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49379100000035

第35章 肺癌诊治要略(2)

2000年接诊了一位左上肺癌患者,当时胸片和CT片报告左上肺肿瘤,约4.5cm×4.5cm大小。患者年龄58岁,身体比较壮实,偶尔有咳嗽以及胸闷的感觉,自诉时间已一年左右。近期早晨起床发现痰中带血,经医院拍片检查,初诊为左上肺癌,建议立即住院准备手术治疗。正在等待手术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病理报告为小细胞肺癌。按照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首先应该考虑化疗,于是取消了手术治疗方案,采用4个疗程的联合化疗。三个月后,左上肺肿瘤基本消失,但是病人感到很疲惫,头发脱光了,但精神状况还好,各项检查基本正常。

因为肿瘤已明显缩小,我又提出了再行手术,将原发病灶彻底切除的治疗方案,大家认为可行,于是进行了开胸手术。手术中发现原来的肿块已经消失,原来肿块的部位肺已呈纤维化。将其左上肺叶切除后送到病理科检查,再次证实小细胞癌的化疗反应明显、效果好,淋巴结也未见转移。但小细胞肺癌需要6~8个疗程的巩固化疗和预防性脑转移放疗。

由于患者化疗后所产生的副作用和一次手术的创伤,使他难以承受再次化疗带来的痛苦,因此在辅助放疗全脑照射到一半剂量时,发现了肝转移灶。病人无论如何坚持不住了,癌症转移和化疗放疗带来的痛苦,使他放弃了一切治疗。就这样,前后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离开了人世。现在考虑,在化疗已取得较好效果的情况下,手术还是不动为好。

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难度大、效果差,怎样才能延长病人的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小细胞肺癌如确是早期的,也可以手术,但总体上因为早期很少发现,所以化疗为首选。

只要条件具备,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首选是手术。即使当时不能马上手术,但经过术前化疗或者放疗后可以再手术的,还是应该再手术。但术前化疗或者放疗都不能过度,一般来说2个疗程就应该结束,休息10~15天左右手术。但如果手术准备中,病人全身情况不能承受手术的打击,那还是不要勉强手术,强行手术疗效并不好,生存期反而缩短。

四、中晚期转移性肺癌治疗策略

中晚期肺癌一般来说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对这些肺癌患者,因为不可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所以其治疗原则应该是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强调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缓解病变,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当癌症患者全身情况还较好时应该进行化疗和放疗联合应用,也可以是单独使用。根据病情还可以进行介入治疗,这些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症状及延长生命,而不是消灭肿瘤、根治癌症。所以,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确定化疗的疗程和放疗的放射剂量。有的时候经过2~3个化疗疗程肿瘤明显缩小,肿瘤血清指标下降显着,病人和家属包括医生都很高兴,认为再继续化疗效果肯定还要好,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病人身体这时其实是很虚弱的,需要及时调养、恢复,接着化疗会进一步摧毁免疫功能,导致癌细胞在失去控制的情况下迅速增长,结果反而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期。

对不能手术的肺癌晚期病人的综合治疗,可以采用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有健择、顺铂、诺维苯、紫杉醇、泰素蒂等,但这些药物不管是单用还是联合应用,疗效都十分有限。随着抗癌药物的研究和发展,如单克隆抗体药物、抑制血管生成药和影响细胞信号传导药物这些分子生物靶向药物的产生,对晚期肿瘤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逐步被人们所重视。例如,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Iressa)是第一个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对化疗无效或耐药的晚期肿瘤病人可以作为二线治疗,但它与化疗合用并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副作用。该药对非吸烟女性和腺癌患者有较好的效果,作为晚期肺癌的二线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疼痛等癌症状,其有效率达20%,副作用少,如对伴有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对小细胞肺癌治疗无效。如果用吉非替尼治疗后,一旦出现耐药可调换埃罗替尼治疗,同样也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在使用药物上的排序,应先用化疗药物而后再考虑分子靶向药物。

最近经常遇到不使用二线化疗药物而直接采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情况,结果,病情是稳定了一段时间,但产生了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且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达到极限,而此时肿瘤又开始增长。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是比较棘手的。因此,能够化疗的还是应该先行化疗,后采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比较适合。当然,对不适合再化疗的患者直接用分子靶向药物是可行的。

