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浙江特色文化产业区块的分布
由于浙江各地大多数文化产业区块是“自我生成”的,是块状经济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自然延伸。因此,浙江最早形成的文化产业区块,在行业类别上大多数都属于制造业,或属于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包括文化用品、设备生产和销售这两大类的“相关文化产业层”。比如,义乌的文体用品区块、宁波的文具区块、青田石雕、龙泉宝剑、东阳木雕、金乡徽章等传统工艺制造区块等。在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驱动下,浙江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发展迅速,已形成结构相对合理、门类相对丰富的文化产业区块体系,并从区块的初级形态发展为区块的高级形态——产业园区。从行业看,不仅已经涉及文化产业的“相关层”,而且也涉及文化产业“外围层”和“核心层”中的多个行业;不仅涉及传统的文化用品制造和销售业,而且也涉及新兴文化产业和高新文化产业领域。从区域上看,文化产业区块不仅分布于杭州、宁波这样的副省级城市,分布于温州、嘉兴、绍兴、湖州、台州、金华、丽水、衢州、舟山这样的市地级城市,而且也分布于全省各地的一些县城和乡镇村。从数量上看,已经从最初的少数几个,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上规模文化产业区块,其中,产值100亿元左右的3个,产值超20亿元的8个。结合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按照《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归纳的浙江文化产业区块三大类型,浙江文化产业区块分布如下:
一是重点文化产业区。由“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滨江高新文化产业区”、“中国美术学院文化产业区”、“杭州现代传媒区块”、“宁波现代传媒区块”、“温州现代传媒区块”、“杭州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基地”、“宁波包装装潢印刷区”“义乌文体专业市场”等9大区块组成。
二是传统艺术文化产业区。由“台州、嵊州戏剧产业区”、“龙泉青瓷宝剑产业区”、“湖州湖笔产业区”、“青田石雕产业区”、“东阳木雕产业区”、“杭州书画市场区”、“宁波书画市场区”、“浦江书画市场区”、“秀洲、临安、奉化、慈溪、义乌、嵊泗、岱山、普陀和定海民间绘画区”等9大区块组成。
三是优势文化产业区。由“仙居工艺礼品区”、“云和木制玩具区”、“温州龙湾制笔区”、“桐庐分水制笔区”、“宁海文具区”、“德清钢琴区”、“富阳体育用品区”、“江山羽毛球区”、“嘉兴南湖等红色旅游区”、“普陀山、天台山、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乌镇、西塘、南浔古镇旅游区”、“海宁盐官、绍兴安昌、景宁畲乡、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村、江山廿八都、仙居潘滩、临海桃渚军事古镇民俗文化旅游区”、“苍南包装印刷工业区”、“义乌包装印刷生产区”、“杭州、温州文体用品专业市场”等15大区块组成。
在文化产业区块的三大类型中,许多区块都已经成规模。比如,义乌市共有文化生产和经营单位1万余家。2006年,全市文化产业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30余万名。义乌既是文化商品的主要销售基地,也是文化商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从经销文化小商品起步,义乌逐渐形成了生产、经营并举的产销模式以及文教体育、框画工艺、年画挂历、制笔和包装印刷五大文化产业优势行业。目前,义乌市场上经营的文化产品主要有文体用品、现代办公用品、礼卡、书刊、音像、字画、年画挂历、印刷制品和印刷器材等,产品种类达10万余种。义乌五大文化产业优势行业年生产销售额占全市文化产业总量的90%,占全市GDP总量47%。年画挂历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笔类产品超过60%外销、内销占国内市场销量的80%以上,办公用品、纸制品60%以上出口。90%以上的国内名牌企业在义乌设立总代理,70%以上的体育运动产品销往国外。
富阳市上官球拍产业集群,也是浙江特色文化产业区块的一个典型。
上官球拍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上官球拍业迅速扩张,现在已完成原始积累,从单一的劳动密集型开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过渡。2004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授予富阳市“中国球拍之乡”荣誉称号。中国球拍之乡,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规模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数量的集聚,而是一系列具有关联性、构成完整产业链的各种综合要素的集聚。上官球拍产业集群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是小商品创造大市场。
上官乡球拍产业集群中,分布着各类球拍及配件生产企业381家,羽毛球拍、网球拍、乒乓球拍、沙滩拍“四拍”齐头并进,产品规格多达百余个,年产量达1亿多副,在国内中低档球拍产品市场中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出口产品销往东南亚及欧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是小企业引发大合作。
富阳的球拍产业以上官乡为中心,辐射全市40%的乡镇。球拍生产的企业,分别从事原材料、绳线、定型、包装、机械配件、营销、联运各个环节,各企业的分工协作,环环相扣,使全市成了庞大的球拍工厂。仅仅穿球拍线这一环,就有龙门、湖源、场口、常安、环山、常绿等周边乡镇以及诸暨、桐庐、临安等周边县市5万余人参与。细密的分工协作,将产品的成本降到了最小,同类产品很难与其竞争。第三,是小集群产生大效益。至2005年底,上官乡平均每22个上官人当中就有一个开球拍厂,在381家企业中,从业人员达12000余人,外贸生产企业37家,自营出口企业8家,年产球拍1亿副,产值10亿元,出口值0.25亿美元,占富阳市的14%。
以区块化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是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竞争型产业诞生与成长的秘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大于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一旦产业集群形成,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就形成互助关系。集群的角色是促进一个国家内部的“外行人”跳入产业内发展新形态竞争,完整的产业集群也会加大或加速国内市场竞争时生产要素的创造力。浙江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对于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产业集聚和产业辐射的双重作用,它是浙江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的秘密。正如有学者所说,“以区块化的方式和路径发展文化产业是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打破行政和行业壁垒,建立起有效的文化资源整合机制、生产要素重组和创造机制,并将潜在的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一种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区块在调整文化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民营文化企业也取得了相当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浙江国有文化企业的活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释放。这就形成了国有文化资源的存量资源和民营文化资源的增量资源的有效结合,强壮有力的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之间正在建立多种多样的合作关系。
(一)浙江国有文化企业:以改革促发展
浙江国有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发行放映、演出中介和场馆等多个行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像其他种类国有企业一样,浙江的国有文化企业也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缺乏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国有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逐渐发生改变。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浙江国有文化企业缺乏改革的内生动力。就像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在总结中所说,“省属文化单位的职工一直以来既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优越感,又有省属单位的自豪感,更有事业、企业两边都能享受的实惠感”,就是缺乏改革的紧迫感。自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目标以来,浙江省致力于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从而迅速地增强了它们的发展活力和经济实力。
