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进行耐力训练前后均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2)耐力训练是人体机能逐步适应高强度负荷的一个过程,其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必须循序渐进。运动量过小达不到康复效果,运动量过大则损害身体健康。
(3)耐力训练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故训练须持之以恒。
(4)选择适合患者的项目进行,注意安全。
(5)不要在饱餐后进行。
(6)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训练时尽量不要屏气。
想一想,做一做
1.肌力与耐力有何不同?
2.肌肉耐力训练和全身耐力训练分别有哪些方法?
第五节平衡与协调能力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平衡与协调能力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平衡能力训练的方法。
3.熟悉平衡与协调能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平衡与协调能力训练的意义
当人体进行正常活动时必须具备平衡与协调能力,如出生数月的婴儿试图抬头、坐或站立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平衡。对于一些脑卒中、帕金森病患者面对的问题也是如此。康复人员需要有父母般的耐心训练患者恢复平衡能力。
平衡功能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自动调整姿势,维持身体稳定的过程。为使活动能够平稳准确,则必须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因此,平衡与协调功能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活动。
二、平衡能力训练方法
平衡能力训练就是指为提高患者维持身体平衡能力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平衡能力的好坏影响到患者对运动的控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训练的方法如下:
1.保持坐位的平衡训练
(1)静态坐位平衡的保持 患者取端坐位,双手放两边,维持静态的坐。
(2)动态坐位平衡训练 ①患者取端坐位;②在有保护的前提下自主进行躯干的屈、伸、倾斜及旋转,此为自动动态平衡;③在自动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可逐步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由训练者推拉患者的身体以破坏其平衡,诱发平衡反应。
2.保持手膝位的平衡训练①患者双手两膝着地;②将身体前、后、左、右移动;③分别提起一侧上下肢。此训练是患者平地移动动作前的准备训练。
3.保持跪位的平衡训练
跪位平衡训练可训练患者对头、躯干、骨盆的控制能力。
①患者跪于床面,双手交叉,上肢伸展;②肩关节屈曲,躯干后仰;③维持平衡,双手及躯干向两侧倾斜;④缓慢坐下,重复以上动作。
4.单膝立位平衡训练
①患者跪于床面,双手交叉,上肢伸展,康复人员在患侧保护;②上肢上举,健侧下肢向前踏出,维持身体站立;③回到跪位,患侧下肢向前踏出,康复人员固定患者膝关节及骨盆。
5.保持站立位的平衡训练
站立位的平衡训练是为步行作准备。
①先训练双足站立的静、动态平衡,再训练单足站立的静态平衡,其次训练其身体前后、左右的重心转移动作;②康复人员站在患者侧方,双手把持患者上肢,令另一侧上、下肢向侧方抬起。训练中让患者立于平衡板上,面对姿势镜,帮助其了解和矫正异常姿势。
6.平行杠内的平衡训练
①患者健侧手握平衡杠站立,然后健侧手离开平衡杠,逐渐延长时间;②患者下肢分开站立,将身体向患侧移动重心,使患侧负担体重;③患者下肢前后站立,将身体重心前后移动,练习前后重心的转移动作;④患侧足前后交替踏出,负担体重移动重心,也可用健侧足练习。
7.平衡板上训练
让患者在平衡板上训练,对平衡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随着平衡板的摇动,可以诱发患者头部、四肢和躯干的调整反应。
三、平衡能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训练时面对姿势镜,要求患者放松,消除恐惧心理。
(2)康复人员随时发出指令,如向左、向右等声音刺激。
(3)通过诱发姿势反射而使患者恢复平衡能力,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训练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最稳定的体位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
(5)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辅助用具。
想一想,做一做
1.为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你怎样对其进行平衡能力训练?
