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护理美学
49434900000034

第34章 护士的服饰美(1)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经济水平、文化素养、精神与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服饰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品位、审美意识以及生活态度等。当服饰与穿戴者的气质、个性、身份、年龄、职业以及穿戴的环境、时间协调一致时,就能真正达到美的境界。

服饰主要包括服装和饰品两部分。

第一节 服装

服装,是指人们所穿衣装的总称。在人际交往中,服装被视为一张无言的名片,标志着个人身份,随时在向交往对象传递信息。因此,了解有关服装礼仪,有助于规范穿着,增加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服装的功能

(一)遮体御寒

服饰最初就是为了御寒和遮羞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猿人以兽皮树叶为遮体之衣,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和进步,以及生产力的逐步提高,服装也随之从低级向高级、由野蛮向文明变迁,但无论什么款式的服装,都要与季节相适应,这是服装最起码的作用。

(二)装饰作用

美学家们在评价服装时认为,当气候和温度达到不需要穿衣服的时候,衣服就像装饰品那样起到装饰美化人体的作用。通过服装款式、色彩、工艺、质料、饰物的变化,使人产生一种视觉差,从而达到美化人体、强化美感和掩饰不足的美学效应。

(三)角色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在服饰穿戴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定。如军人的服装、警察的服装、护理人员的护士服等,因此,服装已成为区别人们职业、身份、地位的标志之一。

(四)表达作用

在社会交往中,服装的款式、质地、颜色常以静态、无声的形式表现出着装者的思想观点、经济状况、社会背景以及个性特征。在一般的情况下,服装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外化。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保守还是开放、新潮还是陈腐,都可以从服装的款式、色彩等方面表现出来。另外,经济状况越好,服装的款式越考究,制作工艺越特别,质地越高档。此外,人们可以借助服装表达自己的不同情绪和情感。一般来说,情绪愉快,服装的款式往往新颖,服装的颜色往往鲜亮;反之,则款式正规甚至古板,颜色深沉。

二、服装构成的三要素

服装构成的三要素主要包括面料、色彩、款式。

(一)服装的面料

目前服装的面料主要有:棉布、麻布、丝绸、呢绒、皮革、化纤、混纺等。

1.棉布

优点:轻松保暖,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好。

缺点:易缩易皱,外观不挺括。

2.麻布

优点:吸湿、导热、透气好。

缺点:穿着不很舒适,外观较为粗糙、硬挺。

3.丝绸

优点:轻薄、柔软、滑爽、透气,穿着舒适。

缺点:易皱、吸身、不够结实、褪色较快。

4.呢绒

优点:防皱耐磨,手感柔软,高雅挺括,保暖性强。

缺点:洗涤较为困难。

5.皮革

皮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去毛处理的皮革;另一种是带毛处理的皮革(称裘皮)。

优点:轻盈保暖,雍容华贵。

缺点:价格昂贵,贮藏要求高。

6.化纤

优点: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悬垂挺括,滑爽舒适。

缺点:耐磨性、耐热性、吸湿性、透气性较差,遇热易变形,容易产生静电。

7.混纺

优点:吸收了棉、麻、丝、毛与化纤各自的优点,又尽可能避免各自的缺点,而且价格较便宜,所以较受欢迎。

8.优质、高档面料的特点

穿着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拔,视觉高贵,触觉柔美。

(二)服装的色彩

服饰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符号,其色彩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远远超过它的款式造型及质料,因为色彩对人们视觉的刺激是最敏感、最领先的。一件色彩和谐的服装,能将人与环境融为一体,再配以合体的款式造型,就足以使人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

1.色彩的效应

服装的色彩多种多样,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寓意,它们在人们心里所产生的联想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如红色象征热情,黄色象征开朗,绿色象征生机,粉色象征温馨,紫色象征高贵,白色象征纯洁等。

红——多用于喜庆欢乐的场面,红色可以使人联想到太阳、火、鲜花、晚霞、红旗等,给人热情、兴奋、欢乐的感觉。但红色交通信号灯和鲜血,又给人以危险恐怖和凄惨的感觉。

橙——给人以鲜艳夺目和温暖、明快、热情的感觉。有些餐馆为了增进顾客的食欲,常采用橙色的桌布和餐巾。

黄——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使人感到明郞、高贵、健康。尤其是淡黄色,常给人以素净的感觉。但基督教则认为,黄色表示嫉妒、奸诈和猜忌。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把黄色和低级趣味联系在一起,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说成“黄色”,如“黄色音乐”、“黄色小说”、“黄色电影”等。

