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第三辑)
49394400000021

第21章 观点(15)

长期以来且时至今日,普通中国民众谈及日本和日本人时,“小日本”、“日本鬼子”的蔑称常脱口而出,便是例证。因此,日本首相和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理会中国劳工、慰安妇的索赔要求等事件,必然会一次次挑起中国民众的愤慨。中韩之间没有历史问题的沉重包袱,两国建交后关系始终良好。朝鲜半岛曾遭受日本的殖民统治,由于相同的历史经历,中国网民甚至非常欣赏和佩服韩国民众对日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主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对朝鲜人、韩国人也有“高丽棒子”的蔑称,其来源之一据说是“日本在吞并韩半岛之后,通过满洲地区向中国发动侵略,而部分韩国人(当时国号为‘大韩帝国’)则作为日本的傀儡手里拿着棍棒欺负中国人。中国人当时把日本侵略军称为‘日本鬼子’,把日本的傀儡——韩国人称为‘二鬼子’。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认为‘高丽棒子’的词源与其是有一定关联的”(刘光钟,2008)。历史的因素随时会在现实问题中发酵,这是民族主义的特点之一。

在现实问题方面,主权之争往往是引爆民族主义的导火索。如中日间有钓鱼岛争端,有大陆架(东海油气田)归属争端等。中韩之间,本来没有领土争端,但近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2007年1月31日,在长春举行的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女子3000米短道速滑接力赛的颁奖仪式上,获得亚军韩国队的5名运动员突然打出“白头山是我们的领土”标语(临时用7张A4纸写就),引起舆论大哗。“领土问题是一个最容易激起民族感情的事情,也是最需要理性判断的事情。因为族属和血缘,你的立场有可能事先就被预制了。由此导致的非理性行为,有时候会酿成巨大的灾难”(杨浪,2007)。此外,在双边交往的各个领域中,任何带有辱华意味的事件,如2003年12月发生的丰田霸道车石狮敬礼广告事件等,随时会引发中国网民的愤慨情绪。甚至国内被视为丧失民族气节的媚日事件,如2001年12月演员赵薇身穿日本军旗装、2002年马立诚提出“对日新思维”等事件,也同样不会为大多数中国网民容忍和接受。当然,双边关系中的一个积极事件也会产生良好影响,如汶川大地震后,日本救援队及时赶到现场,他们在救援中对中国死难者的尊重,便赢得了中国网民的高度评价。相反,韩国部分网民在汶川地震后发表的幸灾乐祸的言论,则引起中国网民的极度愤慨。尤其是韩国SBS电视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将开幕式彩排细节公开播出,更是被中国网民视为不守诚信的卑鄙之举。在观察网络传播的状况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个具体事件往往是促成网络民族主义陡然高涨的重要因素,尽管随着事件的解决,相关的舆论会减弱、消失,但对网民的认知产生的影响则长久存在,因为网民会“点点滴滴记心头”,这种“累积效应”又会在下一个事件发生时显现出来。

(二)文化因素引发中国网络民族主义

以往引爆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因素,主要是政治因素。但是2008年以来,中国网民表现出的“反韩情绪”、“厌韩情绪”表明,即使两国关系总体上是良好的,但也会基于文化的因素导致网络民族主义的高涨。近来出现的“反韩”、“厌韩”情绪,不仅只是在中国内地,而且包括香港和台湾,可说是全球华文网络不约而同的相互呼应,这显然只能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角度加以解释。

近期,中国网络乃至全球华文网络上的“反韩”、“厌韩”情绪表达,根源在于文化之争。中、日、韩在历史上均属汉字文化圈和儒教文化圈,这里所说的文化之争,不是指不同文化之争,而是指文化发源、文化成果及技术发明权“第一”之争。

20世纪中后期,韩国经济起飞后,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增,这就使它急于树立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包括韩国政府1970年下令取消汉字使用、2005年将首都名称“汉城”更名为“首尔”这样的大动作,都是这一心态的反映。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明灿烂,被视为日、韩两国的母体文明,中国人自然对日、韩有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因此,近年来因文化因素而导致中、韩关系中出现麻烦,实质是两国各自民族主义的一次碰撞。这种碰撞当然不是一天两天,更不是一件事、两件事。如韩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韩国是古代雕版印刷的发源地,2004年又对高句丽王国的历史定位提出了强硬的挑战,2007年在新编初、高中韩国史教科书中把朝鲜半岛青铜器时代的起始时间提前了1000年。尽管“韩流”强劲,韩国影视剧在中国也很受欢迎,但韩国影视剧中涉及中、韩历史时进行歪曲、篡改的情节也不少见,最甚者是2007年韩国MBC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朱蒙》,主题明显是借高句丽问题将矛头直指中国。近年来,韩国不少历史影视作品给中国民众留下的一个印象是,原本是从中国传到韩国的东西,怎么成了韩国发明的。2005年韩国把江陵端午节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一事,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民众。

