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崩血心腹痛甚
1.病源。血滞不散,凝结作痛,在血崩时心腹痛甚者,名崩血心腹痛甚病(一名杀血心痛,属重症)。
2.症状和疗法。
(1)崩血心腹痛甚,痛结如绞,面色脱白,宜先用金鉴方人参定痛散:人参、炒蒲黄,加当归、肉桂,清煎去渣温服,先定其痛,痛止再照前崩漏治法,对照调理之。
(2)初期失治,心腹之间疼痛益剧,犹如锥刺,面色脱白,四肢厥冷,冷汗如雨,危在顷刻,速服人参定痛散,待痛止再以治崩漏法处理之。
3.调养。切戒郁怒,须抱乐观,忌食滞血之品,例如龙骨、牡蛎、酸梅等。
结论:
崩漏之症,虚实寒热,必须辨明,治疗方法,综以扶脾健胃为主,大抵步骤,初宜止血,以塞其流,中宜清血,以澄其源,后宜补血,以复其元,脉象数少为顺,洪大为逆,迟微虚滑者生,数盛虚浮者危,若弦劲或涩涩不调者死,凡血崩纯下臭黄水,或带紫色筋块,腥秽不堪,或腹满不能饮食,以参芪补益反加寒热口燥,面目足胫浮肿,或阴户肿突,痛如刀割者,均属不治。
十三、癥瘕痃癖证
癥者徵也,有形可徵;瘕者假也,假物成形;痞者痞闷不通,气道壅塞之谓;瘀血者,血瘀腹中,未成坚块,蓄之既久,必成血蛊;妇人脐之两旁,有筋突起疼痛,大者如臂,小者如指,状类弓弦,名曰痃;在两肋之间者,名曰癖;若小腹牵连腰胁疼痛,高起者谓之疝。生癥瘕痃癖之原因有二:①因生产之后,或经行之时,不知谨避,以风冷外袭,邪正相搏,结于腹中而成。②因风冷客于胞中。总括起来,可分8种类型:(一)癥瘕;(二)食癥;(三)血癥;(四)痞病;(五)积聚;(六)瘀血、血蛊;(七)痃癖;(八)疝病。
(一)癥瘕
1.病源。新产之后,或经行之时,不知谨避,风冷外袭,邪正相摶,结于腹中,牢固不移有定处者为癥;推移转动,忽聚忽散为瘕;癥瘕同病,谓之癥瘕。
2.症状和疗法。
(1)癥瘕病,腹中积块,随气上下,攻筑疼痛,宜用大七气汤攻之:三棱、莪术、青皮、陈皮、藿香、桔梗、肉桂、益智仁、香附、甘草等分,可加大黄、槟榔,候将息之。外用消痞狗皮膏,贴于痛胀之处,以助药力。
(2)初期失治,癥瘕益大,攻痛益剧,形体消瘦,胃纳不佳,胸腹饱闷,时欲叹息,此时正虚邪实,殊为难治,宜用四君子合大七气丸,常服勿辍,庶可收功。
3.调养。切勿忧郁,忌食闷气之物、生冷之品。常服八仙糕,以健脾胃,易于复元。
(二)食癥
1.病源。妇人经期或产后,贪食生冷之物,与脏气互相搏聚,结成坚块,牢固不移,是谓食癥。
2.症状与疗法。
(1)妇人腹中积块,日渐长大,坚固不移,治宜开滞,宜用枳壳、乌药、木香、砂仁、五灵脂、香附、麦芽、红楂肉、鸡内金等。
(2)初期失治,其癥日以益大,时或作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胃纳不佳,此时正虚邪实,殊为难治,宜用八珍汤加乌药、红楂肉、鸡内金等,一面补虚,一面治病。
3.调养。忌食生冷、闷气硬物,例如荞麦、芋艿、栗子、北枣、白果等,宜常服八仙糕,自能复元。
(三)血癥
1.病源。
(1)妇人产后或经期,脏气虚弱,或被风冷相干,或饮食生冷,周身运行之气适与相值,结而成块,牢固不移,是谓血癥。
(2)或因跌仆,闪挫气凝,而血亦随之结合,壅瘀经络,结而成块,牢固不移,亦谓之血癥。
2.症状和疗法。
(1)血癥之病,腹中结块,牢固不移,胁腹胀痛,内热心烦,食少善忘,但头汗出,躯干与四肢无汗,宜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五灵脂等。加琥珀、血竭粉吞服。