绿——给人以青春、自然、和平、清爽、希望的感觉。如绿色的田野和树林,给人以新鲜、富饶、茂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因此,人们常常把绿色与环保联系在一起,用于象征自然的、无污染的东西,如绿色食品、绿色工程等。

青(蓝)——有庄重、坚实、理智、宁静、朴素、寒冷的感觉。夏天的冷饮室多使用淡蓝(青)色,会给人以凉爽的美感。

紫——红紫色给人以高贵、神秘的感觉,蓝紫色则有优雅、沉着的感觉,但浓艳、刺眼的紫色又会使人感到庸俗。

白——有清净、素雅、圣洁、高贵、善良等美感,但又用来表示哀丧、悲痛等情感。

黑——给人以庄重、严肃、寂静、神秘、阴森的感觉,西方大礼服,基督教神父的长袍等都用黑色。黑色又可象征恐怖、死亡。

灰——给人以朴素、温和、沉静、雅致、稳重等感觉,也常用于表示消沉、苦闷、单调、贫弱等情绪。

金色——给人以华丽、高贵的感觉。

银色——给人以静美、高雅的感觉。

以上色彩的联想感觉及象征意义不能简单、绝对化地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对色彩的感觉和反应都各有不同。

2.色彩的特性

色彩的特性是指色彩在视觉上给人以冷暖、轻重、软硬、缩扩等感觉。

(1)色彩的冷暖

色彩有冷色和暖色之分。如红色、黄色等使人有温暖、热烈、兴奋之感的色彩,叫暖色。如蓝色、黑色等使人有寒冷、抑制、平静之感的色彩,叫冷色。

(2)色彩的轻重

是指色彩明暗的变化。颜色越浅越亮,明度就越高,给人以上升感和轻感。黄色明度最高,红色居中,紫色明度最低。中性色以白色最亮,黑色最暗。色彩越深,明度越暗,使人有下垂感、重感。人们平日着装讲究上浅下深。

(3)色彩的软硬

是指色彩的鲜艳明亮的程度。如色彩越浅越鲜艳给人以软的感觉;色彩越深越暗给人以硬的感觉。如浅色的护士服给人以温柔可亲之感;而深色的警服、军装则给人以严肃、庄严之感。

(4)色彩的缩扩

是指色彩的波长不同,给人收缩或扩张的感觉有所不同。一般说,冷色、深色属收缩色,暖色、浅色属扩张色。

3.色彩的搭配

要使自己穿得美丽、不能只注重服装的色彩,还应注意色彩的搭配。如果搭配不当,无论多么漂亮、多么名牌的衣服,也穿不出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习一些服装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常见服装色彩搭配的方法有:

(1)统一法

即配色时尽量采用同一色系、按照深浅不同的程度进行搭配,以便创造出和谐之感。统一法适合工作场合或庄重的社交场合着装的配色。如穿米色的衣裙,配上相似色的坤包、皮鞋和耳饰。

(2)对比法

即运用冷暖、深浅、明暗两种特性相反的色彩进行配色的方法,使着装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反差、静中有动、突出个性,形成鲜艳、活泼、明快的美感。如黑与白、红与黑等。对比法适合各种场合着装的配色。

(3)呼应法

即服装上下、内外色彩相呼应。如上衣为黑底衬有红白花,下面长裤或裙子采用上衣的底色,即黑色,再配红白相间的坤包,使红、白、黑3色上下呼应。呼应法适合各类场合着装配色。

(4)点缀法

即在采用统一法配色时,为了有所变化,而在某个小范围里,选用某种不同的色彩加以点缀美化。如穿黑灰底调子的上衣和裙子,看上去有些暗,可采用亮色的丝巾、胸针、项链或帽子进行点缀。点缀法适合工作场合着装配色。

(5)时尚法

即在配色时酌情选用当时正流行的某种色彩。时尚法适合普通的社交场合与休闲场合着装的配色。

(6)调和法

应用色谱上相邻颜色进行配色、相邻搭配富有变化,色彩差异较大、服装更显活泼和动感。

(7)陪衬法

服装色彩深浅相衬,既对比强烈、又能取得协调一致的效果。可以上浅下深,内浅外深;也可以上深下浅,内深外浅。

(8)衔接法

如上下装色彩对比过于强烈,这时如配上一条黑色或白色腰带过渡一下,就能使上下的色彩衔接自然。

4.服装质料的搭配

要使服装达到整体的美,在服装设计时还应注意上、下装衣料要搭配得当。如果上装的衣料厚挺,而下装的衣料轻薄,就会使人感觉头重脚轻,没有稳定感;如果上轻下重,可能好一些,但如果差别过大,还是收不到美的效果。因此,服装尤其是西装上下装衣料的品种和档次,最好相同或相近,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服装的整体美。

