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用脑赚钱
4941400000023

第23章 策划为王--人类已进入策划致胜的时代(4)

1937年,张敏钰与朋友合股开设了颇具规模的悦新纺织厂,年仅25岁便成了总经理。不料开工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占上海。张敏钰将大部分机器设备搬到了租界,继续使工厂正常营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胁迫张敏钰为他们生产绑腿布,张敏钰严词拒绝。日军便将工厂的电源切断,厂里所储存的纱料也被日军搜刮一空。张敏钰本人也曾数次被日寇监禁,在多方努力下才获得释放。连年战乱,悦新厂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又面对能源无着,原料短缺的问题,还时不时地应付流氓地痞的勒索和公开抢劫等突发情况,经营非常艰难。张敏钰凭着他细心大胆,自购小型发电机设备,工厂又逐渐恢复了运转。为了扩大生产,他找可靠的厂家代织。为防止这些厂家学会全套技术,日后成为潜在对手,张敏钰只让每家生产一种颜色。在销路方面,张敏钰在来上海买货的厂家中挑选合意的对象,赊货给他们。

从而拉拢了一些小厂家,使悦新行销网遍布全国各大城镇。另外,张敏钰还兼卖其他厂家的货,代客送货,甚至做上海纶昌洋行的批发生意。多管齐下,使悦新在抗战八年间,不但没衰落,反而不断茁壮成长。张敏钰先后与同道合资创立了华棉染织厂、同益染织厂、恒益染织厂、元益染织厂、华明棉纺厂等7家纺织染料厂,这些厂都是张敏钰全权负责。

他还在上海开了祥生号、在南京开设顺发号、在杭州开设华康号、定海有大祥号,经营纺织品买卖。到40年代末,张敏钰的名字已成为江南纺织界响当当的字号,人称江南纺织之王.

1948年,张敏钰将工厂设备迁往台湾。当时台湾只有一家纺织厂--工矿公司,生产根本不敷所需,纱布的产量奇少,大部分得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权衡市场潜力后,他决定还是搞老本行--纺织业。为重整旗鼓,他开始奔走努力,购进了全新的机器设备,在台北县三重市重新成立了悦新厂。当时工厂除了从上海带来的8名技术工人外,找不到其他工人。张敏钰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位国民党陆军师长帮忙,在军队家属中招募工人。当时国民党惨败之余,军队中上校团长一个月薪水才200元,悦新厂付给每个工人的酬劳却高达600元,因此新招募的工人都十分起劲。很快,当地的女工见悦新厂待遇好,也乐意来工作,工厂不再为劳工短缺发愁了。

1952年,悦新厂改组为悦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张敏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年,他又参与创办了大东纺织公司、坤庆麻纺公司。这一年,张敏钰参加台湾工业研究会,正值日本派代表到台湾洽谈购买蓬莱米。当时,台湾刚从战后经济衰退中摆脱出来,所生产的蓬莱米仅能自给自足,担任台湾生产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尹仲容急欲打开台日贸易的局面,亟思解决之道。张敏钰听说此事之后,立即向尹仲容提出:向日本出口米,再从美国购入麦子。因为此时美国麦子生产过剩,台湾正可利用美援购入。尹仲容采纳了这一建议。

台湾以此为突破口,建立起了与日本、美国之间的三角商品往来,张敏钰也抓住时机,于1953年与人合资创立了嘉和面粉厂。1962年又创办了嘉新面粉厂。当时台湾布匹紧张,一般老百姓普遍用面粉袋裁制衣裳。张敏钰又出新招:将装面粉的白布袋改为花布袋。花布袋不仅为嘉新树立了显眼的形象,又因为相当实用而深受消费大众的欢迎,嘉新的产品很快脱颖而出,占领了市场。

1954年,张敏钰开启了事业的新契机,他经过慎重评估,毅然放弃了由他一手创办起来的悦新纺织、大东纺织、坤庆麻纺三厂中的股份,集中资金转而从事水泥业,开办嘉新水泥公司,成为第一个利用美援投资兴建的水泥工厂。美援机器贷款达到100万美元。1957年10月,工厂在台湾高雄市冈山正式生产,主要生产五洲牌水泥、卡特兰第一种水泥,产品顺利打入市场,很快又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张敏钰先任总经理,后又兼任董事长。

1978年,在台美断交的第二天,张敏钰在全台湾的所有早晚报的头版刊登了半版广告,宣布嘉新水泥将增资20亿新台币作为扩厂之用.及时向台湾当局表决心,为其事业进一步发展打通关节。1980年,嘉新水泥第四号窑建成开工,全厂年产能力一举扩充到200万吨。

