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第三辑)
49394400000009

第9章 观点(3)

在特定的网络空间中,也如同传统社区一样,可以区分出不同的互动区域。传统社区中的互动区域,如茶馆或咖啡馆、广场或祠堂、教堂或庙宇、学校或图书馆等,主要体现为具体的物理地点,而社会互动方式则依地点而有所不同。但是虚拟社区的区域却体现为不同的技术支撑区域,如网站主页,MUD或者网络游戏,BBS、聊天室和博客等,网民社会互动的形式则和各个区域本身所依托的技术系统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新浪门户网站、天涯社区,还是北大未名BBS,网络传播必须依托于特定的技术系统,而技术系统就规定了网络虚拟社区的空间范围,也限定了网民的活动,因此是网络虚拟社区存在的重要因素。比如说,我们可以将新浪网看成是一个大的虚拟社区,因为存在着在这一特定网络空间的网民聚集和网民社会互动。此外,新浪网中还包含有新浪论坛、新浪博客等不同区域,其中的社会互动形式因为区域性而各有不同,并且会形成不同的社会互动场域。

场域是依托于区域特征而形成的抽象的社会互动关系,是动态的、生成的,也可以说是流动的。按照美国学者桑德斯的观点,社区场域具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每个场域都体现一种互动关系,其中所有的因素都彼此影响,并且影响互动目标的选择或事件的因果关系。二、严格地说,每个场域都可以是无限制的,但是却有别于其他的场域,因为它们彼此之间的场域特性都各不相同。三、每个场域都是动态的,总是处在持续的场域变迁当中。四、每个场域都是显在的,而场域的特征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内部各个因素,而是整个社区系统所有因素互动的结果(桑德斯着,徐震译,1982)。

这些场域性特点在网络传播中也得到了体现。在网络传播中,各类门户网站、虚拟社区论坛和私人博客的存在,实际形成了一定的互动区域,并因此形成各自不同的社会互动场域,各种场域之间既有边界,又相互渗透。根据布迪厄的观点,人的发展场域是交融的,并且是以人的发展多样性而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正因为人的发展空间的多样性,才有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场域存在,而多种类型的场域之间相互交融存在,为人的发展提供多样化和网络化的场所。

总之,依托于技术的网络社会互动不同于以地域为基础的传统社区互动,由此而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互动的场域性特征。网络传播中各种意见表达和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既受特定的技术支持的“区域”特征的影响,又可能因为不同的互动场域以及场域之间的相互渗透而发生转移和扩散,从而对社会舆论产生影响。

三、网络传播中的三种场域性互动

Web2.0是现在网络研究中一个越发重要的概念,尽管被认为有炒作的成分,但Web2.0的影响确实不可忽视。所谓Web1.0,是指互联网初创时期,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获取信息、与人交流等功能。

在那个时代,网络呈现更多的是一种可读性,门户网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在Web1.0发展成熟之后,新闻门户越发与传统媒体趋同,因此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研究网络传播成为当时的主流。

当网民渐渐不满足于尴尬地面对一堆堆预制信息时,Google等强有力的搜索引擎的出现无疑是改变的开始,人们开始可以对信息做些什么。同一时期BBS论坛的极大发展,也使更深度的网上交流成为可能。到了Web2.0时代,网络传播又呈现出更多的个人性和可参与性。

博客的实践让个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个人可以主动地发布信息。从技术层面看,博客传播与以往的传播看似变化不大,但从传播学角度看,却有着本质的变化。它使得互联网开始个人化,传者与受者的区分就不是那么明晰了。刘德寰教授指出: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玩的心态,其实质是去中心化,去话语霸权。这一点在Web1.0到Web2.0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印证。而在这种传播日趋个人化的基础上,个人与个人的互动自然增强。这种互动增强之后,社会互动场域的转移扩散以及互相间渗透会更加增强。

在从Web1.0到Web2.0的发展中,有三种技术应用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即Web1.0时代的新闻门户、Web1.0时期以及发展中间期的BBS论坛社区以及Web2.0时代流行起来的博客。基于这三种技术应用,会形成互动特性不同的三种场域,下面我们试分析这三种互动场域。

