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相应的财政制度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建设性财政向着公共财政的方向转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30年来浙江以及全国财政运行格局基本经历了由“非公共性”向“公共性”转换的逻辑轨迹。
我国有关公共财政的讨论、形成、推进、发展以及日趋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十年多左右时间主要是围绕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讨论,逐步引进市场机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和扩大地方自主权。
财政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实行分级包干财政体制,即在划分收支的基础上,分级包干,自求平衡,也称“分灶吃饭”体制,打破计划经济时期一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虽然这期间实行利改税、拨改贷改革对逐渐弱化计划经济下财政的生产建设职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总体上看,在这个时期,基本上还没有公共财政的概念。国内学术界真正开始对公共财政理论的讨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
经过近10年的争论,逐步明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和框架体系。以张馨1999年出版的《公共财政论纲》为标志,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在实践中,以1998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官方正式提出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为标志,公共财政的主流地位得以确立,从当年一个饱受争议的词汇转变为一个国家共同的理念。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公共财政一方面继续在理论探索上不断深入,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理论指导实践,推进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部门预算、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到绩效预算、收支分类改革,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和建设是这段时期我国经济改革中最活跃的领域。到改革开放政策实行30年的今天,我国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建成。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在“改革开放政策并无特殊、地理区位条件亦非独有、自然资源较为匮乏、经济基础更无优势”的情况下,从人均半亩地的资源小省,一跃成为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国内前列,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86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13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65元,城市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7%和36.4%,财政总收入达32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165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768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四位。浙江的成功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市场经济的成功。而浙江的民营经济和有特色的政府理财是浙江成功的两个支点。特别是浙江富有特色的政府财政理财思想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改革的具体实践,既为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全国的财政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浙江公共财政改革的独特现象的剖析,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的相互联系中梳理、归纳和勾勒浙江公共财政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阶段性特征,描述出浙江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在曲折中前进的大趋势,概括和总结出公共财政建设中的大量浙江特色和浙江经验,并揭示和剖析存在并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各种现实性公共财政难题,为浙江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提供现实的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
其次,浙江省的公共财政建设是在“少说多做”的地方政府行为风格中走到今天的,其中有许多在国内率先探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都需要进行理论的回顾、总结与凝练,当然,也有许多历史遗留的深刻问题需要揭示和剖析。充分地挖掘、收集并利用反映浙江财政改革开放30年曲折、艰巨探索的典型历史资料,能为今后人们研究浙江现象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历史资料,也为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提供浙江的经验。因此,我们期待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一本既有理论学术性、史料参考性又有实际运用价值的专着。
全书的框架结构和各章的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为:
全书由一个导论、八章正文和一个附录组成。
导论是本书主要内容的一个缩写。
(第一章)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该章主要阐述公共财政的理论概貌、历史演变、基本特征以及中国公共财政实践的发展历程。首先从西方财政学的视角,考察公共财政的思想起源、基本框架、核心理论与职能范围;然后,系统回顾公共财政理念在我国的提出和发展过程;最后从实践的角度,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公共化”改革的历程。
(第二章)浙江省公共财政建设的历史进程、发展脉络及主要特征。以时间为主线,着重从地方财政体制安排、财政收支制度安排、财政管理决策的公开透明等多重财政实践视角,来探讨浙江省财政公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将浙江公共财政建设相对地划分为侧重财源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尝试探索阶段,正式开启浙江公共财政之路,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初步确立阶段,加速改革、全面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的全面创新阶段。本章还重点探讨了浙江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特征,并把它概括为改革内容的全面性、改革成效的显着性、改革路径的渐进性和改革思维的超前性。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催生了浙江公共财政的不断改革,浙江公共财政的不断改革又引领和加快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比较来看,浙江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的许多做法、模式和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都往往是先走一步、敢为人先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或前瞻性,有些甚至成为后来中国财政改革的方向。这种“先走一步”的浙江创新精神正是浙江在全面诸多领域“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
(第三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浙江公共财政理财思想。本章重点阐述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浙江财政理财思想,它们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开拓务实、与时俱进是浙江政府理财思想的集中体现。有些理财思想已经对全国的财政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并在全国推广,如创新管理体制的省管县财政理财思想已经成为全国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规范公开,赋权力于制度的理财思想既是市场经济法制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共财政自身建设的需要。而“三个三”财政理财思路是新时期浙江财税创造性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既顺应了中央建设和谐社会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导向,又是地方政府生财、理财、用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