猪,看到自己家认养的猪长得肥,孩子就开心地围着猪直转,还拿起小竹竿给猪挠起痒痒。当天,吃了“亲戚”准备的农家饭菜后,一行人前往有“岩上人家”之称的炉熊村,这个村的所有农房就建在一块大石头上。大家在该村举行了爬山比赛、草地寻宝、挖红薯等趣味活动。吴建光说,这些城里来的小朋友,参与趣味活动都不甘示弱。为了挖到更多的红薯,他和儿子还专门带了小锄头,不一会儿工夫就挖到了一大堆,成了“挖红薯大王”。没带锄头的,操起带去的各种工具挖。而爬山比赛,更是乐了小朋友,大家没等开跑令,就一窝蜂似的冲了出去,直奔目的地。到达山顶后,小朋友在草地寻宝的活动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惊喜。吴建光说,春节时杀年猪项目,是“百名市民认养农家猪”扶贫活动的最后一个项目,因为涉及200多户,活动难以统一组织,所以只能分批次进行。活动项目包括杀年猪、捣年糕、磨豆腐。该乡应界坑村是永嘉乱弹村,全村有6个乱弹剧团,并常年在外演出,春节时,认养人还欣赏了永嘉乱弹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让认养家庭体验到农村杀猪过年的喜庆氛围。

应坑村开展的农家猪认养活动,既体现了趣味性,使市民乐意参与其中;又促进了欠发达乡镇发展和农户的增收致富,有效地推动了城乡互动。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市民、农户、乡镇的各方意愿,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多赢活动。以往的扶贫,大多是单向的,是给“蛋”而不是给“鸡”。“农家猪认养”则是一种双向的、有偿的、平等的扶贫。“我不是白白接受别人的资助,我是用劳力来报答这份爱心的。”受助户陈光吴的肺腑之言,道出了贫困农户的普遍心声。在山区工作多年的应坑乡党委书记吴理俊说,众多处于贫困当中的农民,缺的或许不是几壶油、几袋米,而是一个靠双手致富的机会。现在山区的农户因病、因灾、因子女教育返贫的为数不少,他们都有勤劳致富的愿望,可没有先期的资金保障,只好望而却步。“农家猪认养”活动解决了农户多养三四头猪的本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扶助人陈宗放说:“此次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贫困山村的农户增收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一头平时不容易吃到但非常想吃到的生态猪,但我们之间又不是生硬的买卖关系,这种感觉很奇妙。而且在活动中还可以带孩子体验农家生活,感受杀年猪的年味,游览乡村景色,这样的活动使我们很快乐。以前,自己也经常参与献爱心活动,但总找不到这样的感觉。希望像这种能让多方快乐并能实现多赢的扶助方式能得到提倡和推广;并能实现多元化认养,如认养农家鸡、农家鸭、田鱼和蔬菜等。”

2008年我省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开始以来,以杭州市政府为组长单位的团组结对帮扶衢州市衢江区14个乡镇、10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采取资金帮扶、科技帮扶、就业帮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衢江区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主要有五种形式:

一是项目引进型。就是帮助衢江区引进企业投资项目,以项目带动一批企业,催生一个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杭州娃哈哈集团在衢江区投资2500万美元新建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年产500ml的各类饮料约2.4亿瓶,成为衢江区纳税大户;杭州灯塔集团在衢江区莲花镇开办的宝莲灯养殖场,年出栏良种猪4000头,为提升当地畜牧产业市场品质,带动畜牧产业发展起到龙头作用。

二是产业开发型。就是帮扶单位投资农业科技、基础等建设,提高结对乡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富阳市帮助周家乡实施千亩枇杷基地低产改造,帮助村民打造精品果园。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帮助衢江区后溪镇销售柑橘,杭州新迪国际有限公司在衢江发展蔬菜种植基地等。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型。就是帮扶单位投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如集镇道路建设、自来水工程、集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地质灾害点农户搬迁工程等项目建设,有效解决结对乡村“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

四是培训就业型。就是帮扶单位帮助结对乡镇开展技术培训,安置劳动力就业。如桐庐县桐君街道发动本地企业赴结对乡镇招工,鼓励该乡劳动力到桐庐工作,2009年该乡共输出务工人员200余人,切实增加农村群众收入。

五是结对帮困型。就是帮扶单位与结对乡镇困难家庭“一对一”结对,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江干区彭埠镇挑选7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社区,与岭洋乡各村实行“一对一”帮扶,帮助当地农户销售绿色食品。滨江区长河街道三套班子成员与太真乡15位贫困学生结成对子,资助他们就读。

综上所述,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可选用的策略很多,但由于其他策略在浙江省目前尚未发现成功的典型案例,所以在本文中不作详细的介绍。在农业增收上,当前主要可从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种植、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稳步提高粮食价格几个方面着手。在非农业增收上,主要可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农民培训三个方面实现农民增收。要突出规划引领、项目带动,“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项目到位”,真真切切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关切关怀。积极发展致富项目,提高增收能力,力求扶贫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