5.正装的色彩

正装:即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

(1)三色原则

即正装的色彩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三种以内,有助于保持正装的庄重保守风格和在色彩上显得规范、简洁、和谐。

(2)基本色彩

正装的色彩,一般应为单色、深色、无图案。标准的正装色彩一般为蓝色、灰色、棕色、黑色。衬衫的色彩以白色最佳。皮鞋、袜子、公文包的色彩宜深色,并以黑色常见。

(三)款式

是指服装的种类、式样与造型。

1.服装款式的种类

服装的款式有多种多样,常见的有:①轻松自如的居家服;②返朴归真的休闲装;③温馨甜蜜的情侣服装;④充满活力的运动装;⑤雍容华贵的礼服装;⑥特殊风采的孕妇装;⑦庄重大方的职业装;⑧秀丽典雅的传统服装。

2.不同场合对服装款式的要求

(1)公务场合

要求:庄重、保守、传统。

适宜款式:制服、套装、套裙、工作服等。

(2)社交场合

要求:典雅、时尚、个性。

适宜款式:时装、礼服、民族服装以及个人缝制的个性化服装等。

(3)休闲场合

要求:随意、自便。

适宜款式:家居装、牛仔裤、运动装、沙滩装等。

3.服装款式的搭配

要使服装穿着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还要注意服装款式的配套。例如穿西装时,领带、鞋袜和提包都应与西装的颜色配套。人们所说的“西装革履”,就是说穿西装一般应穿皮鞋、用皮包。如果穿一套笔挺的西装,而配一双布鞋,再背一个帆布包或提一个布兜,就会显得极不相称。在正式场合还要注意,该提公文包时不要提手提袋。

三、服装选择的原则

服装的穿着,既受个人思想观念、个性特征的影响,同时也受个人文化层次、审美品位所限。要想使服饰穿出效果、穿出品位,在选择服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TPO原则

TPO着装原则,在当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盛行。它是指人们在选择和穿着服装时,不要一味追求流行、时髦,而应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选择穿戴不同的服装,这就是TPO(time place occasion)着装原则。

1.时间原则

(1)符合时间的差异

即白天和晚上须有不同的穿着。白天穿的衣服因要面对他人,应当合身、严谨;晚上穿的衣服因不为外人所见,可宽大、舒适、随意。白天无论是到工作单位,还是上街购物,作为女性都不宜穿太短、太露、太透的服装,以免给人以轻浮和不够庄重的感觉。

(2)符合季节的变化

既不能冬衣夏穿,也不能夏衣冬穿。夏天的服装应以透气、吸汗、简洁、清爽、轻快为原则;冬天的服饰应以保暖、御寒、大方为原则,分季选用,否则会因选择不当而影响自身形象。

(3)富有时代特征

所选服装要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流和节奏,既不能过于超前,也不能明显滞后。

任何服装的产生与流行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依据和社会思潮,应从历史、社会、心理以及发展的角度来合理选用。

2.地点原则(1)与地点相适应

不同的国家、地区因所在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开放程度、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着装相应不同。如中西方国家以及经济发达和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的着装习惯和风俗就明显不同。

(2)与环境相适应

不同的环境如室内与室外、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单位与家庭等环境的着装理所当然各自不同。一般在办公室这样严肃的环境,着装应整齐、庄重和严谨;而在游山玩水时的着装则应以轻装为宜,力求宽松、舒适与方便。如果所选服装与所处环境不适应,则会显得极不协调。

(3)与职位相适应

不同职位的着装也应不同。衣着应与年龄、职业相协调,如年轻人的衣着要活泼;中年人的衣着应高雅;学生的衣着要朴实;教师和医生的衣着应庄重等。

3.场合原则

不同的场合也应考虑不同的着装,衣着要和所处场合相协调。如上学、上班时衣着要庄重整洁;参加庆典会衣着要时尚庄重;居家衣着可随便宽松;外出旅游衣着应方便舒适;喜庆场合衣着要华丽;悲伤场合衣着应素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