(一)新闻门户的场域性互动

如前所述,在Web1.0时代,大多数信息都是预制的,互动交流较少,只存在少量的类似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读者反馈”性质(或者稍微强一些的)的交流互动,如新闻跟帖评论。新闻跟帖评论因此就成为传统新闻门户中的最常见的场域性互动和意见表达方式。网民们在浏览新闻后,可以针对新闻中的内容发表个人的看法,也可以针对相关的评论发表看法。由于新闻跟帖的发言人不必通过注册,除发言时显示的IP地址外,没有其他明显的身份标示,因此相对于论坛和博客,发言者受身份的限制也小,匿名性很高。

在2007年“黑砖窑”事件中,作为受害人家属之一的辛艳华在求助于传统媒体反响寥寥甚至一无所获的情况下,转而求助于网络。她选用“中原老皮”的网名,没有在自己的家里或单位发帖,而是借用了朋友公司的一台电脑,采用跟帖留言的方式,最初希望发在新华网上,但“因为涉及敏感内容,帖子被拒绝发布”,后来还是以跟帖的形式,顺利在大河网上发布(许静、辛亮,2008)。一般而言,网络跟帖只能针对网站事先提供的新闻议题有感而发,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情况类似,管理员有权通过开放或者关闭网友评论以及删除内容的方式,对新闻跟帖进行管理,因此管理员对意见的把关控制较严。

(二)BBS论坛的场域性互动

BBS是网络舆论的集散地,着名的如天涯社区、强国论坛、猫扑网以及未名BBS等。网民们可以在论坛中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主帖或跟帖。一些资深网民会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的帖子往往一经发表就引起论坛社区成员的关注和讨论,是论坛形成热门话题的重要来源。社区论坛具有一定的结构化的群体特征,消息传递迅速、群体动员广、舆论的强度能很快得到体现,因此受到各方关注。

在2007年底发生的“很黄很暴力”事件中,网友“咯咯咯”在新闻联播中看到小学生张殊凡脱口而出“很黄很暴力”时,“忍不住笑出来”。因为这让他想到猫扑网的广告词——“很好很强大”。随后,他迅速登录“猫扑大杂烩”,发出题为《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很强大》的帖子。最初应者寥寥,直到网友“东北七人帮老五”在当晚9点18分45秒在跟帖中大胆预言,“‘很黄很暴力’定会在短期火!关注此帖”后,原本冷清的主题开始人声鼎沸,很快成为该论坛跟帖最多的主题之一(刘炎迅,2008)。

论坛中的版主负责管理各自所辖栏目,维护论坛公共秩序、选取精华文章、组织论坛活动等。有的版主是虚拟社区的工作人员,但大部分版主都从网友中产生,义务为大家服务,在自己所负责的论坛当中有相当的权力和权威。除各版版主外,网络社区论坛还设有专门的社区管理员,一般由社区工作人员承担,负责社区栏目的设置,版主的选择,将网友的文章在论坛内或者向论坛外更大的范围推荐,对论坛中的公共秩序进行仲裁等职责。由于网民流量常常关系到一个网站的生死,因此在网络中,实际还存在各种网络推手兴风作浪,发动舆论。

(三)博客的场域性互动

博客已经成为当今网络信息传递与意见表达的另一重要形式。

博客是由各个网民自己建立的,文章原创性通常较强,带有私人性。

但由于它可以被公开阅读和评论,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通常的看法是,博客实现了信息发布的零门槛。博客的博主具有对自己博客内容的管理权力,在自身博客中发表文章时,既不像新闻跟帖那样,需要隐匿身份,并受限于所跟从的新闻话题本身以及管理员权力,也不像在公共的论坛中发表内容时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而是更独立也更主动,保证内容集中于博主本人所关心的话题上。管理员不负责博客的内容管理,而只负责博客栏目的设置、对相关文章的推荐以及对博客中公共秩序的维护。博客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一是大批普通的博主群体针对某个事件进行集中评论的时候,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影响,二是博客中的话题在其他虚拟场域甚至社会公共场域中扩散,从而引发社会舆论,较为着名的如汶川地震中万科老总王石博客所引发的“王石捐款门”事件。

