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文化创意产业呈良好发展势头。所谓文化创意就是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发明,它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
1998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力和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至少具有三项共同的核心构成元素: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知识产权受到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往往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呈现出智能化、个性化和艺术化等方面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是后工业时代推崇创新与个性化消费、强调知识与文化决定经济发展的新发展观支配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2008年6月出台的《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8-2012)》中,浙江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动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文化创意园区,支持杭州打造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带动作用。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文化精品,培育知名文化品牌”。事实上,自实施建设文化大省战略以来,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此后,浙江省一些城市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和布局。其中,最典型的是省会城市杭州。
早在2005年出台的《杭州市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经提出,在未来5年,杭州市将重点发展“数字娱乐和创意产业、现代传媒业、旅游文化业、艺术品业、文艺演出和娱乐业、体育产业、教育培训业、科技服务业和健康保健业等九大门类”。其中要“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和数字娱乐业3个门类,力争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占优势地位”。《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杭州数字娱乐产业起步早、创业能力强、具有较强产业化能力的优势,高度重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结合“动漫之都”的建设目标,在3至5年内培育和完善杭州市数字娱乐产业链,建好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形成产业聚集,构建好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及研发、孵化中心。争取每年推出3-5部原创电视(影)动画剧,30款以上手机游戏,不少于20部漫画书籍,每年举办1-2次大型动漫展示活动。
2008年初,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了把杭州市打造成“全国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并明确以“文化创意产业”替代八大门类现代服务业中的“大文化产业”。“大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教育培训业,广播电视业,报刊业,出版业,文娱业,动漫、游戏、数字电视,卫生业,体育业。“文化创意产业”,其涵盖范围与“大文化产业”是基本一致的,同时又增加了设计服务类等创意密集型产业。显然,用“文化创意产业”来替代“大文化产业”,不仅更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趋势,更加符合省委提出的“两创”总战略,也更加符合杭州打造和谐创业模式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要求,更能体现时代特征和杭州特色。
2008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统筹财政税收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在制定这些政策文件的基础上,2008年4月,杭州市召开了全市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工作会议,提出了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形成产业规模巨大、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大、文化品位较高、创业环境一流、专业人才聚集、知名品牌众多、产权保护严密、公共服务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群,把杭州打造成以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打响“创意杭州”品牌。委市政府希望到2010年杭州市能够实现以下一些具体目标:第一,产业实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杭州新兴主导产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第二,产业特色初现。八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优势进一步突出,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第三,产业集聚加快。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初步建成25个以上、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文化创意企业1000家以上。第四,创新能力增强。文化创意作品原创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显着提升,推出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作品和产品,杭州成为浙江省技术研发和作品原创的龙头。第五,创业环境优化。自然环境美化,政策环境优化,“和谐创业”理念得到大力弘扬,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在“和谐创业”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第六,人才资源集聚。吸引和汇聚一批业内领军人物、创业团队和创新创意人才,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长10%。第七,品牌效应显现。以动漫游戏、文化演艺、数字电视、女装设计等行业为突破口,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和设计师,初步打响“杭州设计”、“杭州创意”品牌。第八,产权保护加强。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侵犯着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第九,公共服务完善。建成一批产业孵化、投融资服务、技术创新、产品制作、产品和产权交易平台,产业园区服务机构健全,服务功能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启动快、扩展强、品位高、无污染,对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大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杭州文化发展理念上的转变。
经过几年以来的发展,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批创意产业园区。比如:
(1)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2007年6月,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挂牌成立。杭州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这一实验区集聚创意产业资源,打造创意经济,并最终引领全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实验区同时囊括了广告设计、建筑设计、艺术和工艺品、时尚设计、影视传媒、表演艺术和出版等多种创意产业形态。园区依托杭州休博园威尼斯水城而建,占据百城馆旧址,临近秀美的湘湖水景。一期面积8万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创意产业园区。目前,云鼎广告、恒腾广告、佳合舞台、一尊装饰、众联实业、世贸广告、丰盛装饰、意大利迷塞亚、众视传媒机构等50余家创意企业和一些个人工作室已入驻。
