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49439600000028

第28章 嘉兴(1)

嘉善高级中学

嘉善高级中学(原名嘉善二中)创建于1926年9月,是嘉善县创办最早的一所中学,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现任校长周建夷。

学校现有48个班级,学生2500人,教职工19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0人,有一大批省、市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坛新秀和先进班主任等,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文理兼通、教研相融、教管相连”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学校以“创设最美好的教育献给每一位学生”办学理念为指导,高举“科学、人文、艺术”三面旗帜,构建学习、工作和生活共同体,提升教师教育的“思想力”、育人的“行动力”、教学的“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具有“未来学校的师资队伍、现代学校的硬件设施、示范学校的管理水平、重点中学的办学质量”的浙北名校。

80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近三万名优秀学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科学巨擘、学界泰斗,如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沈天慧、张仲俊教授,地质学家袁硅荣教授,北京大学吴良芝教授等。

学校重教育科研,促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高考上线万人比居全省全市前列,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连获浙江省一等奖,培养了大批具有适应未来发展潜力的学生。

学校坚持“科研实验化、实验成果化、成果辐射化”策略,以“依托教科研,开发学校师力资源,促进教育持续发展”为取向,“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交叉,层层推进,协作攻关”的教科研网络。

学校教科研工作采取“校长室领导-教科室管理-教研组实施-课题负责人落实”的层级管理模式,建立了一整套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教科研管理条例》、《教科研奖励条例》、《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能力评估考核办法》等,制定并重点实施《嘉善高级中学教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按“指标到组,任务到人”的管理要求,认真开展教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保证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通过兴办高级教师论坛、开展教研组集体研究课题、倡导“让校长来读书,让老师读校长;让老师来读书,让学生读老师”等活动,着力构建教科研的有力载体。

学校重视培养科研骨干。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各类名师、教研组长积极带头,形成以教科室为职能部门,教研组为实施单位,特级教师等名师为引领,课题负责人为操作的教科研骨干队伍,使学校拥有了全县数量最多实力最强的教科研阵容。

学校教科研气氛浓厚,成果丰硕。先后涌现1名特级教师、5名嘉兴市名师、13名嘉兴市级学科带头人,有县级学科带头人20余人,教学能手50余名。

2004-2009年,承担国家级子课题2项,省级立项以上课题12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9项,其中获省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3项,省三等奖1项。多项课题参加嘉兴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3项获得市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获得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获市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嘉兴市第五届、第六届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学校均有课题收获宝贵的一等奖,课题成果获奖档次和成果数均在市同类学校中列首位。公开发表论文96篇,省级获奖论文39篇,市级获奖论文218篇。

杨崇理、谢波等编着的《生本化作文评改探究》、《中学史料教学论》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发行,吴建昌老师编写的《汉字古今义合解字典》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和嘉兴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嘉兴市首届优秀教科研基地。

桐乡市高级中学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创办于199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现为全国绿色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实验基地、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和谐校园、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实验学校等。在《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等新闻媒体发起的“我心中的浙江名校社会评议活动”中,经万名读者的热情参与,根据读者来信和网上投票结果,桐高被评为全省三十所知名中学之一。

一、教科研概况和主要措施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桐乡高级中学自建校以来坚持贯彻“科研兴校”的战略方针,依托校本教研,有序有效地展开教育科研活动。学校每学年、每学期都要制定具体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对规划的内容进行细化落实。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研究教科研工作,隔周进行一次教研组或课题组工作会议。

每学期期末都要对教科研的具体工作进行总结,鼓励先进,改进不足。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参与课题研究。学期初,教科室会对全体教师进行摸底调查,对部分还没有课题的教师加强培训和指导,以提高科研的积极性及科研的能力,争取在以后的课题申报中能有课题立项。教科室注重加强对课题研究的引导,对一些前沿性、实用性的课题,由教科室提出,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招标。

对新立项的课题实施过程管理,要求落实研究过程,认真填写《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实录》,学期结束时进行检查。对要结题的课题做好检查督促,要求各课题组认真总结,写好结题报告,提高结题质量。对部分省级课题、嘉兴市级和桐乡市级课题加强研究指导,对有一定推广价值的课题争取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鉴定,提高获奖几率和获奖层次。

每年,教科室都会与教务处一起组织开展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课评比活动。各教研组推荐一到二个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题,参加校课题研究课评比。要求课题组人员在上课之前,先进行说课,阐述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然后由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要求开设研究课,再进行评课,努力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

