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民医药保健260问
49420400000018

第18章 急救知识(3)

要记住,断指千万不要随意丢弃。运送途中,不能把断指浸入酒精、消毒水、盐水等液体中,以免破坏断指的组织结构,影响再植成活率。

切记:断指要保持清洁、干燥、低温。

问题152:发生扭伤后怎么处理?

答: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由于不注意、不小心,扭伤的事故总是难免会发生。扭伤后,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而外观皮肤正常,没有破损。人们常常会采取揉的方法想减轻疼痛,殊不知,这种方法非但不能减痛,反而会加重病情。

发生扭伤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冷敷,以减少扭伤处内出血与组织液渗出,减轻肿胀。有条件的,可以用冰块、冰袋敷在伤处;没有条件的,可以将毛巾用自来水打湿后敷在伤处。四肢扭伤的还可以用自来水冲洗或浸。扭伤后24小时之内都要用冷敷,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冷敷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直至疼痛减轻才能停止。冷敷期间,要密切观察扭伤部位的皮肤颜色,若皮肤变青紫或感觉麻木,则应暂时停止冷敷。24小时之内不能进行揉搓。

一般24小时后才能用热敷,这时候可在患处进行按摩,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外用扶他林乳膏、云南白药喷雾剂等。

三天后,若肿胀未消退,疼痛未减轻,应上医院诊治。

问题153:鱼刺卡喉怎么处理?

答:鱼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人人爱吃。但吃鱼不小心,会被鱼刺卡着喉咙,引起吃东西、咽口水疼痛。

鱼刺卡喉,首先要保持镇静,可以先吐出口中的食物,用力咳一下,看看能否咳出来。民间有大口吞咽饭团将鱼刺压下去的说法,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有时小的鱼刺通过此方法可以被饭团带入消化道,消除症状,但有时这样处理反而会使鱼刺扎得更深,更不易取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此时大多有刺痛或吞咽时加重,影响进食,对于少年儿童,较大的异物还可引起呼吸困难及窒息。

鱼刺卡喉后喝醋也是不妥的,这是因为醋与鱼刺接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想通过用醋来软化溶解鱼刺是不可能的,反而会使醋进入刺破的黏膜,加重黏膜的损伤。

遇到鱼刺卡喉,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切莫自作主张。

问题154:噎住了怎么办?

答:吃食物太快太急,有时会发生噎食现象(食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被噎者表现为突然停止进食,不说话,脸上出现痛苦的表情,并用手指嘴巴,用手按住喉部或胸前,有时会出现剧烈的咳嗽。噎食超过4分钟就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会遗留后遗症。因此,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发生噎食后,意识尚清醒的患者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搂住患者的腰,右手握拳,拇指掌关节突出点(也就是拇指根部)顶在患者的上腹部,左手掌压于右手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

若患者已昏迷倒地,可使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患者的髋部,按上述方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加了腹内压力,从而使膈肌抬高,迫使肺内空气排出,于是食物随气流被冲出。如果经抢救无效,应马上送医院。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而周边又无人,可立即采用自救的方法:取立位,使自己的剑突(俗称心窝部)靠在椅背或桌子的边缘等坚固处,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可使气管食物被冲出。

问题155:小儿误吞异物怎么急救?

答:小儿生性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将异物放在嘴里玩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吞入异物。如果异物进入气管,就有可能发生窒息;有的小儿边玩边吃,也有可能使食物误入气管。若小儿在上述活动时突然出现呛咳、气急、脸色发紫,提示可能有异物进入气管,应立即送小儿去医院,并进行以下抢救措施:

(1)倒挂拍背法:适用于婴儿。提起宝宝的双脚,使之倒挂,并用手掌用力拍打宝宝的背部数下,使异物吐出。

(2)拍背法:较大些的儿童可趴在抢救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抢救者托住他的胸部,拍打其背部数下,使之咳出异物。对于婴幼儿,可面朝下,放在抢救者的前臂上,使婴儿的头部低于身体,用一只手支撑住婴儿的头、颈及胸部,另一只手拍击婴儿两肩胛骨之间的部位,迅速拍击5次,使异物吐出。

(3)抠吐法:停留在咽喉部的异物可用手指抠出来,或用筷子刺激其舌根催吐。

(4)海默来克手法:此法为美国海默来克医师所发明,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抢救者从背后抱住儿童的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

问题156:遭遇蜂群怎么逃生?

