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情怀中医精诚妇科
49445800000013

第13章 医著篇(9)

(卅八)小便频数不禁淋涩

1.病源。

(1)脾气虚弱下陷。

(2)肾气虚弱,不能固摄。

(3)产时稳婆不慎,伤其胞脬。凡此三因,皆令产后小便频数不禁淋涩病。

2.症状和疗法。

(1)小便频数不能禁止,或淋淋涩涩,由脾气虚弱下陷者,必兼见气往下陷,小便频数而色白,肢体倦怠等症。宜用补中益气法以升举之,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桑螵蛸、黄蚕茧。

(2)由肾气虚弱,不能固摄者,必兼见腰部酸冷,时时酸痛,小便自遗,毫无关束等症。宜用熟地、当归、附片、肉桂、益智仁、桑螵蛸、补骨脂、蚕茧等。

候将息之。

(3)由伤损胞脬者,必兼见小便淋涩,日夜自流,失去知觉,饮食眠卧,均如平时等症。宜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白芍、生姜、大枣,加猪水胞1具同煎服。

3.单方。补脬饮:丹皮3克、白芨3克研粉,黄丝茧11只煎汤,空腹吞服,服时切勿作声,效验很好(若作声则不效,作声则气上,气上则药力不下,故无效)。

4.调养。切戒重劳动,并禁房欲,忌用通利之品(如车前子、苡仁、滑石、泽泻、木通),否则正气益虚,病有剧变。宜服补脾肾之药,如四君子、六味丸等。

(卅九)大便出血

1.病源。

(1)其人未产之前,遇食辛辣香燥,煎炒炙爆等物,热毒蕴于大肠。

(2)脾气虚弱,不能摄血。

(3)中气下陷。凡此三因,皆令产后大便出血。

2.症状和疗法。

(1)由大肠热毒者,其症大便出血,血色鲜红,宜用当归、生地、白芍、仙鹤草、三七,加香连丸。

(2)热甚者,则血色紫黑,大便燥热。当用生地、当归、白芍、仙鹤草、三七、黄柏、黄芩、川连、花粉、丹皮、槐花等。

(3)由脾气虚弱,不能摄血者,其症大便出血,血色浅淡,四肢疲困、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宜用归脾丸30~60克煎汁服,另加田三七粉3~6克吞服。

(4)由中气下陷者,其症大便出血,血色浅淡,自觉有气往下陷。宜用补中益气丸30~60克煎汁,加田三七粉3~6克吞服。

(5)因脾气虚极,而致中气下陷者,精神益见疲惫,血下益多,剧则便血如冲,冷汗出而气喘,两目失神,有生命危险,速予独参汤。若四肢厥冷者,可服参附汤,以回其阳,迟则不效。

