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49379100000001

第1章 关于《手记》的手记(代序)

我以为,恐惧对生命的威胁、给生命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癌”本身。

恐惧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想”。所以,面对癌症,首先要解决的是“想”的问题。解决患者、家属以及医生的“想”的问题,是癌症诊治的有机组成,并贯穿于癌症预防、诊断、治疗、预后的整个过程。遗憾的是,对这一点,人们并没有达成共识。

这正是我将《手记》整理并出版的动机。我期盼着《手记》的阅读可以成为人们重新认识癌症并战而胜之的一个有益环节。

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涉及癌症患者及家属,专业、非专业医生乃至社会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癌”是一个表示过程的概念,癌的治疗并不是从确诊的那一刻开始,也不是在手术或化疗结束后完成。正因如此,中医的辨证思想及其整体观、过程观对癌症的诊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癌”的认识,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对于癌症的治疗,大多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显然,在没有桥,没有船,甚至连方向都难以辨别的情况下,这也是过河的惟一方法,因为人类必须“过河”。

这样的历史条件决定了经验的重要性。真实的经验往往比没有经验支持的理论更有价值。

在我们尚不能准确地知道什么是癌症治疗中可以做的、必须做的事时,更应该关注那些不可以做、不应该做的事。按管理学的“木桶理论”,决定治疗效果的,往往不是做得最好的那个环节,而是最差的,或者是被疏忽了的那个环节。

知道“短板”所在,是提高癌症诊治效果的关键。经验可以来自成功,但重要的经验却常常源于失败。成功可能是偶然,失败却是必然。因此,我的《手记》是一次次失败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用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写成的。

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但绝不仅仅是时间。生命应当是有质量的,癌症带来的痛苦对患者及其家属生命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一个肿瘤医生的责任,不仅在于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更在于恢复乃至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尽管现代医学还不能最终战胜癌症,但人类与其抗争的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可以战胜痛苦!

在数十年的临床诊疗中,虽然经常为一些癌症患者超出常人的意志所感动,但在目睹了大多数患者被各种治疗手段“折磨”得奄奄一息,一些患者甚至因癌而家破人亡,并深知他们因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后,我感知到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无数患者与家属痛苦的脸,总是在我脑海里出现,挥之不去。

今天,我把自己从事癌症治疗、研究三十多年来所得到的经验以《手记》的形式告诉读者和患癌症的朋友,希望大家在抗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也希望家属和社会能理解癌症患者的心情和他们的痛苦,希望我们的医生能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诊治和康复的环境,用爱心帮助他们树立起坦然面对癌症的信心,走出阴影,战胜自我,战胜痛苦。

2009年5月

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

[加]奥斯勒《行医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