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西医综合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49332200000083

第83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精解(82)

(二)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

1.实质脏器如肝、脾、肾等的损伤。特征:①出血;②休克;③单纯实质脏器损伤,腹痛一般不重,压痛和肌紧张不明显。处理:①严密观察伤情及体征变化;②边术前准备边紧急手术。

2.尿路损伤。特征:血尿和排尿困难,肾脏破裂可出现腰部疼痛和肿胀、腹膜受刺激的现象,如恶心、呕吐、肠麻痹等。处理: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措施,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案。

3.空腔脏器如胃肠、胆管等的损伤。特征:①腹膜刺激征;②剧烈腹痛;③恶心、呕吐;④肝浊音界消失;⑤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⑥ 白细胞增多。处理:抗休克,及时得当的手术处理。

五、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各种腹腔脓肿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

(一)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病因。

(1)继发性腹膜炎。大肠杆菌最常见,其次为厌氧拟杆菌、链球菌、变型杆菌。

(2)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多见。细菌进入腹腔途径:①血行播散;②上行感染;③直接扩散;④细菌易位。

2.病理生理。①肠道细菌易位致感染性休克;②体液丢失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3.诊断。①临床表现:腹痛,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升高、中毒症状、休克和脱水表现;②体征:腹胀,腹膜炎体征如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③腹腔穿刺:穿刺液性质有助于病因诊断;④直肠指检;⑤ 腹部平片:肠道气液平片提示肠梗阻,膈下游离气体提示消化道穿孔。

4.鉴别诊断。①原发性腹膜炎:无明显腹腔感染源,儿童较成人多见,常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②继发性腹膜炎:来自于已知感染源,常为胃肠道穿孔,也可来自于腹腔贯通伤和腹腔脏器化脓性感染扩散。后者包括化学性腹膜炎、胆汁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医源性等。

5.治疗。①半卧位;②胃肠减压;③抗生素治疗;④纠正水电解质失衡;⑤ 手术处理原发灶,冲洗腹腔,充分引流。

(二)腹腔脓肿

1.病因和病理生理。脓液在腹腔内积聚,由肠袢、内脏、肠壁、网膜、肠系膜等黏连包裹,与游离腹腔隔离,形成腹腔脓肿,可分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脓肿。

2.诊断。急性腹膜炎或腹腔脏器炎性疾病经治疗好转后,或腹部手术数日后出现发热、腹痛;X 线摄片、B 超、CT 等影像学改变有助于诊断,B 超或CT 定位下穿刺有助于确诊。

3.鉴别诊断。

(1)膈下脓肿。①位于膈下;②全身症状重,可伴胸膜炎。

(2)盆腔脓肿。①位于盆腔;②伴直肠膀胱刺激症状,腹部检查多为阴性,直肠指检可及波动性肿物。

(3)肠间脓肿。①病因:脓液包裹在肠袢间;②腹部化脓感染症状。

4.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为主,给予输液、营养支持,抗生素应用,B 超引导下穿刺抽脓,必要时手术。

六、胃十二指肠疾病

(一)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各种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溃疡病的理论基础。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1.外科治疗适应证。①DU 手术指征:内科治疗无效或特殊溃疡(应激性、胰源性、复合性溃疡、球后溃疡);合并胃出口梗阻、大出血、急性穿孔。②胃溃疡手术指征:内科治疗4~6周无效或愈合后复发者;年龄超过45岁;溃疡较大或高位溃疡;怀疑恶变者;有急性穿孔或大出血病史者。

2.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者包括迷走神经干切断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3.外科治疗溃疡病的理论基础。

(1)胃大部切除术机制。①切除胃体大部,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②切除胃窦,胃酸分泌减少;③切除溃疡好发部位;④切除溃疡本身。

(2)迷走神经切断术机制。①消除神经性胃酸分泌;②消除体液性胃酸分泌;③腺体对胃泌素敏感性降低;④降低胃张力和蠕动。

4.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

(1)术后胃出血。诊断:术后胃肠减压管不断吸出新鲜血液,24 小时仍未停止。防治:多可采用非手术疗法止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有大量出血应及早手术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瘘。诊断:术后2~5天,突发上腹剧痛、发热、腹膜刺激征及白细胞升高,引流液含胆汁。治疗:膈下积液穿刺或手术引流,广谱抗生素应用,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奥曲肽,必要时行十二指肠造瘘与腹腔引流。预防:①十二指肠溃疡切除困难时,宜行溃疡旷置,不可勉强切除;②十二指肠残端关闭不满意时,可作十二指肠置管造口;③避免胃空肠吻合口输入袢排空不。

