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49410400000039

第39章 凸现教育品性的活力(3)

二是暴力崇拜论者。一些暴力崇拜论者总是要贬低思想教育的社会价值,有意无意地把思想教育边缘化。中国古代法家就曾经认为,治理国家靠严刑峻法就行了,不需要什么思想教育,结果是激化了社会思想矛盾。现在也有一些人把公安警察看成是解决社会思想矛盾的一道承重墙,而把思想教育只是看成一种装饰品,把解决社会思想矛盾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专政机关身上。如果说思想教育万能论者其认识前提是把社会矛盾都看成是内部思想矛盾,那么思想教育无能论者的认识前提就是把思想矛盾都看成是对抗性矛盾,因此无能论者容易陷入暴力崇拜,希望依靠暴力来解决思想矛盾问题,这与过去动辄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来解决社会思想矛盾,其实质是一样的。而且,这是对社会思想矛盾的恐惧症的反映,是不能有不同思想的专制意识的畸变。而且这些人对人们思想滑变的原因、滑变的过程麻木与冷漠,缺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而一旦发现思想矛盾,或则反应过敏,缺少冷静,或则反应迟缓,缺少关注,往往到了对抗性状态,才使用暴力压制。这种滞后性表明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没有正确理解思想的问题只能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否则无补于思想矛盾的缓解,相反会导致思想矛盾的激化、社会关系的裂变,带来严重的社会后遗症。其实美国社会与校园的暴力犯罪事件频发,就是暴力崇拜的恶果。

三是金钱崇拜论者。一些人盲目迷信金钱、物质的作用,不屑于思想教育的价值。他们错误地认为,人都是经济动物,人们都为一己之私利而奔逐,“有钱能使鬼推磨”是一条生活的定律,也是一些人的生活信条,因此只有金钱物质的占有状态才能影响人的思想状态。他们忽视了人的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意义,他们忽视了人有物质需要,更有精神追求,思想教育就是要调节物质与精神需求,避免两者失衡。目前,物质富有而精神贫乏,正成为一种时代病,假如缺少思想调节与导引,社会将会出现病态。这些年来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社会思想矛盾却在同步加剧。这说明人的思想状态并不是生产发展了,社会和谐了,生活富裕了,人的思想就好了那么简单,思想教育并不会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贬值。

四是现实悲观论者。这有两种人,一种是社会上的一些好心人对现实社会中的思想矛盾作出悲观估计,质疑思想教育的社会价值,他们没有认识到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本身就提供了思想教育富有社会价值的佐证。思想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后发性、潜在性,思想教育的“能”与“不能”,要到未来才能真正体现,而且是大量地在无形中体现。还有一种是思想教育者在自身遇到思想教育困难之后发出的哀叹。他们不去反思自己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非科学性、非道德性,对人心、时势变化不敏,我行我素,只想以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缺少面对现实、革新自我的勇气,只是埋怨客体难以教育,从而陷入悲观主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4.应有科学的思想教育价值定位

要坚持辩证法,万能论与无能论都是极化思维的反映,要走出万能论的误区,摆脱无能论的阴影,要改变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的思维方式。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思想教育曾经“高于一切”、“先于一切”,可以“冲击一切”、“压倒一切”,处于“首位”、“灵魂”、“统帅”的地位;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经济发展的紧迫性掩盖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经济发展的压力挤压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空间,结果经济生活与思想道德状况的落差造成了人们道德心态的扭曲,于是人们又普遍埋怨和指责思想教育的无能与不力,把社会思想问题的责任全部推给思想教育者,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要避免功利性,天下有事思想教育就重要,天下无事思想教育就不重要,把思想教育只看成是救火队,一天到晚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稍有思想躁动就如临大敌,无事便是功,有事便是过。

思想教育有一个期望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距问题。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总是希望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而事实上思想教育只能处于服务地位,发挥保证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思想政治工作是军队工作的生命线;在夺取政权建立政权斗争中,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在经济建设中,思想教育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从历史经验看,思想教育要科学,要有效,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

(三十)新闻、宣传、思想教育?

