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巧夺天工:海洋工程与海港
4937100000007

第7章 海洋中的矿物能源开发(2)

含锰的炉渣经加入石灰后,在封闭条件下还原熔炼,使之转化成铁锰而被回收。熔融的金属相由于注入空气而氧化,锰和部分铁可被排出,形成第二次矿渣。加硫以后,将铜、镍和钴转化成硫酸盐。在熔融金属中注入空气,硫酸盐部分转化成金属,而铁转化成容易分离的矿渣。在这一过程中,铁仍然不可能完全清除,必须采用其他的提纯步骤。假如为了提纯铜、钴和镍金属,需要采取水冶炼过程。然后再采用溶解提取技术分离铜、钴、镍。

经试验表明,这种加工冶炼方法可以回收90%的镍和铜,75%的钴,97%的锰,以及少量的钼。尽管以上几种加工冶炼方法目前还处于原型或中间试验阶段,但是,一旦生产条件具备,就有可能迅速地发展到商业性生产规模。

无穷无尽的海洋能源

海洋不仅美丽广阔,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等,而且还蕴藏了巨大的海洋能源。那么,什么是海洋能?

海洋能不是指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海底能源资源,也不是溶于海水中的铀、镁、锂、重水等化学能源资源,而是指海洋自身呈现的自然能源,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海洋中那汹涌的波涛和永不停息的潮汐能。

21世纪的今天,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为动力的工业文明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创造的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能源和环境两大危机也不期而至,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但是,人类不会坐等自己家园的毁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已经掌握了开发和使用新能源的技术,现在海洋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氢能等5种新能源正在成为人类的重要能量来源。

目前,尽管海洋能开发还存在着投资大、成本高、效益不佳等问题,但就发展趋势而言,海洋能将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这是因为海洋能可再生,作为新能源可以保证人类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据调查统计,全世界已探明的可开采煤炭储量为15980亿吨,预计可再开采200年,石油储量3000亿吨,预计可再开采30~40年,天然气储量200亿~300亿立方米,预计可再开采60年。这些常规能源总有耗尽之时,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激增,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峻。在能源消费方面,中国已超过俄、日、德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当今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预计到2025年,中国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了。再过50年,人类消费的能源中海洋能就会排在重要的位置上。

要想使用海洋能,就必须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它不仅储量丰富,而且都属于“再生性资源”。它产生于太阳辐射或天体间的万有引力,所以只要大海不枯竭,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海水的潮汐、波浪和海流等运动就会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海水受太阳照射产生的温差能就会再生,而且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与一般燃料不同,海洋能源是洁净能源,它的开发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料,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尽管它也有能源分布不均和能量要素不稳定等问题,但这些都并不是绝对不能克服的问题,与危及人类生存的能源枯竭相比,这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海洋能与传统能源的区别

海洋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它与传统能源的区别在于:

1.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能量较小。

2.具有可再生性。

3.有较稳定能源与不稳定能源之分。

4.属于清洁能源。

海洋能主要包括海洋风能、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科学家做过计算,就波浪能来说,大浪对1米长的海岸线所作的功,每年约有10万千瓦,海岸的冲击力,每平方米可达20~30吨,最大的甚至能超过60吨,它可以把1700吨重的巨石搬走,把130吨重的岩石举起20米高。历史上曾发生过海洋巨大的波浪把重达8000吨的“阿瓦”号巨轮拦腰折断的事情。

据美国海洋学家威克和施米特的计算,世界海洋能的蕴藏总量高达760亿千瓦,仅海洋的波浪能就达700亿千瓦,技术上允许利用功率为64亿千瓦,发电量可达90万亿千瓦。海洋潮汐能蕴藏量约有27亿千瓦,若用来发电,年发电量可达23万亿度。可转换为电能的海水温差能有20亿千瓦,海流能约0.5亿千瓦,盐差能为26亿千瓦。

海洋能的利用目前还很昂贵,现在仅仅在严重缺乏能源的沿海地区(包括岛屿)把海洋能作为一种补充能源加以利用。这也许是目前海洋能利用还没有像传统的能源那样受到应有的重视的原因。以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为例,其单位千瓦装机投资按照1980年价格折合1500美元,远高出常规火电站。但我们不应仅看到这一点,因为在海洋能利用的过程中,还可获得其他综合效益。如潮汐电站的水库能兼顾水产养殖、交通运输;海洋热能转换装置获得的富含营养盐的深层海水,可用于发展渔业;开路循环系统能淡化海水和提取含有有用元素的卤水;大型波力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物和水产养殖场等的作用。所以,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一定具有非常光明的广阔前景。

我国拥有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在我国大陆沿岸和海岛附近蕴藏着较丰富的海洋能资源,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开发。

科学家们统计得出,我国沿岸和海岛附近的潮汐能量也相当可观,可开发利用量约22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625亿千瓦;能可开发利用量约1285万千瓦;潮流能可供利用的约1000万千瓦;温差能可利用的约1.5亿千瓦;而我国沿岸盐差能资源蕴藏量约为1.25亿千瓦。

更有现实意义的是,这些资源的90%以上是分布在常规能源严重缺乏的华东沪浙闽沿岸。在浙闽沿岸,距电力负荷中心不远就有不少具有较好自然环境条件和较大开发价值的大中型潮汐电站站址。

海水温差发电和海水盐差发电

1. 海洋温差

能源是海洋能源中潜在能最多的一种能源,开发利用它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海洋温差发电是利用海洋热能的一种发电方式。海洋中海水温度随着水深而变化。以海洋受太阳加热的表层海水(255~28℃)作为高温热源,而以500~1000米深处的海水(4~7℃)作为低温热源,由热机构成热力循环系统进行发电。在低纬度深水海域,如巴西、古巴、印尼、我国的台湾省和海南省等海域是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最有利的场所。

世界上研究海洋温差发电的国家主要是法国、日本和美国等,但法国后来就中断了。所研究的发电系统形式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循环;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质(氨、丙烷和氟利昂)的选择,管道大小的选择和绝热,以及提高循环和汽轮发电机的效率等问题。目前,1千瓦左右的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已经制造成功。在美国夏威夷已于1979年5月建成世界上第一座50千瓦海水温差发电试验电站。温差发电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膨大,尤其是冷水管直径大又长,其受到的外力很难计算,建电站费用巨大,而且平台、锚系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较多。

海水温差除了用于发电以外,还可以用来生产淡水养殖鱼类。选择站址时首先要考虑海水温差大的地方,其次是站址要靠近电力负载中心,再就是考虑站址附近有副产品市场,这样才能使电站得到最大的收益。另外,必须研究海水温差发电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那就是由于长期吸收海洋热量使海象起变化,因而引起海水环境的变化,这是一定要考虑的。

2.海水盐差发电

盐差能是指使海水和淡水混合时放出的化学势能。根据估计海水一年的全球蒸发量相当于水位降低1.3米,也就是在整个地球上的蒸发量为1.2×107立方米每秒,存在着可利用的盐差能约为2.6×109千瓦。目前有两种方法比较实用:渗透压方法和浓淡电池方法。盐差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仅盐差能资源丰富,而且潜在势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