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49410400000014

第14章 营造教育内容的活力(4)

只强调责任不注重权利的思想道德教育会造成社会性病变。一是这种教育培养的是不健全的人格,而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可能是由不关心自身权利的人组成的。二是导致下层平民被侵权而不懂得自我护卫,不敢抗争,不敢权利诉求,那不是法制秩序。三是导致一些人对他人权利的漠然,甚至有意漠视。所谓不道德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不尊重,所谓社会道德滑坡,就是人权神圣的法治理念被金钱至上和权力至上的社会意识所销蚀,究其原因是社会性权利意识的淡薄。四是导致社会权利救济的缺失。

权利意识教育的缺位使思想教育丧失了说服力,引起了人们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冷漠与抗拒,因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就意味着牺牲自我。思想好即意味着对自身权利的放弃,如果义务即道德,那么奴仆应该是道德的最高典范。

3.思想教育中对人的权利的冷漠的原因

思想教育中对权利意识的淡漠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历史积淀。在西方文化中,比较注重激发权利意识以提升社会生机和思想活力;而在东方文化中,则以强化责任意识以维护社会的有序与和谐,传统文化的消极基因在社会生活中至今还在发生作用。中国封建社会留下了很深的官本位意识,严重地挤压了百姓的权利意识空间,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教义,是以政治不平等为依据的,造成权利与义务的割裂。古代的人治意识更以牺牲百姓的权利为代价,来求得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其结果是社会性的依附性人格的泛化,权利维护意识的淡漠。传统的礼治文化也留下了深深的影响,严重地抑制了人们的权利呼唤与权利觉醒。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中,也存在对思想、道德内涵理解上的偏失,片面地以为道德即责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就是强化人们的责任意识,敦促人们履行自身的责任,因此造成受教育者的误解,觉得道德即意味着要付出牺牲自我的昂贵代价。其实只讲责任不讲权利的教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教育。而只重责任教育、不重权利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教育史上长期存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思想教育中所传递的就是政权、神权、族权高于一切的观念,人们只有对权力顶礼膜拜的责任,不能拥有维护自身权利与尊严的诉求。苏联思想教育的模式与经验在我国影响深远,而其所关注的也只是责任教育、责任履行,而不是权利教育、权利维护,其严重后果已在今天显现出来。

遗憾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有权利、义务的非对等的潜规则存在。一些人只享受权利却可以不履行任何义务,而一些人则只是承担义务却永远也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农民工进城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享受不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在城里读书的权利,同样农民企业家在城里办工厂与其他企业家一样缴税,可是他们子女读书却要付出比其他人更高的代价。现实的急功近利的社会心理氛围为漠视人们的权利提供了特定的条件。这种权利与义务非对等性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要改变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实思想教育中权利意识教育与责任意识教育失衡。照理说,为了改变社会生活中权利与责任意识的失衡与割裂,当前思想教育中应该对社会高层人士更多地讲社会责任意识,而对社会底层的人们更多地讲赋权,讲维权,更多地培养权利意识,让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利益追求。可是事实上恰恰相反,思想教育中对普通百姓过多地讲权力的尊严,以依靠凸现权力的尊严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却很少讲普通百姓的权利不可侵犯,很少意识到维护普通百姓的权益对维护社会和谐的价值。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诉求得不到关心、权利自由得不到保障的不良现象,思想教育表现得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相反,却要求人们忍受这种不公,把对侵权的忍受当作道德予以张扬。

思想教育者在对自身职责的理解上也存在失衡现象。即只把思想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行为,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对社会负责,不对个人负责,结果导致思想教育中权责教育的畸变,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所做的思想教育只是有意地或无意地在维护权利与义务分离的社会结构。

4.思想教育要坚持责任权利对等原则

(1)观念要维新

我们既要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也要培养人们的权利意识,要坚持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思想教育要坚持对人们的责任与权利的双重关心。

思想教育应把要求人们履行社会责任与维护人们个人权利结合起来,付出性、报偿性应该统一,不仅对人们作付出性、遵从性的道德要求,也要营建报偿性、支持性的社会机制。学生有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责任,学生也有要求老师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的权利。民众有照章纳税的义务,也有要求政府认真为民服务的权利。人的权利意识还可以使人们明确个人自由的限度,认识到责任意识的不可回避性。而人的责任意识不仅会使人们在道德责任、法律责任面前变得循规蹈矩,还可使人们在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责任履行中,强化自身的使命感。

人们的权利意识是法治社会的基石,是政治民主的驱动力。法律是保护权利的,义务承担是以权利享受为条件的,没有权利的赋予,就没有义务的履行。

权利缺失会表现为对责任的漠视,对冲突的逃避,对他人,对国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敢对自己负责,遇事文过饰非。

(2)机制要改善

思想教育要营建适应法治社会的机制。思想教育要多一份对人们权利的关心,这是思想教育人性化的基本要求。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强化社会性的法制意识,营建健全的法治社会。特别是在一个人们的权利意识还不很充分的社会里,对人们的责任、权利意识健全的双向关心,是建立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的必要过程。思想教育要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这不能以剥夺人的应有权利为代价。在思想教育中,面对思想矛盾时,应该关注人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当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有申诉权,支持受害者申诉自己的权利,而且应有勇气给予权利救济,“无救济即无权利”。和谐有序追求应为保障个人权利服务。