四、从王石捐款门事件看场域性互动特点

一般而言,博客作为个人表达的影响力较小,但当某个博客或者某篇博文被网友集中关注和评论时,就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影响。王石博客作为名人博客,虽然相对普通私人博客更受关注,但在一般情况下,浏览者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对博主常持支持态度,即认同性较高。

王石在2008年5月15日凌晨1:49发表“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一文后,截至当日11:05,浏览其博客并发表头150条评论当中,表示反对王石说法的内容37条,仅占总帖数的25%,而表示支持和无所谓的113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33d0f01009b8i.html)。由于平时浏览王石博客的网民主要是其固定用户,对王石和万科公司的认可较高,因此当时对王石的批评意见并不占上风。但随着5月15日10:43该文被焦点网转载,大量媒体迅速跟进报道,大批网民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王石博客的网址后,开始集中到王石的博客,对其有关地震捐款的言论发表反对意见。在5月15日11点05分到5月15日12点57分的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网民发表的评论数量达到200篇,其中支持王石的评论占78条,反对的评论占122条。反对的言论占总发言数量的比例由最初的25%上升到61%,支持的评论的比例由75%下降到39%(http://news.dl.sou‐fun.com/2008-05-15/1748606.htm)。该事件很快被定性为“王石捐款门”,使用“王石”、“捐款门”等关键词,在百度搜索上可以搜索到3,630个新闻的搜索结果,网页搜索结果467,000篇。此事成为地震期间除了抗震救灾新闻外的一个重要新闻热点。

虽然此后王石对有关万科公司捐款的问题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并连续发表多篇相关文章进行说明,但由于媒体对“捐款门”的负面集中报道和网民批评舆论场的形成,王石已经失去了原先在博客中与支持性网民的互动环境。5月21日在接受搜房网记者采访时,王石不得不正式就自己有关万科捐款的言论道歉,并表示万科集团将捐款额从200万人民币增加到1亿元人民币(http://news.cd.soufun.com/2008-5-21/1766835.htm)。

五、从“黑砖窑”事件看舆论的场域性转换

2007年发生的“黑砖窑”事件,虽然起于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民生新闻报道,但实际上真正掀起舆论风暴的是6月5日大河网上以跟帖形式发表的题为“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帖子。此跟帖发表后,大河网特约评论员表示高度关注,并于6月6日晚在大河论坛,将附加了都市频道报道图片的专帖置顶(朱红军,2007)。6月7日上午,该帖子被转贴到天涯论坛,并被更多的网站转载,更在全国引起关注。

其实,山西新闻网在此前曾有不少相关新闻报道发布,但却没有引起广泛关注。6月6日,山西新闻网转载了大河网上的帖子,并配发了相关新闻报道(http://www.daynews.com.cn/news/gnxw/224434.html)。6月7日,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发表包含大量生动图片的长篇报道——《黑砖场里,他们过着“奴隶”生活》(http://www.daynews.com.cn/zthj/xwzt/gzsxhzy/224665.html)。此文一出,立刻在第一时间被包括大河网、天涯社区以及新浪网等国内最大门户网站在内的各大网站论坛转载,其中令人震惊的图片和文字描述,极大地促进了舆论升级。

6月8日,河南台记者付振中和寻子家长做客大河网论坛,披露了更多新闻和意见观点,也引起更强烈的反应。大河网、商都网为“罪恶的黑人之路”开辟论坛,专区讨论,三天时间有3万多名网友参与讨论。截至6月12日,短短6天时间,该帖点击率高达58万,并有3000多篇回帖。大河网点击率超过31万。用百度搜索“罪恶的黑人之路”词条,有13.8万多个词条。各大媒体和门户网站也纷纷关注事态进展(《新快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