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49410400000001

第1章 引论:成功,需要有追问自我的勇气

谁都在梦想成功,谁也不愿意放弃成功的梦想,而成功又是多么的艰难,谁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今天的世界又非常务实,也只承认成功,不管你的意愿是何等的善良,不管你的理想是多么的崇高,只有你成功了,才能使人诚服;一旦成功了,人们就会把你推向崇拜的峰巅。

有哲人曾说:“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是振聋发聩的醒世名言。一些人为了自己赢得成功,总喜欢追问世界,却不想追问自己;一些人总喜欢愤世嫉俗,却很少质疑自己,其实,不认识自己,又怎能认识世界呢?不把握自己,又怎能把握世界呢?没有追问自我的勇气,能在这个万象世界中脚踏实地地走向成功吗?生活告诉我们,要成功,不妨大声地追问自我,从追问自我中去寻找目标、寻找智慧、寻找力量!

追问自我,是一种清醒,一种自觉,一种勇气,一种生命力,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追求成功的自信与活力,彰显给世界的是我与世界关系中的我所负的主体责任心。

追问自我,是对世界的坦诚与直率,是对未来的誓词与宣言,有追问自我的勇气,才是远见,才是卓识,才有成功的希望,才有再创辉煌的雄心与胆量。

古希腊的德菲尔城的阿波罗神庙中刻有铭文:“认识你自己!”它告诉我们,主宰你的命运的不是神,而是你自己;无须祈求神赐予你幸运,只需要你自己把握人生的主动。这是神的启示,神的忠告,是千古一诫,是走向成功的第一需要。

思想教育者都热衷于追求自己的成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劳动的价值,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谁都在竭尽全力编织自己的辉煌。广大思想教育者为了自身的成功,都不得不经常地对自身的劳动作科学审视和价值权衡,在反思自我、追问自我、否定自我、重塑自我中,顽强地走向成功。这是古今中外思想教育者成功追求中的共同轨迹。

一、勇于追问自我,坚持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品性

勇于追问自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敢于自我追问,自我批评,自我更新,是共产党人的基本品质,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所在。勇于追问自己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马克思站在时代的高峰,以其锐利的思想无情地批判整个旧世界,但他从来不忽视对自身的审视与批判。

马克思主义不赞成“对对方采取批判的态度,对自己本身却采取非批判的态度”。辩证法告诉我们,批判世界的同时,也要批判自己,要正视自身的不彻底性,正视自身的弱点,不妨更多地以至无情地审视自我、嘲笑自我、批判自我,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的理性,才能走向成功。马克思说,“像19世纪的革命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则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它们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企图的不彻底性、弱点和不适当的地方”。我们党也从来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性与先进性的重要武器,流水才能不腐,教育也只有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才能保持自身的清醒与锐气。

勇于追问自我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自身事业的自信,对自身目标的坚定。思想教育者要经常按时代的要求追问自己,我们所做的一切符合时代的潮流吗?

按人民的意愿追问自我,我们的辛勤劳动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要呢?按思想教育的目标追问自我,我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促进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了吗?按照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追问自己,我的教育动机纯正吗?我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吗?我的人生价值实现了吗?

追问自我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中国历史上许多富有远见的思想家都曾竭力呼唤人们从善于反思自我中去创造新我。东方文化提倡反省,西方文化提倡忏悔,都是说人的理性要从审视自我开始。一个思想教育者应该是唯物主义者,应该有反思自我的坦诚,“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应该有欢迎否定自己的真诚表白,“非我而当者,吾师也”(《荀子·修身》)。“人贵有自知之明”,是中国人的俗语。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即反省。作为一个思想教育者不妨经常静下心来,仔细倾听自己的脚步声。

辩证法告诉我们,人总是在自我、非我中前进的,不要怕否定自我。有勇气批判自我、否定自我,甩掉自己身上的历史包袱,才能成功地创造未来的辉煌。

质疑天下,先要质疑自己,遇到困难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二、勇于追问自我,力争教育的时代主动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这是说,理论思维是时代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形式与内容。当前是信息革命导致的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是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转换的新时代。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迫使思想教育冷静地对自身的本有的理论体系、教育观念的自我适应性作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这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思想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当代性、创造性,是思想教育的基本品性,这表现为自我否定性与开拓性,其基本精神是时代追踪性、未来指向性。今天思想教育如果不作信息时代的适应性追踪,那就意味着僵化与滞后。

历史上曾出现的思想教育的沉重教训早已向人们提出了思想教育理念迟滞的警告;思想教育的现实困境也已一再向人们发出了对现行教育理念的质疑;未来需要也呼唤人们认识思想教育理念现代性转换的必要性。我们应该以严格的科学精神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放到理性的平台上进行冷静的科学审视,力争时代主动,对未来负责。

传统的思想教育强调政治本位性,而今天我们党已明确宣示,政治的基本品性是人本性,而人本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据此,我们应该反思自我,我们是否已把以人为本思想真正贯彻到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中了,是否已致力于寻求思想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者共融了。

传统的思想教育是否有非科学性存在,会不会教的本身是非科学甚至是反科学的;是否有非适应性存在,思想教育不是与时俱进,而是疏离于现实,滞后于时代;是否有非需要性存在,我们所施行的不是对象所需要的教育,只是从自身理念出发,疏离人的生活世界,疏离了人们的价值追求的教育,对此我们是否已保持清醒呢?

