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秘书口才
49438800000039

第39章 能力训练篇(32)

一、树立高标准的秘书口才意识

(一)秘书工作的职能决定了秘书需要口才

任何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系统都是由领导部门、职能部门和秘书部门(办公部门)三种机构组成的。领导工作的职责在于决策和组织指挥,是决策机构;职能部门在于具体贯彻执行领导的决策和处理各种业务,是执行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需要上下沟通、信息反馈;各职能部门之间需要互通信息、平衡协调;本单位与各有关单位也需要信息交流、相互联系。秘书部门的职能就在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传递信息。在日常工作中,秘书要调查研究、汇报情况、传达指示、提出建议、协调商谈、应对宾客、电话联络等,所有这些工作职责说明,秘书工作除了一部分要使用文字外,大量使用的是口头语言,秘书不仅要“妙笔生花”,还要“能说会道”,因此秘书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可忽视。

(二)秘书必须善于说话

善于说话有利于协调关系,有利于信息的快捷传递,有利于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秘书变成为善说者,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去虚假,讲真话

秘书人员在领导身边直接为决策服务,无论是提供信息、协调关系,还是处理事务、解决矛盾,都应去虚假、讲真话。

首先要以真挚的感情说话,便于缩短与听者的距离,让人感到你是真诚、可信赖的。最重要的是,不论情况是好是坏,是喜是忧,都应如实地向组织反映。有时候,忧信息对领导的决策更为重要,它能帮助领导认清形势,“对症下药”。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在竞选时,他的高级参谋曾提醒说:“每三个选民几乎就有两个将拒绝卡特当总统。”这种把真实情况告诉上级,敢于报忧的勇气值得钦佩。事实证明,秘书只有正确处理好报喜与报忧的关系,如实反映情况,才能保证领导决策的正确。

说假话、大话、空话是同秘书的身份不相称的。

对领导的失误与缺点,如何规劝,更需讲究艺术。古代的幕僚谋士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如汉成帝的谏官朱云,发现成帝的老师张禹,官封安昌侯,为人飞扬跋扈,贪赃枉法,朝廷无人敢上奏弹劾他,朱云决心冒死进谏。他向皇上列举了张禹的几大罪状,要求皇上依法处斩。汉成帝不仅没有责备张禹,反而下令要将朱云斩首。朱云慷慨陈词,他一手抓紧殿中的栏杆,一边责备成帝:“我死不足惜,但你圣明的朝廷,为何竟容得下这样的贪官做贤师?”他把栏杆都拉断了仍不屈服,终于使汉成帝认错,并处斩了张禹。秘书不仅要有“敢言”的决心,还应有“善言”的艺术,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秘书。

2.去武断,有分寸

秘书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要求他们说话时应把握分寸,避免简单、片面、主观和武断。在有些情况下,多说一句添乱,少说一句欠缺。说深了,难以拔出;说浅了,不能奏效。分寸的把握较为复杂,涉及思想认识及语言运用等多方面因素。看问题不武断,是掌握分寸的前提。比如下级请求批准某项工程,领导因资金等问题不好解决,正在分析研究、全面衡量,此时下级询问结果,如果秘书回答:“这项工程领导不批。”这就是主观武断。假如领导最终批准了,秘书就很被动。秘书对这种情况应留有余地,可以这样说:“此事正在研究,很快将正式答复你们。”

说话有分寸,实际上是讲究表达艺术。话说出来要让人乐于接受,听得顺耳。

特别是对重要问题的说明,需要格外注意措辞。为了使话说得有分寸,秘书有时还得借助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敏感、不便直说但又不得不说的事情,采用商量询问的语气,能够避免被动。

3.去繁冗,讲效率

秘书说话,必须简洁明确,注意效果。比如有位秘书向人介绍厂里一位女工:“她现在34岁。进厂时才17岁,是我们厂刚建8号车间那会,那是1985年……”