答:农村田野、山林中经常有蜂类活动或筑巢。一旦蜂类受到侵扰,就会用尾部的刺蜇伤人体皮肤,蜂毒就会进入人体,引起人体局部或全身的中毒症状,如蜇伤局部的疼痛、灼热、红肿或水疱形成、头晕、发热、晕厥等,严重者出现休克而危及生命。

遇到蜂群,应尽量避开,不要用手去拍打或驱赶。一旦被蜂群攻击,应立即用衣服保护好身体裸露的部分,如头面部、颈部、手臂,反向逃跑或原地蹲下,并屏住呼吸。不可妄图反击。也可脱下身上的衣服或用手帕等,在头顶的上方绕着甩几圈,然后将衣服或手帕向远处扔去,蜂群会循着衣服或手帕跟去,这时可趁机脱身。不幸被蜇,可用针或镊子取出蜂刺,而后用肥皂水等涂抹被蜇处,并及时上医院诊治。

问题157:怎么救护中暑患者?

答: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散热和产热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当人在35℃以上高温环境中或烈日曝晒下进行长时间劳动或活动时,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聚的热量就不能向外散发,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就会发生中暑。

中暑前常会出现全身无力、头昏、恶心、出汗减少、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等前兆症状。此时若离开高温环境,及时休息,喝点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消暑饮料,症状会很快消失。如继续工作,则会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等症状,继而晕倒。

发现有人中暑晕倒了,应立即将其抬到通风良好且阴凉的地方,解开患者衣服,用冷水擦拭面部和全身,尤其是颈部、两腋下及腹股沟,因为那儿分布着大血管,可加快热量的散发。可以放置冰袋,也可用电风扇向患者吹风,或将患者放置于空调房间内(温度控制在22~25℃)。同时用力按摩患者的四肢,以防止血液循环停滞。当患者苏醒后,给他喝些凉开水,同时服用霍香正气水(丸)、十滴水或人丹等防暑药品。对重度中暑者,经上述处理后,应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问题158:眼外伤如何急救?

答: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因意外伤眼睛的事时有发生。如果采取措施不当,会加重眼睛损伤,并延误病情,导致视力障碍、失明甚至眼球丧失,造成终身残疾。因此,眼外伤的正确处理极其重要。

(1)眼钝挫伤。因撞击,如拳头、石块等物体打击,碰撞,交通事故等引起。常因皮下出血而使眼眶周围出现青紫肿块,受撞击力度大者引起眼内出血,眼眶骨折,角膜、巩膜破裂,甚至视网膜脱落。眼钝挫伤后,先用冷敷,每日3~4次,48小时后可行热敷。如有出血等情况,应及时送医院。

(2)眼穿孔伤。因异物刺伤引起,如鞭炮、刀剪、玻璃等,造成眼内组织损伤或脱出。遇到此类情况,千万不要惊慌,可用消毒纱布或其他消毒过的物品如餐巾纸等盖在创口上,再用绷带、长毛巾或布条加压包扎,迅速送去医院。

(3)眼异物。常有异物感,疼痛、怕光、流泪,严重者引起角膜穿孔。异物入眼,不能用手揉,应用消毒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拭去,然后点抗生素眼药水。若异物不能去除,则要去医院了。

(4)眼化学伤。因化学物品接触眼睛引起。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至少持续30分钟。冲洗时翻开眼睑,转动眼球。也可将头部浸入水盆中,反复眨眼,将化学物品冲净。经上述处理后,赶快送往医院。

问题159: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

答:当发现有人发生意外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拨打120电话。不少人由于事发突然,难免会手足无措,在打电话时常常语无伦次,不能把意外和患者的情况准确地告诉急救人员,以致延误抢救时机。因此,在拨打电话时要牢记下列要领:

(1)报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确切地址(最好告之周边醒目的标志物)、联系电话。

(2)报告患者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

(3)报告患者患病或受伤的时间,目前的主要不适和采取的初步急救处理。若不知该如何处理,可在电话中请求处理指导。

(4)过去得过什么疾病,现在的服药情况。

(5)若是群体受伤,要说出大致受伤人数、伤势、性别及年龄分布,讲清伤员的主要症状或情况。

(6)约定具体的候车地点,准备接车。如有标志性建筑,应指出。若在夜里,最好有手电筒,为驾驶员提供方位,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

(7)若是服药、服毒或被蛇虫咬伤,最好随患者带上所服药物、毒物及伤人的蛇虫。

(8)拨打电话时最好讲普通话,因方言不易听懂,以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