传统的思想教育往往热衷于一次性教育、模式化教育、求同性教育、制约性教育,其实丰富性、个性性、发展性的教育,才是思想教育的应有品性,我们对此是否已有警觉并努力改善呢?

传统的思想教育以社会为本位,存在“目中无人”的缺陷,时代已明确提示,应以激发人的主体性为思想教育的主脉,要关注人的主体精神,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培养人的主体能力,提升人的主体价值,张扬人的主体人格,以保证人的主体归位。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征。对此,思想教育是否已作出积极的回应呢?

当前的人们在创造时代的奇迹,我们除了惊喜之外,我们是起了敢向潮头立的领潮人的作用呢,还是只扮演了一个观潮者的角色呢,还是对眼前的一切在心底里留有几分迟疑呢?

当前社会发展的速率加大,人们的求教意愿强化,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人们的受教期待,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受教需要呢?在今天,思想教育的主动权从何而来呢?

当前普遍感受到思想教育效果的非理想性的困境,这是人们对思想教育先进性的麻木呢,还是我们对时代潮流涌动的不敏呢?是物欲横行的干扰还是教育滞后的疲软呢?

应该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对思想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的自我追问中,我们开始了思想教育的科学性追求和现代性转换,思想教育领域出现了一脉清风。那时,苏联解体的严酷现实凸现了思想教育自我追问的严肃性,凸现了思想教育现代转换的迫切性。但可以说,过去20余年的努力,更多的是经验的动力。今天我们讲思想教育的理念维新、理论转换,就是要从封建社会传统思想影响中解脱出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陈旧观念中解脱出来,适应市场化经济体系的建立;从专制政体、民主政体模式中解脱出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体的完善构建;从工业革命时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适应信息革命的时代特征。而事实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全确立,行政干预性计划经济色彩还是非常浓重;中国特色的政体还在完善过程之中,还经常受到种种干扰,这给我们的思想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带来了困难。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主义的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这种滞后情况在今天还存在,还需要我们的冷静,所以我们要经常地追问自我,以保持自身的清醒,应登高望远,鸟瞰时代,洞察未来,使思想政治教育以经验为基础转换到以科学为依据,从提升性发展转换到转型性发展。

三、勇于追问自我,力创教育的社会活力

观念的朦胧导致行为的迟疑与迷茫,观念的滞后导致结果的困惑与失望。

多一分理性的思考,则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成功。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柄双刃剑,能激励人也能抑制人,既有激发人的进取思想的力量,也有压制人的创造精神的可能。马克思曾无情地批判以“否定人的个性”为特征的“粗陋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18页),认为那是小私有者的彻底表现。而且正如新生婴儿总是带着满身血污来到人间一样,任何一种思想教育的成功都有可能伴随一种偏失的存在,而洗除血污是婴儿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自觉地反省自我,及时地发现与消除自身思想教育中非科学性的缺陷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赢得思想教育活力,进而营建社会活力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通过追问自我焕发自身的精神活力,坚信自己的事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并冲破困难的重围,摆脱迟滞的困境,以形成思想教育的活力,进而营建社会的思想整合力、人心凝聚力,激发政治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体制活力,转换为社会发展的活力。

我们应该通过追问自我使自己明确,教育的活力在于自身的科学定位,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世界,拥有怎样的明天,以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寻找自己的最佳位子,施展自己的最强活力,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从万能论与无能论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我们应该通过追问自我使自己明确,教育的活力在于教育的科学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科学教育,而不单纯是政治教育,政治只有科学才值得教育,政治之所以需要教育,需要社会化,就在于它是科学。思想教育要强化自身的社会张力,要在社会生活的一切空间彰显自身的活力。

我们应该通过追问自我保持自身的冷静与清醒。我们没有理由满足于已有的成功,相反,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思想教育者都会感受到因为思想教育的缺陷而留下的歉疚,我们不要对自己已有的经验采取无批判的态度,应该防止思想教育负效应的出现,即使不可避免,也要保持在最低的限度,我们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将会冷静地看待这些错误,学会迅速改正这些错误。

我们应该通过追问自我提升自身的卓识与远见。思想道德教育者既要看到远处,又要看到深层,既要从时代高处反思自我,又要从社会深处追问自我。

要扪心自问,对社会的完善,历史的发展,人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我们的价值几何,我们尽责尽力了吗?

思想教育者应辩证地认识自我与世界。只有认识自我,才能认识世界。我们难以充当包打天下的英雄,但我们无法回避自身的世界责任,认识自己是对世界尽一分责任的前提,反思自我是为了超越自我。我们有责任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追求“我”与世界的链接,世界变了,我们应该跟着变,不是世界服从我,而是要“我”服从世界。我们之所以强大,其原因就在于此。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追求是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铁肩道义。恩格斯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信息革命是划时代性的伟大革命,迫使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自己的形式。我们要有勇气甩掉身上的包袱,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在思想教育中注进精神活力,创造未来辉煌。

生活告诉我们,勇于追问自我,是走向成功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