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义乌经验
自2000年起,义乌市在建立财政第二预算、成立票据结报中心等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开始了以部门综合预算为突破口,以财政收支管理、单位预算管理、政府负债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模式。
2000年义乌市开始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时,金华市会计核算中心模式已初具雏形,一定程度上遏制和改善了当时财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紊乱、财务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源头防腐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初见成效。但金华会计核算中心改革仅限于部门和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而且是在单位财务管理权限和单位预算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传统财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方位展开,我国传统财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政府财力不断扩大与公共资源统筹安排的预算约束机制缺失的矛盾不断上升乃至激化,财政不能有效统筹安排财政预算内外资金,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预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掣肘了公共财政建设。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义乌市才于1999年底开始反思已经实施了将近4年的财政第二预算制度。1996年,义乌市首次打破了预算外资金不受政府预算约束这一管理体制的束缚,从各预算单位集中了部分预算外资金建立了财政第二预算,用于经济建设,并且于1999年1月19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预算外资金收缴、使用、违规处罚的规章制度,如《义乌市预算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办法》、《义乌市单位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义乌市财政第二预算管理规定》和《违反预算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规定处罚办法》等。
期望通过制度规范,进一步深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打破预算外资金不列入政府预算、基本上单位收单位用的管理格局。但实践中,1999年推出的较为规范的财政第二预算,虽然打破了预算内外的资金界限,按照预算内、外资金综合平衡的思路,把基金类收入、国有产权类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从财政专户中按一定比例集中的政府预算外收入纳入第二预算管理,并参照预算管理的办法每年编制预算,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财政部门实施,起到了改善当时的政府预算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统筹度的作用。但由于第二财政预算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如就其形式而言,破坏了政府预算的完整性,违反了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编制程序;就其功能而言,虽然将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了政府预算范畴,但进入第二预算的预算外资金毕竟只是部分,相当数量的单位预算外资金只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在使用上缺乏计划性和综合性,因此并未达到统筹安排使用财政资金的功效,部分资金甚至游离于财政监督和管理之外。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政府预算内容不完整、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状况,义乌市从2000年开始,将第二财政预算内容列入了政府预算,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制包含政府所有收支内容的政府预算,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整的财政综合预算。
同时,为保证政府预算内容的真实性和预算执行的刚性,义乌财政经认真探索和反复研究,决定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思路,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部门综合预算为切入点,重新构建以财政综合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财政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和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为此,2000年,义乌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义乌财政由此再次展开了从资金管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并随着改革的推进陆续出台了关于经费标准、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办法、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废除了原来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第二预算。经过连续几年的改革,最终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模式。
义乌市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把好了收入、支出和预算三个关口。其运作模式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环节的协调统一。具体说,就是“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预算一个盘子”的“三个子”运作模式。
(1)“收入一个笼子”,打破预算内外的征管界限。收入一个笼子,是指财政收入执收部门和单位将所有的财政性收入全部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而不能以任何名目存放于国库和财政专户之外。
(2)“预算一个盘子”,全面实行综合财政预算。“预算一个盘子”,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所有财政性资金都必须纳入政府预算这个盘子;二是指所有预算部门和单位的收支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预算这个盘子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义乌市首先打破了预算外资金只进部门预算而不纳入政府预算的常规,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全盘纳入了政府预算的盘子。对于政府收入预算,政府所有收入不分税与非税、不分预算内外,全额纳入收入预算管理,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对于政府支出预算,一律以政府综合预算收入为基础,按照公共财政支出框架,由市财政根据政府战略发展规划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轻重缓急,结合可用财力综合编审。所有部门一律排除切块安排经费,预算单位收取的收入与预算安排支出不再挂钩。
(3)“支出一个口子”,严格政府性支出管理。“支出一个口子”,就是通过财政资金单一账户支付体系,将所有财政性支出全部纳入财政单一账户支付体系。
义乌市通过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促进了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其成效十分显着。首先,规范了政府收支行为,为创建廉政政府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真正实现了财政综合预算,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第三,对政府性债务实行预算化管理,将举债权牢牢地控制在政府手中,扭转了多头举债、管理失控的局面,并通过一系列控债、消债措施,有效化解了政府性负债风险。最后,促进了地方公共财政建设,初步实现了地方财政“公共性”与城乡统筹“整体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在统筹财政分配中,更多地注重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更多地考虑社会进步、科技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也更多地注重解决好“三农”问题、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大事。总之,义乌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是一次成功的制度创新,同时,它也代表着我国今后财政管理改革的方向。
五、公共产品提供的制度创新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围绕着地方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生产方式,在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浙江省各级地方政府对政府在计划体制下的提供方式、生产方式等众多干预方式进行大胆改革,涌现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温州模式和基础教育中施行教育券的长兴经验,创新了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生产方式。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温州模式”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讯、电力、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一般也称狭义基础设施)。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基础设施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基础设施的发展阶段,但资金不足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紧迫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温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都相当落后。交通运输方面,温州长期没有铁路、航空,只有水路和颠簸不平的公路。城市道路更是狭窄,交通紊乱。温州的公交道路数量少,质量差,一度被人戏谑为:“车轮跳,温州到。”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壮大的温州民营经济、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外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传播,使得原本就富有改革意识的温州,迅速走出了一条“资金筹措多元化,建设行为企业化,资源享用商品化,政府调控规范化”的基础设施筹资新模式。
1.资金筹措多元化
基础设施建设“温州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采取了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严重不足,使温州市在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及时引进了市场,实行“自贷、自建、自管、自偿”
的经济实体资金运转机制。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如在向房地产开发商出让土地使用权时就预定将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平摊计入地价,或规定开发商在开发土地的同时必须建造配套设施,以及向改变土地使用功能的单位和个人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或提高基础设施服务的价格;发行有价证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等。
2.建设行为企业化
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后,就进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温州市灵活运用“公共产品的政府提供并不代表公共产品也必须由政府生产”这一原则,投资主体和建设单位分离,将基础设施的建设主体由政府变为企业,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竞争机制,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垄断管理的模式,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及质量。
3.资源享用商品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不但由政府投资、政府建设,并且一直由政府垄断经营。但由于财力不足等问题,由政府财政独立承担基础设施的后期运营维护费用非常困难,因此,在运营维护阶段也引入市场化机制,采取“以桥养桥、以交养交、以水养水、以电养电、以邮养邮”的基础设施经营方式,将部分基础设施,如土地、道路、公用设施等商品化,根据“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适度对基础设施的使用收取费用。这种市场化经营,使得基础设施变为有偿使用,这不仅可以避免对基础设施的过度使用,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使得基础设施获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4.政府规范化调控
虽然政府需要给予市场宽松的政策环境,但仍应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进行为目标,实施灵活而有效的调控,发挥规划、平衡、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这具体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规划;维护市场秩序,不仅要利用市场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且要运用行政权力克服市场失灵,并积极推进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温州基础设施在筹资、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将温州基础设施建设驶进了一个快车道,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面貌。从城市交通到运输设施,从旧城改造到水电供应和污水处理,从金温铁路、机场到大型跨江大桥的建设,温州市政府都充分调动了市场的积极性,以盈利吸引企业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建设,走出了一条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新路子。但另一方面,对于公共产品的提供也给予适当补贴,以达到公共产品的充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