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返形包扎法
适用于包扎头顶或残肢端。第一圈自顶端正中开始,分别向两侧回返,直至顶端包没为止,再作环形包扎以固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头部帽状包扎法。
(6)“8”字形法
在伤处上下,将绷带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按“8”字的书写路径包扎,交叉缠绕,每周遮盖上周的1/3~1/2。
常用于包扎关节处以及前臂、小腿等。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是各种战伤、创伤最常用的现场包扎用品,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白布对角剪成两块制成,适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的包扎,使用方便,包扎面积大。三角巾可折成条带、燕尾巾使用。条形: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中央,然后根据需要折叠成一定宽度的条带;燕尾巾:从三角巾顶角偏左或偏右的位置到底边中点对折,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形,可根据包扎部位的不同调整燕尾巾夹角的大小;双燕尾巾:将两条单燕尾巾联结在一起便成为双燕尾巾。
三角巾包扎的操作要领是: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要伸展。
(1)头部包扎
1)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上反折约3cm,其正中部放于伤员的前额,与眉平齐,顶角拉向头后,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交叉,交叉时将顶角压在下面,然后绕到前额,打结固定。
2)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点各打一结,做成风帽状,将顶角结放于额前,底边结放在枕部下方,包住头部,两底角拉紧,向外反折包
(2)面部包扎法采用面具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顶角结放在下颌,底边平放于头顶并拉向枕后,将底边左、右角提起拉紧,交叉压住底边,两头绕至前额打结,在眼、鼻、口处分别剪一小孔。也可反式包扎,即将三角巾顶角的结放于头顶,然后将三角巾罩于面部,将左、右两角拉到枕后交叉,将底边左、右角提起拉紧,交叉至前额打结,在口、鼻、眼处分别剪一小孔。
(3)眼部包扎法做单眼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4指宽带状,将其2/3向下,1/3向上斜放在伤眼上,下侧长端经伤眼侧耳下向后绕至健侧耳上至前额,与另一端相交,并压在其上,随之将短侧端压在健侧眉上,向下、向外反折并拉向枕后,与对侧长头在健侧额部打结。
做双眼包扎时,将三角巾叠成4指宽的长条,其中央部斜压于一侧伤眼,下端经耳下绕枕后从对侧耳上至额部压住另一端,再将布带上端反折向下,盖住另一伤眼,再绕至耳下,经枕下至对侧耳上打结。
(4)下颌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折至顶角呈四横指宽,留出顶角及系带,将顶角及系带放于后颈正中,两端往前,左端包裹下颌,至伤员右耳前与右端交叉,两端分别经耳前与下颌部,在头顶连同系带拉上一同打结。
(5)肩部包扎法
单肩包扎时,三角巾折成燕尾巾,把燕尾巾夹角朝上,放在伤侧肩上。燕尾巾底边包绕上臂上部打结,然后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双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双燕尾巾,两燕尾角等大,夹角朝上对准项部,燕尾披在双肩上,两燕尾角分别经左、右肩拉到腋下与燕尾底角打结。
(6)上肢包扎
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侧手上,结之余头留长些备用,另—底角沿手臂后侧,拉到对侧肩上,顶角包裹伤肢,前臂屈至胸前,拉紧两底角打结。
(7)胸部包扎
1)单胸包扎: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位于伤部下方,顶角越过伤侧肩,垂向背部,三角巾的中部盖在胸部的伤处,两端拉向背部打结,顶角也和该结一起打结。
2)双胸包扎:将三角巾折成两角相等的双燕尾巾,底边反折一道边,横放于胸部,两角向上,分放于两肩上并拉至颈后打结,再用顶角带子绕至对侧腋下打结。
三角巾、燕尾巾包扎背部方法与胸部相同,只是位置相反,结打于胸部。
(8)下腹部包扎
1)燕尾巾包扎下腹部:燕尾巾底边系带围腰打结,夹角对准大腿外侧中线,前角大于后角并压住后角,前角经会阴向后与后角打结。
2)三角巾包扎下腹部: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拉紧底角至腰部打结,顶角经会阴拉至臀上方,同底角打结。
臀部包扎方法与下腹部包扎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9)小腿和足部包扎法
将脚放在三角巾近底边的一侧,提起较长一侧的巾腰包裹小腿打结,再用另一边底角包足,绕脚腕打结于踝关节处。
(10)膝关节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折成适当宽度的带,然后将其中部放在膝盖上,两端拉至膝后交叉,—端在上,一端在下,再由前向后绕至膝外侧打结。此法适用于四肢各部位伤口的包扎。
3.四头带包扎
将绷带的两头剪开即成“四头带”,常用于下颌、枕、额等部位包扎。
4.包扎的注意事项
(1)根据包扎部位,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或大小合适的三角巾。
(2)患者安置在舒适体位,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在功能位置,如包扎肘关节时,应将肘关节屈成90°角,前臂半旋前,拇指垂直指向上;包扎膝关节时,应置膝关节于轻度屈曲位。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予适当的扶托物。
(3)包扎前应清洁、擦干包扎部位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作为衬垫,骨隆突处也用棉垫保护。
(4)包扎伤口时,先盖上消毒纱布,然后再用绷带等包扎。操作谨慎,不要触及伤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导致伤口出血及污染。
(5)包扎时,左手拿绷带头端贴于包扎部位,并拉紧固定,右手拿绷带卷,带卷朝上,一边包扎一边松开带卷,先环绕两圈固定绷带头,再按需要包扎。
(6)包扎时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落或移位。绷带固定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
(7)解除绷带时,以两手互相传递松解。紧急情况下或绷带已被伤口分泌物浸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三、固定技术
固定的目的在于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从而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断端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及重要脏器;固定也利于防治休克,便于伤员的搬运。1.固定器材
常用的固定器材是夹板,有木质夹板、金属夹板、可塑性夹板、冲气夹板等。在抢救现场还可因地制宜选用竹板、木棒、树枝等代替。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借助患者的健侧肢体或躯干进行临时固定。
2.常用固定方法
(1)肱骨骨折固定
用长、短两块夹板,长夹板放于上臂的后外侧,短夹板置于前内侧(如用一块夹板,则应将夹板置于外侧,在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固定),再用三角巾将上肢悬吊在肘关节屈曲90°位。
(2)尺、桡骨骨折固定
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前臂掌侧和背侧,其长度超过肘关节至腕关节(如用一块夹板,则将夹板置于掌侧或背侧),再用绷带于骨折两端固定,将肘关节屈曲90°悬吊在胸前。
(3)股骨骨折固定
将两块夹板分别置于下肢内外侧或仅在下肢外侧放一块夹板,外侧夹板从腋下至足跟下3cm,内侧夹板从腹股沟至足跟下3cm,然后绷带分段将夹板固定。踝关节保持在背屈90°位置上。
(4)胫、腓骨骨折固定
两块夹板分别置于下肢内外侧,长度从足跖至大腿,稍超过膝关节即可,用绷带分段扎牢。下肢骨折,紧急情况下,可将患者两下肢并紧,两脚对齐,在关节与两小腿之间的空隙处垫以棉垫或其他软织物,将健侧下肢与伤肢分段绑扎固定在一起。
(5)脊柱骨折
伤员卧于硬板床,必要时,可用绷带将伤员固定于木板上。颈椎骨折者保持头部于中立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或衣服卷,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脊柱骨折患者搬运时要整体搬动,避免脊柱扭曲而导致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