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发热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 0.5℃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中暑
E.流行性感冒
3.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鱼鳞病
C.中暑
D.疟原虫感染
E.剧烈运动后
4.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促进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
5.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热物质最主要的是()
A.其代谢产物
B.外毒素
C.肽聚糖
D.内毒素
E.凝集素
6.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性反应
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
E.霉菌污染
7.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A.细菌
B.ET
C.病毒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TNF
8.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9.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IL‐1
B.干扰素
C.5‐羟色胺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10.注射青霉素引起的发热是由于()
A.内毒素的作用
B.可溶性外毒素的作用
C.柯萨奇病毒的作用
D.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E.本胆烷醇酮的作用
11.下述哪种物质属于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A.ET
B.TNF
C.cAMP
D.本胆烷醇酮
E.IL‐1
12.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
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B.延髓
C.桥脑
D.中脑
E.脊髓
13.下述对发热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物质代谢率增高
B.糖原分解加强
C.脂肪分解加强
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
E.维生素消耗减少
14.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A.外生致热原
B.内生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15.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C.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D.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E.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16.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C.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D.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E.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17.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C.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D.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E.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18.退热期可以出现()
A.钠潴留
B.氯潴留
C.水肿
D.脱水
E.水中毒
19.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
A.蛋白分解↓,出现血浆蛋白↓,尿氮排泄↑
B.蛋白分解↑,出现血浆蛋白↓,尿氮排泄↑
C.蛋白分解↓,出现血浆蛋白↓,尿氮排泄↓
D.蛋白分解↑,出现血浆蛋白↑,尿氮排泄↑
E.蛋白分解↓,出现血浆蛋白↑,尿氮排泄↑
20.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
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
21.发热时()
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22.下列哪项是水杨酸盐类解热的作用环节()
A.阻断cAMP合成
B.抑制磷酸二酯酶
C.阻断PGE合成
D.阻断EP合成
E.抑制EP释放
23.寒战是由于()
A.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
B.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僵直性收缩
C.下肢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
D.全身皮肤的立毛肌周期性收缩
E.全身皮肤的立毛肌不随意收缩
24.多数发热的发病学第一环节是()
A.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B.皮肤血管收缩
C.骨骼肌紧张寒战
D.体温调定点上移
E.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25.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
A.5次/min
B.18次/min
C.20次/min
D.30次/min
E.40次/min
26.发热患者的体温上升期和高热持续期出现()
A.排尿增多,水、钠、镁排出增多
B.排尿增多,水、钠、钙排出增多
C.排尿减少,水、钠、钙潴留
D.排尿减少,水、钠、镁潴留
E.排尿减少,水、钠、氯潴留
27.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一般提高()
A.3%
B.13%
C.23%
D.33%
E.43%
28.严重高热病人未经任何处理容易发生()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盐代谢基本平衡
E.水中毒
29.体温上升期时皮肤出现“鸡皮疙瘩”是由于()
A.皮肤血管收缩
B.皮肤血管扩张
C.竖毛肌收缩
D.竖毛肌舒张
E.寒战中枢兴奋
30.小儿高热易发生热惊厥是因为()
A.护理不周
B.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C.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皮质下中枢兴奋性减弱
D.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皮质下中枢兴奋性增强
E.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皮质下中枢亦受抑制
二、填空题
1.病理性体温升高包括____和____两种类型。
2.发热是____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____上移,引起____体温升高。
3.目前认为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两大类,包括____和____。
4.与发热有关的中枢介质,可分为____和____,前者使调定点____,后者____。
5.多数发热临床经过大致分为三个时相,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6.发热体温下降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此时产热____,散热____,产热____散热。
7.发热时,呼吸中枢兴奋性,呼吸____,可____体热的散失,但使PaCO2____,发生呼吸性中毒____。
8.根据体温下降的速度可分为____和____。
9.发热时,体温每上升1℃,心率增加约____次/分。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热有可能诱发____。
10.发热的处理原则是积极____,对非高热病人又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____,对高热或发热能加重病情的患者应____。
三、名词解释
1.发热
2.过热
3.发热激活物
4.内生致热原
5.高温持续期
四、简答题
1.体温升高就是发热吗?为什么?
2.发热激活物包括哪些种类,试分类列举。
3.简述EP 引起发热的基本机制。
4.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有哪些变化?
5.试述发热时体温上升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6.试述发热时高温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及其机制。
7.简述发热病人的处理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D 、5.D 、6.D 、7.E 、8.B 、9.C 、10.D 、11.C 、12.A 、13.E 、14.B 15.A 、16.B 、17.D 、18.D 、19.B 、20.A21.C 、22.C 、23.A 、24.A 、25.B 、26.E 27.B 、28.A 、29.C 、30.B
二、填空题
1.发热、过热
2.致热原、调定点、调节性
3.外致热原、某些体内产物
4.正调节介质、负调节介质、上移、抑制调定点上移
5.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6.减少、增加、少于
7.增加、加快加强、增加、下降、碱
8.热的骤退、热的渐退
9.18、心力衰竭
10.治疗原发病、不急于解热、及时解热
三、名词解释
1.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时,称为发热。
2.过热: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是被动性体温升高。
3.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4.内生致热原: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之为内生致热原。
5.高温持续期:当体温升高到调定点的新水平时,便不再继续上升,而是在这个与新调定点相适应的高水平上波动,称高温持续期。
四、简答题
1.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体温上升超过0.5℃,除发热外还可以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剧烈运动时出现的体温超过正常值0.5℃,称为生理性体温升高;另一种是体温调节机构失控或调节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即过热,这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因此不能说体温升高都是发热。
2.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①外致热原指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②体内产物包括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尿酸结晶等。
3.第一环节是信息传递,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EP,EP作为“信使”,将信息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第二环节是中枢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信息后,产生中枢介质,并促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第三环节是效应部分,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张力增高或寒战,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至调定点上移水平。
4.体温升高时物质代谢加快。①糖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加强,糖原贮备减少。②脂肪代谢:发热时因能量消耗的需要,脂肪分解也明显加强。③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加强,产生负氮平衡。④水、盐及维生素代谢:在发热的体温上升期,由于肾血流量的减少,尿量也明显减少,Na+和Cl-的排泄也减少。但到退热期因尿量的恢复和大量出汗,Na+、Cl-排出增加。高温持续期的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的增加及退热期的大量出汗可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发热尤其是长期发热病人,由于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各种维生素的消耗也增多。
5.在发热的体温上升期,许多病人自感发冷或恶寒,并可出现“鸡皮”、寒战、皮肤苍白等现象。体温上升期由于正调节介质占优势,故调定点上移,此时,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了“冷刺激”,患者自感发冷或恶寒,体温中枢通过运动神经加强寒战性产热,而且代谢率增高等非寒战性产热也增加;同时,通过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散热减少。寒战是由于运动神经传出冲动加强,骨骼肌发生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皮肤竖毛肌收缩而出现鸡皮疙瘩、皮肤血管收缩而苍白。本时期热代谢特点是:调定点高于体温,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产热>散热,体温上升。
6.高温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增多,散热增多,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维持平衡。主题:散热增加,此外,呼吸频率的加快,也有助于散热。由于此期体温与调定点相适应,体温调节中枢以与正常相同的方式来调节产热和散热,所不同的是在较高水平上进行调节,产热与散热基本维持平衡。
7.①治疗原发病;②一般性发热的处理:对于不过高的发热(体温<40℃)又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可不急于解热。③对于发热能够加重病情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威胁生命的那些病例,应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如高热(>40℃)、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
(郝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