这里,他把推想女工年龄的过程都说出来了,这是多余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秘书要顺应时代潮流讲“短话”,使自己讲出的话一语中的、逻辑严密,要用最少量的语词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使得说话耗费的时间与说话效果成正比,提高效率。

秘书说话要为听者着想,不能浪费对方时间。秘书接到上级办公室电话通知向领导汇报时,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一信息概括地输送给领导,而后再依时间、地点、主持人和会议内容的顺序述说。例如说:“局长,县办有会议通知。10日上午9点在县政府第五会议室召开工资调整会议,由黎县长主持。”这样的传达给人一种精练的感觉。汇报工作时,如果用一句话可以说清的问题,用了两句乃至三句,不仅会耽误领导的时间,汇报的主旨还可能被废话淹没,贻误工作。

为了提高说话的效率,应当精心选词,使之以一当十,“言”半功倍。秘书还应注意在说话时少用修饰语、倒装句,不用隐晦、艰涩的词句,不带“这个”、“那个”等口头禅,做到通俗易懂,直抒胸臆。比如,办公室主任对秘书说:“这个会你就不必参加了——如果这份稿子没写完的话。”秘书先听到的是不让参加会议,在未听清原因时,有可能产生误解。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还要求秘书长话短说,对所说的内容要分清主次,确定详略,有点有面,努力提高说短话的能力。

4.去尴尬,善机变

秘书的辅助地位及秘书工作的被动性,决定了秘书说话的语境千变万化,经常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临场调整内容,改变方式,机敏、巧妙地应付意外,以避免尴尬和失误。如:

阳光公司副总经理盛家禄因一项对外业务,与总经理黎云发生了争执;第二天,副总经理同戈秘书出差,在路上说起他与黎总的分歧,显而易见他是想得到秘书对他的支持与同情。此时,如果秘书说话不注意,就会使两人都陷入尴尬的境地。戈秘书从维护领导之间的团结出发,深情地对盛副总经理说:“上帝真是青睐我们阳光公司,让您和黎总一同降临我们公司。你们俩各有千秋,一个雷厉风行,一个和风细雨,真可谓珠联璧合。你们在一起相得益彰,我们阳光公司天天充满阳光。”戈秘书恰到好处的语言,促进了领导之间矛盾的化解。

秘书接触的众多对象中,难免有修养差、偏激执拗的人;或有意刁难、出言不逊;或自以为是、以势压人;或观点不同、故意添乱。对于这些复杂或突然出现的情况,秘书应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应变适当。这种机变,不是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投机取巧,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随机应变。当别人打听秘密时,应采用婉转拒绝的技巧,既不伤和气,又获得理解。如有人问:“今年年终奖发多少?”可以回答:“怎么?又想增加私房钱的数目了。你现在究竟有多少私房钱?”既保守了机密,又不致损害人际关系。

总之,现代秘书要胜任工作,就必须重视说话,注意语言技巧,善于说话。会办事、会写文章、会说话的秘书,才是称职的秘书。

二、适时牢记“秘书身份”

作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必须要有很好的职业悟性。做到眼里时刻有活,心中时刻有他人,特别是要有秘书的职业自觉意识。职业自觉意识要求秘书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能自然本能地显现出个人的秘书修养,时刻以“我是秘书”进行自我规范和约束。

纵观陈希同、王宝森案件以及铁英、黄超案件,发现他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长和秘书双双落马。

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不是一句“臭味相投”就可以解释的。分析原因,有领导方面的,也有秘书自身的。

王宝森的秘书阎振利最为典型。他原来是市财政局的干部,曾因偷盗摩托车,被公安机关拘留,受过处分。据说,当时任市财政局长的王宝森对其并无好感。但阎振利很会“来事儿”,他“积极报名支援西藏建设”。每次回家休假总要去看望王宝森,还带上些“土特产”。还帮王宝森安装浴盆、买电视机,揽下了王宝森的不少家务事。一来二去,赢得了王宝森的好感。王当上了副市长,阎振利从西藏返京后,王便辞去了原秘书,点名要来阎振利。

