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情怀中医精诚妇科
49445800000031

第31章 纪念篇(9)

3.生活俭朴

先生常说:“衣服简洁,大大方方,做人堂堂正正,实事求是,绝不虚伪。”他冬穿布棉衣棉裤(晚年才穿一件羊皮大衣),春秋穿棉料布衫,夏穿麻衫纺绸(他说麻纱透风,纺绸凉爽),脚穿蒲鞋或布鞋,生活朴素,衣着简洁。他对我说:“穿得太好,行动不方便,还脱离群众。”先生的生活方式,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我也学他穿衣简洁,朴朴素素。

先生一日三餐,以素为主,荤素结合,饮少量黄酒。他常说:“当医师要24小时都有清晰头脑,随时有病人找你看病,切不可耽误治病。”先生还说:“酒是药,自酿的黄酒有营养,酒性甘温,少饮通经,多饮损命。长松,你以后可以吃少量黄酒,切不可多饮。”于是,51年来,我从来没有一次喝过过量的酒,的确做到一年365天,保持24小时有清晰的头脑。

因先生一向平易近人,不分高下,热情待人,可以说,所有的病人随时随地跟先生讲病情,问医问药。先生一边托住他的手搭脉,并告知他可吃什么补药,忌什么口。做到有问必答,从不回绝人家,所以人人都喜欢先生,尊敬先生。

先生平时喜欢走路,习惯走路。其实这有一个过程,也不是天生下来就喜欢走路的。年轻的时候,他骑过马,坐过轿,雇过黄包车。也走路出诊,为人家看病。但他觉得走路有利于身体,也安全,最终选择了走路出门看病,他长年跋山涉水,走农村小路,经受雨露风霜,致使他的双脚患了严重的静脉曲张。先生出诊都安排在下午,出诊到金华,次日早上回罗店,基本走路,路上时有车停下来,司机请先生上车,他都客气地谢绝司机师傅的邀请。他快步走路,对锻炼身体很有益处。

4.技术精湛

先生出身中医世家,从幼年时代,就随父学习中医,学习用功刻苦。由于他的天赋好,记性特强,他能通篇背下《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对四大经典著作做到精读熟记,他读了《备急千金要方》,如获至宝,遵照“博极医源,精读不倦”之精神,反复熟读此书,对书中的重点章节、句子,能背诵,而且对经典著作的注解,也反复进行研究。他的医药功底很深,打得扎实,为治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在工作之余,他博览群书,不断汲取精华,同时还不断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用到自己的诊病中去。他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从临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不断地进行创新。他学得勤,用得精,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内科病、妇科病、儿科病、风湿类科的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治法灵活,用药精专,疗效独特。比如我有一次参加在温州召开的华东地区中医学术会议上,一位温州医学院老教授在讲话中说:“金华有一位老中医,名叫张兆智,他的方开得好,达到了精、专、奇、巧的地步,他辨证准,用药精,味数少,用量大,效果灵。”

先生经过60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内科病,如流感、发烧、咳嗽、哮喘、中风、高血压、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石症的治疗,以及风湿类科风湿病的治疗,造诣很深,经验丰富,治愈率很高。尤其对妇科病的治疗有一套独特的技能,技术精湛,享誉全国,特别在金华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妇科名医。

先生在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子宫癌、死胎不下、白带症以及产后诸症、男性不育、女子不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独特。例如辨证分型治疗不育症,分“11型”、“11法”、“11方”,根据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处方用药,疗效提高。如一位义乌县的女青年土法打胎,不仅胎打不下,还大量出血,病情危急,到数家医院求救,医生看了说已病危,不敢收治。百般无奈,求助于先生。先生为她仔细诊脉,问清情由,在病人生命垂危之际,先生对家属说:“开方撮一帖药,能救则救。”病人吃下两服药后,产下死胎,胎已漆黑,血流渐停,再服药一周,挽救了生命。

