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大课题“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的最终成果,并被列入由中心主任陈剩勇教授主编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与治理转型的浙江经验研究丛书”之中。
当看到自己博士阶段的成果即将顺利出版之时,我既感到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又感到深深的遗憾。由于时间仓促,本书还有太多的地方没来得及完善,本人也还有太多的文献没来得及阅读,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来得及思考。但我想,这些留下的遗憾将是我不断进取和探索的动力。
当2005年硕士毕业近一年后,我重新回到熟悉的浙江大学政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时,我就立志要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地方政府写出一篇经得起检验的博士论文。因为此时的我已不仅仅是一名博士研究生,还是一名省级机关的政府公务员,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身份便于我更为深入地探究中国地方政府的体制特征和运行机制。两年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体验,一年多的写作,我终于完成了这篇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了论文评审和答辩。由于自身的水平有限,论文所形成的分析框架是初步的、具有探索性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许还有待于深入探讨;但不管怎样,这是一次用地方治理理论分析中国政府间治理实践的积极尝试。
此时此刻,最应该感谢的是导师陈剩勇教授对我的长期栽培与悉心教导。我无比幸运地能够成为陈老师的第一批硕士生和第一批博士生。这些年先生在我身上付诸了太多心血和期望,先生的每一次鼓励、每一次表扬、每一次批评都是鞭策我不断进步的动力。先生治学严谨、眼界宽广、洞察力敏锐、知识渊博;在随从学习的六年多时间里,先生不仅传授学问,更是在为人处事上言传身教,时时感召和润泽着我,令我受用一生。“师者如父”,先生的谆谆教诲,将永远铭记在心,鞭策自己不断求知奋进!这篇博士论文选题的确定、观点的提出、结构的安排以及论文的最终出版,无不凝聚着先生的心血。这里还应感谢我的师母孙桂芝老师。遇到好导师已经是很幸运了,而遇到好师母则更是幸运中的幸运!师母待人随和、热情、慷慨,时时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浙大求学的这些年,很多个中秋、元宵等节日都是与陈老师一家度过的,让我们这些离家的学子倍感温暖。
自从1997年进入浙江大学政治学系(原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就读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直至博士毕业,我在政治学系求学已整整十年,无意中成了政治学系历史上求学最久的学生之一。在这人生最美好的十年中,任教于政治学系(有的现已调离政治学系)的余逊达教授、郎友兴教授、郭夏娟教授、胡税根教授和阮云星副教授及亦师亦友的韩福国博士等老师,给予了我许多指导和帮助。
在此,我还要感谢政治学学科点的高力克教授、毛丹教授等诸位老师,在我读博期间所给予的教诲和帮助。感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林尚立教授和答辩组成员浙江大学高力克教授、冯钢教授、郎友兴教授对论文提出的十分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他们的真知灼见不但使书稿的完善受益颇多,更是启迪了我如何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同时,国内学者杨瑞龙、沈荣华、周黎安、何显明等,在地方政府领域的优秀成果也给本书观点的形成以诸多的启发。
在读博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所在的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如果没有领导、同事的支持和鼓励,很难想象我能顺利地完成博士论文并将之出版。
感谢我的师兄弟孟军、吴兴智、钟冬生、张丙宣、杨馥源、王涛、饶义军、李力东、王永胜、马群等诸位博士,三年多的博士求学生涯令我不但收获了知识和学问,还收获了兄弟般的情谊。
最后,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黄宝忠副总编辑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斯章梅老师、葛玉丹老师,他们的细致与专业使本书避免了不少纰漏和差错。
马斌
2009年1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