阎自恃是王的秘书,称王称霸,随意扣押请示报告,代替王发号施令。有一次竟擅自从海淀区财政局拿走20万元支票说“到时候有市财政局还”。

由此可见,一个称职的秘书同样是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秘书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身份”意识。

(一)要有平常心

秘书的职位很特殊,虽然不属于管理者和决策者,但因为工作直接对领导负责,所以常常给人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错觉。正因如此,秘书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我只是单位的一名普通职员,我服务于我的工作。其他的我什么也不是。否则,很容易越俎代庖。

(二)强化工作能力

要爱岗敬业,工作脚踏实地,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对自己负责的事情拿得起、放得下。要淡化自己的身份,时刻牢记秘书的天职只是做好领导的后勤。你唯一的标识就是你的能力。

(三)口风要紧

不该问的事不问,不该说的话不说。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秘书的资讯会比较灵通一些,对领导的公事私事会知道很多,聪明的人都信奉有时候知道得越少越安全,当你不得不知道时,只能三缄其口才能明哲保身。不要向同事卖弄你的消息灵通,也不要不小心把同事的秘密说给上司听。

(四)善于人际沟通

秘书最重要的职能是上传下达。因为各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领导和职工之间会出现不能很好地沟通和了解的情况,有时候一点点小误会也会严重影响团队之间的关系甚至工作的运作。这时候,秘书应该及时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事情说清楚。两头煽风点火最要不得。

三、准确把握说话分寸:因人而异,因地而宜

在这个世界上,变是永恒的法则,如果你能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在什么位置上说什么话,遇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那就是达到了说话的变通境界。

(一)弹琴要看听众,说话要看对象

人们每天都在说话,且说话总是双向的,不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还是和别人随意交谈,除了说话的自己(说话人)以外,还有说话的对象(听话人)。所以,说话人就不能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话时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从而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更好地达到说话的目的。

所谓对象,一是指说话人。不同的说话人,地位、身份、性格、爱好、文化水平等都有差异,因此,同一内容,可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二是指听话人。不同的听话人各方面也有差异,就决定说话人要根据听话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所谓说话要看对象。

朱元璋做了皇帝。一天,他以前的一位苦难朋友从乡下赶到京城去找他,并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他说的话很好听,朱元璋心里当然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的说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立刻就封他为大官。

这时,朱的另外一个苦朋友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

一见朱元璋的面,他就直通通的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我们两个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子都被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一起吃进嘴里了,叶子卡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并吞下去,这样红草的叶子才一起下肚了……”

他说这些话,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可见,说话要看对象是多么重要。以前的朱元璋与当上皇帝后的不一样了,所以,说话的对象与以前的人也就不同了。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如果不能做到说话看对象,轻则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严重的还会得罪一些本不该得罪的人,给自己今后的道路多添一些障碍。

说话要看对象,首先要对听话对象有所了解。对家人,对亲朋好友,你很熟悉,说话时自然会注意到不同特点。对初次相识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就不那么容易了。

性别、年龄,很好看出来,身份、职业、文化修养等,则必须通过言谈话语去了解。因此,与陌生人见面,不要急于先说,而要先倾听对方的话语。如果对方说话很直,不会拐弯抹角,你也应该坦诚、实在,想到什么就说出来;如果对方彬彬有礼,你也应该文雅、和气、谦逊;如果对方情绪低落,不爱说也不想听,你就应该少说几句,或者干脆不说。总之,在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说出的话要有礼貌、合适。其次说话时还有一个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说话对象的年龄。就说问岁数吧,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就要使用不同的问法:“你几岁了?”——问小孩;“你多大年纪?”——问同龄人;“您多大年纪了?”——问中青年;“您高寿?”或“您高龄?”——问七八十岁老人。

俗话说:“见什么菩萨卜什么卦,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面有三点最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