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升华教师心灵的中外名著
49456400000014

第14章 中国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成书时间:16世纪中叶

背景搜索

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大约出生于1500年,卒于1582年。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居住在江苏淮安。吴家原是世代书香门第,后来家庭败落成了小商人家庭。吴承恩的父亲吴锐,因为家境贫困,没有条件多读书,只能以经商为生,专门经营绸布店。虽然成了商人,但他仍喜爱看书。吴承恩从小便因擅长写文章而闻名江淮,成年后更是“英敏博治,为世所推,一时金石之文,多出其手”。然而他却屡应科举不中,因而郁郁不得志,曾一度“迂疏漫浪”。终于中年时,他成为岁贡生。后来因家中贫苦,母亲年事已高,只能在浙江担任长兴县丞及荆府纪善。晚年时回到家乡,沉迷诗酒,在贫困和衰老中死去。

幼年时的吴承恩就喜爱奇闻异事、稗官野史,故青年时的他已留意和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且已经具备了创作神话故事的能力。壮年时期,吴承恩已收集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并创作完了《西游记》。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个无人不知的神话英雄。而孙悟空的产生与古代传说中的猴精巫支祁有一定的联系。传说巫支祁本领了得,后来被治水的大禹所制服,将之锁在了淮阴龟山脚下,而作者的故乡正在淮阴。《西游记》中孙悟空被佛祖囚困在五指山下的情节,可能就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作品解读

《西游记》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从第一回到第十三回,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人的出身来历以及取经的原因;第二部分从第十四回到一百回,主要叙述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战胜了重重阻挠,终于成功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在佛祖那里取到真经,修成“正果”。

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这一形象完全表现了《西游记》的思想精髓。孙悟空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是真善美的化身。他聪慧、神通广大、坚强乐观、机智勇敢,说话诙谐幽默。他是只“灵猴”,他孕育在一块吸进天地精华的仙石之中,出生在优美如世外桃源的花果山。

灵猴很有慧根,所以他在菩提老祖的指点下,很快便学得七十二般变化,翻一个筋斗就能到十万八千里以外。孙悟空本领高强,大闹天宫,连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也不怕,凭一人之力就将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他轻视一切权威,向往无拘无束。虽然是只石猴,可身上却同时具有人性和猴性两种特点。他活泼爱动与普通的猴子一样,喜欢东张西望,喜欢窜窜跳跳。

孙悟空却又拥有人的感情。在他接连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形后,被肉眼凡胎的唐僧怪罪为滥杀好人,坚持要将他赶走,并与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孙悟空在恳求不成的情况下,只能留着眼泪叩别师傅,伤心地离开。

孙悟空的性格与品质,在其他人物的衬托下更加突出。比如他的师弟猪八戒,对于取经,一直抱着动摇不定的态度,一旦遇到险阻,便会吵着散伙回高老庄。在《西游记》中有一回,唐僧师徒四人被青狮怪、白象怪、大鹏怪三个妖怪拦住去路,孙悟空一不小心被妖怪捉住了。此时的猪八戒便嚷着要分家散伙,可孙悟空只想着怎样脱身保护师傅唐僧。孙悟空在取经途中,跟随唐僧历尽艰辛坎坷,经受了各种磨难,可始终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孙悟空陪着唐僧西天取经,没有蛮干傻拼,而是非常讲究战略战术的。尤其是与各种妖魔鬼怪对抗时,更显出了他的聪明机智和意志坚定。尽管取经道路漫长,并且困难重重,可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他经常调侃自己的师弟猪八戒,可这并不是恶意的攻击,而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希望能让烦闷的师弟振奋起精神,同时也能减缓大家旅途中的辛苦。这只破石而出的神猴身上有着无拘无束的乐观天性,例如孙悟空对儿时曾在五指山扒柴的老者说:“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唐僧是我师傅,我是他徒弟!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语言幽默诙谐,一派天真烂漫。

