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护理美学
49434900000046

第46章 艺术欣赏(6)

散文在结构上不仅舒畅自如,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灵活多样。抒情散文,以抒情述志为主,但它也写景、叙事、状物,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在必要时也可以议论。叙事散文主要以叙事、状物为主,但也不排除写景、抒情和议论。文学色彩强烈的政治性散文,同样也写景、抒情、抒事、状物。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既表达了作者对死难烈士的崇高赞美和沉痛悼念,也揭露了段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和卑劣,还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历史意义。为了表达如此丰富的内容,作家调动了议论、叙述、抒情等表现方法,交替使用,有机融合,因而思想深刻,感情浓郁,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2.情景相生,意境优美

散文具有意境美,有一定的发展过程,我国先秦文学中的散文相当繁杂,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史记散文,如《左传》、《春秋》等,另一类是议论文,如诸子百家的着作。史记散文主要是记载人物言行,或叙述历史事件。议论文则以阐明事理为主。没有抒情散文,抒情就被诗歌独占了。庄子在探索“道”的过程中,发现了人的思想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他的代表作《逍遥游》精心描绘了一个自己意会到的境界,那就是物我合一、适已任性、无功无名的逍遥境界。其后经过历代文学家的不断发展,散文终于有了动人的意境。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渲染了一个恬静的艺术境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都具有意境美。

散文的意境同诗歌的意境有相同的特点。散文与诗歌都注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意境的作用上都含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读者通过对意境的画面欣赏和画面之外的想象、品味而得到美的享受。

散文的意境同诗歌的意境也有明显的区别。诗歌的意境总是通过诗歌固定的形式创造出来的。如七律诗,必须在八句内完成意境的创造,而且还受到格律、音韵、节奏等方面的限制。因此,笔墨较拘谨。即使是自由诗,在范围和格局上也有一定的限制。而散文笔墨自如,轻灵潇洒;既不受格律音韵的约束,也不受固定形式的牵制。

诗歌的意境以情感人,在语言表达上含蓄,内在而不外露,不能像散文作家一样直接向读者倾诉情感。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的感情完全隐藏在画面形象里,欣赏者只有仔细口味,才能领会到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悲乡情绪。而散文的意境常常是情理并重,语言要直率、显露得多,作者常常情不自禁地向读者倾诉自己的情怀。

(三)散文的欣赏

1.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比小说的语言多几分浓密与雕饰,而比诗歌又多几分清淡与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露着情韵。读一篇好的散文,常常是如啜香茗,余香满口。这一方面来自散文思想的精粹、意境的隽永;同时也来自作品的语言美。

(1)简洁而洒脱的语言

一切文学作品都要求简洁;可是散文语言的简洁,却自有其独特的风格。比起散文来,小说的文字终觉有些冗长;诗歌语言又过于空灵跳荡。而散文的语言,却像那清澈的流水,一句连一句,一节跟一节,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散文语言的简捷是一种流利而潇洒的简洁。例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一文的开头写道:“环滁皆山也”。简简单单五个字,为醉翁亭勾勒出了一个悠远环山的背景所在。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文眼,为全文的抒情基调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色彩,无论写景还是抒情均以此为基色。可谓简洁而巧妙,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所谓洒脱,是指散文语言的句式变化多姿多彩: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民法;奇句,蜿蜒洒脱。这些语言的错落搭配,便形成了散文看似随意却又洒脱的语言风格。

(2)朴素而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以简约又优美而闻名,但是这种优美是以其朴素为前提的。所谓朴素的美,是指散文语言的美是一种极其和谐自然的形式中流露,是不施脂粉的一种天然美。它美而不俗,朴而不拙。当然这种美离不开感情的真与美。朴素美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也离不开作者的精心加工。优秀的散文作家,都能在朴素之中,不露痕迹地在笔下生出惊人的警句、解頣的妙语、精彩的比喻、深刻的哲理。这一方面需要作者的文字功夫,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作者的文学修养。