有的中晚期肺癌一确诊就已经是既不能手术又不适合化疗或放疗,对这一类患者,中医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并发症,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5%~38%。当原发肿瘤2cm时脑转移的发生率约14%,6cm时脑转移的发生率达72%。当肺癌患者出现头痛、感觉异常、视觉丧失和言语缺陷以及偏瘫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肺癌的脑转移;但是约有30%可以没有症状出现。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做CT或MRI检查,以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脑转移的治疗方法有全脑照射、化疗、伽玛刀放射立体定向外科治疗等手段,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不要因为脑转移晚期而轻易放弃治疗,经过正确治疗,病情仍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骨转移的治疗,除了解除疼痛以外还要防止瘫痪。肺癌骨转移往往发生在颈椎、胸椎和腰椎部位,当病情发展时造成瘫痪的比例很高。骨转移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比如放射治疗、化疗、同位素核素治疗等,治疗的原则应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不是消灭癌细胞。

五、术后中医扶正治疗的价值

中医对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价值已经被充分肯定。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中医学认为,肺气宣降失司、气机不畅、津液不布、痰凝气滞、气滞血瘀等是引起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肺癌术后患者气滞所带来的临床表现是呼吸不畅,胸闷不适。那么如何加快病人术后肺的供氧功能的康复呢?

在这方面西医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由于具有长期的经验积累所以能发挥较好的功能。

养气益血是中医辅助治疗肺癌的重要方式。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与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气可以代血、血可以化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当肺癌术后患者通气不足时,就会导致人体生理功能的减弱。中医通过养血益肺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肺的通气功能,从而弥补了西医的不足。常用的养血益气中药有党参、人参、黄芪、黄精、当归、白芍、熟地黄、龙眼肉等。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病症不同,应当请有经验的中医师给予跟踪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建议中药尽量本人自己煎、在煎药的过程中通过蒸汽散发闻其气味。将药物的分子成分吸入肺内起到宣肺、通气的功效。正如西医在术后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有关药物一样起到化痰、止咳。中药药气的深度吸入,再服药能使疗效倍增。很多患者反映此法不仅效果好,当时就能感到有明显减轻症状的作用。

现代肿瘤生物学研究证明,肿瘤细胞的发展存在着一种缺氧状态下迅速增殖的机制。当患者机体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后都会有全身无力、呼吸不畅的症状,往往需要吸氧才感到舒服。然而这种缺氧状态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中医的益气养血扶正治疗就是起到调整机体的缺氧状态,加速机体的康复,抑制癌细胞在缺氧环境中大量繁殖的机会。因此,要重视癌细胞对缺氧的敏感性。尤其是对全肺切除的患者,后续的辅助治疗中医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关链接:

1.根据1997年肺癌的国际分类标准,肺癌临床分为Ⅳ期:0期TisNoMo(原位癌)。

Ⅰ期A:肿瘤≤3cm,局限于肺或者胸膜脏层,没有淋巴结转移。

Ⅰ期B:肿瘤>3cm或者侵犯脏层胸膜或侵犯支气管。

Ⅱ期A:肿瘤虽然<3cm,但有支气管旁或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转移。

Ⅱ期B:肿瘤>3cm,并同时有支气管旁淋巴结或肺门淋巴结转移。

Ⅲ期A:只要肿瘤侵犯胸壁、膈肌、纵隔胸膜、壁层心包或侵犯主支气管,并伴有同侧纵隔淋巴结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

Ⅲ期B:除Ⅲ期A以上的病灶外,只要侵犯大血管、食管等伴有胸水、心包积液,不管肿瘤大小,只要有对侧纵隔淋巴结肿大、对侧肺门淋巴结转移者。

Ⅳ期:不管肿瘤大小,只要有远淋巴结转移者,或者身体其他脏器有肿瘤转移者。

2.在正常情况下,组织内氧供能够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在肿瘤组织内氧供往往低于细胞的生长代谢需要,产生缺氧。缺氧不仅导致肿瘤细胞对辐射和化疗药物的抗拒,而且促进肿瘤的恶性转化和转移,是肿瘤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实体肿瘤缺氧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增殖过快。

正常组织内的氧分压一般在40mmHg(1mmHg=0.133kPa)以上。快速增长的肿瘤首先依赖于宿主血管的氧供,但这很快不能满足肿瘤细胞的需要,当肿瘤大于2mm时就有明显的细胞缺氧。缺氧是造成辐射抗拒的原因。缺氧导致细胞停止或减慢增殖速率,引起特异蛋白的表达增加,后者抑制细胞周期。缺氧还可以导致耐药,如对阿霉素、足叶乙甙和顺铂等耐药。缺氧所致细胞外pH值下降,不利于某些碱性药物(如阿霉素)在细胞内积累,使抗癌药对瘤细胞杀伤作用减弱。由于肿瘤起源上是典型的克隆型生长,当单个细胞生长到直径200~300mm的球体后,瘤体中心开始乏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