又如,一位做文字工作的男性干部,长期熬夜写作,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致使严重失眠,有时通宵达旦不寐,头昏,卧床不起。先生诊脉辨证为:神衰少血,脑部供血不足,心脾肾虚,给他开了一张苏神养脑、健脾养胃、安神镇静的处方。药用:辰茯苓10克、川菖蒲8克、炒远志8克、女贞子20克、炒枣仁20克、合欢皮15克、明百合15克、夜交藤30克、生牡蛎30克、灵磁石30克、琥珀粉6克、川连3克、玉桂3克,这是一张治疗神经衰弱的基本方,在这方的基础上,先后复诊5次,病人已能入睡,晚上能睡足7个小时,胃口好转,精神也好起来,再给他开了一张安神补脑丸的处方。药用:野生别直参30克、明百合15克、清炙甘草15克、川菖蒲15克、大海马30克、生熟地各30克、焦冬术30克、云茯苓30克、海狗肾1具、麦冬30克、益智仁30克、淡苁蓉15克、当归15克、酸枣仁30克、鲜兔脑1个、白芍30克、甘杞子30克、制首乌30克、六神曲30克,研粉炼蜜为丸,制成300粒,每日6粒,分2次服。以上药服完,睡眠已佳,胃口很好,身体强健,工作已能胜任,思绪清晰,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5.细心诊病

导师说:“看病要细心、专心,辨证要正确,处方用药要细心而大胆。”先生临床看病时,由于他的经验丰富,脑子清晰,思维敏捷,充分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迅速采集病症要点,确定病症,大胆处方,用药集中,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先生特别注重望诊,他说:“望而知之为上工,大多数患者的内病表现在面部、神态、表情、动作、舌苔,有其病而形于外。”他的临证思维能力极强,其速度似电脑,他运用文献学、病理学、心理学、诊断学,临证时能迅速与病人沟通,病人主动诉说病情,讲明隐私。这样就能很快收集病情、病症,辨明属何证,进行遣方用药,有的放矢,疗效提高。他善用经方、验方、单方,廉价效显。例如用桂枝汤加味治疗一王姓男子,29岁,患盗汗,每晚一入睡,即冷汗涔涔,湿透衣服,先生为其开了一张和营敛汗方,药用:赤芍10克,桂枝6克,生黄芪15克,当归6克,麻黄根10克,牡蛎15克,龙骨10克,甘草3克,白术6克,服药后,当晚只出少许汗,服药2剂,盗汗即停,5剂服完,盗汗痊愈。此外,他更善用单方治病:

例1:取少许朝北墙上离地一尺的青苔,用消毒纱布包裹,塞鼻孔,左右更换塞鼻,即通畅,治鼻炎立竿见影。

例2:五倍子研细粉,用自己的唾液调贴肚脐孔,治盗汗,当晚用当晚起作用。

例3:用铁扫帚60克,煎服,治疲劳症,效果很好。

例4:用蝙蝠焙干,研粉吞服。能根治气管炎。

例5:用青蛙炒鸡蛋,根治气管炎。

例6:用海狗肾烘干、研粉、吞服,治阳痿、弱精、男子不育症。

先生用经方,结合自己的经验,灵活化裁,用于临床,提高了疗效。

他用的单方,都是自己在实践中得出的,并不断地吸收民间的单方,用于自己的临床,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6.收获巨大

导师在60余年中医生涯中,业务繁忙,日以继夜地工作,走遍金华大地,接治全国各地的大量病人,挽救了众多的生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堪称金华一代妇科名医、治疗疑难杂症的典范。初步统计,共治疗200余万病人。得到上级的好评和荣誉,曾担任金华市(县)人民代表、人大委员会委员、金华市(县)政协委员、金华卫生协会主委等职,曾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同行及广大群众的赞誉,人民的爱戴。

先生病重期间,到医院探望张医师的人挤满了科室和医院,争着想最后看一眼先生。在追悼会上,大厅内外,人山人海,人们都低下头,热泪盈眶,告别张先生,悲痛万分。

先生一生一心为病人,他高尚的品格,他治病的精湛技术,使得经他治愈的疑难病患者,他一手教出的学生,广大的干部职工、群众都在怀念他……

7.我的决心

学中医是我的愿望和志向。我跟随先生学中医达三年半之久(自1958年3月至1961年9月),我刻苦学习,遵循先生的教诲:“出师后,走上独立工作岗位,看病要仔细、认真、负责,看一个病人,就要认认真真把他治好,人家才会相信你。”我临行前,先生送我一把雨伞,一双布鞋,一个电筒,一个药盒。先生拿着药盒,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要用自己的医术去治病救人。”

