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49352300000059

第59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10)

1.在全社会,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舆论环境。社会大环境的好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舆论环境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其次,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第三,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新的风尚,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

2.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学说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于大量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学说的涌入而受到冲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应该去回避这种挑战,而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学说给与批判地分析,吸收其科学的成份,剔除其庸俗的内容,对其“西化”、“分化”中国的内容给以揭露和抵制。唯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比较中帮助学生辨明真伪,从而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3.高校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地位和。针对当前各类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现状,各类高校的领导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思想理论课教学应有的课时,在职称评聘上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斜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保障,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学管理、教学设备到教学环境都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善。

4.在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以及考核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一是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兼顾知识体系完整性、系统性的同时,突出重点;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实行开放式教学,使新的理论能够迅速反映到教学当中来,增强教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三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废止合班上大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小班化教学。四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长期以来的满堂灌、一言堂现状,充分运用讨论、演讲、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五是在考核方式上,要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口试与笔试,课堂表现与课后表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5.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其政治理论素养的高低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要坚持建设、管理、培养培训并重的原则: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淘汰机制,全面优化教师队伍;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从教“门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通过制定相关的师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从制度上保障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二是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投入,改善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在职务聘任、科研立项等方面实行适度倾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秀教师不仅能够进得来,而且还能留得住。三是要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力争培养出一批在教学与科研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同时,还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期教学研讨与培训制度,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国光.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5(9).

[3]石冀平.也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位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0).

[4]肖松柏、李丽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边缘化困境及其现代化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5]王新文.走出困境:制约高校“两课”教学的因素及对策[D].2007-08-10.

[6]闫周秦,程华.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J].思想教育研究.2007(2).

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加强《形势与政策》教学和建设

湖北经济学院 路杨 李燕

[摘要] “形势与政策”课有着自身的特征。目前我国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完全到位、课程定位不够明确、管理机制不太合理等不足。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学,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形势与政策”课进行学科建设,需要做到: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结构;探索相对稳定的教材资源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要有所创新;建设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学科建设 创新

一、“形势与政策”课特征的再回顾

“形势与政策”课是关于国内外形势教育与党和国家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以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其全面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并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它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并重。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以事说理,首先表现为理论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也离不开实践教育。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身就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就个体实践而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形势与政策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理论正确面对实践、解释实践,成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倡导者与践行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意识形态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意识形态教育主要表现为政治教育和政策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应该说该课程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军事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门学科交叉性、渗透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做到以理服人并让学生真正确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就离不开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的运用。准确的知识、翔实的数据、严密的推论、科学的分析是“形势与政策”课深人人心的知识平台。

3.个案教育和系统教育并重。“形势与政策”课要对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能够及时回应,对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事件、大事件要及时作出解答。只有通过个案教学,才能满足其时效性和针对性的需要。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提高其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判断形势与政策的能力。这就是说,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种系统教育,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理论与方法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4.现实教育和历史教育并重。“形势与政策”课离不开现实教育。它要把握新情况、回应新问题,不能空对空,更不能滞后于事态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既要注重现实教育又要重视历史教育。重视现实教育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注重历史教育,道理才能讲得清,才不致于片面和肤浅。

二、高校形势政策课的现状及困扰

1.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效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文件精神,各高校加强了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各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都比较重视,组成了一支形势与政策教学队伍,在各年级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学研究力度,不断收集有关材料,使得内容得到更新,基本做到了与时间同步。

(2)学生有了正确认识,开阔了视野。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了解中国在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清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丰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益补充。对于国家政策,关于我国社会改革、台湾问题、国际关系处理以及社会主义前途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学生不但自己学会了正确的分析当前形势,支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好国家政策的诠释者和宣传者。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势与政策”课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与社会当中,正确地估量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思想。

2.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目前,各高校切实推进普通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取得了较大成绩,并形成了一些具体有效的做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不断完善的地方,如教材不统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管理不规范、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等。笔者认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1)思想认识不完全到位。“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高校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向认识不清;三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规律认识不足。

(2)课程定位不够明确。就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的论文和全国各高校编印的教材来看,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和界定还十分欠缺。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研究对象的不确定,使得这门课程的理论体系无法科学地建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很难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把其认定为一门课程。而且课程定位的不明确和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必然会带来教材的不完善和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