新闻、宣传、思想教育有性质与功能的共性,也各有自己的作用目标、运行规律、活动机制。思想教育不是宣传,也不是新闻,有自己的特性,要避免三者的混淆。

人们习惯于把宣传、新闻、思想教育看成是一个混合体,以往的生活经验似乎也告诉我们,很难把三者区别开来,既然宣传学、新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都是科学,而科学就要求思维的缜密,就应该有对其间的差异作清晰认识的必要。

只有辨别其差异才能使认识深化,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才能很好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1.新闻、宣传、思想教育三者有性质与功能的一致性

它们都负有政治社会化的任务。无论新闻、宣传、思想教育都有鲜明的政治性,都有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扩散政治信息,推进政治文明,促进政治稳定,营建政治文化,形成社会的政治共向性,都需要为社会的政治目标服务。无论新闻、宣传、思想教育都在向社会大众表明一种政治意图、观点、主张,只不过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有的着意渲染,有的含蓄表述,都希望自己的意图、观点、主张为广大公众所认知、顺从、接受。

它们都有推动社会文明的责任。无论新闻、宣传、思想教育都是一种思想意识的传播活动,都着意于扬善惩恶,都为了推进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为了提升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营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

它们都有尊重社会心理状态的必要。新闻、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者都不能无视社会心理需要,都要了解、正视、尊重、顺应社会心理状态,根据社会心理状态作信息传递的取舍选择和科学组合,都不可避免地要注重社会心理的普适性与深层针对性。宣传旨在指导舆论,新闻旨在反映舆论,思想教育旨在优化舆论,它们都在社会心理、社会舆论上花心思、下工夫,都希望出现自己所期望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舆论的优化状态。

它们都有正视与应对世界变化的需要。新闻、宣传与思想教育都应该有顺应时代潮流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都需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来衡定思想信息传播的内涵与指向,那些滞后的思想观念和陈旧的社会信息,都不符合人们的趋新心理和时代性要求,都不会受大众欢迎,都会遭到受众的冷漠与拒绝。

它们都要接受受众的真理性审视、价值性审视、动机性审视。无论是宣传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者,都要接受受众对所传递的思想信息的真理性和真实性的审视,只有是真理性的和真实性的,受众才会接受。受众还要对新闻、宣传、教育的内容作与自己利益相关度也即价值性的审视,如果新闻、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关系不大,都有理由保持距离。而且受众完全有理由对宣传者、教育者、新闻工作者的动机、意图作正义性审视,只有认定他们动机与意图的纯正才认为是可信的。受众正是根据这些审视决定自己的接受意愿。

它们都有科学性要求,都要接受科学性的检验、实践的验证和历史的考验。

新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体系和科学理论体系,都有传体、受体、载体、环体四大要素。它们虽然有一些区别:宣传是党派、团体进行政治活动的手段,是以各种符号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的社会活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以其真实、新鲜、及时为其特征的。思想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对人施加思想影响的过程。宣传是政治行为,新闻是传播事业,思想教育是社会行为,但都必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为,才是正确的,才能为社会所接受。

它们都有人本性要求。无论新闻、宣传、思想教育都以人为对象,人应是其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它们都有个在公众中的自身形象问题,都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在实现自身目标中的影响价值,因此都有维护自身在广大受众中的良好形象的必要。

2.新闻、宣传、思想教育的不同的个性特征

差异的辨别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有效方法。新闻、宣传、思想教育三者在其功能、规律、机制、体系上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宜混淆不清。只有搞清三者之间的不同功能、规律等,才能使各自的工作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