3.调养。忌食烟酒臭恶之物,宜常服补脾和中之品,例如四君子汤,避免操劳过度,以及动气恚怒等。

(四十)败血成痈

1.病源。产后气血两虚,营养不从,逆于肉理,或败血留内,结成痈疽,是谓败血成痈。

2.症状和疗法。

(1)败血成痈、红肿疼痛难忍,根脚收缩,并不漫肿,只宜生化汤加连翘、银花、甘草节、乳香、没药等治疗之,切不可用寒凉败毒之药。

(2)败血成痈,假若失治,溃后腐烂不已,脓水流而不绝,难于收敛,午后骨蒸肌热,形体削瘦,变为疮痨。

3.单方。八仙糕常常服之,自有神效。

4.调养。忌食发风动气一切辛腥臭恶物品。宜大补气血,渐可复元。

附一:祖传产后基本经验方 以生化汤为主体,轻重加减,临床活用。

1.主药。当归15克、川芎6克、益母草6克、泽兰叶6克、荆芥3克、桃仁6克、炮干姜1.5克,春加紫苏梗、夏加藿香、秋加防风、冬加生姜。

2.简单加减法。①胞衣不下加牛膝15克;②恶露停留加苏木6克、肉桂3克;③腹痛绵绵加肉桂3克、五灵脂6克、酒炒元胡6克;④初产冒风,重用荆芥;⑤初产中风,轻者加蝉蜕15克,酒煎服,重者加人参回生再造丸,每剂两粒,姜汁化服;⑥头痛加白芷15克、独活6克;⑦腰痛加续断,狗脊、杜仲、朝天子;⑧浑身痛加秦艽、全虫、细辛、路路通;⑨昏迷不语加川菖蒲3克、细辛3克,重加蝉蜕10克或15克,或猴子枣1.5克吞服;⑩遍身浮肿加苓皮、防己、陈皮、冬瓜皮、大腹衣等;11.血虚便秘重用当归、生地、桃仁、加杏仁、麻仁、枳壳等;12.惊悸加茯神、远志、琥珀;13.子宫脱出加升麻6克、荷蒂1枚、生枳壳30克;14.阴痛加青皮、葱头、藁本;15.败血成痈加赤芍、泽兰、牛膝、白芷、红花;16.脬损加党参、黄芪、白芨、猪脬、黄蚕茧7只或丝绵6~10克,但恶露未清者,切勿用黄芪;17.化乳倍当归除它药,加木通、核桃、炮甲片、留行子;18.回乳用砂仁、香附各10克,煎汤服之极效,若单用麦芽30~60克,煎汤服之效验很快,但是麦芽回乳,下次就要没乳,用砂仁、香附回乳,下次生小孩时仍会有乳;19.乳痛加远志、木通、白芷、甘草、大贝。

附二:产后调养法

(1)产后卧床,宜垫厚铺匀,褥必须洁净(最好要经过消毒),使其安卧,闭目静养,不可喧哗,若惊恐则气血上壅,容易引起头眩,最好不问有病无病,俱服生化汤二三剂(或照古法,服童便和热酒冲服1杯),可免其他疾患。食物宜粥或流汁,静养三日,再起床行动。

(2)注意避风,室中窗户,均宜谨慎,天气寒冷,留心关闭,天气暑热,注意通畅、不论气候冷热,头与腹部均宜用绵包裹,若产后感寒,气血凝滞,则百病丛生。

(3)饮食宜淡泊不宜浓厚,宜轻清不宜重浊,宜甘平不宜辛热,蔬菜白饭,养人之本。

①食物相宜者:猪肚、猪肺、精肉汁、鸡汁、鸭汁、鲫鱼、淡鲞、海参、白菜、菠菜、胶菜、三月青、莱菔子、豆腐、豆腐皮、金针菇、黄花菜、木耳、早笋、荆竹笋、麻油、茶油、菜油、莲子、藕粉、山药、芡实。以上诸味,总宜洁治,多用清汤,吹去浮油,饮之最佳。

②食物须当禁忌者:刀头血、椒、姜、葱、蒜、韭、薤,野味、异味,驴、骡、犬、马等肉,田鱼、蛤蟆、蟹、鳝,勿多饮酒、勿乱投药,凡炒焦的肝、生冷的菜,以及糖霜、山粉、酸糗之物,俱宜禁忌,否则有害无益。

③产后形体未曾复元,切勿看异形怪兽罕见之物。

结论:

产后气血俱亏,虽云有病,常处处顾其正气,方可无碍,否则必败,若误用峻剂,大伤其正,则病去而神衰,莫可挽回,如之奈何。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务宜注意,慎之慎之。

十、乳病证

1.妇人有时褊狭,动辄郁怒,伤及肝气,肝气怫郁,容易引起乳病。故产后不如意之事较多,而乳病即发,治疗此病看重七情,第一是性情和悦,抱定乐观,切勿忧怒,可使易痊。否则必缠绵时日而致难愈,医者代行分析,患者谨慎尊行。

2.乳房为阳明之经,乳头为厥阴所属,乳母不知调养,若忿怒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肝气不行,窍不得通,汁不得出,乳血沸腾,热甚化脓,而成痈疡,乳病症状分7种类型:(一)乳汁不行;(二)乳汁自涌;(三)乳痈;(四)吹乳;(五)妒乳;(六)乳悬;(七)乳岩。

