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西医综合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49332200000054

第54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精解(53)

2.病理生理。

(1)病变早期侵及气道时有通气功能障碍,如:动态肺顺应性降低,静态肺顺应性增加,最大通气量降低,残气量及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

(2)当肺气肿严重时,肺泡及毛细血管丧失,弥散面积减少,弥散障碍。通气- 血流比例失衡,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造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呼吸功能衰竭。

3.临床表现。

(1)症状。慢支并发肺气肿时,在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喘息、胸闷,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

(2)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病变发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扣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扣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听诊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呼吸音普遍减弱,呼气延长;并发肺部感染时可有湿啰音,若出现心脏搏动及心音较心尖部位增强,提示并发早期肺源性心脏病。

COPD 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COPD 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 的常规用药者,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稳定期则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4.实验室检查。

(1)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C)增高,肺活量(VC)降低,表明肺过度充气,有参考价值。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DLco 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下降,该项指标有参考价值。

(2)影像学检查。出现肺气肿改变。

(3)血气检查。对确定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

5.并发症。①自发性气胸;②肺部急性感染;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诊断。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史及肺气肿的临床特征和胸部X 线表现及肺功能的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临床分型有:①气肿型(A 型);②支气管炎型(B 型);③混合型。

7.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两肺布满哮鸣音,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2)支气管肺癌。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或原有慢性咳嗽,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胸片及CT 可发现占位病变、阻塞性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以及肺活检可确诊。

(3)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和(或)反复咯血,查体肺部可见固定湿啰音。

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CT 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4)肺结核。可有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痰检可发现抗酸杆菌,胸部X 线检查可发现病灶。

(5)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为男性非吸烟者,均有慢性鼻窦炎,高分辨CT 显示弥漫性小叶中央结节影和过度充气征,红霉素治疗有效。

8.治疗和预防。治疗原则:解除气道阻塞的可逆因素;控制咳嗽和痰液生成;消除和预防气道感染;控制并发症;避免吸烟和其他气道刺激物、麻醉和镇静剂、非必要的手术或所有可能加重本病的因素;解除患者常伴有的精神焦虑和忧郁。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一)病因

①支气管、肺疾病;②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③肺血管性疾病;④其他:如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原发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二)发病机制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的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出现肺动脉高压。

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肺循环阻力增加,发生右心室改变,也有少数可见左心室肥厚。

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相对血流量增多等因素,如持续性加重,则可发生左、右心室肥厚,甚至导致左心衰竭。

3.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除对心脏影响外,尚可致其他重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引起多脏器的功能损害。

(三)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心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

(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可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2)体征。体检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多有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浮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扩大。部分病例因肺气肿使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

又因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应与右心衰竭的肝淤血征相鉴别。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①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②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的表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因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

(2)右心衰竭。①症状:气促更加明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②体征:发绀更加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加快,可出现心率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可有腹水。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X 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 15mm ;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 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 3mm ;有右心室增大征皆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个别患者心力衰竭控制后可见心脏外影有所缩小。

2.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 1.05mV 及肺型P 波。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可作为诊断肺心病的参考条件。在Vl、V2甚至延至V3,可出现酷似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的QS 波,应注意鉴别。

3.心电向量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的图形。随右心室肥大的程度加重,QRS 方位由正常的左下前或后逐渐演变为向右、再向下、最后转向右前,但终末部仍在右后。

QRS 环自逆时针运行或“8”字形发展至重度时之顺时针向运行。P 环多狭窄,左侧与前额面P环振幅增大,最大向量向前下、左或右。一般说来,右心房肥大越明显,则P 环向量越向右。

4.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测定右心室流出道内径( ≥ 30mm),右心室内径( ≥ 20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 <2),右肺动脉内径或肺动脉干及右心房增大等指标,以诊断肺心病。

5.血气分析。肺心病肺功能失代偿期可出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当PaO2<8.0kPa(60mmHg)、PaCO2>6.6kPa(50mmHg),表示有呼吸衰竭。H+浓度可正常或升高,碱中毒时可以降低。

6.血液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可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常延长;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可有肾功能或肝功能改变;血清钾、钠、氯、钙、镁均可有变化。除钾以外,其他多低于正常。

7.其他。肺功能检查对早期或缓解期肺心病患者有意义。痰细菌学检查对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五)诊断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因而引起肺动脉高压、有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反流征阳性、下肢浮肿及体静脉高压等,并有前述的心电图、X 线表现,再参考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肺阻抗血流图、肺功能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六)鉴别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两者均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心电图上IaVL 或胸导联出现Q 波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但肺心病无典型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又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胸肺疾患史,心电图中ST‐T 改变多不明显且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图形,多发生于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明显右心衰竭时,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图形可很快消失。

2.风湿性心瓣膜病。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可传到心尖部;有时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舒张期杂音,加上右心肥大、肺动脉高压等表现易与风湿性心瓣膜病相混淆。一般通过详细询问有关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有肺气肿和右心室肥大的体征,结合X 线、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表现,动脉血氧饱和度显着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等,可资鉴别。

(六)治疗

1.急性加重期。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通.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2.缓解期。原则上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逐渐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

3.预防。主要是防治足以引起本病的支气管、肺和肺血管等疾病。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宣传,有效的戒烟药)提倡戒烟;②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过敏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粉尘作业等的防护工作和个人卫生的宣教;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卫生宣教,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增强抗病能力。

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 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过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一)病因

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等;感染;药物;气候变化;运动。

(二)发病机制

主要有:①炎症‐免疫机制;②神经机制;③气道高反应性。

(三)临床类型

支气管哮喘根据病因、病情轻重不同分成各种类型。

1.根据诱发哮喘的病因,临床上将哮喘分为过敏性哮喘(或称外源性哮喘)、感染性哮喘(或称内源性哮喘)、运动性哮喘、药物性哮喘和混合性哮喘。

2.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度哮喘、中度哮喘和重度哮喘。

(四)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性哮喘),但一般可自行缓解或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重度急性发作。

2.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后者称为寂静音。严重哮喘患者可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

3.支气管哮喘的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