(2)LOFT49。位于杭州市杭印路49号,由旧厂房改造而成。2002年美国DESIGNDEAS 中国公司(简称DI)最早进驻。短短几年时间,LOFT49近1万平方米的旧厂房中已经汇聚了25家企业,艺术工作室,涉及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商业摄影、雕塑、绘画等多个创意领域,聚集了数百位设计、创造人员。2006年实现产值2.73亿元,人均年产值近70万元。
(3)西湖创意设计谷。东至杭州中河高架路,北至解放路,南至吴山广场,西至南山路这一环中国美术学院的区域。一期选址4000平方米,先建立孵化基地。同时,中国美术学院拟定了10家优质创意企业入驻“西湖创意设计谷”,计划引入3家国家级行业协会总部加盟,使之成为中国时尚前沿和最新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从事行业包括时装设计、城市建筑色彩研究、家居陈设、模特经纪、环境艺术等。“开元198”是上城区和中国美院联手打造“西湖创意谷”的第一个园区,上城区还将重点建设一园三区,即大学科技园、产业孵化区、展示交易区和时尚休闲区。
(4)A8艺术公社。杭州市拱墅区八丈井经济合作社推出2.5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办起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A8艺术公社。“A8艺术公社”以LOFT 表现手法,尽量利用旧厂房原有的样貌和结构,对部分厂房进行改造,装饰,引进影视、出版、音乐、建筑、广告、数字娱乐、软件开发、动画制作公司,从而打造了一个雅俗共赏、文化与商业紧密结合的园区。目前,杭州易像设计工作室、“行者”画室等一批艺术机构已经签约入驻。
(5)唐尚433。位于杭州市余杭塘路43-3号,其名取自地名的谐音。它的前身为杭州织带厂厂房,是一个由行政楼、车间、食堂等六幢建筑组成的独立院子,占地六亩多,建筑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目前的建筑结构原汁原味地保存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风貌。加入唐尚433的成员全部为从事建筑类设计的创意公司,如西子家居、古德科技、匠门设计等在业内有相当声誉的建筑设计类公司。
(6)杭州动画产业园。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是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目前,有从事影视动画的企业20多家,游戏研发、运营企业20多家,年产能力达到1500分钟以上的动画生产制作企业10家,游戏用户数和消费能力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虽然动漫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但市场表现却十分活跃,已初步形成了产品研发、制作、运营等的产业链。中南卡通科技、盛世龙呤、飞龙动画、杭州翡翠动画制作、杭州华人卡通等企业较有影响力。
目前,省会城市杭州已成为浙江最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但浙江其他一些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副省级城市宁波。近两年来,宁波市把文化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依附型向自主创新型加快转变提升,目前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全市首个LOFT创意园区——新芝8号创意园已经正式开业,市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将开始前期建设,首个民营企业开发的创意园区三厂时尚创意街区已经确定规划开始招商。此外,江东的228创意园区、镇海的创e慧谷、鄞州的128创新园、慈城的天工之城和江北的1842外滩创业基地、134创意谷等一批创意园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五、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其一,文化产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植根于某一种或几种文化资源,提供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显然,在这些文化资源中,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以一种产业化的机制来发掘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是实现区域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从而促进其潜在影响力转变为现实影响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程度,取决于其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诚然,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元素在文化产业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异,但同时也会以文化产业这种载体存活下来从而得以传承。浙江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区域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自实施建设文化大省战略以来,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可以说,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已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一)丰富的区域传统文化资源
浙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浓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今天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丰富资源。远在数万年前,浙江大地就已经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良渚文化,更是进一步呈现出了文明的曙光。夏、商、周三代以降,由于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以及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因素,浙江地区的开发虽然总体上相对落后于北方黄河流域,但浙江文明的发展仍处于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随着北方移民的南迁,先进的学术文化和技术文明催动了浙江地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南宋定都杭州以后,风云际会,政治调整、经济更新、文化重建等各种要素的整合,把浙江区域的社会整体发展提升到了全国的最高水平,并在这个基础上造就了各领域的人才精英群体,杭州也因此而与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并列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到了明、清两朝,以及民国时期,浙江已经成了全国无可争议的财赋命脉和文化重镇。自东汉以来,浙江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如古代文学家占全国总数1/5,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也不计其数。他们的活动、着述,不仅为浙江增添了异彩,而且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以至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做了贡献。浙江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骨哨、玉佩,就体现了浙江先民很高的民间艺术水平;民间文化也十分发达,光是戏剧艺术的底蕴就非常丰厚,浙江既是中国古老南戏的诞生地,又是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