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280问
49337000000006

第6章 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

问题28:什么是生态经济?

答:生态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恢复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诱导整体、和谐、开放、文明的生态文化,孵化高效、低耗的生态产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生态经济的本质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问题29:什么是绿色经济?

答: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

问题30:什么是生态效益经济?

答:所谓生态效益经济,是指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问题31:什么是生态补偿机制?

答:生态补偿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和生态功能的补偿,即包括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以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包括区域间生态补偿和社会各阶层生态补偿两大部分,即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来解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政府还运用市场手段让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生态补偿。富裕人群消费的环境多,应当做出更多的补偿。如城市生活污水收费,用水多的应该加倍付费;占用空间大的高档住宅、排气量大的汽车也应该向环境付费。

对高价值商品应开征高消费税,其中要包括一定比例的环境补偿费。此外,必须让污染大户向污染受害者进行生态补偿。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该把区域生态补偿作为重点,还可考虑对生态脆弱地区实行特殊税收政策。

问题32:什么是生态移民?

答:生态移民是指因为生态环境恶化或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所发生的人口迁移。例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人口承载能力高的区域,且应不破坏迁入地的生态环境。在三峡工程移民中,除了库区移民外,为确保三峡水库水资源环境和流域水土环境安全,将贫困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或生态环境脆弱区、敏感区实施生态移民二十万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呈加速恶化态势,对西部生态超载人口实施生态移民,将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和促进各项林业生态工程顺利实施,收到开发、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多重效益,是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和全体国民及其后代受益,合理分担保护西部生态环境成本的科学方法。

问题33:农村城市化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劳动力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不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农村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农村城镇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农村城市化会给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环境等带来重大的影响。

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用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和草地等自然地面,改变了近地面层的热交换和地面的粗糙度,导致大气的物理状况受到影响。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源,并释放出很多热能,使城市的气温比周围农村高。城市排出的大量各种气体和颗粒物,会显着地改变城市的大气组成。这种排放不仅会使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增高,而且还会使城市的云量、雾量和降雨量也都增高。②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及排水设施,使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的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城市化还会带来耗水量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多,生活排泄物和工业废水对水质的污染也日益严重。③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昔日的绿地变成了街道和建筑物,各种动物在城市中绝迹或减少,从而使生态系统失调,影响到碳、氧等物质的循环。④对环境的其他影响。城市化还会带来噪声等物理污染,以及交通阻塞、住房拥挤和供应紧张等一系列威胁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问题。

问题34: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两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量、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

问题35:什么是生态文明?

答:生态文明从词源学意义上看,它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社会形态建构意义上看,生态文明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在文化价值观上,对自然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树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生态文化、生态意识成为大众文化意识,生态道德成为普遍道德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第二,在生产方式上,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运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人类生产劳动具有净化环境、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新机制,沿着与生物圈相互协调的方向进化。第三,在生活方式上,人们的追求应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人类个体的生活既不能损害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不应损害其他物种的繁衍生存。建立合理的社会消费结构,克服异化消费,使绿色消费成为人类生活的新目标,新时尚,从而使人过上真正的符合人类本性及社会道德的生活。第四,在社会结构上,表现为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结构之中,但这只是社会的某些方面而不是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诸如在社会政策上考虑如何组织好经济,以便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制定决策上,使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人文学者对有重大影响的发展战略决策进行生态效益评估,以期维护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最小损害并能够进行一定的生态建设。这是从社会文明形态建构意义上理解生态文明,也是生态文明的高级形态。

问题36:什么是节能减排?

答:节能减排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问题37:哪些是国家禁止建设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

答:“十五小”企业分别是:年产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年产折合牛皮3万张以下的制革厂;年产500吨以下的染料厂;以及采用“坑式”和“萍乡式”、“天地罐”和“敞开式”等落后方式炼焦、炼硫的企业;土法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生产农药、漂染电镀、生产石棉制品的企业;生产放射性制品的企业。“新五小”企业分别是: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资源综合利用机组除外);小炼油厂;小水泥厂;小玻璃厂;小钢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