(2)初期失治,其癥日益长大,胁腹之间,胀痛益剧,善忘,妨碍饮食,多吃一点,腹中即不舒,胀满难忍,形体羸瘦,内热心烦,此时正虚邪实,最为难治,宜前方配合补益之品(八仙糕等),顾正治癥,双方并进,缓缓收功。
3.调养。忌口与上同,行动宜慎,谨防跌仆。血癥愈后,宜服养血之药,如四物汤之类,有瘀消瘀,无瘀补血,病根尽拔,可无后患。
(四)痞病
1.病源。伤于饮食,脾胃亏损,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与痰食相搏,遂结成块,伏于皮里膜外,是谓痞病。
2.症状和疗法。
(1)痞满之症,胸膈痞闷,气道壅塞,得意则消瘥,宜用助气消痞之药,例如三棱、莪术、白术、枳壳、槟榔、木香、沉香、神曲等,煎汤服汁或研粉或做丸,吞服均可。
(2)初期失治,其气壅滞益甚,胸膈如塞,胀闷难忍,饮食难下,时欲噫气,宜用金鉴消痞汤:木香、红花、陈皮、当归、柴胡、草蔻、甘草、半夏、生姜煎服,兼前丸吞配之。
3.单方。佛手泡饮,代茶以助药力。
4.调养。切戒郁怒,忌食闷气之品,痞病由痰气郁结而成,然气滞则血亦不利,故治痞病,宜用活血兼畅气之品也。
(五)积聚
1.病源。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成积聚。积者脏病,始终不移;聚者腑病,发作有时,辗转痛移,凡此谓之积聚。人病肠中积聚,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气留止,大积大聚乃起。
2.症状和疗法。
(1)积聚之病,腹中积块,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之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聚之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治法以健脾消食,化痰渗饮,理气和血,则积聚可愈。俱宜服开郁正气散(医宗金鉴方):白术、青陈皮、香附、山楂、桔梗、茯苓、砂仁、延胡、麦芽、神曲、甘草、生姜,清煎顿服,或研粉吞服亦可。
(2)初期失治,积聚不消,日以益大,形体羸瘦,胃纳不佳,时时作痛,此时正虚邪实,殊为难治。宜照前方加人参,以顾正气,缓缓收功。
经验外治法,可佐汤药之不及,凡体虚经不起克伐之药者,尤宜配制和用法:朱砂15克、飞丹10克、雄精10克、阿魏10克、硇砂3克、麝香1.5克、明净皮硝500克、鸽粪15克,共研匀,取鲜雄猪尿胞1个,用漏斗插入胞内,将药末徐徐装入,再用火酒1斤,炖热倾入胞内,将胞头摺转扎紧,先用皮硝120克、白酒500克,煎沸洗患处,再将猪尿胞贴于患处用布包紧,三日解去,再换1个,以退为度,功效很好。
3.调养。祛病必须顾正,禁忌与上同。
(六)瘀血、血蛊
1.病源。妇人产后,或经行之时,伤于风冷,入于血室之内,必有瘀血停留,脐腹胀痛,是谓瘀血、血蛊病。
2.症状和疗法。
(1)瘀血、血蛊病,其人脐腹胀痛,面色萎黄,内热晡热,未成坚块,故不名癥瘕。若因产后恶露不行者(参看产后恶露不行类),若因经闭不通瘀血凝聚者(参看瘀血凝聚类)。因瘀血不行,蓄之既久,必成血蛊,宜仿照金鉴桃奴散:用桃仁、刘寄奴、延胡、肉桂、五灵脂、香附、砂仁等分,共研细粉,每服6~10克,温酒吞服,服至瘀结消解,便可无忧。