我从事中医工作51年来,一直都是遵照先生的教导去做,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共治疗40万人次,疗效好,治愈率高,擅长中医内、妇、风湿类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面瘫、中风、高血压、肾炎、胃炎,以及妇科的痛经、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我自始至今,仍坚持白天看病,晚上看书,撰写医案、论文,我的论文代表作《中风病的辨证施治》、《运用金匮续命汤加减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效方剂——面瘫矫正汤》、《脑出血中风急性期的中风辨证施治》等论文分别入选《中国现代医学论文选》、《中华临床医学经验文集》、《中华传统医学优秀诊疗技术成果》、《世界重大学术创新成果》等书,分别获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特等奖。

因我积极工作,认真看病,深得上级党及政府的信任,人民的好评,我还担任了金华县第三、四、五届政协常委,县人民政府监察员等职。

贤妻良母 堪称典范

——忆师母商水芝

金华市中心医院 潘才娟

今年4月24日,是浙中一代中医妇科名医张兆智诞辰100周年。他的亲属、学生与受他诊治后恢复健康的患者,尤其是喜得子女的成千上万的患者们,都在怀念着他:有的在传颂,有的在回忆,有的撰文纪念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人诚信的好长辈、好医师。

张医师是我的恩师,我在罗店医院中医科学习中医妇科整整五个年头。在张医师的精心带教下,我掌握了中医妇科的临床技能。我还虔诚地学习了张老师高尚医德、诚信行医、诚信做事、诚信做人的崇高品质。这使我后来的从医生涯以及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受益终生。

人们都说,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一个贤良的女人。我在张医师身边学医的1800多个日日夜夜,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我深深感动的不仅是张医师的高超医技和高尚医德,还有师母商水芝的高尚品质。她任劳任怨、慈祥贤惠、乐于助人,她的点点滴滴在我心中树起了一个鲜活的楷模,永不磨灭。我在怀念张医师的同时亦常常怀念着师母。

师母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的贤妻良母,她疼爱自己的丈夫,勤勤恳恳地支持丈夫的医疗事业。她一生操劳家务,把家政重担一肩挑,让丈夫专心投入医务工作。她每天闻鸡起床,烧水做饭,洗衣晾被,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一日三餐安排得妥帖有序。当年她家十几口人吃饭,家务十分忙碌,一天下来,师母往往腰酸腿痛,但她从无怨言,总是笑脸示人,满面春风,使家庭氛围和谐快乐,和和美美。

在过年过节时,特别是春节,她家的来往客人特别多,除了亲朋好友、学生外,还有许多痊愈后的患者。所以春节期间在他们家的客厅里,一桌没有吃好又来一桌客人,年初一至元宵,几乎天天如此。“家务无大事,累人没商量”,在这样高强度的家务劳作中,师母的待客热情始终如一,令我佩服有加。

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是师母的又一优良操行。当年她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只有张医师一个人的工资收入,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日常生活用品匮乏,她总是想尽办法,搞些家庭副业增加收入,喂猪养禽,锄地种菜,还经常提着篮子去野地里摘野菜、挖田荠。在她的操持下,一个十多口人的大家庭,日子过得虽清贫,但也算其乐融融。

师母宽厚待人,妯娌像姐妹,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家庭要事互相商量,在罗店村里人人都赞扬她是位与妯娌和睦相处的典范,张医师家几乎年年被评为五好家庭。张医师的胞兄张兆凡在1951年不幸病故,留下嫂子吴美意和三个年幼的侄子,张医师和师母商量后毅然决定接纳兄嫂和三个侄子,两户合为一家共同生活,待嫂嫂如姐姐,对三个侄儿视如己出,生活二十多年,始终和谐相处。

“家风正,家事顺”,她妯娌俩教育子女有方,严格要求,锻造成才。他们两家子女个个都有出息,大侄子张隆山考上北京大学;接着师母的大女儿张秀禾和大儿子张仲山也相继考上金华卫校和浙江医科大学,二侄子张华山中学毕业后由张医师亲自带教学中医,如今个个子女都成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名医师或优秀护士,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为民供热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