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灾后心理危机
重大灾害性事件可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主要有调适障碍(adjustmentdisorder)、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极度应激障碍(disorder ofextreme stres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前三种应激障碍多伴随灾害事件而发生,持续时间较短,具体表现有:①震惊、恐惧、哀伤、无力、无助、无望、悲痛、愤怒等情绪反应;②感知觉异常、记忆力下降、逃避回忆、价值感缺失、自责、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与理解困难、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等认知障碍;③心悸、胸闷、食欲下降、肌肉抽搐、疲乏、头晕、头痛、失眠等生理反应;④下意识动作、坐立不安、举止僵硬、拒食或暴饮暴食、酗酒、攻击、强迫等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崩溃、自伤或自杀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突发灾害性事件所导致的长期心理创伤,常于灾难发生的数月或数年后发生。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DSM‐Ⅳ),PTSD的诊断标准有:个体必须经历过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创伤性应激源的刺激;出现持续性的重度创伤体验,反复痛苦回忆、噩梦、幻想以及相应的生理反应;个体有持续性的回避与整体感情反应麻木;有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如情绪烦躁、入睡困难等;且以上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并导致个体明显的主观痛苦及社会功能受损。
2.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critical intervention)是指帮助个体化解危机,支持、帮助个体较好应对以渡过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的、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的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康复。
(1)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对象
灾后心理危机不但危害程度大,而且波及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可以说,每一个见证灾难的人都会受到影响,灾后心理干预的对象以灾难幸存者及其亲友、搜救者、照顾者和目击者为重点人群。此外,那些间接接触灾难的普通民众也会有哀伤、悲痛、焦虑、愤怒等情绪体验,这些心理反应和体验会持续数天、数月或更长,还可能造成长期的心理影响和深层的信念波动,这也是灾后心理干预不容忽视的方面。
(2)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组织
建立灾后心理救援组织和心理救援制度是做好灾后心理救援的根本保证,可以促使心理干预工作有序、高效、整体地开展,使心理危机干预纳入政府救灾的工作方案之内,而不是零碎的救援活动。在“9.11”事件后美国建立了公共心理健康反应联合体,其主要目的是为军方、红十字会、当地心理健康机构和其他机构提供网络与信息交流的机会,以及预防不同机构之间的重叠服务,支持资源的整合以提高干预的效果。我国各地规范性的灾后心理干预和救援组织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
(3)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1)建立公共心理健康组织: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为骨干,组织社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建立日常的公共心理健康组织,开展日常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展常规的社区心理健康工作。当灾难降临后,可较好地组织社会性的应急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2)筛选和培训灾后心理干预队伍:灾后心理卫生救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灾难心理卫生工作所需的技巧和能力,不同于住院和门诊的临床心理工作,需要专门的筛选和训练,不仅需要考虑其乐于助人和利他主义的真诚渴望,还需要考虑其人格特质和社交技巧等基本素质。一般来说,灾难心理卫生工作队伍包括以下两类人员:①由心理卫生专家组成的专业工作队伍;②针对具体灾难发生后经筛选和培训的长期性工作队伍,一般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两类人员协同合作,共同做好灾后心理康复工作。
3)心理危机评估:心理危机评估是整个危机干预的前提,主要评估个体经历的突发事件、生理、心理、社会状态及个体的应对方式,了解个体的危机情景和反应,根据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功能水平,判断个体心理危机严重程度和所处的阶段。心理危机评估贯穿干预的始终。
4)建立有效的沟通倾诉渠道:结合当时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灾后有效的沟通倾诉渠道,建立如电话危机服务、上访危机服务、移动危机服务以及其他的服务方式,也可通过其他有效的媒体中介,与危机个体保持较好的接触。
5)不同的心理危机状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①指导情绪宣泄:鼓励危机个体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指导适当的情绪宣泄途径,减轻焦虑等情绪;②改变认知:帮助个体改变对灾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校正错误的思维方式和不合理的认知,特别是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认;③寻求社会支持:提供心理援助的信息,强调个体自身对其行为和决定所负有的责任,利用环境资源、寻求社会支持,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④信息支持:提供有关事件本身的信息,强化正经历的焦虑与恐惧的合理性,鼓励他们在群体和个人场合表达自身的情感(对年幼的孩子主要通过画画或玩耍来表达),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应对能力;⑤系统脱敏疗法:利用电视等重现灾害场面,诱导逐步适应,以改变认知,走出灾难阴影。
6)提供生活、医疗保障:灾后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应在政府救灾组织的统一指挥下有序、合理地供给。
3.社区护士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社区护士是灾害性事件医疗救护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中的一员,社区护士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主要有:评估并发现心理障碍者;提供心理服务的信息,并作安全转诊;提供一定的心理干预服务;组织、协调社区支持等。
第二节遇险生存
遇险生存是指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利用和创造一切条件,改善自身状况,应付急需,维持生命,自力脱险或等待营救的活动过程。根据遇险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可分为海上生存和陆地生存。陆地生存又可分为沙漠生存、寒区生存、热带丛林生存、高原生存等。遇险生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许多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及工程技术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研究海上、寒区、高原等恶劣环境的特点、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遇险生存的成败,取决于营救的速度、环境恶劣程度和个人生存能力。普及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对提高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简要介绍海上、沙漠、寒区、高原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