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反驳论题的反论题:非A。
证明非A真。
所以,A假(根据矛盾律)。
例如,高名凯等主编的《语言学概论》在反驳马尔学派的“语言属于上层建筑”这一谬论时采用的就是这一反驳方法。作者写道:
曾经有不少学者把语言列入社会的上层建筑。苏联马尔学派的语言学家们是这种主张的代表。……
然而,语言并不属于上层建筑。斯大林曾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了精辟的说明:
第一,“每一个基础都有适合它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随着它的基础的变化、消灭而变化、消灭。“当产生新的基础时,那么也就会随着产生适合于新基础的新的上层建筑。”然而语言并不如此,基础改变了,它却可以基本上不改变。
第二,虽然上层建筑是由基础产生的,但它却不只是反映基础,而且积极地为基础服务,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然而语言却根本不同。它不是某一种基础所产生的,也不是某一个阶级所创造的,而是千百年来在社会历史全部进程中为全社会所创造的。“语言的创造不是为了满足某一个阶级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全社会的需要,满足社会所有各个阶级的需要。”它一视同仁地为不同的基础、不同的阶级服务。
第三,“上层建筑是同一经济基础存在着和活动着的一个时代的产物”,要随着这个基础的消灭而消灭,生命是不长久的。“至于语言,相反的,它是许多时代的产物”,“所以语言的生命是比任何一个基础、任何一个上层建筑的生命都长久得无比。”在一个社会的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经过几番更替的过程中,这个社会的语言可能一直保存下来。要在每次革命之后来一个“语言改革”,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第四,“上层建筑与生产及人的生产行为没有直接联系”。“……上层建筑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改变不是直接发生,不是立刻发生的,而是在基础改变以后,通过生产改变在基础的各种改变上的折光来反映的。”语言则不然,它与生产、人的生产行为和其他一切行为都有直接联系,“因此语言反映生产中的改变是直接的、是立刻发生的,而不等候基础的改变。所以语言活动的范围是包括人的所有各方面的行为,它比上层建筑活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复杂得多,并且它的活动范围差不多是无限的。”
在这一段文字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反驳“语言属于上层建筑”这个被反驳论题,而是提出了一个被反驳论题的反论题:“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然后又从四个方面对这个反论题作了证明。这样,由于反论题“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真,被反驳论题“语言属于上层建筑”就必假。
(2)归谬法
这种反驳方法是先假定被反驳论题真,然后由它引出荒谬的结果,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前提,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由后件的荒谬,就可确认前件——被反驳论题假。
这种反驳的过程是:
被反驳论题:A。
如果A,则B。
因为非B。
所以,非A(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既然非A真。
所以,A假(根据矛盾律)。
例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里写道:
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这里被反驳论题是“作品愈高,知音愈少”。作者先假定它是真的,由此“推论”出一个违背客观事理的假判断:“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前提:“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便是世界上的绝作了。”由后件的荒谬便可推出“并非作品愈高,知音愈少”。既然“并非作品愈高,知音愈少”是真的,那当然“作品愈高,知音愈少”就是假的了。
三、逻辑技巧的训练
逻辑与语言密切相关,人的思维的逻辑必须通过语言来体现;而语言表达又必须符合逻辑。因此在语言交际中,须十分注意运用逻辑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话具有说服力。
(一)演绎法
演绎法是一种从总原则出发,推及某一特定对象,以其特殊本质的逻辑推理方法。它包括三段论、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等。
1.三段论
三段论是演绎法中最主要的一种推理方法。它是由两个包含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命题,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命题的推理。只要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它的结论就一定可靠。
例如,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其中有这样一段: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段演讲,由三个直言命题组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大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小前提)所以,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结论)
2.选言推理
选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选言命题,并根据选言肢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由于前提中选言命题可以是相容选言命题,也可以是不相容选言命题,因此,选言推理又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选言推理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间接证明中的选言证法,运用的就是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在实践中,否定肯定式是用得较多的选言推理。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人都知道,福尔摩斯常用这种办法破案。他曾说:“相信那句古老的格言:当别的一切可能性都已告吹,剩下的一定就是真的,不管它是多么不可能。”这种方法在侦查工作中,也叫从否定中找肯定的方法。如:
某地一医疗所曾发生一起在早饭中投毒的案子,当时侦查员作出了一个选言判断:毒物可能是所外的人投入,也可能是所内的人投入。有了这个选言判断就可进行选言推理,以确定哪一个选言肢是真实的。后来根据发案前一天的晚上下大雪,且早饭前有三个人在院外扫雪,未发现雪地上的足迹,排除了所外人投毒的可能,从而推断投毒人是所内的人。后来破案证实了这个结论的正确。