孙悟空的品质最突出的就是具有彻底的斗争精神。孙悟空要将一切妖魔鬼怪消灭干净,要将所有邪恶黑暗扫除,“与人间抱不平”。他大闹龙宫、地府、天宫,敢于蔑视权威,高举“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一支金箍棒在手,挑战三界,这是一个敢于与整个的统治阶级作斗争的英雄。他大闹阎罗殿,并大肆涂改了生死簿,认为自己能“超越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西游记》中与孙悟空相对衬的是猪八戒。猪八戒的身上有许多许多的毛病,首先是外表长得很吓人,是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不仅将高老庄的百姓吓得要命,甚至在取经途中也常常被人叫成“猪妖”。猪八戒原在天上当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下人间,但投成了猪胎。他懒惰、贪吃、好色、自私、喜爱打小算盘。一旦见到食物,每天都念叨着吃。吃起东西来,犹如风卷残云,那速度和食量让人吃惊。作者在描写猪八戒对食物的贪馋时,能很好地把握尺度。虽然有时很夸张,但却能让人相信,并且尽管猪八戒有很多缺点,但读者并没有对他很反感,甚至觉得他非常可爱。他喜爱耍弄自己的小聪明,却总是能被聪明的孙悟空识破;他懒惰,最后总被派去干脏活累活;他总爱耍赖皮,推卸责任。他曾让孙悟空去摘“人参果”,被唐僧问起却不承认,还说:“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

通过《西游记》这本书,作者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猛烈抨击。作者吴承恩生活的明弘治到万历时期,统治阶级政治十分黑暗,荒淫糜烂,百姓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整个社会非常混乱。《西游记》是作者的思想与现实撞击出的火花。这部作品,实现了现实与神话的完美结合。

妙文精粹

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如昆仑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崩、芭二将,虚怯怯使不得刀剑。这阵上,康、张、姚、李、郭申、直健,传号令,撒放草头神,向他那水帘洞外,纵着鹰犬,搭弩张弓,一齐掩杀。可怜冲散妖猴四健将,捉拿灵怪二三千!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众兄弟得胜不题。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猻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知识链接

链接一 洛阳花果山

花果山即女儿山,地处洛阳宜阳县西南部,俗称石鸡山,又名女山、天几。

该山与嵩县、洛宁相邻,离洛阳市区89公里。景区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高1831.8米。洛阳花果山自晋唐开始就成了中原地区的旅游胜地。

花果山如世外桃源,风景宜人,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西游文化。经过专家考证,此地正是吴承恩笔下的花果山。花果山这一山名最初出现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上,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寿安县岳顶山在县西南,又西为花果山”。花果山当地居民世世代代供奉着齐天圣佛。《西游记》中许多的地名景点如:水帘洞、铁板桥、南天门、玉皇顶、高老庄、灵霄殿、灵霄壁、瑶池,都能在花果山当地找到。

链接二 吴承恩巧骂张皇兴

因为吴承恩博学多才,所以村里人结婚时的喜颂、办丧事用的吊文、过寿时的祝词、过年的春联都会请他代写,他总是有求必应,并且写得非常好。于是,吴承恩擅写文章的名声远播。

有一次,淮安的一个粮商张皇兴前来拜访吴承恩,请他为自己的“皇兴粮行”写一副祝颂的对联。这位粮商向来蛮横无理,欺行霸市,卖东西总是缺斤少两,买者稍有微词,他便横鼻怒目,拳脚相加,当地百姓恨透了他。吴承恩也对他的行为很不满,所以他拿定主意要给这位奸商点颜色看看,爽快地答应了张皇兴的要求,挥笔便写下:皇兴大粮行,慈夙楚城扬。

最后还加上了横联:去四首。

张皇兴看着吴承恩写的对联,非常高兴,连连称谢。他认为那副对联是在称赞皇兴大粮行已名扬乡间。于是兴奋地请人将对联裱好,大大方方地悬在中堂。他却不知道吴承恩已在对联上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原来,根据横批“去四首”,将“皇兴”“慈夙”去掉部首之后,对联就成了:王八大粮行,心歹楚城扬。

乡亲们看着那副对联无不拍手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