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公共财政之路:浙江的实践与探索
49337700000036

第36章 源头防腐与财政管理模式的创新(4)

3.会计统一派遣

会计统一派遣是指嘉兴市对所有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其单位性质和会计工作的具体特点分别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或直接派遣的方式。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包括会计核算中心方式和系统“分中心核算”方式。会计核算中心方式是由市预算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会计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统一核算,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并设报账员一名,由报账员定期到会计核算中心报账;系统“分中心核算”方式,是由市财政局会同经编委批准内设财务处的事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直接派遣方式,即由市预算会计核算中心直接委任会计人员派驻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嘉兴市针对实施财务统一核算过程中人权(会计人员的权力)和事权(预算外资金管理事项权力)存在分离影响到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效果这一现实,在借鉴金华市会计核算中心模式基础上,从嘉兴市实际出发,于2000年1月实施了以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为主体内容的会计统一派遣。首先,由财政部门设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嘉兴市预算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服务机构和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委派会计人员、代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其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的职能性质、行业特点、业务收支、核算条件,对市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重新归类,确定不同的核算形式。对市级行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党派团体、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对有内设财务处的系统,如教育局、文化局,由主管部门建立系统核算中心,实行分中心核算;对具有法人资格,并实行独立核算的各类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实行代理核算;对工作性质或管理关系比较特殊的单位,如市属医院、公安局、安全局等实行会计委派。会计统一派遣的工作先易后难,分3个层次,层层推进:首先,对市级机关83个单位实行集中核算,25个单位实行直接派遣;其次,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或者直接派遣;最后,对会计统一派遣工作逐步扩大范围,不断调整完善。

4.分配统一标准

根据《关于批转栀嘉兴市行政事业单位分配统一标准实施办法枛的通知》(嘉政发〔2000〕82号)、《关于印发栀嘉兴市公益型、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实施办法枛的通知》(人事局嘉人薪〔2000〕73号、财政局嘉财行〔2000〕171号)、《关于印发栀嘉兴市服务经营型、经营型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实施办法枛的通知》(人事局嘉人薪〔2000〕74号、财政局嘉财行〔2000〕172号)文件精神,分配统一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财政预算统一分配标准;二是个人收入分配统一标准。

财政预算统一分配标准,首先是将进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先按20%或25%比例切出一块用于重大公共公益项目建设;其次对其余80%或75%的预算外资金部分,作为财政安排支出预算的资金来源,结合预算内资金和单位自有资金,统一标准核定部门、单位的支出预算。统一标准主要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经费按财力可能”的办法,根据各部门、单位的职能、性质分类核定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定额,建立项目库。具体地,嘉兴市按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不同职能,将市本级548个行政事业单位分为三类:机关团体类、公益型或公益服务型类、服务经营型和经营型类。对机关团体类单位实行经常性经费按定员定额及工作职能予以安排,专项经费按轻重缓急及财力可能给予安排;对公益型事业单位,根据事业计划和发展要求,按照定员定额和业务开展状况予以安排;对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实行定额或定项补助,并制定鼓励拓展服务、增加收入的政策,提高经费的自给能力;对服务经营型和经营型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补助递减政策,逐步推向市场。

个人收入的分配标准,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类制订。机关团体类工作人员实行固定收入加考核奖励;公益型、公益服务型事业类采用工资总额包干制,实行定编,核定工资,由单位包干使用,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服务经营型、经营型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但均须人事部门、财务部门核实审批。

为保证分配统一标准的顺利实施,嘉兴市财政局按照“规范、依法、统分有度;体现公平,照顾特殊;合理分配,搞好过渡”三项原则,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重新分类,核定了112个机关团体类单位,322个提供公共产品兼带提供有偿服务的公益型事业单位,114个服务经营型和经营型单位;其次全面调查清理机关工资性收入,摸清了机关团体类近4000名在职人员的工资性收入情况。通过分类和调查摸底,为统一分配标准的制订和具体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从2000年7月1日起,嘉兴市本级机关93个单位共2926人全部实行分配统一标准;除标准工资外,以往各单位自行发放的奖金一律取消,由财政部门在对前两年工作业绩和经费收支情况作全面测算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考核奖金标准。