3.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假言命题,并根据假言命题前件与后件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由于假言命题的不同,假言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最常见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在论述我们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论题时,就运用了假言推理。
毛泽东同志说:“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去,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
其推理形式是:
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么,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中国人民绝不允许违背人民的意志……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所以,决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废。
应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要求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二)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根据前提是否涉及一类事物的所有对象,归纳法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推理方法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方法。
1.完全归纳推理法
即由一类对象的每个分子都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在语言交际中使用完全归纳推理,可以使我们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例如,1941年12月7日,震惊世界的珍珠港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题为《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的演讲,其中一段演讲词: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
昨天对夏威夷群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关岛。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人进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人进攻了中途岛。
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区域采取了突然的攻势。
在此,罗斯福通过一个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力量,促使国会在短短三十分钟内,就分别在参众两院通过了美国和日本之间存在战争状态的联合决议。
应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注意:每个前提必须真实;必须对一类对象的每个分子进行考察,不能遗漏。
2.不完全归纳推理
即根据某类对象的部分分子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如果需要复杂的事例中概括出一般,或者是论证一般,并用一般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就可以应用从个别知识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不完全归纳推理。
例如,一篇关于《自学可以成才》的文章,作者就列举了爱因斯坦、达·芬奇、哥白尼、贝尔德、格罗夫、霍姆茨等世界名人自学成才的事例,以不完全归纳推理贯穿全篇,得出一般性认识——“自学可以成才”。
(三)二难推理法
二难推理法是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直言命题或选言命题结论的推理方法。如:
有位领导干部年事已高,组织上决定让他退居二线,他很有些牢骚。前来做工作的同志,除了充分肯定他几十年的成绩之外,又说了一段话:“恕我直言,在我们领导下的这些人,如果至今还没有人能胜任我们的工作,那就证明我们是不称职的;如果有人能胜任我们的工作,而且比我们做得更好,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争这份热情呢?”这位领导终于无话可说了。
这里运用的二难推理,其逻辑形式是:
如果至今还没有人能胜任我们的工作,那就证明我们是不称职的,所以我们应该离开。
如果有人能胜任我们的工作,而且比我们做得更好,那我们更应该离开。
无论有没有人能胜任工作,我们都必须接受退居二线的结论。
二难推理的推理技巧是尽管小前提中提供了两个可选择的可能,但实际上结论是必然的。也正因为如此,对方在两种可能性中进行选定时,常常处于两难境地。这种技巧在说话中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应用二难推理要防止诡辩,请看下面一个二难推理的例子:
古希腊传说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埃及妇女看到自己在尼罗河畔玩耍的孩子被鳄鱼抓住,就请求鳄鱼把孩子归还给她。鳄鱼说:“如果你猜对我的心思,我就把孩子归还给你。”妇女说:“我猜你是不想把孩子还给我。”鳄鱼说:“你猜得对,但根据你说话的内容,我不把孩子还给你。”妇女又说:“我猜你是想把孩子还给我。”鳄鱼说:“你猜得不对,根据我们约定的条件,我不应该归还你的孩子。”妇女说:“你这不是故意刁难吗?”鳄鱼说:“不是我故意刁难,是你驳不倒我。”
这里,鳄鱼的诡辩术在于:它的前提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标准,既根据说话的内容又根据约定的条件,致使妇女进退维谷。怎样才能驳倒鳄鱼的诡辩呢?妇女也可以用“反二难推理法”,即另外构造一个新的二难推理:
如果我猜得对,根据约定的条件,你应该把孩子还给我。
如果我猜得不对,则根据我说话的内容,你应把孩子还给我。
总之,我或者猜得对,或者猜得不对,你都应该把孩子还给我。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考的工具,更是思考能力的体现。口才与思维能力之间呈现出一种同步发展的关系,因此秘书人员的口才能力不是简单的语言选择能力,更是其逻辑思维水平的表现。
能力训练
对下面的成语进行逆向思维方式的演讲训练,以挖掘其相反、新鲜、生动的意义:
①言多必失
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③有志者事竟成
④班门弄斧
⑤学海无涯苦作舟
⑥知足常乐
⑦愚公移山
⑧后悔莫及
⑨开卷有益
⑩亡羊补牢
举例:班门弄斧
原义: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
引申义: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逆向立论:弄斧应该到班门,方能真正学对路。
(1)在逆向思维训练中要注意把握思维轨迹。
(2)要坚持“反弹琵琶”的要求,对该成语中的传统思维模式作出否定式的逆向论证。
(3)逆向立论应当比原成语更为深刻、更有积极意义。
(4)避免对原成语的曲解和抬杠的倾向。
(选自刘伯奎、王燕主编《口才与演讲——技能训练》p.224-p.22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