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西医综合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49332200000112

第112章 2007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真题解析(8)

161.诊断早期妊娠需测定的血或尿中的激素是

A.孕激素

B.雌激素

C.卵泡刺激素

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为受孕过程中几种女性激素的变化特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绒毛组织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特有的激素,因为HCG 在胎盘形成早期即出现,测定母体血中或尿中HCG 浓度是诊断早孕一个常用的诊断指标。孕激素、雌激素和卵泡刺激素都不是妊娠所特有的。

162.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突触蛋白Ⅰ 磷酸化程度

C.进入前膜Ca2+的量

D.突触小泡大小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前小体的囊泡中,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动作电位使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Ca2+进入突触前小体,使囊泡移动并与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引起后膜极化。

其中影响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主要因素是进入突触前膜的Ca2+量,与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突触小泡的大小以及突触蛋白Ⅰ 磷酸化程度关系较小。

163.分子伴侣可以协助蛋白质形成正确的空间构象。下列分子中,属于分子伴侣的是

A.胰岛素原

B.热休克蛋白

C.组蛋白

D.DNA 结合蛋白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为分子伴侣。有些蛋白质被合成以后,自己不能独立形成自由能最低的立体结构,而需要一类蛋白质来催化,这类蛋白质称为分子伴侣。它们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一般使用ATP 的能量帮助其他蛋白质形成自由能最低的立体结构,但不改变自己。其中大部分被称为热休克蛋白,另外分子伴侣还包括伴侣素。

164.按照Chargaff 规则,下列关于DNA 碱基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与C 的含量相等

B.A+T=G+C

C.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的DNA 碱基的组成不同

D.不同生物体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为DNA 碱基组成的特点。Chargaff 研究小组对DNA 的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后发现:①DNA 碱基组成有物种差异,且物种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大;②相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中DNA 碱基组成相同,而且不因年龄、环境及营养而改变;③DNA 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摩尔百分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种核酸分子里腺嘌呤的数目同胸腺嘧啶的数目相等;鸟嘌呤的数目则和胞嘧啶的数目相等,即[A]=[T],[G]=[C],[A+G]=[C+T]。这一规律被称为Chargaff 规则。

165.先天缺乏琥珀酰CoA 转硫酶的患者若长期摄取低糖膳食,将会产生的代谢障碍是

A.酮血症

B.高脂血症

C.低血糖

D.苯丙酮尿症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为酮体的代谢。乙酰乙酸在有琥珀酰CoA 存在的情况下,由琥珀酰CoA 转硫酶催化转变为乙酰乙酰CoA,后者可进一步生成乙酰CoA 并被机体利用。当体内琥珀酰CoA 转硫酶缺乏而又长期摄取低糖膳食时,由于脂肪动员增加,酮体的生成也相应地增加,酮体的利用受阻,易出现酮血症。故正确答案为A。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而是经转氨酶的转氨作用形成苯丙酮酸,出现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酸堆积对中枢神经有毒性,可致患儿的智力发育障碍。

166.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复制酶是

A.DNA‐polα

B.DNA‐polβ

C.DNA‐polγ

D.DNA‐polδ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为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复制酶。真核细胞DNA 复制的酶包括:聚合酶α,在复制过程催化合成引物;聚合酶β,参与DNA 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聚合酶γ,存在于线粒体,参与线粒体DNA 复制;聚合酶δ,在复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聚合酶ε :在复制中起校读、修复和填补空缺的作用。

167.在重组DNA 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是

A.拓扑酶

B.逆转录酶

C.解螺旋酶

D.RNA 聚合酶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为重组DNA 技术。重组DNA 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逆转录酶、DNA聚合酶、多聚核苷酸激酶、碱性磷酸酶等,备选项A、C、D都不是常用的工具酶。

168.基因组是指

A.以转录组学为基础的研究领域

B.一种生物体具有的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

C.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产物的学科领域

D.包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内容的科学领域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为基因组的概念。基因组指细胞和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而不是指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