在台湾早期企业界中,张敏钰是少数几位有多角经营观念的企业家。水泥业初见成效后,他又积极拓展新的经营领域。1960年,与港商合资设立益新纺织公司;1964年,合资创建兰新纺织公司;1967年创设嘉新面粉公司;1973年扶持其长子张东平创建嘉新国际公司,从事进出口贸易;1974年创建嘉新电子公司(后更名为北麟实业公司);1978年创建嘉利混凝土公司(后更名为泰利实业公司,形成庞大的嘉新关系企业集团。

张敏钰在经营企业过程中,一贯强调买最好的机器,用一流优秀的人才,讲求效率,出特等产品,尽量争取外销.在投资中,他商业眼光独具,利用形势,善用资金,使企业在强手如林的商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加上他能积极提拔年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他们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这些做法使他在台湾企业界中独树一帜。在经营上,张敏钰坚持以稳为主,勤俭办事。他不善辞令,给人以诚实的印象,以拙胜巧。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平凡的人,谈不上成功二字。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可说都是他一点一滴用智慧和血汗努力积累起来的。他主导下的嘉新水泥公司只在初设时由股东以现金方式认购,随后公司周转与扩充所需的资金,都是由盈余转增资配股而来。因此,嘉新水泥在这20几年中,虽被多家后起的水泥公司超过,但发展却最平稳,确实做到了稳定中求成长.

三、创新思维:策划的利器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那些平庸、不起眼的事情的关注越来越少,只有十分新奇、富有新意的事物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策划必须能产生轰动效应,进而利用轰动效应获取可观的商业利益。这就要进行创新,抛弃那些陈腐的老一套的东西,开拓思维,启动智能,搞出新奇的策划;那些没有创新的策划必将是打不响的哑炮。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仕奇设擂,石破天惊

1994年岁末时节,中国经济界最权威的《经济日报》刊载了一则十分引人的广告,标题是两个大字--宣战.

宣战,好大的气派!好大的火药味!向谁宣战?任何一个不喜欢看广告的人,都会被吸引,都会看下去。

原来,内蒙古青松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仕奇西装,1994年获得中国十大名牌西装称号。

为了创造中国名牌,当然也为了开拓市场和扩大知名度,仕奇以长国人志气,灭洋货威风的气概,在权威的《经济日报》上打出广告,公开向洋货叫板,向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世界任何名牌西装设擂宣战。

如何战法?仕奇宣称:在同等价格上,仕奇质量要高于海外品牌;在同等质量上,仕奇价格要低于海外品牌。欢迎任何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海外品牌应战;欢迎任何权威机构以国际通行标准,对仕奇同市售海外品牌进行比较检测;欢迎消费者参与质量评判。

青松制衣有限公司搭台设擂,中国名牌仕奇上台大喝:国际名牌,谁敢来比!这一声大喝,喝出了仕奇的威风,也喝出了国人的志气。这不是喝,是吼,是东方雄狮的怒吼。这一吼,吼出了中国企业敢于参与世界竞争的气概,吼出了中国企业创造中国名牌的决心;这一吼,让青松公司轰动海内外,让仕奇西装身价倍增。

仕奇设摆叫阵这一策划十分高明,获得巨大的成功和绩效。

这是一个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独创性广告行为。从广告策划的角度来说,仕奇设擂宣战无疑是一项独创性的广告策划与创意,它收到了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奇效和石破惊天的轰动效应。宣战广告一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纷纷从不同角度报道评述:

--敏感的外国通讯社纷纷将这一新闻发回国内,称仕奇的举动可能是中国企业民族商业意识苏醒的征兆。

--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纷纷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产品,提出打自己的名牌战略问题。仕奇宣战引起的社会震动被舆论界称为仕奇现象.

--1995年1月初《中国青年报》整版刊出北京各界名人关于仕奇现象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同月,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驰名商标保护组织和《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仕奇现象与中国名牌战略恳谈会。

--3月下旬,青松制衣公司总经理葛健在深圳举办的名牌战略与深圳发展研讨会上介绍仕奇在发展中国名牌战略中的思考。

--同月,北京又举行了仕奇现象与名牌发展战略高级研讨班,国内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出席。

据悉,自宣战以来,青松公司仅收集到的国内各地报刊刊登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达百余篇。海内外许多大公司、大财团主动找上门希望与青松公司合作,如光大银行就提出出资2000万元搞仕奇专卖店。

可见,仕奇宣战广告可谓独树一帜,大有于无声处闻惊雷之妙,真正达到广而告之

的效果,使仕奇的知名度得到极大提高。

设摆叫陈也是一个大手笔、高品位的公关行为。它不仅是一项火药味浓重的广告,而且是一项内涵丰富的高品位公关策划,是踏实、诚实、务实青松企业精神的宣言,是仕奇品牌形象的宣言。请看它们在广告中的公关宣言:仕奇不提倡抵制洋货,不提倡市场保护主义。仕奇的优良品质本身即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敬业精神与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相融合的结晶。

