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护理美学
49434900000003

第3章 护理美学概论(1)

朋友,你学习过护理美学吗?你知道什么叫护理美学吗?你知道护理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任务、原则与方法吗?你知道护理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吗?也许你并太清楚,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护理美学的殿堂,去解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护理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爱美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护理学与美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是将美学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它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概述

一、护理美学的定义

护理美学是将美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应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创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系列护理美现象及护理审美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护理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作用,护理美学的范畴和本质,护理审美标准、审美观念、审美评价、审美教育和在维护、塑造与改善人体美的护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切护理美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护理实践。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医疗环境、社会人群、病人、护理及护理人员自身等领域。

二、护理美学学科的性质

一门学科的性质,主要取决于该学科的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的手段。护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殊的研究任务。它的任务是运用正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去培养护理人员的审美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审美素养,并使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和社会人群保健工作中去。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以良好、完善的护理美促进服务对象的身心康复和提高整个社会人群的“健美”水平。由此可见,护理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护理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感受及其相互影响,也就是说,护理美学要研究的人是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护理美学具有社会学科的性质特征。

护理美学是现代护理学和实用美学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的产物。现代护理学是以“帮助人们改善和适应环境,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为宗旨,这就决定了护理学的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不断提高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由此可见,护理学与医学的根本任务是一致。因此,完成护理美学所确定任务的手段和方法必然涉及人的美、环境美、健康美和护理美。这也就是护理美学的护理职业特性,从而决定了护理美学必然具有自然学科的性质特征。

综上所述,护理美学的学科性质应该是介于医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具有医学哲学性质的医学人文学科。

三、护理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护理美学的形成

护理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形成不仅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为护理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因为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就免不了有生、老、病、死,也就有了抚育幼小、援助老弱、保护伤患、照顾残疾、处理死亡等。护理正是基于人类此种需要而产生的。远古时期虽无“护理”这一名词,但实际上已有了护理活动。若干世纪以来,护理事业一直受到人类同情心及宗教的影响,“博爱”、“牺牲”、“为人类服务”成为护理精神之信条。该信条本身就蕴藏着美的价值。十三四世纪以后,受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宗教革命的冲击,护理事业进入停滞时期,长达300年之久。直到1860年南丁格尔女士(Florence Nightingale)创立护理学起,护理事业才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南丁格尔认为,爱心的照顾,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力谋护理之改良与病人之舒适,积极为病人创造条件,使病人舒适,是明显的护理美感的反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更加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科的发展,赋予护理工作更多的内涵,护理学科发展更需要美学支持。也就是说,从古至今护理美学的实践体系已经积累多年,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理论,但是已为我们构建护理美学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2.美学研究领域扩大,为护理美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诸多相邻学科向美学的横向渗透,已经是当代美学的一大发展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20世纪以来,一些过去不为美学所关注的问题陆续进入美学的视野。第二,当代科学的发展常常使一门学科有一种超越原有视野去拓宽研究领域的趋势。可以说当今每一门社会科学甚至某些自然科学对审美活动都有强烈的兴趣,诸如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教育学、技术工艺学、医学等等。

于是,无数美学分支学科相继出现,如工艺美学、信息美学、教育美学、商品美学、劳动美学、医用美学、建筑美学等纷纷登上美学的舞台。护理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建立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这不仅关系到促进和维护人类的健康问题,也关系到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地位。

再者,各美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和有关自然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的现代成果,都已为护理美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例如,现代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就为护理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论点、论据;技术美学为护理美学中技术美理论建立了结构模式;文化人类美学(社会美学)为护理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性理论等等,使护理美学具备了迅速形成的条件。

3.现代护理观念,向护理美学提出了新的问题

现代护理观念认为:①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组成的整体人;②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等多层次的需要;③人包括个体,也包括家庭和社区的群体,包括病人,也包括健康人。因此,良好的护理应建立在对人的整体认识的基础上。

对人的本质的重新认识,导致了社会对护理美的追求。人的本质应该是在自然中实现自我,而自我的最高境界又是超物质的精神世界。所谓“超物质”,是对物质的精神性的超越,它恰恰又是借一定的物质形式作为载体的。因此,在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唯一可以无止境追求的便是精神生活。可以肯定,人的“人化”程度越高,护理工作对美学的要求就越高。因而,必须尽快研究护理的美学规律用以指导现代护理实践。