169.下列关于GTP 结合蛋白(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受体通过G 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耦联

B.可催化GTP 水解为GDP

C.霍乱毒素可使其失活

D.有三种亚基α,β,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为G 蛋白的性质和功能。G 蛋白是指鸟苷酸结合蛋白。它是一种外周蛋白,有多种类型,由α、β、γ 三个亚基组成,因α 亚基上有鸟苷酸结合位点而得名。G 蛋白有两种构象,一种为α 亚基与GDP 结合,三个亚基形成三聚体,呈无活性状态;另一构象为α亚基与GTP 结合,三个亚基解聚时,表现活性。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受体的构象发生变化,促使GDP 从α 亚基上脱落下来,而GTP 结合上去,此时α 亚基与β、γ 亚基分离,G 蛋白被激活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此后,α亚基的GTPase 将GTP 水解为GDP,α亚基重新与β、γ 亚基结合而失活,恢复最初状态。G 蛋白的α 亚基有一个可被霍乱毒素进行ADP‐核糖基化修饰部位,使α亚基仍可与GTP 结合,但失去GTP 酶活性,GTP 不能水解为GDP,α亚基维持在活性状态。

170.下列因素中,与Ras 蛋白活性无关的是

A.GTP

B.GRB2

C.鸟苷酸交换因子

D.鸟苷酸环化酶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为酪氨酸蛋白激酶(TPK)体系。TPK 对细胞的繁殖、生长、分化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Ras 是受体型TPK‐Ras‐MAPK 途径的信号分子,类似于G 蛋白的α 亚基。当配体(如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与催化型TPK 的受体结合后,可使受体自身磷酸化,还可使GRB2(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和SOS(鸟苷酸交换因子)磷酸化,磷酸化后的受体与GRB2‐SOS 复合物结合,激活Ras 蛋白。激活Ras 蛋白过程不涉及鸟苷酸环化酶。

171.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特异DNA 序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反应体系内存在

A.DNA 聚合酶B.特异RNA 模板C.特异DNA 引物D.特异RNA引物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为PCR 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指利用耐热DNA 聚合酶的反复作用,通过变性-复性-延伸的循环操作,在体外迅速将DNA 模板扩增数百万倍的一种操作技术。PCR 反应系统的组成:模板DNA ;耐热DNA 聚合酶(Taq 酶);特异DNA 引物;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 ;缓冲溶液;其中特异DNA 序列的扩增决定于特异DNA 引物,而DNA 聚合酶不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172.下列病变中,属于变性的是肝细胞浆内出现

A.Mallory 小体

B.HBsAg

C.HBcAg

D.巨大病毒包涵体

【答案】A

【分析】该题考点是玻璃样变性,尤指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细胞内玻璃样变性是指位于细胞浆内均质红染的小体,患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故属变性的只有Mallory小体。

173.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最常来源于

A.右心

B.左心

C.主动脉

D.髂动脉

【答案】B

【分析】该题考点是血栓的运行途径和栓塞。下肢动脉属体循环动脉系统,体循环动脉栓塞栓子80%来自左心,常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上的赘生物,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附壁血栓以及心肌梗死区心内膜上的附壁血栓。

174.炎症病灶内血管发生速发持续反应时,血管内皮的主要改变是

A.细胞穿胞作用增强B.细胞变性,坏死C.细胞迅速收缩D.细胞凋亡

【答案】B

【分析】该题考点是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内皮细胞收缩、细胞骨架重构、穿胞作用增强及内皮细胞损伤坏死脱落等。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可发生迅速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在高水平上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直至血栓形成或内皮再生修复为止,此过程称为速发持续反应。故速发持续反应时内皮的主要变化是损伤、坏死。