国际商战风云际会。我们正处在一个以竞争能力决定生存状态的时代。面对海外品牌长驱直入,我们再难仅靠四大发明充实精神空间,再难仅靠数千年文明引为自豪。

一个民族拥有国际一流的品牌,就拥有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资产,就拥有支撑民族自信的消费文化,爱国主义的旗帜就能历久弥新。

能否拿出世所公认的名牌,是对中华民族的严峻考验,仕奇愿为此竭尽全力。

从仕奇的宣言中,我们看到了、也体会出了青松崇高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更展示出一种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青松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日港合资经营的企业,公司引进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制衣设备,但他们没有引进洋品牌,而是结合自己毛纺基地的优势,创自己的名牌。

他们认为一个缺乏自尊心的民族是无法让其他民族尊重的;一个缺乏自信心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青松人当自己的产品具备了与海外品牌一比高低的实力后,便在全国率先向海外品牌发起挑战。葛健总经理说:一个民族拥有国际一流名牌,就拥有支持民族自信的消费文化,爱国主义的旗帜就能历久弥新。由此,更感到了一种大长国人民族之气,大树中国名牌之威的宏大气概。

由此引发了仕奇效应与仕奇现象.首都各界人士,尤其是经济权威人士和国家高层领导人分别举行座谈会、研计会专题评述仕奇效应,许多专家学者撰文评赞仕奇之举。资深经济学家马洪先生高度称道:仕奇宣言预示着一个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经济现象的出现,表明了我国企业的名牌意识的真正大觉醒。

仕奇不战而胜,一方面没有一个海外名牌西装敢来应战,上台打擂(其实也不会有),仕奇潇洒地不战而胜;另一方面仕奇效应的本身已使仕奇不战而奇胜、大胜。

由仕奇宣战,让我们再一次领悟到了企业软科学策划的价值和意义。虽然,我没有条件去调查仕奇宣战策划给青松制衣有限公司带来多大的效益,也无法知道仕奇借助仕奇效应的势能如何进一步辉煌,但我从仕奇效应给中国经济界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完全可以推断出青松制衣公司同样获得了巨大回报。真希望中国企业多一些仕奇宣战这样的高品位、高水平的策划,使更多的企业借助企业软科学策划辉煌发达。

由企业策划说来,仕奇宣战这一策划,当归为出奇制胜范围。所谓出奇制胜法,是指以超乎寻常的奇特设想,创造出人意料、引人瞩目或令人惊异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出奇制胜法,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奇得合乎实际出奇要求与众不同,要求出人意料,但不能完全脱离实际地想入非非,任意出奇。假如仕奇西装没有优良的品质做基础,没有高质量做保证,仕奇能设擂台宣战吗?仕奇敢向洋货叫阵挑战吗?

青松制衣公司建厂之初,就制定了一套严于纺织部标准的《青松标准》,推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质量标准,始终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质量建厂的有效手段,努力培育造就名牌的土壤和气氛。一般西装生产工序只有60道,而仕奇西装的生产工序竟达390道,青松人就是这样铸造仕奇品牌的。否则,果真有洋品牌西装跳上擂台应战攻擂,那结果会怎么样呢?

恐怕设擂挑战者十有八九要惨败,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结果。因此,出奇只有合乎实际,才可能制胜。

(2)要奇得合乎常理出奇既要奇在社会大众的意料之外,又要奇在公众的情理之中;既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又要合乎常理,令人信服。仕奇宣战这项策划之所以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在于仕奇西装是中国十大名牌之一,仕奇有资格向海外洋名牌西装叫阵挑战,虽然宣战打破常规,出人意料,但却合乎常理,让人信服。

仕奇宣战之所以获得很大成功,还在于这项策划很好地把握了条件和时机,条件是仕奇荣获中国十大名牌西装之后不久,时机是海外品牌长驱直入、国货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可见,条件和时机的把握,往往是出奇制胜策划成功的关键。

在现实中,有许多奇招得不到预期效果,往往不是奇招策划本身不好,而是在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之时运用的结果。

(3)要奇出新意出奇一般都与创新紧密相连,奇招往往都具有新意,否则就难以达到制胜的目的。

仕奇西装设擂向洋货挑战这一策划,既奇又新,奇在策划出人意料,引人瞩目;新在策划独具创意,仕奇独有。

论述至此,作为一名企业策划人和软科学工作者,我由衷地敬佩仕奇宣战策划的高明,敬佩青松公司决策者的胆识。我相信青松人创造的仕奇宣战这一企业策划的典例将载入中国商战的史册,将载入企业软科学策划的史册。事实上,随着这部《万泰智业·企业软科学策划》的出版发行,仕奇宣战这一策划典例就已经载入了史册。

同时,在这里我也由衷地期待青松人再创奇迹,让仕奇辉煌世界!更由衷地期望中国的企业以及企业家和策划师多多创造像仕奇宣战这样的策划典例而让它载入史册,如此中国企业将更加辉煌,中国名牌将繁星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