(3)自然而隽永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不要求声调和韵律,追求一种自然。但是其在自然之中却有一种比声调韵律更加动人的情韵美。这种情韵通过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是作者内心与世界万物、心声与天籁的融合。

(4)散文语言的个性化特点

法国着名的科学家布封有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散文语言的特点,是最容易打上作者烙印的。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所谓“言为心声”,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朱自清的散文以清新、隽永、简明婉约的风格见长;俞平伯的散文以绮丽见长;而冰心散文以轻柔取胜。 在阅读和欣赏散文时,要善于通过它的语言来感受散文的美学价值。

2.散文的意境

散文是偏重于抒写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好的散文是以情动人、摄入心魄的。因此,散文的意境美,是其语言艺术美的因素之一。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或慷慨激昂,或平和冲淡,或凝重深沉,或含蓄隽永,总有它自己感情抒发的轨迹。散文以情感波澜制造出意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1)以情感漾出画面,以画面吐露散文的意境

感情是散文内在线索之一,它支配着人、事、物、景的抒写方式,漾出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各种画面又是诗情盎然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因此,画面披露着作者心灵的一角。例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就以画面的形式一幅幅展示了济南冬天景色的特点。同样朱自清的《春》也是以画面形式表现了“春”的几个意境。大家一定不会忘记“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画面。

(2)以凝结、浓缩的语言,表露散文的意境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抒情的语句。文章在开头并以激越的问句引出题旨:“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接着文章写了志愿军战士的三个故事,从他们对敌人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对自己祖国的“忠”三个侧面,具体写了“最可爱的人”的精神世界,每一个故事中都插入一段主观抒情,让“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旋律,一再反复。最后以志愿军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祖国的和平安宁为主题,再一次点出了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的主题。散文借助这一波高一波的“主题旋律”将感情的涟漪一层层荡开来,呈现出激荡回旋的抒情之美。

(3)描绘散文构图的主体形象,创造意境

优美的散文要注意刻画、抒写一个主体形象。并以此显露出散文的抒情的波澜。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着力刻画了小蜜蜂的形象,感情由讨厌小蜜蜂,到喜欢、赞颂小蜜蜂的感情变化;朱自清的《背影》,以背影作为线索、文中先后四次出现“背影”的形象、为全文的意境渲染奠定了基础。第一次:“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接着写了买橘子的“背影”,并由此引出背影——家境暗淡、父亲赋闲、祖母去世,为之奔丧……“背影”的忆起,交融了子对父的爱,调子是伤感、低沉的。第二次写“背影”是父亲送我上车后,又特地买橘子:“我见他带着黑色小帽,穿着黑色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在这一幅父怜子的特写中,交织着父子深情,接着第三次、第四次描写背影,都一次一次地将作者的感情变化,一步步地推向高潮。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将浓烈的感情抒写了出来,表达极为透彻和精辟。

3.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法

散文常常取材于日常的琐事,着笔于事物的细小之处;但它又能让人从细小处窥见其中深意,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郁达夫)。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有限展示无限、以集中凝练的形象代替丰富深刻的思想,是散文的一个艺术原则。如,张爱玲的最后一篇散文《草炉饼》,以自己记忆深处旧上海卖草炉饼的吆喝声,表现了浓烈的、很有个性的乡情。短短的文章,表现出作者在体味人世沧桑之后,得到的感触与情怀。将自己对人生的苍凉感,深藏在那看似平淡的回忆之中。而这一切都通过一声“卖草炉饼!”的吆喝声表现出来。

散文的以小见大,还可以在仔细阅读与品味中加以体会。朱自清说:“好的散文,乍看岂不是淡淡的?缓缓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散文浓密的滋味靠作者对生活的体味。例如,借物抒情、拟人等写法的运用,可以寓情于物。

秦牧在散文《面包和盐》中,用某一民族拿面包和盐做隆重赠礼的习俗,比喻伟大出于平凡的哲理,使文章的意境显得更加深刻、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