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职工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汇编成册,名为《桐高论苑》。并鼓励教师发表论文,特别是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此外,每学期还编辑一册《桐高教育》,收录桐高教师的优秀论文或有一定价值的科研课题报告,供老师们参考学习,同时还寄往兄弟学校交流。

二、教科研成效及主要影响

目前,学校现有各类研究课题60余项,其中有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以上课题8项,每年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和获奖论文达百余篇之多。其中陆炳荣老师负责的课题《实验创新、调查研究、设计制作、服务体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探索》为2006年度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屠洪根老师负责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2008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陆炳荣老师负责的课题《重点中学教师柔性化管理研究》为2009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实验创新、调查研究、设计制作、服务体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探索》目前已经结题。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分为调查研究、科学实验、设计制作和服务体验四种类型,根据课题类型进行分班,课程教师在不同的课型班级进行授课,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这种指导形式称为“课型化”指导法。省教研室多次在桐乡高级中学进行现场研讨会,并对这种形式进行全面评价和肯定。

严僮伦老师负责的课题《“课外阅读专用笔记”应用与推广研究》荣获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培训研究课题成果评比三等奖。“课外阅读专用笔记”,科学、简便、实用,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湖州市文苑小学、桐乡实验一小、桐乡六中等几十所学校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深受师生欢迎。

胡亦中老师负责的课题《高中物理选修课实施中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荣获省第三届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桐乡高级中学的校本选修课开设得有声有色,为其他学校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此外,张金标老师负责的课题《高中科技活动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和第二届创新教育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屠建平老师负责的课题《乌镇旅游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开发中的利用研究》荣获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培训研究课题成果三等奖,陆炳荣老师负责的课题《重点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研究》荣获嘉兴市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路海燕老师负责的课题《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行动研究》荣获嘉兴市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等。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一、学校概况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创办于1999年,由县人民政府投资兴建,是海盐县普通高中的龙头。学校位于世界着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北端,校园占地面积146亩。

2005年1月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现有46个教学班,2350名学生,180名教职工。学校以抓教育科研为切入点,提升教师素质,教育质量在嘉兴市名列前茅。办学十年,已有31名学生进入全省高考文理科前100名,每年都为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全国着名高校输送数十名优秀学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2名,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省功勋教师1名,有“国家级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名,省“5522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入选对象3名,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4名,嘉兴市名师3名,嘉兴市级学科带头人9名。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一)强化教科研意识,科研发展渐行渐优

1.理念先行,行动领导

元济高级中学从学校章程的制定到比较系统的教育理念的确立,从发展规划到教师培养,始终重视科研的意识、科研的态度、科研的过程和科研的方法,把身边的事情用科研的方法来处理。校长亲自挂帅抓科研,先后主持了五个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树起向科研要质量的旗帜。

2.加强培训,引导入门

教师搞科研,入门是关键,教师培训是杠杆的支点。学校建立了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采用洋专家讲座、土专家辅导的方式进行科研培训。

3.注重激励,更上层楼

学校采用愿景激励、机制激励和过程激励三维整合的高效激励办法,引入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让老师随时随地都有强烈的科研愿望,从而使学校的科研大众化、常态化,并且得到不断的优化。

(二)加强制度管理,促进教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为使教育科研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健全科研管理网络,完善教育科研规章制度。

1.完整的教科研网络

学校设置人力资源与科研处,将科研工作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融为一体,强化以科研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成立“元济高级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会”和“元高学术委员会”,并制定章程,评定有关教师科研业绩、晋级、学术性比赛等等;构建了完整的教科研网络,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

2.完善的教科研制度。学校在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为依托”的兴校策略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教科研管理制度,有《元济高级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元济高级中学教科研管理暂行条例》、《元济高级中学教育科研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教科研管理工作控制程序》、《元高教师教科研量化考核办法》,每年举行一次教科研成果表彰会。

三、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目前,学校的研究人员,既有骨干教师,也有刚入伍的新教师;研究的级别,有省级、市级,还有县级、校级;研究范围由窄到宽,由单一到多元,很多课题走出学科教学的狭小空间,迈向了教育研究的大舞台。学校每年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教育大奖,部分获奖学生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台、浙江有线台、《钱江晚报》、《家庭教育导报》、《科学24小时》的专访。

学校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三次被评为“嘉兴市教科研先进集体”,两次被评为“嘉兴市优秀教科研基地”,教科研工作已从外部要求转向教师的内部需要,教科研为元高的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一、学校概况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前身是创办于1984年的海宁农技校,1998年更名为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2004年入迁海宁教育园区。校园占地面积450余亩,建筑面积11.9万多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352人,教职工256名。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浙江省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嘉兴市先进学校,嘉兴市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