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组织行为学
49424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各层次、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管理学理论体系中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重视。

这本《组织行为学》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三个层面系统地探讨组织中的个体、群体的工作行为,深入分析个体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组织绩效与组织成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认知、态度之间关系的奥秘。内容既包括组织行为管理面临的挑战、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又有丰富的组织行为管理案例。

本书的内容分为4篇共17章。第1篇是组织行为学导论,分析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与管理、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学科基础和理论背景以及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

第2篇探讨个体层面的行为,内容包括个体行为基础、价值观与态度、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激励的理论与实践、压力管理。第3篇分析群体层面的行为,内容包括群体行为基础、团队管理、沟通、领导理论与实践、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第4篇探讨组织层面的行为,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为了增加趣味性,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学者特别是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放在附录的阅读材料中。

附录还包括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概念的中英文对照。

向读者提供组织行为学各个领域中的基础知识,以及组织行为学各个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当代组织实践是本书的任务。从每章的内部结构来说,每章开篇都有一篇篇首案例,导入这一章的主题,并在最开始部分列出本章要点。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每章内容之后都有案例分析。每章开头和结束时的案例的内容都与本章的主题密切相关。

在案例的挑选方面,我们尽可能挑选大家耳熟能详的组织和人物,如中国的海尔、联想、阿里巴巴、美的等,国外的Google、迪斯尼、摩托罗拉、星巴克、微软等,以及丁磊、杰克·韦尔奇、史蒂夫·乔布斯、托马斯·杰弗逊等着名人物。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这些案例时能够得到一些启发,至少我们在编写这些案例时深受启发甚至是感动,例如,我们在阅读“被历史铭记,不仅仅因为权力”这篇案例中的托马斯·杰弗逊对权力的淡然态度时就被深深地感动:

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如果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有些许的感动,我们会觉得安慰。

另外,为了强化读者对每章主要内容的掌握,每一章的最后都有随堂测试。

这本《组织行为学》能够把握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脉络以及组织行为管理实践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在深入分析主流组织行为理论及学术前沿的同时,结合组织的实际,启发读者分析当代组织的特殊性,培养读者分析和解决组织行为管理问题的能力。本书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实际的案例和讨论作为实践指导,框架结构合理,内容翔实,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我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深奥的组织行为学理论体系,在保持内容丰富性的同时力求文字生动、朴实,从而确保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在轻松中获得阅读的乐趣。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经典理论,我们使用大量的图表把这些理论直观地描述出来。

这本《组织行为学》适合管理学、经济学、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等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研究人员以及组织经营管理者的参考书。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浙江财经学院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长期从事组织行为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共同参与了本书的编着工作。浙江财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主任樊建芳博士撰写了第一篇、第二篇的第六章和第七章、第三篇的第十一章和第十四章、第四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张炜博士负责撰写了第三篇中的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浙江财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的黄琳老师撰写了第二篇中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八章。樊建芳负责全书的构架结构设计和最后的统稿工作。

在书稿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大量文献,特别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领域比较权威的学者的着作。阅读这些学者的论文和着作常常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我们对这些专家与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张炜博士和浙江财经学院的黄琳老师在百忙之中冒着酷暑各负责撰写了四章的书稿;我的学生周鑫燕、余蓝、鲁洋洋、马颖云等帮我做了大量的文字校对工作;我十一岁的儿子帮我画了二十多幅图,输入了二万多的文字。在这里我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书稿付梓之时正赶上新中国60华诞的浓浓的喜庆时期,在全世界中华儿女共襄盛举的日子里,希望这本书能够为这个沉甸甸的收获季节增添一点点明丽的色彩。不过,我们深知自己才疏学浅,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因此,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恳请各位不吝指正。

樊建芳

2009年9月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