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49379100000030

第30章 胃癌诊治(1)

“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由于胃病是常见病,尤其像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其症状与早期胃癌极其相似。因此,在只知“守形”,不知“守神”的医生眼中,本来极有治疗价值的早期胃癌,常常被误诊。当然,这不仅仅是医生的医术、医德问题,患者本身不愿意往“坏处”想的“讳疾”心理也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但是,普通胃病与胃癌在本质上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胃病的误诊有纠错的时间,而癌症没有!两害相权取其轻,对胃癌的诊治先往“坏处”考虑,先排除胃癌的可能,显然是正确的选择。

“察机要和”似乎麻烦,似乎有违“讳疾”的心理,但实际上那是在走一条捷径。

普通胃病与早期胃癌在多数情况下,形似而神非。“守神”还是“守形”,对医生来说,只是“上工”与“下工”的区别,但对一个患者那就是生与死的分界。

一、不要轻视胃病

胃病可以说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疾病之一,因此人们也常常没有把胃痛当作重要疾病来看待。引起胃部不适的最常见的胃病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由于这些胃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与胃癌早期有极相似的地方,因此人们常常会不以为然,有的甚至连医院都不愿意去,随便弄点胃药对付过去。

当然,也有认真的。一次门诊时,有位病人问我:“我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医生还说我有什么‘肠上皮化生’,不过不是‘重度化生’,会不会癌变?”

我对他作了这样的解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胃内的壁细胞萎缩,而导致胃酸的分泌量减少。由于胃酸偏低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使食物中广泛存在的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它与胺结合成易致癌的亚硝酸盐。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饱胀感,特别在餐后,也就是说胃内食物停留排空时间长,胃黏膜与致癌物质接触时间也相对长。

资料表明:正常人胃内排空时间约为46分钟,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约68分钟,胃癌患者则需要约111分钟。据报告,国外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为8.6%~13%,国内为1.2%~7%。

慢性萎缩性胃炎会不会癌变,主要看病理检查报告,从病理类型上可以发现有无癌变的倾向。在病理指标报告上我们一般看到的是4种类型:①完全性小肠化生;②完全性结肠化生;③不完全性小肠化生;④不完全性结肠化生。其中只有“不完全性结肠化生”与胃癌病变有相关性;但也可能是一种老年化的表现。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也是萎缩性胃炎在病理上的一种表现,可分3级,即轻度、中度、重度,凡是重度的肠腺化生和重度的胃黏膜异性增生都要密切注意,尤其是重度的异型增生最好做预防性的胃部分切除,因为从重度异型增生的病理中往往能看到与胃癌相类似的核形细胞。与浅表性慢性胃炎很少发生癌变不同,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着癌变的一定几率。

有报道显示,对这类病人随诊10~20年,发现其中有5%~10%的病人发生了胃癌。因此,患有中度以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要引起重视,及时检查确诊。

胃息肉也有癌变的可能,多发性胃息肉癌变几率高于单发性。有关资料认为,多发性胃息肉的癌变率约为14%,单发性胃息肉的癌变率约为9%;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则高于增生性息肉,约为28%。一般来说,如果息肉直径大于2cm,基底广、无蒂,容易癌变,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胃溃疡癌变的主要原因,是胃溃疡周围黏膜上皮细胞处于反复的炎性刺激和修复过程中,而修复后的上皮细胞容易遭受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其易发部位是胃角中心的小弯侧。胃溃疡的癌变率为1%~5%,尤其是久经内科诊疗不愈的胃溃疡病人,要特别重视。

现在有很多胃病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感到很害怕,担心有癌变可能。为什么怕?就是在70%~82%的胃癌患者中查到幽门螺杆菌,而健康人Hp阳性率只有49%。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阳性列为第一致癌因素,所以胃炎患者一有Hp阳性感染都感到有些紧张。事实上,幽门螺杆菌是感染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在慢性胃炎中Hp检出率为60%~70%,在胃溃疡中Hp检出率为70%~80%。

胃病与胃癌的早期症状基本相同,因此很容易混淆,如果不注意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就容易误诊。

有次查房时,一位年轻的胃癌患者问:“我才26岁,怎么也会得癌症?”并说三年前就感到上腹部不定期的隐痛、饱胀、嗳气,有时会泛酸。

因为时好时发,而平时自己的身体比较强壮也就没有在意它,更没有考虑会得癌症,难受了去医院看看,想象总是胃溃疡、胃炎之类的病,医生也就按照胃炎和胃溃疡配点药治疗,有时一吃药就缓解。医生也曾建议做胃镜检查,检查单子都开了,可是听别人说,胃镜检查非常难受,心里打怵,就把检查单撕了,放弃了,也没把它当回事。直到后来发现服药无效、持续疼痛不减,才不得不做了胃镜检查,想不到竟会是胃癌。所以早期胃癌的症状与慢性胃溃疡和萎缩性慢性胃炎是相似的,临床鉴别的要点之一是胃癌呈持续性的胃部不适,并且会逐渐加重,而慢性炎症性胃炎是间断性的,时好时坏。

二、胃癌的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胃癌的前提,是要有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早期胃癌与慢性胃病有相似之处,要先排除胃癌的可能性再来治疗普通的胃病。好的医生之所以能做到“守神”而不是“守形”,就是有一种宁可从“坏处”着想的思维方法,这是保证胃癌早期发现的关键。

胃溃疡与胃癌的鉴别方法如下:在一般情况下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病人有上腹疼痛感并周期发作,每次疼痛可持续几天或者再长一些,都能缓解。之后又有发作,常常会有很多年,服用抗酸药和抗胃溃疡药物后,疼痛症状能明显好转。所以,40岁以上的病人如果出现这些临床症状,就要加以特别关注。

从胃癌的发病年龄段来讲,40~60岁的人发病率较高,占胃癌患者的70%左右,而40岁以下的病人只占15%~20%。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当然,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目前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不能认为年纪轻就不可能得肿瘤,这种想法往往容易导致误诊,贻误治疗机会。

其实,胃部检查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胃镜检查。其优点是快捷、简单、可靠。很多胃病患者都是因为惧怕胃镜检查而导致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生命总比暂时的不适来得重要,一旦放弃了胃镜检查,可能就是延误了病情,那么这个痛苦将是长期的,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