其一,是按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管理的要求,组建了一些文化产业集团。从世纪之交开始,全省共组建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出等方面10家国有文化集团。比如,1999年12月底,浙江省新华书店系统率先改制完成,合并全省71家新华书店和浙江省外文书店、浙江图书公司的省属国有资产,成立了浙江新华发行集团和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6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集团制定并实施了以浙江日报为主体,以钱江晚报和今日早报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报业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六报两刊一网站”的报业格局。2000年12月,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组建成立。2001年12月浙江广电集团组建成立。除省级集团外,杭州市组建了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宁波市组建了广电集团、报业集团、演艺集团等文化产业集团。通过组建产业集团,浙江省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得到了优化配置,竞争实力大大增强,文化产业低、小、散的状况正在逐步地得到改变。据统计,2007年,全省10家国有文化产业集团资产总值达到195.08亿元,全年总收入为131.14亿元,共创造利润12.83亿元,上缴税收6.22亿元,这些集团正在成为浙江文化领域的主导力量和文化市场的战略投资者。
其二,以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剥离转制”、“整体转制”、“股份化改革”等途径,深化了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从而迅速地增强了其发展的活力。比如,浙江联合出版集团公司通过转企改制、全面企业化运行,公司文化生产力、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迅速提升,2007年总资产达到78.63亿元,利润首次突破4亿元,在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位列出版发行类第二位。2007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评选产生了30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浙江华数数字电视公司、浙江新华书店名列其中。浙江新华发行集团对312家新华书店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连锁书店,并开通了网上零售、现货批发、图书馆采购等业务。2007年,博库书城网日销售突破1000单,10万码洋,比上年增长400%。
(二)民营文化企业: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量
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已占全省GDP总量的70%以上,税收总量的60%以上,外贸出口总量的45%以上,就业人口总量的90%以上。至2007年,浙江民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出口创汇等四项最能反映民营经济实力的指标,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浙江民营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5个,中国名牌产品83个;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占188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全国民营品牌竞争力50强中浙江省占23席,民资品牌最具竞争力100家企业中浙江省占37席。显然,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形成了浙江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
自实施“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战略以来,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民营文化企业成长迅速,已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浙江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民间内源力量的推动和政府政策的有效引导。
中共十六大以来尤其是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后,浙江进一步利用民营资本充裕的优势,采取了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和优化发展等一系列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目前,浙江全省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从业人员50余万人,涉及影视、印刷、演艺娱乐、艺术品经营、旅游、广告、会展等10个行业,投资总规模达到230亿以上,全省民营文化企业总收入达300亿元以上。横店集团、广厦集团、宋城集团等一批骨干民营文化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宋城集团资产规模超过6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资产30亿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民营旅游投资集团,也是国际游乐公园景点协会首席会员。宋城集团的投资方向以旅游休闲业和景观房产为主,包括主题公园、大型休闲社区、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度假酒店等,同时涉及教育、科技、文化传播等领域,涵盖了旅游休闲“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部要素。目前,宋城集团开发项目已经从单一主题公园向多元化的大型休闲社区发展,从单一区域向跨区域整体延伸。
横店集团总资产达166.68亿元。自2003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第一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以来,横店影视产业发展不断加快,目前经营项目已经涵盖影视制作、音像、广告、动漫、出版等多个行业,影视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延伸。尽管全国各地已有大大小小共计100余个影视拍摄基地,但横店影视城后来居上,短短11年,连创佳绩。自建立“广州街、香港街”以来,横店已先后建起了14个拍摄基地,总投资达30多亿元,9个摄影棚,总建筑面积80平方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所拥有的拍摄管理、配套设施也是国内最完善的,从衣食住行的服务到特约演员、群众演员的供给,从道具服装制作到拍摄器材租赁,一应俱全。一个“东方好莱坞”的形象已经开始显山露水。横店影视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旅游业以及其他第三产业。2007年,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企业营业收入12亿元,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近6亿元。
此外,浙江省还有其他一些着名的民营文化企业。比如,杭州文化旅游品牌“金海岸”,在经营娱乐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文化休闲业,开发了如杭州剧院“红磨坊”、东坡大剧院“西湖之夜”大型旅游演艺专场和“金海岸东坡大舞台”等文化休闲项目。华宝斋投资兴建的文化旅游中心“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向游客集中展示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结晶——造纸术与印刷术,已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营剧团黄龙越剧团进驻杭州黄龙洞景区,使“听戏黄龙洞”成为戏曲爱好者和中外游客的时尚。宁波则结合自身区域特色,大力扶持和发展了包括文体用品制造销售业、古旧家具生产加工业、包装装潢印刷业、根雕制作业等在内的一批特色民营文化产业,出现了以贝发、广博、三A等民营企业为龙头的宁波文具业,年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宁波因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具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