(一)乳汁不行

1.病源。

(1)产后出血过多,血少不能生乳,以致乳汁不行。

(2)恶露去少,瘀血停留,气脉壅滞,亦能致乳汁不行。

2.症状和疗法。

(1)由出血过多者,其症乳中不痛,必面色萎黄,肢体倦怠,胸腹并不胀痛,指甲枯白,胃纳如常,宜用潞党参、黄芪、当归、通草、山甲片、王不留行、甘草、红枣煎汁内服,外用葱白煎汤,时时淋洗乳房,以通其气,则乳汁自出。

(2)由瘀血停留者,其症乳中必胀痛,少腹亦胀痛,形体壮实,并无虚象,宜用当归、白芷、天花粉、漏芦、王不留行,煎汁服之,加减法临床活用。

3.单方。

(1)猪脚蹄淡煮,饮其汤,五七日乳汁自行。

(2)木莲5枚,雄猪蹄1对,淡煮,饮其汁,五七日乳汁自行。

(3)鲫鱼每日1对,淡煮,饮其汤,五七日乳汁自行。

4.调养。宜服行经通窍,气血双补之品,避免强通,克伐攻逐。忌食神曲、山楂、麦芽以及酸涩收敛干乳烧乳之物。

(二)乳汁自涌

1.病源。产后气血大虚,脾不摄血,肝不藏血,犹无根之流,一泻千里,乳汁暴涌不止,是谓乳汁自涌。

2.症状和疗法。

(1)乳汁自涌不止,形体羸瘦,精神疲困,四肢无力,面色萎黄,乃气血大虚,宜用十全大补为主,倍用党参、黄芪,服之必效。

若食少乳多,欲回其乳,宜用医宗金鉴免怀散:赤芍、红花、归尾、牛膝,煎服二三剂,乳汁自然减少,功效可靠。

若无儿吮乳,欲回其乳,亦可照前方加香附,多服几剂,乳回而经自调。

(2)乳汁自涌,假若失治,则乳涌流益甚,其人昏冒吐痰,四肢厥冷,冷汗如雨,此为阴血暴竭,阳无所附,将脱也,宜速急用独参汤灌之使苏,如四肢仍冷者,继服参附汤,待汗止厥回,再以十全大补法调理之。

3.调养。断乳为宜,不可勉强,切戒劳力,常服八珍。

(三)乳痈

1.病源。

(1)肝胃二经,风热壅盛,结而不解,引起乳汁停留,遂成乳痈。

(2)愤怒伤肝,肝气郁结,复兼胃热壅滞,引起乳汁停留,病成乳痈。

2.症状和疗法。

(1)妇人乳期,乳房忽然红肿,坚硬疼痛,憎寒壮热,头痛昏胀,急者7天成脓,缓者14日成痈,初起之时,以艾火隔蒜灸法即消,或以冲和膏用醋调涂,亦能定痛退肿,内服用当归、大贝、天花粉、甘草节、白芷、银花、青皮、柴胡等,煎服,服至痛停肿消为度。

(2)若兼憎寒壮热者,加荆芥、防风、羌活、独活,以解散之。

(3)前药服之不消,其脓已成,宜加皂角刺、炙甲片、茅草根,以穿发之。

(4)若溃后气血虚者,宜去银花、柴胡、皂角刺、炙甲片、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加参芪以补之。

(5)若溃久脓清不敛者,宜大剂参芪饮。

3.单方。黄鱼鳍(即脊翅炙松)150克、小青皮300克,共研粉,以米饮为丸,晒干候用,每服10克,用热黄酒泡葱头汤吞服,酌量饮卧,盖被出汗,肿痛即痊,凡乳痈、乳吹初起者,服之效果颇佳。

(四)吹乳

1.病源。乳母乳儿,吮乳之时,被乳儿口鼻之气吹入乳中,以致乳管不通,乳管之内,结成核痛,是谓吹乳。

2.症状和疗法。

(1)吹乳之症,乳中结核不散,不红不肿,亦不疼痛,宜早消之,久则成痈。

初期用上述单方效果很好,服药宜仿疡医大全立效散为主:瓜蒌、当归、甘草节、乳香、没药、皂角刺,煎服。脓成者宜溃,未成者宜消,外用消肿散或冲和膏醋调敷之,可佐汤药之力。

