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行为学
49424900000081

第81章 附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

如果希望真正理解、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随意的、直觉的或常识性的知识常常是不够的,因为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个体的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在具体情景中由具体的原因引起的,是受行为的后果制约的。例如一位员工利用公司的设备和原材料加工自己家庭所需物品,一般的人会认为这位员工的行为自私自利,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应当给予惩罚。但是,事实可能是员工的行为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互为作用的因素造成的:是否由于公司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员工有机会、有可能这样做?员工是否对公司报酬制度有不公平感,有意违反制度?……因此,要准确合理地理解、解释和预测员工的行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事物与事物、人与事物的相互关联。勒温(KurtLewin)认为个体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其所处情景或环境(Environment)的函数,他提出了着名的B=f(P·E)来描述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因此,对个体行为进行“系统研究”是正确理解、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解释个体行为的原因和结果,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之上。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有助于管理者摆脱关于个体行为的直觉观点,学会系统地分析个体行为;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管理者使用科学研究成果的意识。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使管理者对本书所介绍的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评价。

组织行为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心理测试法等,下面简要介绍其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运用专门实验仪器测试被试如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实验室实验法的突出特征是,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下面是一个实验室实验的经典例子。研究者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想测量人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服从命令,于是设计了一个学习实验,让被试扮演教师的角色。研究者告诉这些教师,在每次“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都要给予电击惩罚。斯坦利想弄清楚被试是否会听从命令,若电击强度加大,被试服从指挥的意愿是否会降低?

为了验证这些假设,米尔格拉姆雇佣了一些被试。他让每一个被试相信,实验是为了调查惩罚对记忆效果的影响。他们的任务是扮演教师,当学习者在学习测验中出现错误时,就对他们实施惩罚。惩罚是通过电击来实现的。被试坐在一个30个级别的电击发生器前,电压从0以每级15伏递增至450伏。在相应的电压上都有标志,从15伏“轻量电击”到450伏“强烈电击”。为了增加实验的真实性,被试在隔壁房间里感受了45伏的电击,并看到了“学生”——一位温和愉快的50岁左右的男士,被绑在电椅上。实际上,电椅仅仅是道具而已。学习者是演员,电击是录音电话声,但被试并不知道真相。

实验开始了,被试坐在电击发生器前,根据指导从最低水平的电击开始,每当学生犯了错误或未作出反应,便会增加一级电击强度。由于“学生”经常犯错误,电压的强度迅速增加。当电压达到75伏时,“学生”开始呻吟;150伏时,他要求退出实验;180伏时,学生大叫着说他再也不能忍受了;到300伏时,他恳求退出实验,并尖叫着说心脏承受不了啦,然后就再也不回答任何问题了。

大多数被试提出了抗议,并担心增加电击强度会伤害学生的心脏,会置其于死地。他们不想再继续这项“工作”了。对于被试的犹豫和反抗,实验者始终只有一句话:“你们别无选择,只有继续。你们的工作就是使学生们的错误受到惩罚。”当然,被试事实上是有选择的,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站起来,走出实验实。

大多数被试都不同意对“学生”加重惩罚,但是不同意并不等于不服从,62%的被试将电击一直增加到了450伏,其余38%的被试所实施电击的平均电压也接近于370伏!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其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实验室实验为达到精确性和可控性而牺牲了现实性和普遍性,再加上人工实验室脱离了活生生的组织环境,增加了人为因素,真实性较差,因此,研究者对实验室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持慎重态度。此外,许多心理和行为规律,如群体行为中的情绪感染、冲突等,难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也称现场实验法,这是利用现存的机构(如工作班组)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因素和条件,验证某项假设,或检验一些管理措施所产生的效果而采用的方法。自然实验法主要是在自然情况下控制条件进行实验,对于个体或群体由此而发生的相应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以下是自然实验法的一个例子。一家公司想了解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对员工生产率的影响,于是研究者选择了公司所属的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相似的两家子公司进行实验,一个公司为实验组,采取计件工资制,另一个公司为控制组,仍采取原有的计时工资制,两个公司分别记录了员工10个月的劳动生产率和出勤率。10个月后,研究者发现,实验公司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出勤率是100%,而控制公司的劳动效率没有变化,出勤率为95%,基于实验设计的可行性,研究者认为计件工资可以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自然实验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断出因果关系。与实验室实验法相比,自然实验法由于自然的场景比实验室更真实,故增加了实验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比较易于推广。但自然实验法的控制条件与实验措施不如实验室实验方法那样方便,如果控制群体不能维持恒定,外界因素的干扰会降低控制效果。总体而言,如果在运用时能与有关方面建立较好的协作关系,自然实验法是比较有效和比较具有普遍性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运用问卷、调查表、电话访问、面谈等工具,对特定人群进行调查,收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被调查者的行为特征或规律。

例如,研究者设计了包括12个项目的调查问卷,调查大公司中管理者培训课程的内容,问卷连同一封解释研究性质和目的的说明书一起寄给250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其中155名经理完成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最常见的培训方案是开发有效的授权技巧(占90%)和倾听技巧(占83%)。

以上即为一典型的调查法。这种方法一定要借助一定的问卷、调查表格或访谈的形式收集信息和数据;这些问卷或调查表格往往根据所要调查的人群的实际或研究者自己的兴趣,由研究者自行设计或借用经专家设计的现场调查的问卷;调查项目的设计要便于研究结果的量化、分析和总结;调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才具有统计意义,研究者能够根据代表性样本推断出一般的特征和规律。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者都必须遵循调查法的一般程序,包括明确具体的调查目的、制订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搜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