(3)施教要辩证

责任与权利是有矛盾的,一个人权利意识太强,则对他人的要求越高,自身责任意识则会相应下降。因此,应注意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政府放权应以人们责任自觉的提升为基础。人们尊重权力的条件是权为民所用,受教育者尊重教育者的前提是教育受人欢迎。

要懂得提升权利意识的思想价值与教育价值,对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平等权等应全面关怀,只讲责任意识、不讲权利意识的思想教育是难以得到人们的积极回应的,因为接受思想教育即意味着丧失自我。

思想、道德并不只是意味着义务与责任的自觉,更意味着权利意识的觉醒。

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性的思想教育中,讲受压迫受剥削的人们“不觉悟”,是指其不懂得为争取自身的权利而斗争,那是他们思想道德的缺陷,思想教育就是要呼唤他们的权利觉醒。可是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我们的思想教育讲人们的“不觉悟”“落后”,分明是指缺少责任自觉。我们对这种思想教育理念的不良演变缺少严肃认真的反思,因此,思想教育中要很好地把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融贯起来,当然这还有待于思想教育者的努力。

(十)有思想的教育,有思想的人生?

思想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也是内涵最丰富的词汇。思想是人存在的标志,是人的尊严所在。要以有思想的教育培养有思想的人生,引领有思想的时代,形成有思想的民族。

思想教育要以有思想的教育,培养有思想的人生,即培养用思想去生活,用思想去学习的人生。

1.思想是什么?

思想是一个人们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然而试问:思想是什么?人们大多一时答不上来。而作为一个思想教育者,虽然以很大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思想的传递活动之中,但对思想的内涵却并非都能了然于心。

人的思想是人的大脑的产物。思想存在于大脑之中,是客观世界在大脑中的反应,没有人脑的思维活动就没有人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思想离不开对大脑的依赖,大脑有功能分区,如果大脑存在生理缺陷,就难以正常思想,因此可以说思想是大脑改造过的外部世界。毛泽东同志则认为,“这种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思想一经产生,“是一定要反映出来的。一定要在政治问题上和思想问题上,用各种方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因此每一个健全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笛卡尔则认为思想是人的一种属性,他说:“何谓思想?在此我发现是属于我的一种属性,它不能独立地与我分离。”

人的思想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的思想是人的本质属性。正是人的思想使人的活动摆脱动物的自发的本能,而转变为人的自觉的实践。“思想”是人的价值所在。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的理性,正是人的思想反映了人的生存质量。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告诉我们,人都有思想,都在思想,思想是自己的权利,思想是自己的责任。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思想”是人的第一特征,正是人的思想标志着人的存在。

人的思想是其社会关系的反应。人一生下来就是一种关系存在,人是关系存在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都生活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人的思想活动与思想发展都是在人的交往中产生的,因此人的思想反映的是人与世界的一种关系状态。而人的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人的思想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对客观世界、具体对象的主观映象。思想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人的思想具有深厚的社会生活根基,产生于生活,活跃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因此才有转化为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思想之树才是常青的。

在思想教育者面前有三类思想,一是受教育者早已存在的思想,二是社会生活中在流动在起作用的思想,三是思想教育者有意识倡导并积极宣传扩散的思想。思想有先进思想、落后思想、消极思想、错误思想、反动思想之别。如果思想脱离现实,则可能贻误人生,贻误事业;如果思想错误,则有破坏性,有可能给人们带来灾难,甚至可能阻挡历史的潮流,延缓历史的进程。例如大跃进思想,说假话搞浮夸思想,都曾给中国人留下了深深的祸害。思想教育者所宣传施教的思想应该是代表时代、代表未来的先进思想,是能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足以反映人们的需要与追求的思想。先进思想的一个重要品性是超前性,但一种先进思想的出现,即使是真理、是很有价值的,也不一定为人们所很快接受,可能会被冷落、受抑制、遭扼杀,因此先进思想的宣传扩散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困难与阻力。

2.思想对于人的价值

军事家拿破仑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认识到刀枪的作用,更认识到思想的价值,他曾深有感慨地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与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确实,思想就是力量,人的思想标志着人的生存质量状态。

人有思想是人存在的标志。人是有思想的物种。黑格尔讲过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没有思想,人就是动物,就是行尸走肉。思想是人的一种本能,思想是生命的真谛,是人的第一表征。只有人的思想才能标志着人的存在。如果人完全停止思想,人也同样一举不复存在,人不过是思想着的物体。

人有思想,并用思想生活,才是真正拥有自己。假如没有思想,人就是一架机器。没有思想,人还能剩下什么呢?

人有思想是人的尊严所在。人有尊严在于人有思想,人要有自由,先要有思想。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如果跌倒后再爬起来就要从思想上爬起来,人倒下了,思想不能倒下。人的主体地位是通过人的“思”来确立的。思想可以使人高贵,思想具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价值。人难以避免自身的衰老,却不能让自己的思想苍老。人的生命转瞬即逝,但人的思想却可以永恒。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地位,却不能没有思想。假如没有思想,人就是天生的奴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思想的陪葬品,也并不为过。

人有思想是人的魅力所在。思想可以使人内涵丰富,胸襟开阔,具有理性的魅力,不至于狂妄,不至于盲目,不至于萎靡,不至于浅薄。思想的魅力就在于人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把握。孔子、释迦牟尼、耶稣,之所以受到千秋万代人们的瞻仰,是因为其光辉的思想;马克思、毛泽东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是因为其思想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人要吸收别人的思想以丰富自我,也要运用自己的思想以显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