(2)初期失治,恶血停留,愈聚愈多,腹大膨胀,渐成中满,仍宜桃奴散为主,用八珍汤吞服,但宜气血虚实,分别调理之。
又妇人大全良方,马鞭散对血蛊病有效。配服法:马鞭草、刘寄奴,研为粗末,每日煎百沸汤,代茶饮之,能通腹中血络,除胀消蛊,功效很好,可助前方之不及。
3.调养。禁忌与上同。
(七)痃癖
1.病源。
(1)风冷客于胞中,每成痃癖,痃癖发作,皆因再受风冷,发则痛,痛则见,不痛则平复如初。
(2)阴阳之气不和,或忿怒而失当饮食,食气相搏,痰火附之,合并成形,而成痃癖。
(3)饮食无节,伤及脾胃,或勉强劳作,精血亏损,邪冷之气,搏结不散,遂成痃癖。
2.症状和疗法。
(1)妇人脐之两旁,有筋突起疼痛,大者如臂,小者如指,状类弓弦者,名曰痃;僻在两肋之间,按之若无物,有时而痛,始觉有物,名曰癖,宜用当归、川芎、赤芍、党参、茯苓、佛手、肉桂、厚朴、干姜、木香、茴香、三棱、莪术、神曲、麦芽等,加葱白、食盐,清煎温服。
(2)初期失治,寒邪深伏,久久不散,时发时愈,永无痊望,虽无生命危险,然容易变为痼疾,带病延年,亦至困苦,宜用气功疗法,慢慢克服。
3.调养。宜避风冷,切戒愤怒。
(八)疝病
1.病源。风冷寒湿,客于胞门血室,遂成疝病,其病属厥阴肝经。
2.症状和疗法。
(1)疝病小腹暴痛,攻冲腰胁,高起如山,或游走背膂。宜用当归散(证治准绳方):当归、川芎、赤芍、肉桂、槟榔、青皮、木香、大黄、莪术、醋炒鳖甲,清煎,午后顿服。
(2)初期失治,攻痛益剧,寒气抢心,手足厥冷,壮热恶寒,二便闭塞。宜用当归、通草、赤芍、桂枝、乌药、吴茱萸、甘草,加生姜、红枣煎服。
(3)单方用青皮、佛手各3~6克,每日泡饮代茶,功能散结行滞,舒肝开郁,自有神效。
3.调养。切戒忧郁,忌食生冷腥酸。
结论:
五脏气积名曰积,故积有五证;六腑气聚名曰聚,故聚有六证。《难经》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之积而无六聚,盖积为血病,而聚为气病也。故李杲有五积丸之方,而巢氏病源但有八瘕之各证(黄、青、燥、血、脂、狐、蛇、鳖)而无七癥病形,其他方书亦不概见,大抵癥为血病,瘕为气病,夫病皆起于气而后血凝,不必过泥于病名,但以牢固不移有定处者为癥为积,推动转移忽聚忽散为瘕为聚可也。
凡治癥瘕宜先审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而治之。如人虚则气血衰弱,不任攻伐当先扶正,而后治其病,形症俱实宜先攻病,经云: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盖恐过于攻伐,伤及正气也。罗天益曰:养正积自除,可谓得经旨者矣。
附:外治痞块方 朴硝120克、全茴3个、小茴10克、皂角刺20克、红花120克(苏木120克亦可)、沉香6克,共研细粉,用鲜雄猪小肚胞1具,烧酒1斤,将药装入猪胞内,再用烧酒炖,装满把胞口扎紧,贴于患处,用帛裹之,过二三日后,常常添入药粉与热烧酒,频频裹熨,以块消软为度。
十四、阴户病证
妇人生阴户诸病原因有七:①湿热下注;②胞络损伤;③分娩时期用力太过;④气虚下陷;⑤风寒乘虚客于子宫;⑥胃虚下陷;⑦心脾气不畅。总括起来,分开类型,可称9种病名:(一)阴肿;(二)阴痛;(三)阴痒;(四)阴挺;(五)阴疮;(六)阴痔;(七)阴冷;(八)阴吹;(九)交接出血等。
(一)阴肿