在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等问题时,网民往往采取铺天盖地的激烈对抗动作,如签名、上街等,而涉及文化摩擦等层面的问题时,网民则往往通过“温和”的手段来“搞臭”对方,如恶搞、谣言等,显示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斗争方式的特点。由于中、韩两国关系总体始终良好,因此两国网民的一次次摩擦,没有发展成具有震动性的网络大事件,中国网民更多的是以“恶搞”的形式贬损对方。于是中国四大发明成为韩国发明的帖子、中国历史名人如老子、孔子、孙中山等人都具有韩国血统的帖子在内地、港台地区乃至海外华文网络上广为流传。一些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上述恶搞帖子未加辨别便转而报道,结果形成了影响广泛而后果恶劣的假新闻。如,6月1日,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刊发了《韩国人称释迦牟尼是韩国人》的报道,文中写道:“韩国的文化扩张活动又有新发展。继把老子、孔子说成是韩国人,韩国现在又说释迦牟尼是韩国人。”7月31日《新快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国际新闻社报道:“韩国《朝鲜日报》报道孙中山是韩国人”。8月17日,美国泳将菲尔普斯夺得第8枚金牌,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最瞩目的明星,东北网于当天便刊发了一则报道《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菲尔普斯其实有韩国血统》。

三、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

(一)表达情绪

当两国关系中发生冲突和摩擦事件时,网民的情绪表达是网络民族主义最重要的形态。在中国近期出现的“反韩”、“厌韩”氛围中,一个网民的帖子很具代表性:“说到底,小小韩国是中国以前的藩属国,要想让中国人彻底尊敬它是不可能的。韩国对于中国来说不值一提,没有了韩国对中国毫无影响。各位如果看到望京、威海、青岛和张家界的韩国游民以及各开发区韩国企业如何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就知道他们有多可恶和可笑。这以前的属国目前的嚣张实在是让人不能容忍的。由此看来中国人的厌韩情绪是再自然不过。”(网民nearthep‐ark,2008)中国网民在情绪表达时,除了文字使用蔑称、脏话进行谩骂等发泄外,还使用合成(PS)图片及音频、视频等手段进行讥讽恶搞。

如中国网民针对韩国运动员在亚冬会上打出“白头山是我们的领土”照片,立即利用PS技术进行“恶搞”,我搜集到的就有20多幅,其中将标语改为“为中国人民服务”、“火星也是我们的”、“韩国人真的很贱”、“忽悠,接着忽悠”、“高丽是中国属国”等,不一而足。

(二)制造舆论

不论是情绪表达,还是观点表达,论坛(BBS)、新闻跟帖、贴吧等是供网民使用的最重要表达平台,也是网络舆论快速形成、能量集中最重要的“公共场所”。值得注意的是,近来中国网民频频制造和散布谣言,成为大造舆论恶搞韩国的一种新手法。谣言通常盗用新闻媒体和相关机构、专家的名义,以增加其可信度。如“孙中山有韩国血统”的网络谣言,是盗用韩国《朝鲜日报》的名义,而文中的“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朴芬庆”,完全是为了取信受众而造出来的,成均馆大学根本就没有朴芬庆这个教授,历史系也从来没有人写过这方面的论文。再如,2008年9月又一则帖子在中国网站上流传,源头为一名网民于9月12日在中华网上贴了《韩国要对中国开战,太狂妄了》的文章,此人自称内容援引香港大公网(《大公报》网站),称:“韩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3%的韩国人希望与中国开战。”事实上,韩国根本就不曾有过上述的民意调查,当然也不会有相关报道。

(三)组织游行

互联网可以提供给民族主义者一个组织、协调的平台,如果没有互联网作为沟通渠道,这些组织和活动根本没有条件和空间运作和发展。互联网及手机等新媒体,如今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不同意见的表达者,而且已成为集体行动的组织者。如,2005年4月在中国多个城市举行的反日游行示威,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例证。2月28日,美国多个华人团体率先发动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百万人全球签名”活动。随着3月中旬内地众多网站加入,才真正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签名活动,人数很快突破4000万。与此同时,抵制日货等动员信息也通过网络、手机广为传播。时至4月初,各种因素已造成部分民众的情绪处在“箭在弦上”的状态,一旦有人号召和带头便会走上街头。如果回顾一下中国国内由涉外因素而造成的游行事件,可以看到传播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站、论坛(BBS)、QQ群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手段的复合使用,使点对点、点对多点的通讯及信息传送能够迅速扩展为多点对多点、多点到面的信息传播,产生出一呼百应的动员组织效果。

(四)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是违法行为,但当两国关系发生冲突和摩擦时,网民往往还是会采取这一极端行为。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黑客对外发起的群体性攻击先后发生过六次,其中两次涉及对日攻击。一次是在2000年1月,起因为日本右翼在大阪集会否定南京大屠杀;一次是在2001年2月、3月间,起因为中日两国关系间的一系列摩擦,如三菱车事件、日航事件、教科书事件、《台湾论》事件、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从这六次攻击看,中国黑客都是在当时政治事件的背景下,基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的一种反应,为此,他们也自称为“红客”,以示区别于一般的黑客。(详见本人2005年所写的《告别中国黑客的激情年代——写在“中国红客联盟”解散之际》一文)。尽管后来中国黑客大规模的对外群体性攻击没有再出现,但一遇到刺激中国网络民族主义者的事件发生时,黑客攻击仍难免会发生。2004年7月,韩国媒体报道,“通过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地企图进行黑客袭击的事件日益剧增。截至2008年上半年,接到报案的源于中国内地的企图进行黑客袭击的事件是去年一年的17倍”(金起弘,2004)。同样,怀有民族主义情绪的韩国网民,也对中国的网站进行黑客攻击,据韩国媒体报道,国学院和国学运动市民联合会于2004年7月27日通过各门户网站呼吁网民29日对中国一些重要网站发起群体性攻击,行动名称为“e‐click运动”,目的是“把中国掠夺我国历史的野蛮行为公之于世”(2004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