(2)吹乳失治,结核不散,日渐肿大,逐渐疼痛,变为乳痈。

3.调养。忌食辛腥发风动气之物,乳头不可任儿玩弄,否则每成大患。

(五)妒乳

1.病源。其人平时嗜食膏粱厚味、生冷水果,胃中湿热壅盛,发于乳头,生细小之疮,是谓妒乳。

2.症状和疗法。

(1)乳头生出细小之疮,或痛或痒,搔之则黄汁浸淫,治疗方法,外用龟板霜,研极细粉,敷之颇灵,或用鹿角霜,敷之亦效。内服用元参、连翘、射干、赤芍、防风、白蔹、白芷、升麻、甘草、乳香等。

(2)初期失治,经久不愈,湿热壅盛,腐烂不已,甚至烂去半截,如莲蓬样,外用芙蓉花或叶研粉敷之,内服依照上方加黄芪、党参等,待痒痛止再以生肌药敷之,轻者龟板霜即可,重者用儿茶、血竭、三七等分,研极细粉,敷之即敛。

3.调养。忌食辛腥,不可手搔。

(六)乳悬

1.病源。产后瘀血上攻,两乳细长下垂,唯产后有之,谓之乳悬(但此症很少)。

2.症状和疗法。

(1)两乳忽然伸长,垂过于腹,痛不可忍,速急以川芎、当归各1斤,一半置瓦器中,水煎频频服之,一半用香炉慢火逐渐烧烟,置于病人面前,令其吸烟气,若未愈再用1料,候其瘀散,乳即上升。如缩上而未复旧者,用蓖麻子1粒,捣糊贴于顶心,候乳复旧,立刻洗去,不可稍延。

(2)乳悬失治,久久不收,痛不可忍,触之更剧,犹如针刺,久则伤及心脾,冷汗如雨,四肢厥冷,心神昏愦,有生命危险,速服独参汤,或与参附汤,可即见效。

3.调养。忌食生冷发气之物,治宜和血,切戒气郁。

(七)乳岩

1.病源。其人环境不佳,抑郁不舒,或性急多怒,遇有不如意之事,损伤肝脾二经,致令乳中结核,初如围棋子大小,不痛不痒,逐年长大,感觉不适,谓之乳岩,为最危最险极难医疗之症。

2.症状和疗法。乳岩初起,乳中结核,如围棋子大,无红无热,不痛不痒,或有时微微隐痛,五、七年或十余年开始潮热恶寒,核处大痛,牵引胸胁,肿如覆碗,按之坚硬,形如堆栗,高凸如岩,顶肉之色光亮,内含血丝,从内溃破,污水时流,有时或涌冒臭血,腐烂之处,嵌空玲珑,洞窍深陷,有如山岩,故名乳岩,自古以来,为最难医之症。

(1)初起之时,以艾火炙之即消,但必须连炙二三十次,炙至核消为度。

(2)初起之时,去大医院开刀取核,亦能免除大患,但必须早期治疗,愈早愈好,若至溃痛之期,就不能施行手术了。

(3)前两法若不能施行,艾炙怕火,开刀怕痛,如能早期服药,亦能消散,用准绳十六味流气饮:当归、党参、白芍、生黄芪、川芎、防风、苏叶、白芷、枳壳、桔梗、甘草、槟榔、乌药、厚朴、木通、肉桂,每日1剂,清煎顿服,总要连服50或100剂,方能见功。

又经验草药方:鲜橘叶、鲜夏枯草花各2斤,打成膏晒燥,再加干白芷、制香附各1斤,同研细粉,水法为丸,每日服3次,每次服10~15克,服完1料,亦能消散,愈早愈好,延至末期则无效。(此方曾实验,治好10余人)

外治法,普通消肿药品不适用,宜用木香、生地,捣成药饼,以热器常常熨之,可助药力。

又单方:青皮、生甘草、党参等分,同研粉,每日服3次,每次10~15克,饭后用姜汁开水吞服,服至乳核消散为度,神验。

(4)若至溃后,则不易愈,服药宜十全大补、八珍、归脾等汤,以培补气血,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