1.病源。心肝二经火盛,湿热下注,或中气虚弱下陷,俱令阴户肿胀,谓之阴肿,一名疣痃。
2.症状和疗法。
(1)阴肿之病,阴户肿胀,坠痛及两拗疼痛,因湿热下注者,必兼见小溲热赤、舌苔黄腻等症。宜用龙胆泻肝汤为主: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生地、车前子、泽泻、甘草梢、乌药、当归,可加灯心草、银花、奇良等。煎汁候凉服之,又用六一散泡饮代茶。
又简便验方:银花、奇良、甘草梢、鲜车前草(连根叶)煎汁凉服,效极。
(2)因中气虚弱下陷者,必兼见小溲清长,舌苔薄润并不黄腻,面色萎黄,四肢困倦,时觉有气下陷等症,宜用补中益气加味法:党参、当归、黄芪、白术、升麻、柴胡、青皮,加白芷、藁本煎服。
外治法:艾叶、防风、大戟煎汤熏洗,肿能自消,痛亦自定。
另又用枳壳、青皮煎汤熏洗亦效。
3.调养。忌食辛腥厚味、有刺激性食物。
(二)阴痛
1.病源。肝脾二经,因郁伤损,湿热下注,遂使妇人阴中作痛,是谓阴痛,一名小户嫁痛。
2.症状和疗法。
(1)妇人阴中作痛,痛极往往手足不能伸舒,小溲短赤,内服宜用逍遥散加味法:当归、赤芍、白术、赤苓、丹皮、栀子、柴胡、甘草梢,加白芷、藁本煎服,外治照阴肿熏洗法,或以乳香、海螵蛸研极细粉,敷之亦效。
(2)初期失治,其痛益剧,手足不能伸舒,寸步难行,剧则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满床乱滚,厥状至惨,此系心脾真气因痛极耗,故有生命危险,速以独参汤灌之,服后若汗止厥未回者,再与参附汤以回其阳,厥回汗止,始可调治。
3.调养。切戒愤怒、过劳与房欲,忌食辛燥,宜常服八珍。
(三)阴痒
1.病源。因思想不遂,积蕴成热,湿热生虫,或产后交骨未合,为风邪侵袭,遂令阴户奇痒,是谓阴痒。
2.症状和疗法。阴痒之病,阴中奇痒,坐立不安,至为困苦,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漓,内服宜逍遥散合龙胆泻肝汤选用之。外治用桃仁、雄精等分,研极细粉,用鸡肝煮热,切片蘸药,纳入阴道中,其虫(滴虫)闻肝腥,皆钻肝内吮食,将肝提出,其痒即愈。
另用紫梢花、胡椒,煎汤烫洗数次,既杀虫复止痒,功效至神。
又另用苦参、蛇床子,煎汤熏洗,功效亦妙。
3.调养。忌食辛腥酒类厚味,阴户宜常洗,使阴道清洁,则病易痊。
(四)阴挺
1.病源。生阴挺病,原因有八:①胞络损伤;②分娩之时用力太过;③气虚下陷;④湿热下注;⑤产后过怒或受风寒;⑥子宫虚冷;⑦房事违礼;⑧意淫不遂。凡此八因,均易成之。
2.症状和疗法。
(1)阴挺之病,阴中突出一物,如菌如蕈,或如鸡冠,或如阴茎(即古称坠疝之类),属热者,必肿痛,小便赤数,宜龙胆泻肝为主;属虚者,必重坠,小便清长,宜补中益气加青皮、栀子煎服,效极。
外治法:用蛇床子120克、乌梅60克,煎汤熏洗,再用猪油调藜芦粉敷之,效验更佳。
(2)若初期失治,其突之物久久不收,或经水浸,或误受伤,渐增腐烂,脓水淋漓,若怕羞隐忍不言,则腐烂不已,痛势日增,有生命危险,内服宜补中益气加青皮、蛇床子,剂数要多。
外治法:用头梅片3克,置于活蚌壳内,待蚌涎流出,用鹅翎蘸涂,连搽数次,腐烂自痊,脓水即止,再用五灵脂烧烟熏之,可收功以告痊。
3.调养。切戒过劳,谨守大怒,行动宜慎,避免擦伤,忌口与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