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0)
49454100000035

第3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及启示(1)

董小晗

【摘要】民主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与文明进步相伴,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产阶级虚伪民主的批判,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的民主政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和反复探索,终于成功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走上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本文以马列主义对民主的理解为起点,分别阐述中国社会主义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进程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对今后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民主政治 启示 民主集中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化也和整个社会发展一样,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在遵循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马列主义对民主政治的阐述的基础上,经历我国历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完善的进程后,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会越走越宽广,散发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魅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民主政治论阐释

第一,民主总代表一定阶级。

民主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资本主义可以搞民主,社会主义也可以搞民主,民主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但是在阶级社会中,民主的主体总是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此,绝对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是经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因为这一转变而放弃民主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简单地否定人类自古代社会发展而来的民主政治的优秀文明成果。相反的,他们一直将资产阶级民主视为相对于封建专制的历史进步,将民主政治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从未放弃民主的理想,也没有否定人类追求真正民主、自由的伟大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批判和否定的仅是他们所处时代中的资产阶级的虚伪民主。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实现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一种形式。对于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广大无产阶级来说,资产阶级民主只不过是一种金钱上的民主,没有真正的意义。资产阶级民主是依据自由主义建立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正是广大劳动人民“自由”得一无所有,才能使资产阶级拥有剥夺权利的政治统治成为可能。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逐步演化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对抗的国家。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按照他们许下的自由、平等的诺言去改善这种状况。因此,资产阶级民主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在国内,资产阶级推行大打折扣的“普选权”以及充满谎言和金钱味的议会,“穷人到处都在受苦,而不是在进行统治;劳动者在服从,而不是在指挥;小商人和小业主在劳动,而不是在发号施令;富人到处都由于金钱的影响而在进行统治,并且参加政权,担任官职”。在国际上,资产阶级一方面打着“自由、民主、平等”的口号,另一方面对外进行疯狂的侵略、扩张,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这是资产阶级民主内在矛盾的深刻体现。

马克思通过对虚伪的资本主义民主的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争得民主就是取得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我国的民主是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民主,是为了实现劳动解放、社会解放、人类解放的民主。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民主即民主制,直接表现为一种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列宁指出:“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1917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就明确说明,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享有民主权利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所谓国家制度,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确立有关国家本质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方面的制度。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出现了,但是只有马克思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民主的内容。

(二)列宁对民主政治论的阐释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伴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列宁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政治学说基础上,抛弃十月革命胜利之初的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的理想模式,扬弃资产阶级民主学说中的“三权分立”、“轮流执政”、“多党竞选”的主张,吸收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形成了更加系统的民主政治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建设。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民主政治学说的发展作出开拓性的贡献,也为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一)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民民主事业,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在毛泽东的全部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学说,他的人民民主专政学说创造性地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学说,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对我国今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国情: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对内,人民毫无民主可言;对外,国家毫无主权。中国缺少的就是民主和主权。

要想实现民主和国家主权,就要毫不犹豫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起民主政治国家。为此,毛泽东就曾提出:“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了专门的论述,他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目标是要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然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主制。我们所要建立的民主共和国在国体上是“一切革命阶级对于反革命汉奸们的专政”,在政体上是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通过的我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权地位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政治制度。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巨大成果。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权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发展,它的创立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尽管毛泽东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规划了蓝图,但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式的错误估计,导致我国的民主建设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民主破坏现象十分严重,使党、人民和国家遭受巨大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认识到民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而深邃,它是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国发展实际提出的。他深刻地揭示并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等的辩证关系,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符合中国发展战略要求和国情实际的民主政治新体系,这个体系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邓小平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内在联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不可分离。列宁曾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同样,也只有民主的充分发展,才有社会主义的发展。邓小平一贯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20世纪60年代他就指出:“没有无产阶级的民主和无产阶级的集中,也就没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就要复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鉴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对列宁观点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没有民主的保障和支持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包括民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