175.下列肿瘤中,属于恶性肿瘤的是

A.无性细胞瘤

B.骨母细胞瘤

C.多形性腺瘤

D.畸胎瘤

【答案】A

【分析】该题考点是肿瘤的命名及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肿瘤的命名一般是依据其组织/细胞类型,结合其生物学行为来命名,如良性肿瘤就在其组织/细胞类型后加瘤,如脂肪瘤、腺瘤。恶性上皮组织统称癌,如腺癌。间叶组织统称肉瘤,如脂肪肉瘤。但由于历史原因,少数肿瘤命名不完全依据上述原则,仍沿用习惯名称,如类似幼稚组织称“母细胞瘤”,有良性的骨母细胞瘤。无性细胞瘤是发生在女性的未分化、多潜能原始生殖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畸胎瘤既有良性,也有恶性。

176.子宫颈CIN Ⅲ 是指异型增生细胞占据上皮的

A.下1/3

B.下1/3~2/3

C.下2/3以上但未累及全层

D.下2/3以上及原位癌

【答案】D

【分析】该题考点是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WHO统称之为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分三级:CIN Ⅰ 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下1/3,CIN Ⅱ异型细胞累及上皮下1/3至2/3,CIN Ⅲ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全层的2/3,包括原位癌在内。

177.特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克山病

B.限制性心肌病

C.扩张性心肌病

D.肥厚性心肌病

【答案】A

【分析】该题考点是心肌病的概念。我国心肌病有:①克山病;②限制性心肌病;③扩张性心肌病;④肥厚性心肌病。其中以克山病最常见,它流行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山区和丘陵地带,与缺硒有关。

178.伴有恶性贫血的慢性胃炎是

A.巨大肥厚性胃炎

B.慢性浅表性胃炎

C.疣状胃炎

D.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答案】D

【分析】该题考点是慢性胃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与病理联系。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发病是否与自身免疫有关,分为A、B 两型,A 型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中有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由于壁细胞破坏明显,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困难,故易发生恶性贫血。

179.有多量陷窝细胞出现的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是

A.结节硬化型

B.淋巴细胞消减型

C.混合细胞型

D.淋巴细胞为主型

【答案】A

【分析】该题考点是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及各型病变特点。霍奇金淋巴瘤可分4 个亚型:①结节硬化型;②混合细胞型;③淋巴细胞为主型;④淋巴细胞消减型。陷窝细胞为特殊的R‐S 细胞,它多见于结节硬化型。

180.一期梅毒的特征病变是

A.树胶样肿B.硬下疳C.梅毒疹D.闭塞性动脉内膜炎

【答案】B

【分析】该题考点是后天性梅毒的分期和病变特点。后天性梅毒分一、二、三期。一期多在阴茎、阴茎头、阴唇等处形成硬性下疳;二期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梅毒疹及淋巴结肿大;三期树胶样肿形成,而动脉内膜炎一期、二期均可见。

以下30小题为西医临床类试题。

五、A 型题:151~18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 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1.男性,36岁,因持续性血压升高伴阵发性加剧1年,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行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切除后第1周血压仍高。下列原因中,可能性最小的是

A.手术后的应激状态

B.原来体内储存的儿茶酚胺较多

C.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D.血容量的变化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为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后的血压变化。该男性患者患嗜铬细胞瘤1年,手术切除肿瘤后第1周血压仍高,其原因可能为手术后应激状态,或原来体内储存的儿茶酚胺较多,尚未消失,也可能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与血容量变化关系不大。

152.女性,20岁,间断低热伴关节痛半年,1周来高热,关节痛加重,轻度头晕。查体:血压120/80mmHg,皮肤无出血点,肝肋下1cm,脾侧位可触及,化验血Hb95g/L,Ret6.5%,WBC4.2×109/L,Plt76×109/L,尿蛋白(+++),RBC3~8/HP,偶见颗粒管型。为明确诊断,下列血液学检查中最有意义的是

A.抗核抗体谱

B.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C.抗磷脂抗体

D.抗组织细胞抗体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依据。该育龄期女性有发热、关节痛、肝脾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等,临床上最可能的诊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所以为了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血液学检查是抗核抗体谱。