(3)吻合口梗阻。诊断:术后上腹部饱胀,呕吐胃内容物,不含胆汁,钡餐检查可明确部位。

预防:术中避免吻合口太小或胃肠壁组织内翻过多。治疗:若保守治疗仍无改善,可手术解除梗阻。

(4)急性输入袢梗阻。诊断:术后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伴上腹压痛,呕吐物量少,多不含胆汁,上腹部有时可及包块。预防:术中避免输入袢过长扭曲,避免输入袢在吻合口处呈锐角。

治疗: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低蛋白血症,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

(5)胃排空障碍(术后胃瘫)。诊断: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吐出物含胆汁、无排气排便、肠鸣音减弱。防治:胃肠减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应用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红霉素等药物。

(6)早期倾倒综合征。诊断:餐后20分钟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腹泻,伴出汗、头晕、无力、心悸和面色潮红。防治:少食多餐,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进食后卧床休息。

5.远期并发症。

(1)溃疡复发。诊断:溃疡病症状再发,有腹痛和出血。预防:术中注意足够的胃切除量以及迷走神经切断的完全性,避免输入空肠过长。治疗:予制酸剂、抗HP 感染等保守治疗,无效者再次手术。

(2)慢性输入袢梗阻。诊断:表现为餐后上腹胀痛或绞痛,伴大量呕吐,呕吐物为胆汁,几乎不含食物,呕吐后症状缓解;或进食时引发喷射样呕吐。预防:术中避免输入袢过长扭曲,避免输入袢在吻合口处呈锐角。治疗: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低蛋白血症,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

(3)慢性输出袢梗阻。诊断:表现为上腹部饱胀,呕吐含胆汁、胃内容物,钡餐检查可明确其部位。预防:术中避免输出袢肠管扭转、压迫。治疗: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低蛋白血症,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

(4)反流性胃炎。诊断:上腹或胸骨后烧灼痛,呕吐胆汁样液和体重减轻。防治:服用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及胆汁酸结合药物,症状严重者可改行Roux‐en‐Y 胃肠吻合术。

(5)后期倾倒综合征。诊断:餐后2~4 小时出现头昏、苍白、出冷汗、脉细弱甚至晕厥。防治:调整饮食,食物中添加果胶以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应用生长抑素。

(6)营养性并发症。诊断:饱胀感,摄入量减少,体重减轻,营养不良。防治:饮食调节,给予高蛋白、低脂饮食,补充铁剂和维生素。

(7)残胃癌。诊断:有上腹疼痛不适、进食后饱胀感、消瘦、贫血症状,胃镜及活检可助诊。

防治:术后定期复查胃镜,一旦确诊,手术根治。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合并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溃疡病合并穿孔。

(1)临床表现。可有溃疡病史,突发剧烈腹痛,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或全腹,伴恶心呕吐,腹肌紧张甚至板状腹,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诊断。结合临床表现,腹部立位片见膈下游离气体,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3)治疗原则。①禁食、胃肠减压、止痛、补液、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制酸剂;②手术探查,行穿孔修补、溃疡切除后缝合或胃大部切除术。

2.溃疡病合并出血。

(1)临床表现。上腹疼痛加重,呕血和柏油样便,甚至有血容量不足或休克表现。

(2)诊断。合并溃疡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必要时行急诊胃镜明确诊断,估计出血量。

(3)治疗。①卧床休息、镇静,注意保暖;②补充血容量,抗休克;③应用止血药;④三腔二囊管止血;⑤ 内镜止血;⑥ 介入治疗;⑦ 手术指征:急性大出血,伴有休克;大量输血后无好转,或好转后再度恶化者;有类似大出血史;年龄大于60岁或有动脉硬化者,估计难以自行止血;合并穿孔或幽门梗阻;内科治疗出血不止,或暂时止血不久再出血者。