4.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使美学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专业理论课程

1984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会议决定恢复护理本科教育。1985年之后,全国有12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护理专业,学制五年,每年毕业300名左右本科生,部分学校还培养了少量的护理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卫生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于是,护理高等教育像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由原来开设护理专业的12所医学院校迅速发展到66所。

当今护理学科深刻变革的标准之一,就是人文社会学科已成为与医学、自然科学并重的主干学科,而系统化、整体护理则要求护士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因此,随着各种护理教育体制的创立和教育体系的完善,护理美学就如同中文专业的文艺理论、美术院校的艺术概论、建筑学院的建筑美学、工业设计专业的技术美学一样,已成为一门必修课程。

(二)护理美学学科的发展

护理美学思想是随着人类护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展开的,但是作为护理美学思想的观念以及护理美学观念的理论表述,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护理美学属于医学美学范畴,可以说它几乎与医学美学学科同步发展。下面从医学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来考察护理美学学科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81-1986年)

此阶段国内有关学者陆续发表一些与医学和美学相关的文章,但有关护理与美学的文章较少。

第二阶段:医学与美学理论的联姻阶段(1986-1989年)

在这一阶段,医学界和美学界的一批志士仁人共同努力,迅速建立起“医学美学”。1988年6月,中国第一部以“医学美学”命名的学术专着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8年7月,在一些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与支持下,在江西庐山举办了首次全国医学美学讲习班,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医学美学学术骨干,为促进医学美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各种版本的《医学美学》、《护理美学》、《口腔医学美学》等十余部专着陆续出版,护理美学作为独立学科应运而生。1989年3月,黎正良主编的《实用护理美学》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护理界首次新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美学专着,该书的出版促进了美学在护理中的应用和普及。

第三阶段:医学美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一些美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阶段,主要表现在美容医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另外,在医学美学理论的导向下,全国许多高、中等医学院校开办了美容医学专业,培养了大批美容医师、医士、护士等美容专业人员,这是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成果。医学美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护理美学学科的发展。在此期间,护理美学研究内容逐步扩展、深化,学科的理论也日趋丰富。因而有众多关于护理美学的论述见诸报刊。如2000年第16卷第2期的《实用护理杂志》,发表了李传俊的“护理实施中的审美活动”;同年,第16卷第3期的《实用护理杂志》发表了顾海杰的“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在其他有关杂志上还发表了“护士审美素养在护理中的意义”(谢红岩,1994年),“护理美学与护理继续教育”(李潮,王咏梅,1996年)等文章。

自1989年《实用护理美学》一书的出版到如今护理美学研究的深入,已有19个年头了,护理美学学科基本形成,并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

四、学习和研究护理美学的现实意义

(一)护理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美学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学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已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赋予护理工作更多的内涵。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把“人”看作整体,要利用美感的生理——心理效应使“人”(病人,健康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也就是说,护理人员通过房间的布局,温度、湿度、亮度、颜色的变化及操作姿势、语言、音乐、触摸等,使所有的人达到最舒适的状态。这就迫切需要护理美学理论的指导和完善,护理学科的发展呼唤着护理美学的诞生。

(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需要美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更加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人们对于生命健康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优生优育”、“健康长寿”、“生活高质量”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我国古代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曾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今天,人类已进入“科学时代”,“电子信息时代”,衣食住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高级。就医学而言,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用好药,而是讲究医护的高质量、医疗环境的舒适、诊疗设备和技术的完善以及医护人员的技艺、心灵、语言和仪表美等等,追求从更高层次上提高人体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

(三)护理人员完善自身素质需要美学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审美修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她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技艺;同时,还要具备现代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和审美修养。众所周知,美不仅可以“引善”、“导真”,还可以“健体”。

“引善”,是指对美的欣赏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还能使人的情感得到纯化,心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从而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导真”,是指在美的欣赏过程中把理性寓于情感中,把概念寓于形象中,把艰苦的护理工作寓于美的自由创造之中。“健体”,是指在美的欣赏过程中达到身心愉悦。因此,护理人员要努力学习美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修养,塑造美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四)创造良好的医院人文环境需要美学

所谓现代化医院,意味着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构成。它不仅是经济、物质、医疗技术的代名词,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要充分发挥审美文化的作用,使医院医护人员在美的享受中塑造更为完美的人格。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变化,人的行为变化既可以为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又可以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