2.同学间角色扮演练习各种平衡能力训练方法。
第六节体位转换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体位转换训练的意义及翻身训练的要点。
2.掌握由仰卧位←→侧卧位、卧位→坐位的起坐、坐位→立位的起立训练的操作方法。
3.熟悉体位转换训练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体位转换训练的意义
体位一般指人的身体位置,临床上通常指的是根据治疗、护理及康复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身体的姿势和位置。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胸膝卧位、头低足高位及头高足低位等。
体位转换训练包括卧位的翻身训练(仰卧位与侧卧位的相互转换)、由卧位到坐位的转换及由坐位到立位的转换。它不仅可以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对于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是进行其他康复治疗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重要前提。
二、体位转换的方法
1.翻身训练
(1)仰卧位→侧卧位的翻身训练 分为一人帮和二人帮。
1)一人协助患者翻身法:①患者仰卧位,双膝立起,脚跟靠近臀部,双手十指交叉,双臂尽量上举,头和肩一起抬起;②康复人员站在患者肩和腰的中间位置,一手扶托患者肩部,一手扶托髋部,轻推患者转向对侧。
2)两人协助患者翻身法:①患者仰卧,双手置于腹部或身体两侧;②康复人员站在床的同侧,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患者臀部和膝部;③两人同时抬起患者移向自己,然后分别扶住颈、肩、腰、膝部,轻推患者转向对侧。
3)主动转换法:①患者仰卧,两手交叉紧握,双臂伸直上举;②双膝立起,脚跟尽量向臀部靠拢;③抬起头部与上半身向左或右转动全身。
(2)侧卧位→仰卧位的翻身训练
1)辅助下的翻身训练:①先将患者头面部转为面向上方;②康复人员的双手分别放在患者肩和髋的上面;③轻推肩、髋将其翻为仰卧。
2)主动转换法:①患者先将头转为面部向上;②上方的上下肢向后放至靠近床;③翻身成为仰卧位;④再练习向另一侧翻为侧卧位,然后转向卧位。重复多次,直到可以随意翻身。
注:上述介绍的是一般的翻身训练方法,对于不同的伤病有各自不同的翻身方法(见本书有关章节)。
2.侧卧位到坐位的转换法
(1)辅助完成的起坐训练 ①患者侧卧位,康复人员跪于患者背后,双手放在其肩部;②嘱患者双手撑起,康复人员双手提起其双肩,辅助其撑起;③让患者先用手撑着坐,再过渡到不用手撑坐着(跪坐或双脚移到前面坐)。双侧分别练习。以后逐渐减少辅助,最终让患者自己练习由侧卧向坐位转换,方法同前。
(2)独立完成的起坐训练 ①患者侧卧位;②先用双肘撑起上身,再用双手撑起,然后不用手撑坐着。
3.仰卧位到坐位的转换法
(1)辅助下的起坐训练 ①康复人员坐于或立于患者一侧;②一手臂抱患者肩部,一手扶其肘部,帮其抬头抬肩;③患者移动双手,伸直其双上肢支撑坐起;④双手前移,支撑着保持坐位;⑤逐渐双手不支撑着坐。
康复人员也可双手握在一起,让患者抓紧双腕,将其由卧位拉至坐位。
如果患者不能用双手拉,则让其双手握紧,康复人员拉患者双腕,使其坐起。
等患者上肢有一定的肌力后,可在床边固定拉环,教患者拉着铁环坐起,因为拉环坐起更容易些。
(2)独立的起坐训练 ①患者仰卧位,先用双肘撑起上身;②再用双手撑起;③然后不用手撑坐着。
4.坐位到立位的转换法
坐位到立位的起立训练的前提是已达到坐位静态或动态平衡。
(1)辅助下的起立训练 分为两人帮或一人帮式。
1)两人帮起立方法:①康复人员分别立于患者两侧,各伸出一只手与对方交叉,抱患者腰或握住患者腰带,另外一只手抱着患者屈曲的靠近自己一侧的前臂并握住手;②要求患者双足稍后移,躯干前倾,站起。
2)一人帮起立方法
侧帮式:①康复人员立于患者一侧,屈髋膝,前倾,一手扶患者背部或抓其腰带,另一手托起其屈肘的前臂或握住手;②要患者双足放平稍后移,躯干前倾,站起。
前帮式:①康复人员立于患者面前,要求患者双足踏稳、躯干前倾;②双手抱住患者肩或髋部,双足分开夹住患者双足,双膝顶住患者双膝以防止患者腿软;③要求患者双手抱住康复人员的颈肩部,康复人员伸髋伸膝将其拉起。再教其坐下,扶的方法同上。
3)独立的起立训练:辅助减至最小以后,可口头指导患者练习自己起立。要领是:①患者双足后移,同时屈髋、伸颈使躯干前倾;②双肩前移越过足尖,双膝前移,伸髋、膝,身体向前向上站起。坐下时,伸髋屈膝,躯干前倾,双膝前移、屈曲,身体降低,坐下。(注意:床太低或太高都不行)
三、体位转换的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的病情,康复治疗和护理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体位和转换方式、间隔时间,一般每2小时体位转换一次。
(2)体位转换前,应同患者说明体位转换的目的和要求,取得理解与配合。
(3)操作过程中,应做到动作轻稳,并鼓励患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残存功能,同时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协助。
(4)体位转换时,应密切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局部受压及肢体血液循环情况等,发现异常应当及时处理。
(5)体位转换后,要确保患者舒适、安全,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必要时予以软枕等支撑。
想一想,做一做
1.为什么要对患者进行体位转换?