(三)“四统一”模式的实施成效

“四统一”管理的目的是要把行使政府职能的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纳入到政府整个财政财务体系中去,废除不合理收费,调整和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和利益格局,规范行政行为,缩小政府系统内各单位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降低政府管理成本,达到政府“行政产出”的最大化。因而,“四统一”模式的实施,对嘉兴市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1.规范了政府行为,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四统一”管理模式,规范了政府收费行为,切断了部门、单位的权力-利益链。收费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规范了收费制度和管理,从客观上规范了政府收费行为;会计统一派遣、分配统一标准,则切断了部门、单位的权力-利益链,从主观上消除了部门、单位因利益驱动而不断衍生与膨胀的收费欲望。因为单位执收的费收入与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有关,在单位收费和支出挂钩但又缺乏必要的收支监督、控制措施条件下,部门、单位自然容易形成一条权力-利益链,即部门、单位有行政审批权就有收费权,有收费权则单位收取的预算内、外资金就多。而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越多,可支配的资金越多,单位职工的收入分配也越多。部门、单位背后的利益机制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其结果必然是部门、单位行政行为不规范,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繁杂,使政府职能不能切实转变。而分配统一标准,打破了部门、单位自己收费自己使用的惯例,单位执收的资金除20%-25%部分用于公共项目建设外,其余部分也必须纳入财政预算按统一标准取得,从而彻底切断了权力与利益的联系,对政府部门和单位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转变政府职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切实减轻了企业和农民的负担,改善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

收费统一管理,压缩了“乱收费”的生存土壤和自由运作空间,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同时所有收费项目标准都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有序性,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环境。

3.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建立了良好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秩序,为源头防腐提供了制度基础

首先,财务统一核算,规范了银行账户管理和会计核算主体,理顺了财务管理级次,为建立完善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其次,通过会计统一派遣、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核算行为和单位预算管理秩序,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制度。

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和会计核算制度,对约束和规范单位支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发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4.改善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变预算外资金部门决策为财政统一决策,提升了财政配置资源的整体功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四统一”的实施,一方面加强了对专款专用的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管理,防止各行其是、用非所需等现象,打击了拿着专款乱办事、甚至不办事的现象,增强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也从源头上防止单位自行出借资金造成流失甚至产生腐败现象等问题;另一方面实现了预算外资金的统一调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是把一部分预算外资金用到对经济和社会事业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项目上,有力地促进了嘉兴市经济腾飞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据统计,几年中,嘉兴市累计集中预算外资金1.7亿元,统筹用于城建贴息、企业技改贴息、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再就业工程等市重点建设支出。

从而实现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不同层次上的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的笼子,提升了财政配置资源的整体功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5.规范了收入分配,缓解了部门间分配不公的状况

嘉兴市的分配统一标准,除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工资、津(补)贴外,奖金收入作为个人收入统一标准的重要内容。其中60%按月随工资同时发放,最高档和最低档的差距不到2倍;40%根据年终考核的情况按等级发放。对实行“四统一”之前收入高于现在收入,年终有节余如要多发奖金,则须按1:1的比例上缴财政,用于“削峰填谷”,补给收入低的单位。

通过分配统一标准的实施,一是单位收入(包括预算外资金专户核拨收入)的取得,都按照统一的分类定额标准,改变了单位多收多用的现象,缩小了部门、单位间的收入差距;二是个人收入的分配,变“暗箱操作”为“透明操作”,改变了原来各部门和各单位自行出台、标准不一的个人收入分配状况,使公务员收入构成从原先显性的工资收入和隐性的各种单位福利、奖金、津贴等,变为固定的工资收入和浮动的年度考核奖金收入,且所有收入全部公开、透明。不仅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收入分配,而且在缩小部门、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基础上,还增加了大部分公务员的收入。有资料表明,嘉兴市辖区内的桐乡市进入“四统一”管理的93个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奖金福利收入最大差距从1999年的14900元缩小到2002年的3000元,其中2000年为8000元,2001年为5000元,2002年3000元;同时,以14000元为上限,使先富的不能再富,下限又以每年3000元的增幅不断上调,从而在总量持平的前提下,使近60%的公务员增加了收入。个人收入分配纳入到统一的分配管理体系,明收明支,较好地解决了部门之间综合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纠正了政府机关内部的本位主义、部门利益至上、权力行为“商品化”的不良观念,消除了部门利益至上、政令不.的制度性根源,促进了干部之间的正常交流和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

三、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义乌经验

自2000年起,义乌市在建立财政第二预算、成立票据结报中心等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基础上,开始了以部门综合预算为突破口,以财政收支管理、单位预算管理、政府负债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模式。

(一)义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施背景和改革过程

2000年义乌市开始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时,金华市会计核算中心模式已初具雏形,一定程度上遏制和改善了当时财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紊乱、财务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源头防腐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初见成效。但金华会计核算中心改革仅限于部门和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而且是在单位财务管理权限和单位预算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传统财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方位展开,我国传统财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一是政府财力不断扩大与公共资源统筹安排的预算约束机制缺失的矛盾不断上升乃至激化,财政不能有效统筹安排财政预算内外资金,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二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预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掣肘了公共财政建设。

从公共资源财政配置角度看,义乌市当时财力增长速度非常迅猛。一方面预算外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义乌市经济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