3.溃疡病合并幽门梗阻。

(1)临床表现。有溃疡病史,节律性疼痛消失,上腹饱胀不适或胀痛,呕吐宿食,傍晚或夜间多见,呕吐后症状缓解。

(2)诊断。实验室检查可提示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紊乱;X 线钡餐检查可见胃排空障碍及胃扩张;胃镜可明确梗阻部位,取活检明确。

(3)治疗。①非手术治疗:如胃肠减压治疗活动性溃疡,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②手术解除梗阻。

(三)胃良、恶性肿瘤的病理、分期和诊治原则

1.胃良性肿瘤。病理:按组织来源分为上皮细胞瘤和间叶组织瘤。前者常见的有胃腺瘤和腺瘤性息肉,单发或多发,有一定的恶变率;后者包括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腺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诊断:依靠X 线钡餐造影、胃镜或内镜B 超、CT等可诊断。治疗原则:摘除肿瘤,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或伴溃疡、出血、梗阻症状者,可行胃大部切除。

2.胃癌病理。

(1)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内。大体分三个亚型:Ⅰ 型(隆起型)、Ⅱ 型(浅表型)和Ⅲ 型(凹陷型)。其中Ⅱ 型又可细分为浅表隆起型、浅表平坦型和浅表凹陷型。

(2)进展期胃癌。突破黏膜下层就是进展期胃癌。大体(Bormann 分型)分四型:①BorrmannⅠ 型:(结节或息肉型);②Borrmann Ⅱ 型:(溃疡局限型);③Borrmann Ⅲ 型:(溃疡浸润型);④Borrmann Ⅳ 型:(弥漫浸润型)。Ⅳ 型及Ⅱ 型最多见,Ⅰ 型最少见。

(3)转移途径。①淋巴转移最常见;②直接浸润;③血行转移;④种植转移。

胃癌TNM 分期:

(1)T(原发肿瘤)。①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②T0:无原发肿瘤证据;③Tis :原位癌;④T1:肿瘤侵及黏膜或黏膜下层;⑤ T2:侵及肌层或浆膜层;⑥ T3:穿透浆膜,未侵及临近组织及器官;⑦ T4 :侵及临近组织及器官。

(2)N(区域淋巴结)。①Nx :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②N0:无,淋巴结转移;③N1:1~6枚淋巴结转移;④N2:7~15枚淋巴结转移;⑤ N3:>15枚淋巴结转移。

(3)M (远处转移)。①Mx :无法评估有无远处转移;②M0:无远处转移;③M1:有远处转移。

3.胃癌诊断。常用检查方法有X 线钡餐、胃镜、腹部B 超、CT 和PET 等。

4.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进展期胃癌的手段。①早期胃癌:病灶小,无淋巴结转移者可行内镜下切除或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②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要求:a.切缘阴性;b.淋巴结清扫范围>转移范围;c.整块切除受累组织和器官;d.无远处转移。③晚期胃癌:可考虑姑息性切除。

(2)化疗和放疗。

七、小肠疾病

(一)肠梗阻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1.分类与病因。

(1)按发病原因。①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梗阻原因可有:a.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肿瘤、套叠、炎症;b.肠管受压,如黏连带、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c.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胆石、异物等。②动力性肠梗阻,如铅中毒,急性肠炎。③血运性肠梗阻。

(2)按血运分类。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

2.病理生理。①肠腔膨胀、积气积液;②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③感染和毒血症。

3.诊断。①是否梗阻:多数有“痛、吐、胀、闭”典型临床表现;②梗阻性质:机械性、动力性或血运性;③单纯性还是绞窄性;④梗阻部位;⑤ 梗阻原因:黏连性最多见;新生儿——肠道先天畸形;2岁以内——肠套叠;儿童——蛔虫;老年人——肿瘤和粪块。

4.治疗。

(1)非手术治疗。①胃肠减压;②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③抗感染;④其他治疗包括给予生长抑素、解痉剂或镇静剂等。

(2)手术治疗。①单纯解除梗阻术;②肠切除术;③肠短路术;④肠造口或外置术。

(二)肠炎性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1.肠结核。①病理:好发于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形态上可表现为溃疡型和增生型两类,也可两种病变并存。②临床表现:慢性腹痛或绞痛,腹泻细便,右下腹轻压痛。③诊断:有上述临床表现,肺部或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的青壮年患者应考虑肠结核;结合血常规、ESR、胸部摄片、钡餐等检查可助诊断。④治疗:主要采用内科抗结核治疗和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