2.各种体位转换法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在进行体位转换时要注意什么?
3.操作练习各种体位转换方法。
第七节步行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步行训练前的训练与准备。
2.掌握各种步行训练方法。
3.熟悉步行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训练前必需的训练与准备
步行是人们日常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人体转移的重要方式。运动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都会出现步行功能障碍,针对这类患者进行必要的步行功能训练是运动疗法的重要内容。步行需要下肢具有足够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同时需要良好的平衡与协调功能。因此,下肢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良好的站立平衡训练、协调功能训练是步行训练前必须进行的训练与准备。
二、步行训练的方法
(一)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1.四点步行
患者立于平行杠内,先左手前伸握杠,躯干前倾带动右下肢前迈,再右手前伸握杠,迈左下肢。
2.二点步行
患者立于平行杠内,左手与右下肢前迈和右手与左下肢前迈交替进行。
(二)持拐步行训练以双拐为例。
1.迈至步
迈至步是开始步行时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背阔肌肌力进行。①首先双拐同时向前迈出;②然后支撑并摆动身体,使双足迈至邻近双拐落地点处着地。
2.迈越步
迈越步常在迈至步成功后开始应用。①首先双拐同时向前迈出;②然后支撑并摆动身体,使双足迈至双拐落地点前方着地。
3.四点步
①先伸左拐,迈右腿;②再伸右拐,迈左腿。
4.两点步
①一侧拐与对侧腿同时迈出、着地;②然后另一侧拐与对侧腿同时迈出、着地。
5.三点步
①先迈出双拐;②再迈出患足;③最后迈出健足。
(三)扶杖步行训练
持手杖步行训练往往是在持双拐步行后向独立步行过渡时运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1.三点步健身持杖
①先伸出手杖;②后迈出患肢;③最后迈出健肢。脑卒中偏瘫患者多取这种步行方式。
2.两点步健手持杖
①行进时手杖与患足同时迈出;②然后迈出健足。此步态行走时比三点步快,多在轻病例或恢复后期应用。
三、步行训练的注意事项
(1)加强安全防护,防止意外。
(2)根据病情需要选取拐杖,双拐长度要相等,拐杖上的螺丝要旋紧。
(3)四点步法适用于双腿软弱无力的患者,两点步法行走速度快,适用于双腿病情轻的患者,三点步法适用于一腿不能负重者。
(4)练习各种步法行走时,尽量做到步幅均匀,步速适中和身体正直。
(5)各种训练最好在镜子前进行,以便自我观察和矫正。
想一想,做一做
1.步行训练的前提是什么?怎样进行步行训练?
2.请以双拐为例进行各种步法的练习。
第八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意义。
2.掌握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方法。
3.熟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意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对健康人来说是简单易行的,但对于病、伤、残者来讲则变得相当困难。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康复患者维持、改善、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使他们由依赖他人帮助到逐渐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