(1)宣传更多地对权力负责,新闻更多地对事实负责,思想教育更多地对教育对象负责

宣传很大程度上是权力行为,是“受命所为”,反映的是党派、团体或政府的意志,有很强的功利性,因此它必须对权力目标负责,对本阶级负责;新闻只对事实负责,保证向公众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此也即对社会受众负责;思想教育中教与受具有直面性、共时性,因此思想教育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负责。任何思想教育都有时空局限,所面对的都只能是特定的个人或群体,因此都只能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负责。

(2)宣传主要传递主观意图,新闻主要反映客观真实,思想教育主要体现主客兼顾

没有观点不能称其为宣传,没有事实不能称其为新闻,没有情理交融很难说是合格的思想教育。即使同样讲事实,新闻中事实是目的本身,对宣传来说事实只是手段,而对思想教育者来说,事实只是起因。宣传以事实为例证,以强化自己的观点;新闻则重在揭示事实本身,让人自己去解读事实的含义;思想教育则对事实作出解释,让人知事明理。宣传讲事实侧重在与自己观点的吻合度价值,可有意识地隐去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可利用陈旧的事实;新闻讲事实讲究的是事实的新鲜度价值;思想教育也讲事实,所讲究的是对方关心度价值。受众对宣传所提供的事实信息要作受拒审视,对新闻所提供的事实信息要作取舍选择,对思想教育所提供的事实要作是非解读。

(3)宣传有一定的强制性,新闻有一定的自由度,思想教育有一定的宽容性

宣传需要有意识地向公众提示“我即真理”,以形成一定的心理约束力,不回避强制性、单向性、灌输性色彩,可强制人们接受自己的灌输,对人们的言论行为也可作方向性强制,对人们接受其思想观点的要求比较明确。同时宣传比较看重对话语权的制控价值,旨在控制人们的思想、言论、行为;而新闻则总是一再申述新闻自由,不受任何强力支配,以新闻自由向社会表明自身的公正公平,以取得社会可信度,同时它也不对受众作接受要求;在思想教育中则较注重教、受之间心理和谐的必要性,为了便于教、受的思想沟通,往往以思想的宽容性与模糊性作为思想影响的润滑剂,以有利于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思想矛盾,以有利于营建社会性的思想活力。

(4)宣传是实现自我,新闻是满足大众,思想教育是调节你我

宣传有鲜明的为我性,更多地考虑自己的需要,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可以以自己的需要取代受众的目的,把人们的“自在”存在转化为为“我”存在、为“我”所用,让人了解权力意向,自觉地按“我”所要求的调整自己,向“我”靠拢。新闻是为了满足大众了解世界最近变化的需要,向大众提供最充分的信息、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新的信息,让人们自己去作取舍选择与是非判断,让人们从周围新近发生的一切信息中去认识自己、指导自己;而思想教育活动中则具有双向和谐、双向尊重的需要,教者对受者的思想影响往往是以提供参考的方式,在不伤害受者自尊的前提下,促使受者反省自我,审视教的合理性,主动缩短与教的思想认识差距。宣传的认识前提是受众的盲目性,新闻的认识前提是受众的信息饥渴性,思想教育的认识前提是受者的受教需要性。

(5)宣传重情绪作用,新闻重理性价值,思想教育重情理交融

三者有不同的方法选择。宣传有浓重的冷热褒贬的情绪色彩,有鲜明的号召性、鼓动性,也不排除有意渲染,有意识地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强化自己赞成与反对的态度,因此列宁总是把宣传与鼓动联系在一起。新闻则注意自身观点的隐蔽性,注重的是公正性、客观性,不能和宣传那样,不妨有意识地作观点的倾斜,有意识地强化或忽略某些观点,有意识地是非扬抑,拉开认识差距。新闻讲究信息采集与传递的对称与平衡,理性色彩明显,着意于让人们以自己的选择性判断力,消除自己思想与行为的不确定性。如果新闻报道中有太强的情绪色彩,则会失去新闻的可信度,从而弱化新闻的作用力。思想教育更需要的是情理交融,高度重视人文关怀在理性开导中的作用和心理融合在思想交流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